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最新8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作文是一个展示自己对于学习过程的思考和反思能力的平台,写作文是一个展示自己对社会问题关注和思考的机会,以下是多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最新8篇,供大家参考。

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最新8篇

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篇1

每次回家过年时,一大家子都要灌香肠,初一到初五吃饭时还要祭祖,这是我们家乡的习俗。

我们这里大年三十前后灌肠子了,大概的流程就是把提前剁好的肉末灌到猪肠子里,然后挂绳、晾干。听起来一灌、一挂、一晾,工艺不复杂,但是这个活至少要五六个人合力才能完成,任务艰难。用灌肠机把肉压进肠子里。灌肠机要压个把手,肉才能被灌到肠子里。我就最喜欢压那个把手。肉灌好以后,还要扎洞,不然里面有积气,还有一些水和油,这些都会让香肠的味道打折扣的。扎洞我也爱干,大人们觉得这是个活儿,而我把它当作一个乐趣,小时候只是去凑凑热闹,现在觉得这样解压又热闹。大家伙该洗盆的洗盆,该挂绳的挂绳,该打扫的打扫。有的嘴里哼着小曲,有的聊着家事,其乐融融,累也开心,看着好一个热闹啊!

但过年期间,初一到初五,在吃饭前要先祭祖,烧香。我和爸爸妈妈烧香、烧纸并跪地叩头,还在门口放了一串鞭炮。还要拿另一个碗,所有的菜都夹一点,分别倒上茶和酒,泼在门口。初一吃饭还要磕头,说一些保佑的话:保佑一家人健健康康,上学的学业有成,工作的事业有成,平平安安。

太爷爷太奶奶去世那年我们回去过年了,我很伤心,她们很疼我,每次磕完头以后我又会去客厅望着他们的遗像,自言自语说:“老祖,你瞧,我们回来了。给你拜年了,看到了吗,给你们烧钱了,要吃什么买。”每次说着说着就默默掉眼泪。

小时候的我曾经问过奶奶为什么要祭祖,奶奶说:“这样是叫老祖(外曾祖)回来吃饭,放鞭炮则是告诉老祖我们来给你们拜年了。要等他们‘吃完’,我们才能吃。要是没有祭过祖,直接吃,就是对老祖的大不敬!香烧完以后,盛在碗里的那一小碗饭就叫‘老祖饭’,吃完可是会保佑你的。”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春节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过去了,家乡的春节平凡却美好,所有人又迎来了新的一年!

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篇2

我的家乡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家乡有好多好多的风俗,比如:社火、小曲、小吃……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家乡的主要风俗——字画和小曲。

听爸爸妈妈说,通渭在一九九二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家乡的人们家家都悬挂字画,有“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之说,在每年的八月十六日都要举办书画艺术节,其中的字画展览活动主要在我们的悦心书画村,书画村有四楼,一楼是大厅,二、三楼是画家和书法家画画或写字的地方,我也去过好几次呢,看见悦心书画村展览了许多字画,并且有许多书法家和画家在那里写的写、画的画。哦,他们字、画非常好看,但是非常贵,有的一副字画要一、两万或几十万呢。对了,还有买字画的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非常多。

通渭还有一个著名的风俗,那就是通渭小曲。通渭小曲特别多,可以百听不厌,有火焰驹、十里亭、佰牙付琴、华亭相会、张连卖布等等,最火焰驹好听,我也喜欢。假如你也喜欢的话,你可以买一个通渭小曲碟片,保证百听不厌。我爷爷奶奶闲时总是不忘听通渭小曲,真是两个戏迷,我想,我长大后一定给他们买一套通渭小曲碟片,再买个放碟片的好电视,他们就可以天天看了。还有,随着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现在,家乡的.大街小巷都有表演通渭小曲的人,尤其在我们的文化广场,每天都在表演小曲,看的人非常多。

哦,家乡还有许多好吃的,乔圈圈、油饼、浆水面、煮洋芋、长面等等都非常美味可口。

如果你来到了通渭,别忘了赏通渭书画、听通渭小曲、吃通渭美食哦,热情好客的通渭人民欢迎你!

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篇3

一年中有很多个节日,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

每年的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渡是为了捞投罗汉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河里面是让鱼虾吃饱了,不去吃屈原的遗体。

今年端午节又快到了,我提议张萌包粽子吃,妈妈一听马上同意了,利用星期天的时候,我跟妹妹还有妈妈一块包粽子,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不会包,后来经过妈妈的耐心教导,让我跟着慢慢学,第一步先取出三片大叶子,把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然后把这叶子卷成一个空心的圆锥形,在空心的圆锥形里面插一个筷子,拿小勺子舀一些糯米和葡萄干放在里面,然后摇动筷子,一直把粽子包的紧紧的。不一会儿,我妹妹妈妈就包了一盘又一盘的粽子,妈妈悄悄在粽子里面包了十个蛋黄馅的,包完才告诉我和妹妹说,我和妹妹惊讶的不得了,好期待马上把粽子煮熟了吃。

包完粽子打开电视,正在直播龙舟比赛,看的我热血沸腾的,这时妈妈也把粽子煮熟了,吃着粽子看着赛龙舟,甭提多开心了,虽然没有到达赛龙舟现场,但是对这个节日传统节目充满了热情和喜爱,希望这个风俗传统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忍不住要赞叹一声“啊,我热爱祖国,喜欢家乡的风俗。”

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篇4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丽的家乡,而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种各样的风俗,样样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别有一番风味。就例如我的家乡,保证有所不同。

我的家乡在临岐新华村,有一个爱做美食的奶奶,样样都会做。她懂得也很多,知道哪个节日要做哪个美食来给我们吃。

就比如大年三十那天,我们村并不会很忙,只不过是贴下对联,扫一下墓,下午才会很忙,因为我们村的人更注重团聚。那天,我们都会叫来自己的亲朋好友,摆出十几张桌子,让那些做菜好吃的人来烧菜,我奶奶也是其中一员,她要做暖锅,因为她在村里算是暖锅烧的最好吃的人。

快到傍晚,那一阵一阵的菜香扑鼻而来,一个个暖锅冒着热气,几位大人把分好的酒菜放在每个桌上面,从高处看,可以用人山人海这词来形容,就像有人结婚时婚礼的样子。

开始吃饭了,只见每桌的人打开暖锅的盖子,那正在沸腾着冒着香味的暖锅,看看就够让人口水直流了,何况是大口大口地吃着,大匙大匙的盛着呢!

吃完了暖锅,我们来到人民大会堂里面,坐在椅子上摸着那吃饱喝足的肚子,看着那一出又一出精彩的表演,获得电玩具呢。这表演一结束,热闹才开始了,成群的小孩子们拿着火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直到晚上深夜才逐渐变小。

怎么样,这就是我们老家过春节时与众不同的分俗,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这天为什么要做这些,但是我很喜欢我们家乡的风俗。

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这可喜可贺的节日里,我们辞鼠迎牛,真是一派新气象呀!

俗话说:“春节包饺子,不吃掉耳朵。”这可是有来头的。古时候,民间相传饺子的习俗是:女娲是用抟土造人的。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耳朵容易冻掉,为了使它不掉,女娲在耳朵上扎了小眼,用细线拴住,另一端让人咬在嘴里,耳朵就不会掉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女娲,就每到春节时就包有馅饺子吃,也是为了图个吉利。

“新年到,新年好,家家户户包饺子。”我家也不例外。在包饺子前,准备工作是必做的。首先,是拌馅子,肉和芹菜切得碎碎的,再放些葱、姜、蒜,和酱料搅拌好,其次是皮,在包饺子前把和好的面搓成条状,然后切块、压皮,然后用擀面杖擀成圆形。这可是大人们口中的“军事重地”,因为这些我都不熟悉,就由妈妈来代劳了。

接下来,包饺子我可要大显身手了。妈妈先给我示范了一下,只见她拿着皮往里面放了一勺馅,然后把饺子对折,捏中间,然后自两边向中间捏褶,向变魔术似的就包成了一个像元宝似样的饺子。其动作熟练至极,一气呵成,让我钦佩不已。接下来,轮到我了,我拿着皮,放了一大勺馅,目测很好。然后,我也中间对折用力捏,怎么也捏不上,饺子就是不听话,左右合不上口,我很着急。妈妈见了给我出了一招沾点水,我一试,还真好用,把皮子粘得很牢,但是等我包好了,一看是瘪的,难看极了,怎么也立不起来。于是,妈妈边鼓励边手把手地教我,最终,通过我不断地尝试,终于有了进步。

开锅煮饺子了,闻着饺子香,吃着香甜的馅,全家人圈坐在一起,真是喜庆又团圆。

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篇6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国有句俗话:“年小十五大”,说明正月十五和过年一样隆重。“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元宵也叫汤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汤圆,有些地方还会猜灯谜以示庆祝。

元宵节这天,人们一般会自己做元宵,一是高兴,二是有趣。我想“元宵”这个“元”和团圆的“圆”是谐音,大概就是把元宵搓得圆圆,一家人更能团团圆圆了。

做元宵时,要先取一小坨糯米糕在手中搓圆,然后捏一个小窝,再舀一勺馅料在小窝里。元宵里可以加入各种馅儿:芝麻、豆沙、果仁、盐菜、肉馅等。装好了馅儿,小心地封住口,双手均匀用力把它搓圆就好了。你还别说,搓汤圆也是一项技术活!如果你不会做的话,不但搓不圆,而且还会把馅儿搓出来。好不容易包好元宵,将它放入锅中水煮,直到一个个漂浮起来,就说明熟透了。煮熟的元宵一个个白白的、胖胖的,像雪球。

我最喜欢吃芝麻馅儿的元宵,又香又甜,口感丝滑,一下子就能吞进肚子里去了。

除了好吃的,元宵节这天大街上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在办喜事一样,热闹而美丽。这一天还可以猜灯谜看花灯:在灯笼下贴上一张张灯谜,观花灯,动脑筋,如果猜正确了还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礼物,真是一举多得啊!

热闹了的元宵节落幕,新年就彻底过完了,迎接我们的就是新一年的新日子了。

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篇7

我的家乡景色迷人,物产丰富,每到过节时就分外热闹。

现在,我将带领大家来到我的家乡看看这热闹非凡的元宵节。元宵节是在正月十五,过节时处处张灯结彩,人们把各种各样的灯早早地挂到灯会上,让人们参观。参观后便来到旺火旁,正转三圈,倒转三圈,保佑自己及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万事如意、顺心顺意!

随后,人们来到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的脚尖碰着脚跟,肩膀擦着肩膀都到广场观看节目表演。人们有的'跳舞,有的唱歌,十分的热闹。

在元宵节这一天里,人们还要放鞭炮,尤其是那些十分调皮的小朋友们。每人拿着一支点燃的炮竹,兴高采烈地玩了起来,他们玩的都十分开心。

我们每家每户都像办喜事一样,红火而又美丽。在这一天里,人们还要吃元宵,吃的元宵里面还有不同的口味。这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好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的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了。这广告可以不庸俗,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处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在家里,还有: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一些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铛,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要吃元宵,过了元宵节可能就吃不到元宵了,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可是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五就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着的时候。过了元宵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儿了。

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篇8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在我们辽阔富饶的华夏大地上,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过年家家户户吃年糕。

听奶奶说,年糕最早是为年夜祭神的,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了春节食品。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令人回味无穷的口味,成了家家必备的新年食品。

随着新年的脚步一天天接近,我这个馋孩子也一天更比一天期盼再次品尝到奶奶做的年糕,因为那是家的味道,更是爱的味道。

年三十一大早,我看见奶奶正忙着买蜜枣、桂花,准备蒸年糕呢!我长这么大,每年都能吃到奶奶从乡下寄来的美味年糕,但从没看到奶奶是如何蒸年糕的。今年正好回老家,我可要亲自“实践”一下。

只见奶奶把糯米粉倒进竹匾里,在里面加上了蜜枣、桂花,再用勺子麻利地来回拌匀。奶奶告诉我:“这样蒸出来的年糕既有蜜枣的甜味,又有桂花的香味,让人回味无穷。”我心想:怪不得奶奶每年寄好多年糕来,但我总觉得吃不够。我挽起袖子,学奶奶的样子来回搅拌,好像已经闻到了年糕的阵阵香味。

接着,奶奶在锅中烧开了一锅水,又在蒸笼四壁用纱布轻轻抹上清油,放入已拌匀的.糯米粉,把糯米粉拍结实后,放在锅上蒸。过了一会儿,糯米粉上冒出几个泡泡,泡泡破了,蒸气便冒了出来。奶奶低头仔细寻找泡泡出气处,还不停在上面撒糯米粉。奶奶一边加糯米粉一边告诉我:“这加糯米粉很有讲究,加得不好,年糕有的生有的熟,不好吃。”

很快,一股香气扑鼻而来,一笼又香又糯的年糕就这样蒸好了。奶奶乐呵呵地把一碗冒着热气的年糕递给我,嘴里还说:“吃了年糕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啊!”是啊,这一块块年糕不仅带给我们新年的喜庆,更是寄托了奶奶对全家未来生活的祝福!

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最新8篇相关文章:

写河南家乡的作文300字5篇

写家乡美景的作文600字7篇

写家乡的美景作文400字5篇

家乡的路作文400字最新8篇

家想的风俗作文8篇

家想的风俗作文优秀8篇

我美丽的家乡作文最新6篇

家乡的路作文500字最新7篇

家乡的路作文300字最新6篇

家乡的路作文600字最新6篇

写家乡的风俗的作文最新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3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