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读后感之前,可以先列一个提纲,以确保内容有条理,读后感若能融入自己的理解,能使文章更有层次和深度,以下是多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400字的读后感范文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400字的读后感范文篇1
?骆驼祥子》这本书,它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就是不过瘾,可却令人回味无穷。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祥子是来自农村的,祥子善良纯朴,对生活有骆驼一样的积极和坚韧精神。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用血汗钱买来了一辆自己的新车。没过多久,祥子稀里糊涂地被兵抓去,车子被夺走了。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诈取了他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后来,又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因虎妞死了,不得不卖车料理丧事。从此以后祥子就堕落了,以前的善良正直不见了,他憎恨任何人。拉车也不去了,吃喝嫖赌的恶习也染上了,他可以为金钱出卖朋友,彻底沦为了行尸走肉。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
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对于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但同时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可遭遇了那么多挫折,面对那么现实又残酷的社会中,试问有多少人能坚持?
悲剧总是呼唤人们共同正视生活的残酷和斗争的艰巨,即便生活多现实、多残酷,也不能被困难打倒,坚持即王道。
400字的读后感范文篇2
巴菲特是世界知名的人物,他的成功也经常被人们拿过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我也对巴菲特非常感兴趣,于是就打开了《巴菲特传》。
巴菲特从小就被父母灌输总价价值,巴菲特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他从小就喜欢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他五岁开始摆小摊卖口香糖,再卖柠檬汁。他还在赛马场捡票根,当过高尔球童,买高尔夫球,并且兜售必胜马仔系统。他对数字非常铭感和喜爱。
11岁时,他以每股38美元,买进3股城市设施优先股,并且给姐姐多丽丝也买了三股,后来股价跌到27美元,之后又回升到40美元。巴菲特迈出了股票赚到股市上的第一桶金。可是等他刚刚出售完,股价就一下子涨到200美元。这给小巴菲特好好上了一课。让他明白在投资中一定要有一定的耐心和定力。
后来他的爸爸当选了议员,全家离开了奥马哈,搬到了弗雷德里克斯堡的弗吉尼亚镇。几个月后,巴菲特搬回奥马哈。1943年13岁的巴菲特回到华盛顿开始送报的生意,这时他每月可以挣175美元。14岁时他由拿出自己积攒的1200美元,投资了一片40英亩的农场。到1950年时他已经攒下了9800美元。
1951年,他大学毕业,1952年结婚,1954年他去一家共同基金工作。个人投资了保险股票,从15美元不久就飞涨到70美元。在之后的人生中他不断积累资产1956年的时候他的资产已经达到14万美元。
后来,巴菲特看上了投资,在他投资的过程中,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1963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已达2200万美元,个人净资产达到近400万美元。巴菲特尽量避免对股市进行盲目预测,尤其不会按照人们的预测来买卖股票。与之相反,他更愿意逐一分析每家公司长期的盈利前景,因为他习惯于依靠自己的逻辑思维。1963年,巴菲特合伙公司成为伯克希尔公司最大的股东。1965年,34岁的巴菲特许诺48岁的蔡斯,让他来担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总裁。
1970年,伯克希尔公司从纺织业赚到的利润只有4.5万美元,但是从保险业却赚到了210万美元,从银行业赚到260万美元。但巴菲特没有关闭纺织厂,而是在自己的良心、满足感,以及金钱之间达成了一种妥协。
巴菲特一直信奉两条原则,第一条就是不要亏损,第二条就是重复第一条。我们普通人可能难以到达巴菲特的程度,但我相信,读了《巴菲特传》以后我们应当懂得,面对财富的时候应该有什么态度。中国有句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现实生活中虽然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但是能够持续经营下去的公司其实并不是很多。面对财富保持冷静的头脑才能让我们走的更远。
巴菲特说过信誉比财富更重要,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忘了保持信誉。我觉得这正好符合中国人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希望这些经验能够给我更好的启示,在生活中要做一个冷静的人。
400字的读后感范文篇3
暑假里,我读了《神笔马良》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洪汛涛爷爷笔下的马良是一个又聪明又勇敢的孩子,是智慧和正义的化身。
马良出生在一个小村庄,父母双亡,家徒四壁,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却连一支画笔都买不起。他想找学馆的老师教自己画画,却遭到老师的唾弃。马良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日复一日练习画画。他的画技越来越好,画出来的东西可以以假乱真。马良的毅力感动了一位老神仙,送了他一支神笔,不管画出什么都会变成真的。从此,马良用神笔帮助村里的穷人。
后来马良的事被坏皇帝知道了,他夺走神笔,逼着马良为自己画一棵摇钱树。马良为了拿回自己的笔,假装答应下来,他把摇钱树画在了大海中央的小岛上。皇帝让马良给他画一艘船,然后坐上大船,向摇钱树驶去。马良又画了几笔风,愚蠢的皇帝还嫌弃船太慢,一直叫着:“风大些,风大些。”马良不停歇地画着风,终于狂风把船打翻了,坏皇帝也淹死在大海中。
?神笔马良》这个故事让我学到很多道理。在学习上,我们应该像马良一样肯吃苦,不放弃,不断努力。在生活中不要追求物资享受,要关心帮助他人。遇到困难,更要像马良一样开动脑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困难。
400字的读后感范文篇4
当一个人成为原因论者,将所有现在发生的一切归因于过去,那过去所发生的不幸一切,都将成为其悲观论调的目的,而当我们将不幸其作为武器,是没有人能够反驳的,所谓“弱势具有特权”,便是如此,但越是反复强调自身的不幸,就越需要不幸这一工具。
站在目的论的角度上,过去都以成为事实,而赋予过去何种价值,才是现在的你所应该面对的,而非将现在不完善的自身归因于过去,那是懦弱者的自我逃避。但“不完善”这一词的出现,就以带有对比这一特性,关键还是取决于你是站在竞争的角度还是发展的角度,前者你永远无法达到目的,后者你能坦然自由。
人并不是住在客观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也许你认为世界光怪陆离,也许你认为世界简单到一眼看穿。但客观世界本身是不变的,所不同的也不过是你的主观世界。
何其有幸,在悲观论调充斥着的现实,乐观派的本质为我减去了不少烦恼。从弗洛伊德的原因论一下跳转到阿德勒的目的论,也许会訇然寸断,但要想改变,便需要勇气,太多的人坚信着人是可以改变这一观念,但又维持着原因论者的做法,那是达不到自洽的。
400字的读后感范文篇5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叫《史记》。
?史记》这本书中有很多故事,如《晋献公借道灭过虢国》《曹伯阳背信弃义终亡国》《勾践为雪耻卧薪尝胆》《胡服骑射》......其中,《胡服骑射》最为好看,主要讲在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的胡人经常入侵汉族地区,抢掠财物,杀害百姓。为了抵御胡人的入侵,中原各国使用战车,配以步兵,可是如此笨重的装备和胡人的轻骑兵作起战来处处被动挨打,尤其到了山谷.草原就更不用说了。赵国也经常受到胡人的骚扰和掳掠,就连中山这样的小国也仗着齐国的支持不短进犯赵国。赵武灵王看到战车和步兵是无法对付游牧骑兵的,于是就仿照胡人穿胡服,穿皮靴,建造起赵国的骑兵部队。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一壮举,使赵国的军事力量迅速强大起来。公元前296年,赵国攻灭了中山国,除去了长期以来侵扰赵国的心腹大患。胡服骑胜推进一年后,赵国攻到游牧民族,赵国骑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攻破了多个对赵国有威胁的民族,迫使其它少数民族南下侵扰赵国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生活中,我们要取长补短;学习中也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从而补足自己的不足,才能达到很好或是更好。
400字的读后感范文篇6
整本书所述的事件分以分为三大板块:战争、艺术和文学。其中,我最喜欢文学部分中收录的两位俄国非凡的文学巨星的故事,他们被誉为“俄罗斯文学的巅峰”和“作家的老师”。他们便是写出俄罗斯文学广度和深度的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从他们两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完全不同的俄罗斯:富人的'俄罗斯——无穷无尽的财富;以及穷人的俄罗斯——贫穷、饥饿、无知和绝望。
是怎样的一种经历,才能让作者写出如此反差巨大的作品?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你做了一件帮助弱小的善事,却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最后甚至要被押上断头台!怎么样?是不是非常荒唐、不可思议?两位俄罗斯的大师就是亲身经历过如此魔幻而又悲惨的遭遇。所以,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做善事却差点被执行死刑,使得他的写作风格突变。而托尔斯泰更是运用他描写的广度对比出了穷人和富人两个极端矛盾的俄罗斯。
比起他们,我猛然间发现自己是多么幸福。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不用忍受痛苦,不用忍受饥饿,丰衣足食,不是应该更加好好学习么?
400字的读后感范文模板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