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在读后感中引发我们独特的思考与感受,反思与总结是写读后感的重要环节,它让我们的阅读更具深度与意义,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不高兴和没头脑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不高兴和没头脑读后感篇1
暑假我看了一些书,像《洋葱头历险记》、《长腿叔叔》、《没头脑和不高兴》等。其中的《没头脑和不高兴》我认为是一本既有趣,又能教给我知识与道理的好书。
听爸爸说,这本书跟《洋葱头历险记》一样,他小时候也看过。主要是讲两个小朋友,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没头脑做事成天丢三落四,不高兴做事只知道乱使性子乱耍性格。因为还小,他们总以为自己长大后这些缺点就会没有,所以根本不想去改正。后来他俩长大了,这些缺点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因为这些缺点造成了许多更大的麻烦:没头脑成了一名工程师,做了一个没有电梯的300层的少年宫,小朋友们去少年宫看戏还要带着干粮一层层地爬楼梯,爬半个月才能到。不高兴当了一名演员,但他不高兴扮演老虎,所以在演出时不配合,还把武松给打死了,好好一台戏给演砸了。
这里面有许多让人大笑的内容,尤其是没头脑跟着一群小朋友爬楼梯,只爬了5层就再也爬不动了,自己犯的错误自己尝到了苦果。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没头脑”和“不高兴”就像我们身上的一些小毛病一样,有时我们做事情会不动脑筋,这也想不到,那也没考虑到,结果事情没有做成功。有时我们做事情动了脑筋,却因为这个不高兴或者那个不高兴,事情也没有做成功。
所以我们要在学习好每一门功课的同时,努力改正身上的每一处小毛病,从小时候开始,坚持好的习惯,这样,长大才能真正成才。
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
读不高兴和没头脑读后感篇2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上海美术影制片厂、上海电影专科学校于1962 畠年联合摄制的一部动画片,片中描写了一高一矮的没头脑和不高兴。没头脑 …盖了一栋999层的大楼,但是却忘了设计电梯,不高兴表演节目,但是在表演 中却任性起来。整部动画片引人发笑,却使人受到深刻的。
今天我看了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感受很深。片中描 写了两个孩子,一个叫“没头脑”,做起事来丢三落四,总要辻 差错;一个叫“不高兴”,老是别别扭扭,和别人唱反调。人
家劝他们改掉坏脾气,两个孩子却听不进去。为了帮助他们改 正缺点,影片导演让他们变成了大人。根据他们的志愿,“没头 脑”当了工程师,“不高兴”做了演员。“没头脑”设计了一栋999
层的少年宫大楼,却忘了设计电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重现了电影 的内容,让两个性格鲜明的孩子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为了参加少年宫开幕式,“没头脑”和孩子们带着 铺盖、干粮,爬了一个月的楼梯,才到达顶层。正 巧“不高兴”在开幕式晚会上演出《武松打虎》。
“不高兴”扮演老虎,戏演到紧要关头,他的老脾气又犯
了,老虎死了又跳起来要与武松比个高低,结果成了 “老虎打武松”,从台上打到 台下,剧场大乱。“不高兴”还把看戏的“没头脑”当成武松,两个人扭作一团, 从楼上滚到楼下,都受了伤。从此,他们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最后影片导演又让他们回到了儿童时代。
由这部动画片,我不禁联想到了自己。由于家中只有我一个孩子,所以爸爸妈妈都 很疼爱我,记得上一次我的生日,我非常想去游乐园玩,可是爸爸妈妈要上班,不能陪我去,我就觉得十分委屈,连晚上爸爸妈妈给我买了蛋糕,做了好多可口饭菜,我都闷
闷不乐,不想理他们,使得爸爸妈妈十分难过。当时我还感觉自己很有理,但是现在想起来,爸爸妈妈忙了一天,还要给我庆祝生日,而我任性,闹情绪,十分不对。(作者从这部电影联想到了自己的生活,使得作者从中悟出的道理更具有现实性。)动画片中都有我的影子,我一定要引以为戒,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读不高兴和没头脑读后感篇3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的口语交际就是关于《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的。暑假看到的教材还是电子版。因为儿子小的时候读过,我家就有一本,于是又拿来读一读。读完后,趁着在暑假,赶紧通过微信群让学生们都人手买一本,提前读一读,等到开学讲的时候,就可以从容地讲讲自己所看的内容了。大部分家长都能跟得上我的步伐,给孩子们准备了这本书。我很是欣慰。开学一问,好多同学假期都认真读过了,。恰逢群里有一个教师整合共研群,听了专家的讲座,对这本书有了不一样的解读。
这本书的作者是任溶溶。跟大多数的读者一样,看到这个名字应该是一个女的,小孩。没错,这个名字就是他女儿的名字。他用女儿的.名字做笔名,后来想改回自己的名字却没机会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去他家找任溶溶,总会问找哪个任溶溶。他非常的好玩,看电影、看书、听京剧、吃美食、写作,一位有着广泛趣味的长者,达观乐天、童心永驻的老先生,被誉为外国儿童文学翻译的第一人。《木偶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夏洛的网》、《长袜子皮皮》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书,都是任老翻译的。
?没头脑和不高兴》一书中,收录了7个故事。这本书的艺术成就有三个方面。首先它巧妙的整体构思,每个情节的设计都是层层深入。先是介绍没头脑平时一些丢三落四的行为,为后文盖楼不设计电梯埋下了伏笔。频出的意外,一波三折。再加上强烈的对比,形成冲突。其次,夸张的手法,对某一特征作言过其实的形容。在打虎那一环节,就是用到了夸张的手法。打了那么久,就是打不死那头老虎。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轻松的浅语。文章口语化,节奏感强,对汉语语词功能的创造性运用得当。
课标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强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第一学段要求不少于5万字,如果学生们认真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轻轻松松就能达到7万字的阅读量。所以这本书的教学价值就在于,学生读的非常的开心,从一开始就被吸引,读着读着就会禁不住哈哈大笑。因为暑假有基础,而且我们买的是注音版,所以学生读起来没有任何障碍。于是在阅读课上,我安排学生每人轮流读,阅读接力。每讲完一个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一讲。学生评一评。一起读,用激励驱动阅读。
叶圣陶老先生说“所以欲求成功的老师,当从为儿童特设的境遇里,发展儿童的心灵,务使他们情绪丰富,思想绵密。”我在努力去做!
读不高兴和没头脑读后感篇4
看了《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搞笑好笑的故事书后,我不禁笑了起来。此刻想起来,还忍不住想笑呢!
这本书介绍了两个小朋友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故事。没头脑不是不聪明,只是做事总想打个折扣,而且很马虎,常常丢三落四,因此总挨批评。可“没头脑”并不在乎。他长大后当上了工程师,设计了一座三百层的摩天大楼做少年宫,里面有剧场,有运动场,有游艺园……总而言之,应有尽有。可就是忘了设计电梯,要去二百二十五层楼去看场戏,得背上干粮,被子,上下一次要一个月。而“不高兴”为什么叫“不高兴”。其实,他不是不会笑,而是固执任性,总不愿与他人协调配合。有一次,他跟人搭档演“武松打虎”,他扮演老虎,却总不高兴按照剧情的要求被武松打死,结果急坏了台下看戏的小朋友。说简单点,就是别人让他上西,可他并不乐意,偏上东。你们看,这就是他们名字的由来。
读完了这本书,我又很多的感悟想与大家分享。其实,“没头脑”和“不高兴”两个人物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没头脑”告诉了我们做事要仔细,无论什么事情,都来不得半点儿马虎,否则必定会徒劳无功。也告诉了我们在学习上,工作上更要仔细,如果你建好了一座大厦,但却忘了装电梯,那前面的坚持和汗水不就白费了吗?所以,在生活上,只要你细心,坚持,努力,什么事情都会成功。而“不高兴”告诉了我们要用微笑善待每一天,与别人也要团结相处,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推荐,多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那和每一个人都会和睦相处的。如果你每一天板着脸,自然就觉得身边每一样东西都不好。那换一种想法,你每一天都笑嘻嘻,乐呵呵的,那就会觉得大自然是如此完美,我们也就应多发现大自然中许多的乐趣,自然就觉得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快乐。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的的确很多,只要我们慢慢领悟,大自然中就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人与事,那必定每一天都过得开心、快乐!
读不高兴和没头脑读后感篇5
今天我看了任溶溶老爷爷写的《没头脑和不高兴》,我觉得太有趣了,而且对我们这些小学生来说,很有意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努力改正,孩子们小时候的缺点在他们长大后也不会消失;只有付出努力,这些缺点才会得到纠正。这是我读《没头脑和不高兴》获得的最大的教训。
故事是这样的:有两个小孩,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没头脑”经常忘事,丢三落四,“不高兴”呢,则是不合群,不高兴这,不高兴那。这两个小孩是好朋友,但别的小伙伴却不喜欢他们。他们以为长大了他们的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他们很希望快点长大,好证明给别人看看。
有一天,“不高兴”遇到了一位神仙,他把“没头脑”和“不高兴”变成了大人。“没头脑”做了工程师,设计了一座一千层的摩天大楼,却忘记了设计电梯。“不高兴”做了演员,他们准备在这座大楼的第250层表演“武松打虎”。“没头脑”也去看了,在往剧院赶路时他看见观众们带着粮食帐篷爬楼,心里很不是滋味。长大了的“不高兴”也没有改掉自己的缺点,他不高兴演老虎,演了老虎又不按剧本来演,因为他不高兴“死”。结果,本来一上午就可以演完的`“武松打虎”,演了三天还没有结束!观众们心慌了,因为再继续演,他们的粮食就要不够了,他们的计划就要全被打乱了,他们的工作就要耽误了。
这时候,“没头脑”才发现,小时候的缺点长大后并不会自然而然地消失,这些缺点在他们长大后会带给他们更大的烦恼。所以,他拉着“不高兴”一路小跑,来到神仙的住处,请求他把他们变回去。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不要小看我们现在的缺点,长大后它们可能害处更多。爸爸跟我说:“永远不要相信自然而然!优点不会自然而然地到来,缺点也不会自然而然地消失,只有付出努力,缺点才会得到纠正。”爸爸是对的。我想,不只是改正缺点需要努力,要学到更多知识,要增强本领,更需要努力。并不是长大后本领就会变强,并不是长大后我们就会变得更优秀。要变得更优秀,只有通过努力,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完成。
读不高兴和没头脑读后感篇6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没头脑和不高兴》。
文章讲的是两个小孩子的神奇故事,他们一个叫”没头脑“,一个叫”不高兴“。”没头脑“这个人的缺点就是:做事马马虎虎。”不高兴“的缺点则是:他很固执,什么事情都跟别人反着干,他们认为长大以后这些缺点自然会没有的,所以就没在意。一次他们遇到了一位仙人,仙人按他俩的要求把”没头脑“变成了工程师,把”不高兴“变成了演员。”没头脑“当上工程师以后,设计了一座三百层的摩天大厦做少年宫,却忘了设计电梯,到二百二十五层楼上去看场戏,得背上干粮、被褥,上下一次要一个月。”不高兴“呢,他跟人搭档演”武松打虎“,他扮演老虎,但没有按照剧情的要求被武松打死,却倒过来打武松,一连打了半个月,急煞了看戏的小朋友。”没头脑“认出了扮演老虎的就是”不高兴“,就连忙拉着”不高兴“滑着楼梯的扶手下了楼,才一个星期,就下来了。他俩意识到:自己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于是就去求仙人把他们变回小时候的'样子。
看了以后,我懂得了做事不能像”没头脑“那样粗心大意,也不能像”不高兴“那样一意孤行。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粗心的坏习惯。我一定会努力改正的!
读不高兴和没头脑读后感篇7
20xx年的第二场大雪,纷纷扬扬,像极了天女散花,同时也阻挡了运送《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的行程。
这个故事的名称我再熟悉不过了,记得读小学的某日中午去奶奶家吃饭的时候端着饭碗的我被中央一台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动画片逗得哈哈大笑,那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将近三十年过去,而故事情节却早已模糊不清。怀揣着一颗童心,在这本书还未送到之前,我们先在网上搜了一下这部动画片。“没想到还有!”我和女儿惊讶地同时叫出声来。好多年没看了,我带着女儿如饥似渴地连看了两遍,之后又把书看了好几遍,这才逐渐充盈了我的记忆。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故事中两个小主人公的名字,前者做事马虎、常常丢三落四,后者固执任性、总不愿与人协调配合。大人批评,他们却总认为这个缺点是小事情,长大了自然能做大事情。为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作者巧妙地让他们有了一次变成大人的体验。于是,“没头脑”当了工程师,他为少年宫设计了一座300层的摩天大楼,却忘了设计电梯,结果,大家到250层楼上去看场戏还得背上干粮、带上被褥,因为上下一次得耗费一个月时间呢!“没头脑”自己就尝到了苦头。“不高兴”当了演员,他跟人家演《武松打虎》的戏,他扮演老虎,却总是不高兴按照剧情被武松打死,结果倒成了老虎打武松,急煞了台下看戏的小朋友。呵呵,确实很好笑,也很有意义呢!“没头脑”和“不高兴”从事实中得到了教训,懂得了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从而改正了自己的缺点。读完故事后,我也让女儿说了说她对故事的`看法以及收获,同时她也向我保证以后一定要改掉“没头脑”那种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正如本书序中所言:“任爷爷写的书的确很好看,亲切、自然、风趣、幽默,让人爱不释手,百读不厌,而且看完以后还促人思考、促人反省,这样的书,当然受欢迎了。人常说“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希望孩子在读了这类“幽默儿童文学”著作之后,成为幽默、智慧、魅力十足又踏实认真的人。
读不高兴和没头脑读后感篇8
读完《没头脑和不高兴》,我要告诉小朋友们,我们千千万万不能学习他们。
因为没头脑整天丢三落四,就说早晨上学连书包都忘了拿,刚拿好书包,又忘记带帽子,妈妈都为他将来发愁。
再说不高兴吧,他整天愁眉苦脸。就说那次下大雨吧!人们不让他走泥坑,他还偏走那里,嘴里喊着:“不高兴不高兴”,扑通掉进了大泥坑里去了。
所以我们不能学习他们。我们要学会用我们脑子来思考问题,增长知识。同时我们要天天高高兴兴,快快乐乐,把烦恼和忧伤都要扔在脑后,要热爱我们美好的生活。总之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做出伟大成就。
读不高兴和没头脑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