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作文7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作文写得好不仅仅是为了拿到高分,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辨思维,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写作文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古文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古文作文7篇

古文作文篇1

“地转天旋,万事开头难。斗霜傲雪二十年,堂堂剑气尚寒。”成事之难,难于其始也。故松柏欲出壁,必破其坚;雏鸟欲出巢,必越其险。

万物如此,人亦如此。余尝闻蜀之先主,起兵不过百日而逢董卓之阻,掌军甫至数年又遇曹操之败,挫当阳而走夏口,失徐州而奔江陵,何也?成事之始难也;又闻魏武昔日文无诸臣,武无众将,百官视之,犹如草芥耳;刺董险见害,伐贼几无功,此又何故?成事之始难也。

成事之始难,千古不变之道。大凡古之圣人无不知此道也。圣人所为之事,皆大功,成者千古流芳,万事知名,乃殊荣之至也,若小人所为,皆小计,而不脱己之私利生存,故曰大功者小人不可为之,大功而难于小计者,其中缘由皆在此,正所谓天道公道之所在。

古人云:“大江东去”,东去之源孰知之?高山多阻多险,江水欲顺流而出,其难可知矣,然则“浪淘尽”,其志坚若此。成事之始虽难,奈何众人避之,避之,则难上加难也。

先主虽有多败,而数年之久,下益州,取荆地,执天下牛耳,大有气吞山河之势,于是称帝于西,独霸一方。魏武亦有多难,然其终破黄巾,擒吕布,败袁绍,诛袁术,一统北国,就其功名。有此可知成事之始虽难,而贵在心坚,心坚,则大事济矣。

如今之众人,闻事之难而丧志,知途之险而缩首,然则泱泱大国何日重兴?唯有宰天下之志,包藏万物于心中,方可兴邦。成事之始难,终有克其之日,故应效古人之行而成今日之事,是为明道耳。

事始之难易闻而不易以身亲历,然先贤诉其不止,而可观其深意;又知览此文者,尚未弱冠,孰料未存有感于厮文者,余遂知其必深有体悟。

古文作文篇2

有一个人,她的手扶着我们踏出人生的第一步;她的眼神是那么坚定,让我们一下子充满信心;她的夸赞换来了我们纯真的笑容;她为我们付出了许多,但从不要回报。她,就是妈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大家一定都听过这首诗。这是唐代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这首诗饱含了妈妈对将要出远门的儿子的不舍之情,一针一线,缝制成游子身上的衣服,临行前又密密地缝了又缝。每当读到这首诗,我都不禁想到了妈妈。

有一次,我半夜里发烧,我感到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头还非常晕。

我用微弱的声音呼喊着:“妈妈,妈妈。”

妈妈听到了声音连忙跑到了我的.房间里,她用手摸了摸我的头说:“哎呀!发烧了。”妈妈立刻喂我吃药,可是药实在是太苦了,我就是不肯喝。于是妈妈一边喂我一边哼着童谣,我听着妈妈那熟悉动听的声音,感觉药不是那么苦了。

第二天清晨,我醒来后发现妈妈头伏在床边睡着了,原来是妈妈坐在床边陪了我一个晚上。我望着妈妈暗黄的脸,想到了平时妈妈尽心尽力地照顾我、关心我。可我有时却不懂事,有一次,妈妈让我去倒一下垃圾,我都不想做,妈妈喊了好几遍,我才不情愿地答应了。妈妈日夜为我操劳,而我却不知道体谅妈妈。我握着妈妈的手,小时候妈妈的手是我的摇篮,是避风的港湾,长大后,妈妈的手是引航的灯塔。我看着妈妈的手,在心底悄悄地问自己:对这双温暖的手,我能做些什么事呢?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要赞颂那伟大的母爱!赞颂那无私的母爱!

古文作文篇3

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人便用上了白话文。白话文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大伙要不是有,怕是要把文言文抛到脑后。

如同大多数零零后孩子一样,我第一次接触古文是家长们拿着一个启蒙读物,指着一只白天鹅一遍又一遍地念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湖绿水,红掌拨清波。”当时那么小,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哪里会知道诗里说的是什么,只知道跟着一起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也当知道了一种新动物——鹅。

上小学后,接触的古文就是古诗。当时感觉真是神奇,这么一句诗,一个字的意思竟是一个词,虽只有20个字,却一下子描绘了四幅画面。当然,一开始肯定喜欢,毕竟以前要背的东西是一篇课文,现在可只有四行字,背起来开心多了。甚至后来也开始模仿着那些诗写一些打油诗,内容大多都是恶搞别人,发牢骚,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为名骂一骂日本。可能我当时自己都不知道,这可是我最爱为文言文的'时候了吧。

到了中学,文言文可就变成噩梦了。一篇文言文,足足有一页纸,又看不懂,还要背,这对于当时的我还真是个不容易的事。对于题目更是无语——对于一首古诗的赏析,每一个人的理解应该是不一样的,也也不应当有人能够准确说出当时古人的想法,所以每一个文言文赏析题都应该是开放的答案,只要符合当代价值关即可,而当时的老师却要我们把文言文赏析的答案背下来,以便考试的时候规范作答。

古文,的确传播了传统文化。但我认为,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不能够像以前那样八股取士一样禁锢思想,他应当容许不同时代拥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们对于他不同的评判、不同的理解。

像古文等这样的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我们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延续。多看古文,多读古文,把我们自己的东西传下去,让中华文明更加闪亮,熠熠生辉!

古文作文篇4

我是一名初中生,我对现在的古文教学有些想法,我不爱拐弯抹角,所以便打开天窗说亮话。

我先问一问各位,所有的学生都要背诵古文是为了什么,我的大部分同学都说:唉,这还用问吗!当然是为了应付考试啦!这还真是一个简陋的回答。其实不是,我通过我的老师了解到,学古文是为了让我们从古文中学到古代人民待人处事之道。可现在的老师大部分都要求我们死记死背这些古文,让我们从死记之中悟出其中之理。可效果呢,却是当然是应付考试啦!这一句话,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老师们的这种做法,只会让我们去应付其古文,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误意识,认为这些古文是为了老师而背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背的。若真成了这样,这古文岂不是什么意义也没有了吗!

又请各位想一想,古文其核心是什么,不就是当中的含义了吗。可我如此生搬硬套的去记这古文,不就好比教你去抓蝴蝶,你却拿来一个空蝶蛹给我,当中含义了然无存,毫无意义。蝴蝶走了,蝶蛹有价。古文其含义走了,它便不是一篇古文了,而是一篇语无伦次、乱七八糟的废话罢了。敢问各位,我们多次死记这些废话,居然是为了考试!!!!!无价之有!!!!!还不如去背一背歌词,练一练唱功,以后还能当个歌星。

可能有人要问了,不是有古文翻译注释吗?不,其实古文含义过于巨大,无法在现代文中找到对应关系,翻译只是一种理解的.辅助工具,只能体现原文的少部分意思。我觉得可以说古文本身就是为了阐述这些巨大而又有共性的概念而存在的!说它含有一种神性也不为过。

所以,我认为古文其实不用背,若真的死背下来了也没多大意义,因为要是你的大脑不接受它,那么你背过的那篇古文忘掉也是早晚的事。若古文是为考试而背,那只能说明出题人思想观念还没转变过来,太过于追随腐朽且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没啥用的文化。并且我也没见过什么人通过背古诗文而成为像李白、杜甫、李清照一般人人皆知的大诗人。

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有异者见谅。

古文作文篇5

对于文化,尤其是中国的古文化,我一直觉得很神秘,也很感兴趣。中国带给世界的震撼太多,于是便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

要形容中国文化,我要用这句话:“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中国。其中,只有中国文明传承至今,而其他三国早已消失殆尽。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这也是中国吸引人的地方。

上古时期,中国有这几种主要文化:汉字的创造,这恐怕是最深远的文化之一了。禅让制,奴隶制的一系列变化,无一不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及至夏商周这个“青铜时代”,这是中华文化的第一个高峰,这在世界文化的长廊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接下来的时代,我认为是一个史诗般的,最伟大的时代。正是这一时期诞生的文化,对以下的几千年及至现代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影响。春秋战国时代,是诸子百家的.舞台,各种文化交相辉映,并且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人物。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被后世尊称为孔圣人,他所宣扬的“仁爱”“礼乐”“六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思想为以后的中国奠定了文化基础。不仅只是孔子,还有其他许多诸如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商鞅、韩非;墨家的墨翟;兵家的孙武;纵横家的苏秦、张仪等,有的争锋相对激烈碰撞,有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对后世文化的形成来说,春秋战国时代无疑举足轻重。

反观现代人,似乎已经摒弃了大部分优良传统文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现代,这句话轻如鸿毛。多少官员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如果一日不查,祸害一日不消,而“官官相护”却得到了极大的利用,这难道不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讽刺吗?还有一些年轻人崇洋媚,对中国文化一问三不知,而对韩国之类的文化却头头是道,似乎忘记了韩国申请的世界文化遗产里的“端午祭”还是我们中国的东西。

我热爱古代文化,尤其热爱中国的古文化,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能生活在一个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而感到庆幸,感到自豪。

古文作文篇6

一提到古文我就会想到枯燥二字,在我的印象中,它简直就是“天书”!但上周的一堂课让我开始对古文充满兴趣,并且慢慢喜欢上了它。

上个星期五下午,我们到东南大学礼堂上一节古文公开课。上课铃一响,我们抱臂坐直。一位漂亮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微笑着说:“同学们,我姓朱,你们可以叫我老朱,下面让我们一起轻松愉快地上课,手不要抱那么紧。”

这堂课从一个小故事开始:一次,有个人出差坐火车,不知不觉睡着了,鼻涕慢慢流到嘴巴,于是口鼻之间开始了一场口水大战。怎么大战呢?朱老师边讲边演大战精彩过程,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这时,黑板上出现了“口鼻之争”的古文,如“口谓鼻曰:我精通古今是非,尔有何功居上我?”朱老师开始逐字逐句讲解,联想到刚才的故事情节,大家都觉得不难。“故事继续,口鼻争高下时,眼睛很快加入进来。你们说说眼睛有什么用处?”大伙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老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概括起来,眼睛的用处就一个字‘看。”这时,黑板上出现两个小短语“近鉴毫端,远观天际”。朱老师讲解了意思后,问:“这是一组对仗句,你们知道对仗句在古文中又叫什么吗?”我们都摇摇头。朱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骈”字,“此字读啥?”我迅速举手,老师点了我,我响亮地回答:“读pián。”老师边竖大拇指边说:“棒极了。两马并驾,两物并列,成双对偶为对仗,所以对仗句又叫‘骈句。”

随后,朱老师又绘声绘色表演眉毛、耳朵如何不服的.过程,并逐字逐句讲解古文。至此,五官之争告一段落。最后,朱老师说:“五官争到这里,主人终于发话了。到底主人发何话,请同学们开动小脑筋写一写。”不一会儿,大家就写好了,朱老师让三名同学表演了自己的作品,并一一作了点评。这时,下课铃响了,整堂课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

古文作文篇7

自古文人多思乡

江南梦

很早很早,就听语文老师常常嘴里念念叨:“自古文人多悲秋”。秋天,似乎就是一个被诅咒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黄叶飘落,冷风袭身,惹得文人一心思乡。而乡愁,也似乎成了文人在秋天里唯一的思绪。

太白望月

李白,一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却是长年流落在外,居无定所。一晚,他心中那股强烈的思乡之情在心头沸腾,他想念自己的家乡,想念自己曾经朝夕相处的.家人。然而现在,他又如何能见得了自己的亲人。那晚,他再也无法入睡,于是,起身推开窗户。一片银色的月光直射入房中,顺着月光,他抬头仰望那轮明月。明月中,他似乎看到了那久别故人对他频频点头,只是一眨眼,便又在他眼前消逝。原来这只是他的幻想而已。百般无奈之下,李白只能独自吟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瘦马感夕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对于夕阳的缺憾,又何止是李商隐一个人的感叹。他,依靠在一棵枯竭的老树旁,偶然看见一只独自飞行的乌鸦,心里便像压了一块石头一样沉重。眺望远处山头,炊烟袅袅,时而传来阵阵流水声。此情此景,更是令人惆怅。唉,只能牵着一匹瘦马,独自走在寂静的小道上,看着西边那一轮浑圆的夕阳,怎能不叫人感叹。古道上,马致远愁肠百结,却也只能在心底哀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而他的这一声哀叹,又何尝不是游子心底撕心裂肺的痛啊!

唉,圆,何为圆?一种所谓团圆的东西,却是许多人一生想圆的梦。而这个梦,却似乎永远都是一个圆不了的梦。那个梦,只能圆在人们的心中。

古文作文7篇相关文章:

写作文600字作文最新7篇

春节作文500字作文参考7篇

我渴望作文300字作文7篇

我的妈妈作文作文7篇

优秀作文六年级作文通用7篇

小学六年级作文话题作文7篇

春节作文300字作文7篇

让作文九年级作文模板7篇

乐作文600字作文7篇

小学作文小实验作文推荐7篇

古文作文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