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延伸思维,激发创造力,在结束工作后,教师们都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并将所得心得写成教研总结,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杜富国心得8篇,感谢您的参阅。
杜富国心得篇1
回首杜富国的从军路,列兵时就被破格推荐参加预提指挥士官集训,上等兵期间就担任副班长……他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每一步都留下印记、走得精彩。
可在扫雷队的战友刘新未印象里,杜富国其实并不算聪明。刚加入扫雷队,杜富国就遭遇了“雷区”——排雷理论知识。第一次摸底考试,杜富国连猜带蒙考了32分。但很快,刘新未就发现,杜富国这人不一般,“他年纪轻轻,骨子里却充满力量”。只有初中文化的杜富国找来一摞专业书籍,别人娱乐时他在学习、别人睡觉后他还在学习,于是,接下来的事就顺理成章了——第二次考试57分、第三次70分,第四次90分。
是什么力量,让他在平常日子始终朝气蓬勃?又是什么力量,让他在极度危险面前做出感天动地的壮举?
有一位作家说:“士兵的力量不仅仅在他自己身上……还在于他生长的古老土地上,在于他从祖辈继承下来的多年形成的历史之中。”
杜富国出生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的一个小村庄,他家紧挨着一条县道。这条路,当年红军长征强渡乌江、保卫遵义会议召开时走过;这条路,杜富国从蹒跚学步到投身军旅,走了19年。
杜富国就读的小学旁有一座红军烈士坟茔,他曾问过老师为何墓碑没有名字。老师告诉他,长征中牺牲了很多战士,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没有留下姓名。后来,杜富国常想起这段对话,那些被历史铭记的无名英雄,在这个孩子心中留下了关于家国情怀、牺牲奉献的最初认知。
2010年12月,杜富国在遵义市湄潭县的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旁,穿上绿军装,戴上大红花,成为一个兵。前往军营那天,杜富国仰望红军塑像,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从此开始自己的军旅征程。
崇拜谁,就会学习谁。心里装着谁,就会越来越像谁。自幼根植内心的红色种子,在军营这片沃土萌发,成为杜富国的力量之源,让他始终不放弃、始终不迟疑,永远不懈怠、永远不退缩。
正因此,当得知云南一个村寨87个人被地雷炸得只剩78条腿时,杜富国毅然递交请战书成为一名排雷兵;当直面生死时,杜富国挺身而出,把勇敢、坚强、舍己为人这些充满血性和大爱的词语,写在人们心中。那句“你退后,让我来”,也和他的名字一道印在了边境扫雷战场,印在了飘扬的红旗上,印在了“感动中国”的丰碑里。
杜富国心得篇2
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为人民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杜富国英勇负伤后,军地领导机关和医疗机构全力进行抢救。经多级医疗机构接力营救和精心治疗,目前杜富国已脱离生命危险。
英雄,流血显本色,壮举定乾坤。入伍以来,杜富国先后获得嘉奖2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各1次,荣立一等功1次。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西侧坝子雷场扫雷时,杜富国面对半露出地面的加重手榴弹,对同组的战友呐喊一声:“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战友一侧……。他用惊天一挡书写了“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
认准了路,并坚定地走下去,必将成就一番事业。面对危险“让我来”,脏活累活“我先来”,开辟通道“跟我来”,遇到困难“有我在”。入伍8年,在杜富国这个年轻战士的身上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爱,体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爱,是支撑杜富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令人敬佩的奇迹的爱;这种精神,是把爱国、爱军队和爱人民统一起来的崇高精神。杜富国以自己的一腔热血真切诠释了勇于献身使命的奉献情怀。在他和他的战友们身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得到了集中体现,不怕千难万险、不惜伤残牺牲、不计个人得失、扫除雷障为人民的“扫雷精神”得到了弘扬。
一身男儿血,满腔报国志。这是杜富国灵魂深处最珍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我们欣喜地看到,无数杜富国式的优秀共产党员,为了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一腔热血报效疆场,奉献在云岭大地。无数热血青年响应祖国的召唤,纷纷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下根去。他们在鲜艳的战旗上续写着我们的荣光。
杜富国心得篇3
老山,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乡,从海拔、地貌、位置上说,这座山并不是最高,也不是最险。但这座山的精神高度,远远超越1422.2米的海拔高度,成为屹立于中国人心中的英雄山。
2015年11月,扫雷大队四队来到这片英雄之地扫雷。在30多年前的战争中,先辈们与边疆人民在那里浴血奋战,铸就了以爱国奉献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
杜富国所在的扫雷队,每年清明都要组织官兵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祭扫。长眠于那里的900多位烈士,人人都有感人心魄的事迹。看到韩跃奎烈士墓碑上刻的生平事迹,杜富国和战友们深感震撼。
这位牺牲时年仅21岁的烈士,系老山主攻团5连尖刀班班长。在老山作战中,他主动承担了最关键、最艰难也是最危险的开辟通道任务。当其他排雷手段失效时,他带领战士以身踏雷,炸倒一个,再上一个,炸倒一个,再上一个,最终在冲击主峰的战斗发起前,用血肉之躯开辟了一条宽3米、长72米的雷场通路,被原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同样是排雷,同样是士兵,同样20多岁,同样在老山。和平年代离死神最近的扫雷兵,多了无畏,多了豪迈:我们扫雷历的险,算得了什么!韩跃奎老班长,我们踏着你的足迹来了!
在这片浴血之地,杜富国和战友们穿着厚如棉衣的防护服作业,一天下来汗水能把防护服浸透,第二天又穿着还没干的防护服上山作业。日复一日,防护服汗迹斑斑,汗味浓厚。3年来,杜富国和战友们的午饭基本在野外吃,没餐桌,没午休,人均进出雷场700余次,徒步3000多公里,磨破迷彩服3套、磨坏作战靴5双,扫雷防护服和扫雷靴绝大多数破损,啃下了老山雷场这块“硬骨头”。
在这片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在续写着英雄的故事。一年前,杜富国和战友排雷作业后,排着队手拉手经过雷场,将四号洞雷场交还给边疆群众。如今,一棵棵树苗、一片片草果在倔强生长,给边境乡亲们带来了脱贫攻坚的新期望。
扫雷英雄杜富国虽然为人民利益失去了双手双眼,可在他的憧憬里早已装下这最美丽的画卷。
杜富国心得篇4
“雷神”杜富国荣立一等功,现为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大队战士,在云南麻栗坡扫雷过程中突遇爆炸当场昏迷,深受重伤,年仅30岁并且今年刚结婚,便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年轻英雄的重伤无疑是悲痛的,帅气阳光的微笑让我们不忍相信上帝的无情,英勇无畏的军人气质让我们肃然起敬。今天这位英雄的名字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铭记在我们的心头,是英雄身上充满着榜样的特质,蕴含着榜样的力量,指引着我们学习的方向。
30岁的他,已经有11年的军龄。19岁应征入伍,保家卫国,向往成为英雄,但是不惧成为烈士。杜富国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军人的初心和立志当高远的先进做法,他也身体力行努力实践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作风。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科技工作者的初心是为创新事业找突破,为中国经济添动力;青年学子的初心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成就自己而努力。每个人均有自己的初心,应该坚守自己的初心并身体力行。
“你退后,让我来!”这是杜富国受伤前说的一句话。当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以命令的口气对同组战友艾岩说。这是军人的担当精神与责任意识,更是不怕牺牲敢于主动承担危险的大无畏。新的时代赋予了军人新的使命和新的责任,当然新的时代,也需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肩负起新的使命担当。铁肩才能担道义,新时代的青年也要有担当责任的胆量和气魄,充分认识担当作为的重大意义,坚持做到心中有责,心中有德,心中有学。
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那一侧。下意识的倒向自己的战友,保护自己的战友,是军人的义、团结和队友精神。团队精神是一种家庭精神,充满着和谐、信赖、保护的团队氛围,维系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心灵契合。团结的力量源于统一的目标。共同的理想,一致的追求使各种力量汇聚到一起,并朝着同一方向叠加累积,进而真正达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共同的团队拥有共同的理想,秉持着共同信任,贯穿着舍己为人,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深化团结意识,践行舍己为人。
“雷神”的重伤让你我陷入悲痛,但“雷神”的力量激励着你我勇往直前。我们一定不忘初心,谨记责任担当,注重团队精神,致敬排雷英雄,在新时代下发挥新时代力量。
杜富国心得篇5
5月22日,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杜富国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27岁的杜富国是湄潭县兴隆镇太平村人,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20__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杜富国自20__年7月进入云南扫雷大队后,先后进出雷场1000余次,累计排除物2400余枚,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20__年11月24日,杜富国被授一等功奖章和证书;20__年12月18日,被授予“云岭楷模”荣誉称号;20__年12月20日,被评为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20__年2月,当选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
杜富国的先进事迹集中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杜富国是红色老区培养出的优秀儿女,是用生命担当使命的新时代英雄战士。他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忠诚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民奉献的家国情怀,敢于担当的进取精神,直面磨难的刚毅品格,书写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铁血荣光。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杜富国的意志是钢的、是坚强的,他把热血洒在了那一片平静的土地,他把青春奉献给那一生执著的信仰!他们是时代的脊梁,传承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为我们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
我们在向他学习的同时更要化感动为力量,从自身做起,从一件小事做起,甘于奉献,做一名称职合格的共产党员。
杜富国心得篇6
他这样书写青春答卷——记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英雄战士杜富国
x省麻栗坡县猛硐乡,复耕的山林间种下生活的希望;
x西南医院,复健中的杜富国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
两个不同的时空,一个同样的感受——平安即是心安。
而这份心安,来得非常不易。
时针拨回到2018年10月11日,麻栗坡县猛硐乡老x侧还是一块禁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的排雷战士们一如往常匍匐在山林间,从一寸寸焦黑的泥土里仔细排查雷弹的踪迹,杜富国也在其中。当他正准备将埋藏地下30多年的地雷取出时,伴随着一声巨响,爆炸夺走了他的双手和双眼,而他在负伤前对战友艾岩说的那句你退后,让我来!也久久回荡在这片土地上,回荡在人们心中。
你退后,让我来!是青春的无畏
在医院特殊装置的跑步机上,以13分08秒的时间跑完3公里,杜富国开心得像个孩子。
负伤以来,他再也没有这么痛快的跑过。
经过半年积极治疗,杜富国身体的各项功能正在逐步恢复。
受这么严重的伤,还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快速恢复,简直就是奇迹。西南医院康复科主任刘宏亮说,治疗的每一天里,杜富国都在刷新恢复纪录。
显然,失去双手和双眼的巨大创伤并没有打败英雄心中的无畏,且这份无畏一直与他并肩前行。
2015年6月,中越边境第三次大面积扫雷启动,入伍5年的杜富国第一时间给连队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申请到边境去当一名排雷战士。经过层层筛选,杜富国如愿进入扫雷队。
刚刚进队,杜富国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想上雷场,还得过了专业知识考试才有资格。
第一次专业理论考试,32分,全队倒数。
考试受挫,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杜富国变成了书虫。他很清楚,扫雷是高危作业,专业知识是上雷场的敲门砖,是扫雷兵的保命经,为了早日上雷场,他开始了士兵突击。
看书看到部队熄灯也不罢休,打着电筒躲在被窝里继续看。队友们知道,这小子不服输。
凭着一定要上雷场的决心,杜富国硬是从32分慢慢增加到70分,再到90分,直至完全合格。
如愿进入雷场,穿上了心心念念的防护服,杜富国身上的劲儿更足了。
队友们给杜富国取了个雷场小马达的外号,因为即使面对雷场这么艰苦的作业环境,就算连续8小时不休息地排雷,杜富国总有使不完的劲儿,总是抢着干,总是冲在最前面。
你们走,我来扛。为了让战友们在雷场能够喝上水,杜富国硬是将30余斤的饮用水扛上雷场,全身负重近百斤;
在马嘿雷场,山高坡陡、荆棘密布的丛林也挡不住杜富国无畏的脚步,来回6公里山路,每箱重27.5公斤的弹药箱,杜富国次次都要争着扛两箱;
你下来,让我上。队里灯泡坏了,有基本机电知识的杜富国总是当仁不让地揽了下来;
你让开,让我来。队里装盛雷弹的沙箱不够用,杜富国挽起袖子一做就是一天……
你退后,让我来!浓缩成为了青春的无畏。
你退后,让我来!是军人的担当
麻栗坡老山主峰西侧,坝子村的山巅上,57岁的村民盘金良用竹子和木头搭建起了一间简易房屋,用来堆放劳作的工具。
屋后山坡,曾经是一块雷场,如今已是盘金良的耕地所在。
杜富国就是在这片雷场受伤的。每每说起这段往事,盘金良总会哽咽。
2018年11月16日,扫雷队的官兵们用手拉手方式,趟过已无雷患的雷场,将这片土地交给边疆人民耕种。期待已久的盘金良立即到乡政府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领来油菜种子,播撒在这多年未耕的山坡上。
今年,盘金良在山坡上种下了草果,以及一亩多地的南瓜,放养的30 多只跑山鸡也快下蛋了。
可惜他离得太远,不然抓两只鸡给他补补身体。盘金良的心里多想让杜富国知道,这片土地生机勃勃。
而昔日,x边境,尽管战火的硝烟早已经消散,但在山脊、沟壑、林地深处,战争遗留的地雷、炮弹、手榴弹等雷患无处不在,许多当地人因为误入雷区导致炸伤、炸残、炸死。
蚂蚁爬进去,也被炸成粉。当地人略显夸张的说法,却道出了雷区的危险程度。人人都知道离雷区越远越安全,但却有这样一群人,朝着雷区不断挺进,同雷患面对面,与死神掰手腕,杜富国也在其中。
在扫雷队的3年时间里,杜富国的午饭基本在野外吃干粮,没有餐桌,没有热水,没有午休,而这也是每一位排雷战士们的常态。
大队官兵人均进出雷场700余次,徒步3000多公里,搬运扫雷爆破筒和其他各类扫雷装备物资器10余吨,磨破迷彩服3套、磨坏作战靴5双,扫雷防护服和扫雷靴绝大多数破损。在杜富国的记忆里,最深的记忆点就是一连串永远不可能忘记的数据。
环境艰苦,咬咬牙能挺过。凶险诡异的雷场是更大的挑战,考验扫雷官兵的毅力和胆量。
在老山地区,地雷和爆炸物种类繁多、交织混埋、辨识难度大。由于布设时间久远、雨水冲刷、山体滑坡等因素影响,造成爆炸物性能改变、位置移动,甚至被植物根须包裹,排雷难度和危险性极大,战士们脚一滑,甚至一块石头滚过,都可能引爆地雷。
走的是阴阳道,过的是鬼门关,拔的是虎口牙,使的是绣花针,每一项都酝酿着危险因素,每一项都在检验着排雷战士。
3年的时间,杜富国排除了2400多枚爆炸物,与死神擦肩而过上千次,他不仅没有退缩,还是一次又一次的走进雷场。
原因只有一个,他是个军人。
是部队为我们培养出这么好的一个儿子。杜富国受伤,父亲杜俊伤心之外更多的是骄傲,他深深感受到了儿子身上的军人担当。
你退后,让我来!正是军人担当之所在。
杜富国心得篇7
辞旧迎新,在湿冷的冬日里,杜富国感受着这份温暖,向过去的自己告别。
“这一年,你痛苦,你开心,你哭泣,你欢笑,你失去,你获得/你还是军人,你还是富国/你还是爸爸妈妈眼里可爱的儿子,你还是战友心中的好兄弟/但是,你已经不是原来的你/你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你是一束光,照亮了世界……”
这是西南医院康复科全体医护人员写给杜富国的诗。过去一年,他们见证了杜富国的蜕变,也被杜富国的坚强感动。
护工许继红,在医院工作了12年,记不清照看过多少病人。第一次看到杜富国,他鼻子一酸:20多岁的年纪,受了这么重的伤,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许继红低估了杜富国。陪护第一天,还没等他进屋,杜富国自己起床了,硬要把被子叠成“豆腐块”。
“叠了拆,拆了再叠……看着他满头大汗的执着劲儿,我既佩服又心疼。”许继红说,单从这一件事就看得出来,杜富国把兵当到骨子里了。
因为炸伤,杜富国的脖子、肩膀、腹部、大腿等处疤痕一块连着一块,痒起来就像浑身爬满蚂蚁,他摸不到、挠不着,又不愿麻烦别人,只能咬牙强忍。
他也有忍不住的时候。护师余翔介绍,每隔半个月,杜富国就要到整形科打疤痕软化针,一次要打几十针。细长的针头扎进刚刚结痂的伤疤,即使嘴里咬着毛巾,他也疼得喊出声来,有时不得不叫人将自己摁住。
在康复技师唐鹏看来,这些在别人眼里犹如炼狱般的苦痛,杜富国根本没有时间去唏嘘和感伤,他迫不及待抓住每一天,让自己变得更自立、更强大。
他要跑步,在反重力跑台上,一跑就是10公里;他要写字,用残肢夹着特制的笔,一笔一画地练;他要播音,从吐字、发声开始,跟着教学课件一字一句地学……
“听众朋友们晚上好,这里是‘南陆之声’……”2020年3月8日,“富国陪你读好书”系列广播节目依托南部战区陆军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为增强播出效果,杜富国放弃了由他人领读、自己复读,再后期剪辑的制作方式,坚持全文背记。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面对困境挫折,杜富国没有选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地“躺平”,而是顽强地奋起。
杜富国心得篇8
时针指向2018年10月11日,那个残酷的下午。一枚锈迹斑斑的手榴弹,排雷战士们杜富国一次普通的扫雷举动:那一刻,弹片横飞,雷鸣巨响,成为杜富国恍如隔世的人生分水岭。所有人都记住了一句话:“你后退,让我来”。那是杜富国在扫雷之前,对身后的战友义无反顾的宣言。在手榴弹突爆的那一刻,杜富国突然将身子向左微倾,用力向前方纵身一跃,转瞬间,战友被压在了他的身下——他用自己身体的残缺,保全了身边战友的安全,直到人们发现他时,他残缺的臂膀还紧紧压着战友的衣冠……
杜富国的故事,在华夏大地被人们所传颂。人们聆听着一次次“你退后,让我来”的宣誓,仿佛在书写世界上最感人的献身。为祖国,奉献全部青春与热血的志向,更深扎在每位中国人的心中。杜富国在雷场上无畏的牺牲精神让人敬仰,他身残志坚的自强精神也值得青年官兵学习。很多人不禁会问,杜富国没有了双眼和双手,是否会对生活丧失勇气和信心呢?毋庸讳言,杜富国身心的苦痛必定难免,但他呈现给我们的始终是一个无比坚强、无比阳光、无比灿烂的英雄战士形象。在“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杜富国抬起残臂向人们致敬,用微笑面对观众,感动了无数人。了解他的人都说,杜富国凭借坚强的意志,勇敢地站了起来。心中升起太阳,青春依然绽放。诚然,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外界的帮助、组织的呵护,但只有自己有信念、有梦想、有追求,才能不惧风雨,茁壮成长。正是因为心中有志、生命有光、脚下有路,杜富国战胜了身残体痛,成为抗击挫折、不懈奋斗的青年楷模。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杜富国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样的人在哪种岗位上,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要学会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荣光而不自满、受挫而不短志,顺境逆境都会成为人生的财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作为各行各业的“追梦人”,我们更应该来向杜富国同志学习。一是职场如战场的拼搏和担当精神。在职场上我们或多或少的会遇到这样的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在问题和困难面前,我们是否也能像他一样,将问题和困难留给自己,主动去承受和担当一些事情呢。二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清楚的目标和定位,并为了目标去不断的努力。杜富国同志之前是一名边防战士,按常理来说边防工作与排雷来说相对安全系数要高很多,但他自己写申请要求调到目前的单位,可见他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的。职场上也是一样,每个职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职场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和规划,知道自己要想什么,怎么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职场目标。三是要发扬团队协作的精神,现在职场如战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人不管是做事业还是在职场上,要想取得更多的成就靠一个已经很难了,唯有依靠团队和组织才能取得更多的成绩。杜富国同志是当代的英雄和时代的楷模,也是我值得职场上去学习的榜样,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学习。
杜富国心得8篇相关文章:
★ 写培训心得8篇
★ 专业认知心得8篇
★ 材料培训心得8篇
★ 化工培训心得8篇
★ 观看初心心得8篇
★ 实践调查心得8篇
★ 疫情防控心得8篇
★ 识字心得体会8篇
★ 工作转正心得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