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组织严密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编写教案应该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便教师能够清晰地传达知识,以下是多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二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

二年级上册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坐、立、走的姿势可以表现出人的面貌。

2、正确的姿势有利于身体健康,从小养成良好的坐立走姿势。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2、师:来吧,来吧,让我们行动起来,把身体练得棒棒的。

3、播放欢快的旋律,让学生动起来,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

二、新课教学:

1、你知道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吗?你做一做看。

2、提出正确的'坐立走姿势,读儿歌。

3、同桌前后互相检查姿势是否正确。

4、活动:练一练

唱《拍手歌》、学生上台演示,全体学生进行。

5、讨论:

注意正确的姿势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自由发言}

三、课外延伸:

让我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坐立走姿势。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来开展比赛吧!比一比谁的姿势美。

二年级上册教案篇2

课时目标:

1.尝试用轻柔的声音表现出云的轻盈和飘逸。

2.尝试将课本的歌谣编创完整,并准确读出。

教学重点:

在撕云,唱云,跳云的过程中感受歌曲轻柔的情绪。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海》

三.编创与活动:编创歌谣

1.课前板书好歌谣

2.生看黑板试朗读歌谣

3.师生讨论,在歌谣中缺少的地方应填什么?

4.生汇报自己的编创结果。

5.生边读边拍,读准节奏

四.表演《云》

1.师手工剪纸表演导入

师变魔术用一张白纸剪出一朵云,出示:老师剪的是什么?

2.设问:云给你的感觉是轻飘飘的?还是沉甸甸的?

3.指导学生用纸也撕出一朵云来,气息训练

设问:用手捏着你的“云”的一端,怎样吹,才能让云飘动但又不会飞走?

4.生尝试练习:缓缓地吹出

5.生边读边拍,读准节奏。

五.表演《云》

1.师手工剪纸表演导入

师变魔术用一张白纸剪出一朵云,出示:老师剪的是什么?

2.设问:云给你的感觉是轻飘飘的?还是沉甸甸的?

3.指导学生用纸撕出一朵云来,气息训练。

设问:用手捏着你的“云”的一端,怎样吹,才能让云飘动又不会飞走?

4.生尝试练习:缓缓地吹出。

5.师在琴上弹奏歌曲前八小节旋律,请学生用“u”轻轻哼出,感觉就像轻轻吹动天上的云。

教学反思

整一堂课,学生基本能积极地参与到我的课堂,课堂气氛也相对轻松愉悦,但在教学目标达成上还存有遗憾,难点的解决没有很好的体现出音乐性以及难点的渗透在之前的环节落实的也不够理想,有些课堂评价语没有体现出有效性。

?云》这首歌曲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歌曲,并通过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美术学科进行整合,通过学生动手制作云来更深层次的理解歌曲。

在课的设计时,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抓住学生们爱游戏、爱看动画的特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上,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学到知识,发展想象力、模仿力和记忆力。课的一开始,我就用变魔术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老师动手用纸撕云,激起学生学习歌曲的欲望,同时也达到了点题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更准确的理解歌词、学习歌曲,在学生年龄小的情况下,通过制作出形象、生动的flash动画,用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记忆、学习。

?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于音乐课程的价值提到这样一个方面,那就是: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是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我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就充分地考虑到了音乐的特点,考虑到了音乐课应该以音乐为主,以学生的听赏感受为主。因此自己的教案设计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音乐学习活动,突出了对情绪、情感的感受和体验,在实施过程中也切实地感受到这样的设计还是很有效的,学生在音乐声中所进行的多种活动都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歌曲,同时学生也为音乐的优美旋律所吸引。下课后,好多孩子都问我说老师下一次我们还听不听?但是我还是觉得有一点遗憾,那就是对最后一首歌的欣赏没有尽兴,因为时间的缘故,没有再进一步更深一层地去听赏、体验歌曲的情感。

二年级上册教案篇3

教材分析:

?碧螺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传说和采摘、制作过程,了解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4、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表达的有序性,体会表达的准确与细致,积累相关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通过品味课文的语言,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重难点分析:

通过品味课文的语言,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入题。

1、谈话导入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的苏州盛产一种以“蜷曲成螺,碧绿清香”而驰名的茶,它就叫“碧螺春”。(板书课题)

2、交流课前查阅的关于“碧螺春”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

初读要求:出示课件

(1)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2)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碧螺春哪几方面的内容。。

2、检查效果。

(1)出示生词,这些生字生词中你认为哪些生字的'音与形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

交流预设:

津:读音是“jīn”。

赢:最下面的组成是“月”、“贝”、“凡”。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请学生说说文章写了些什么?

交流预设:

课文写了碧螺春的传说、碧螺春的采摘、碧螺春的制作、品尝碧螺春以及人们对碧螺春的评价和喜欢。

二、导读——细读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出示课件

(1)学生快速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将第二段转化成自己的话,向同学们介绍关于碧螺春的“传说”。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课件

(1)自由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这幅画面。

(2)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很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交流预设:

茶乡的环境是美丽的。

采茶姑娘是美丽的。

他们劳动时的场面是美丽的。

3、学习课文五、六自然段。

出示课件

(1)默读第5第6自然段,找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

(2)小组交流:目睹了焙茶手制作碧螺春茶的情景,那么,你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交流预设:

“入夜山村里万家灯火,又是另一番繁忙景象。”

碧螺春制作过程是令人新奇的,炒茶师傅的技艺是高超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升华情感。

1、回忆上节课学习了关于碧螺春的哪些内容。

2、教师导入:这节课学习碧螺春的色、香、味、形以及人们对碧螺春的评价。

二、导练——迁移应用。

1、学习第8自然段。

(1)同桌互读课文第8自然段。

(2)边读文边勾画:文中哪里体现了碧螺春的色、香、味、形。

完成板书:

色:碧绿清澈

香:清香扑鼻

味:甜津津

形:青螺入水,姿态动人

小结:碧螺春独特的色、香、味、

形,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课件

(1)说说“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句话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交流预设:

饱含了作者对碧螺春的喜爱,以及对中国茶文化的热爱和对茶乡的赞美。

3、请你们学着外国诗人那样,也来学写一句诗,赞美碧螺春茶。

三、拓展练习

出示课件

1、给课文中描写的几个画面分别命名。

2、根据对碧螺春的了解,设计广告语,宣传碧螺春。

二年级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从三个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画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

2、发展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初步学会欣赏数学美。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计算组合物体的组成个数。

2、能画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组合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

根据组合物体的三个角度的平面图计算组合物体的组成个数。

教学准备:

若干个小正方体状的积木块。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大家知道吗?

学生自主发言。

一座山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令人心旷神怡。同样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建筑物,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下图中大家看到的三张水立方的照片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的。

二、思维探索(建立知识模型)

师:构成这些组合图形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大家会怎样数呢?

生:可以从前往后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数。

师:嗯,大家的方法都很好,我们看这三个组合图形都是两层结构,那我们可以分层来数。

生:第一个图形上层有1个,下层有4个,所以总共有1+4=5个。

师:第二个图形有几个小正方体呢?

生:上层有3个,下层有5个,总共有3+5=8个。

生:哦,我知道了,第三个图形上层有1个,下层有5个,总共有1+5=6个。

教学准备:老师先用积木块搭好结构,便于学生观察。

师:首先,我们从正面看,你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生:我看到了上面有一个正方形,下面有三个正方形。

师:能把你看到的图形画出来吗?

学生自主画图,老师指导。

师:现在,我们换个方位,从左面看,你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

生:我看到左边有一个正方形,右边有两个正方形。

师:请大家把你看到的图形画出来。

师:从上面看,会看到怎样的图形呢?

生:第一行有三个正方形,第二行有一个正方形。

师:同学们可以动手画出你看到的图形。

例3: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画下来。

教学准备:老师先用积木块搭好结构,便于学生观察。

教学安排:分三组学生分别完成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组合图形,然后分别画出所看到的图形,最后组与组之间交换评判。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手上有10个积木块。

教学安排:同学们可以先试着对照从三个角度所看到的平面图,动手摆积木块,然后来验证从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图形是否符合题目。

师: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我们可以猜测上层至少有1个,下层至少有4个。

生: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我们可以知道后排至少有1个,前排有4个。

师:从侧面看到的图形,我们可以确定后排有2层,也就是2个小正方体,前排只有一层。

生: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这个组合图形由6个小正方体组成。

教学准备:每个学生手上有10个积木块。

教学安排:同学们可以先试着对照从三个角度所看到的平面图,动手摆积木块,然后来验证从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图形是否符合题目。

师:先跟大家介绍下,主视图就是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左视图是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俯视图是从上面看到的图形。

师:从主视图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几何体有三层,左边至少有3个,右边至少有1个。

生:从左视图中,可以知道这个几何体分两排,后排至少有3个,前排至少有1个。

师:在俯视图中,我们可以确定这个几何体前排只有1个,后排有4个。

生: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这个组合图形由5个小正方体组成。

三、课堂总结从正面看→主视图;

从左面看→左视图;

从上面看→俯视图。

二年级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8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的每一句话,从中感知作者渴望光明的心情,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品读课文,对海伦·凯勒“单凭触觉感受到的东西”有所体验,体会她积极的生活态度,并从中受到热爱生活的感染。

4、在充分体会、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发对自己现状的思考,完成课后的小练笔。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健康的重要性,知道珍惜生命。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从字里行间感受海伦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教学方法:

读读—讲讲—议议—说说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海伦的资料。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播放《千手观音》视频片段。观后提问“看后有什么感受?”

2、引入课文:一群残疾人做出了许多常人也很难做到的事,真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奇人,她让世界都为之震惊。她志存高远,坚忍不拔,她用自己奋斗的一生,告诉世人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她的名字就是——海伦·凯勒。(出示海伦·凯勒的图片)

3、交流资料

丰富人物形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文章。板书:《假如只有三天光明》

过渡:“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一个健康人可能从来没有作过这样的假设。世界闻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以她的切身体会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将怎么回答?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自学生字。(用“~”将生字划出,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

2、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识记字型。

(2)指名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天?海伦凯勒会怎样做?

2、仔细阅读课文,把课文中触动你思想的句子摘录下来,从这些句子中你也许能找到答案。

四、学习1—3自然段

出示句子。要求:轻声朗读这三句话,看看你从这三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1)我们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健康无恙时,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天惦记着它呢!

(2)人如果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生命的最后一天,那就更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人们只有在失去一样东西时,才知道他的可贵。)

(3)有些人对待生命不懂得珍惜,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感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4)默读1—3自然段,学生质疑。

小结:文章从无数人无视健康的存在到他们无视生命的可贵谈起进而讲到人们不珍惜生命、不很好地利用拥有的感官和健康,直至失去方觉得遗憾和后悔,直白而明确的表达出了自己对健康、对生命的思索。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海伦凯勒给你触动最深的`是什么?(板书:珍惜拥有)

2、让我们细细品味那些能深深打动你的词句,走进海伦的情感世界,用你的心去感受海伦的心。

二、学习4~5自然段

思考:

(1)作者用了什么实例来证明自己前面的感慨?。

(2)说说作者“单凭触觉”感受到了哪些有趣的东西?为什么“那些视力完好的人却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他们对展现在面前的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事物却无动于衷?结合课文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师:只要心中有阳光,生命就会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课件出示:我甚至发现了在一朵朵重叠环绕的花瓣上有清晰可见的花纹。

当我把手轻轻地贴在小树干上时,便能感觉到枝头小鸟在尽情歌唱。

(3)你发现这两个句子中的“不符合逻辑”之处吗?但是,老师相信她发现了花纹,她听见了鸟儿的歌唱。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4)同学们,你们从作者的描绘中体会到了什么?

(5)出示: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界的一切。如果说……我一定会看到更多更美的景色。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以上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师:只有双目失明的人,才能意识到有视觉是何等幸福。

(6)学到了这儿,你认为作者只是个盲人吗?

(7)对呀,这是一个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着的人,但是,你从作者对世界的描绘中体会到了什么?

(8)请大家用心阅读以上的句子,从句子中分别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世界?

三、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出示第六自然段)

读文思考: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天?海伦凯勒会怎样做?

四、课堂小结。

我希望同学们能审视自己所拥有的,领悟时间的珍贵,好好利用时间,别让时间再次悄然流逝。

五、课堂延伸

出示海伦的自励格言。

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海伦凯勒

面对光明,阴影就在我们身后——海伦凯勒

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海伦凯勒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可能显出生命的价值————海伦凯勒

世界上和最美的东西是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它们只能被心灵感受到。

对于凌驾于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六、布置作业

1、收集资料,办一期“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手抄报。

2、课外阅读《假如只有三天光明》。(1、2任选其一)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4、动笔写一写《寄语海伦》。

初步了解作者,怀着一颗崇敬的心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句子,理解课文的能力。

从学生的讨论中,学生从作者身上学到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细细品味,用心体会,从而更懂得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可贵。

梳理收获,静心思考。

让学生从中体会人物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精神。

板书设计:

假如只有三天光明

珍惜生命

珍爱健康

二年级上册教案篇6

设计思路:

?小动物过冬》是一拟人童话故事,叙写了小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故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藏了很多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了不同的小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也体现出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课堂生活化,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使学生获得最直观的感知,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体会朋友之间的互相关心。

教学重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一些小动物动物过冬的方式。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体会朋友之间的互相关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位好朋友,它们是--小燕子、小青蛙和小蜜蜂。

2、它们经常在一起(唱歌、跳舞),可高兴啦!

二、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转眼间秋风刮起来了,秋天到了。一天,这三个好朋友又聚在一起,他们在干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轻轻打开语文书,翻到118页,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句子:一天,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齐读)

1、这句话中的“聚”是什么意思?(聚集到一起)

(1)请三名学生贴图,让三个小动物“聚”在一起。

师:像这样集合在一起就叫“聚”。他们“聚”在一起干什么呢?(商量过冬的事)

(2)出示“商量”一词。什么叫商量?(讨论、交流)什么情况下,你会和别人商量?请你用“商量”来说一句话。(出示说话练习)

2、“一天”指的是哪一天?(出示句子: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

师:谁来把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变凉的'感觉读出来?。(我发现风越刮越猛。)

3、把第二自然段的两句话连起来,让我们读好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3-7自然段,了解小燕子、小青蛙和小蜜蜂的过冬方式。

过渡:同学们一定也想知道这三种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吧?,赶快读读课文3——7自然段吧,边读边画下有关的词句。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我们先来看看,小燕子是怎样过冬的?谁来读读小燕子的话?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小燕子,准备怎么过冬呀?你刚才画的是哪些句子?(板:飞到南方)为什么?谁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

师:这下我明白小燕子为什么要飞到南方了。那小燕子,你什么时候再飞回来呢?(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

a、(出示“春暖花开”),“春暖花开”是什么时候?它的意思是?(春天到了,许多花儿开放了)

b、是呀!你看,这么多的花都在春天开放了,多美呀!(课件出示:春暖花开图)

c、谁来把“春暖花开“读得美美的?这个词是用来形容春天的,你还知道哪些四字词也是用来形容春天的?

d、老师这也有一些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显示词)以后同学们在写的时候,可以用上这些词来描写春天。

3、师:像小燕子这样,秋天飞到南方过冬,春天再飞回来,我们把这样的鸟儿叫候鸟。小燕子一个人要去这么远的地方,多寂寞呀!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也要飞到南方过冬的吗?(生:野鸭、大雁、天鹅、丹顶鹤……课件播放)

4、看来,同学们懂得还真不少。现在,老师想和全班合作下,介绍介绍燕子的独特的过冬方式。(生读这一段)

四、学习四、五小节,了解青蛙的过冬方式

过渡:小燕子即将远行,可是它还惦记着自己的好朋友小青蛙和小蜜蜂呢!

1、你瞧,刚说完自己的过冬方式,它马上就说:“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你不会飞,怎么到南方去呢?”(齐读)

师:从燕子的问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关心)谁也来关心一下小青蛙(指名读、女生读)(出示句子)

3、是呀!小青蛙打算怎么过冬呢?

师:出示:“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男生读)

师:原来,小青蛙不到南方去,要钻到泥土里去。板:钻到泥土里

师:为什么要钻到泥土里,泥土里可没吃的,别饿坏了。怎么办?

师:吃得饱饱的是什么样子?谁来表演一下。指好“吃得饱饱的”。

师:多么自信的小青蛙。他打算睡到什么时候才醒?

师:你知道这种过冬的方式叫什么吗?冬眠。哪些动物也是这样过冬的?

师:男同学当小青蛙,女同学做小燕子,表演对话。

四、学习六、七小节,了解蜜蜂的过冬方式

过渡:现在青蛙哥哥不用小燕子担心了,可是我们的蜜蜂妹妹怎么办呀?

请你和同桌合作一下,自学六、七自然段,一人读小燕子的话,一人读小蜜蜂的话,看看小蜜蜂是怎么过冬的?把这句话填写完整。“蜜蜂吃()里的()。

师:小蜜蜂真勤劳,把粮食藏在蜂巢里。(板贴:蜂巢藏蜜)

师:你们蜂巢里的蜜够吃吗?要吃一个冬天呢!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师:真是聪明的小蜜蜂,早就采了很多蜜了。谁能把它早早就做好准备的感觉读出来?

师:我们就把小蜜蜂的过冬方式叫做——(卡片出示:备粮)一年级也学到课文,也讲到备粮过冬的动物(蚂蚁、小松鼠)

看到自己的好朋友都准备好了过冬,这下小燕子总算放心了。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三个好朋友商量好过冬的方法后,还有一个约定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同学们想象一下,三个好朋友整整一个冬天都没有见面,到第二年春天相见时,他们会怎样?会说些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六、学完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设计:

19小动物过冬

燕子迁徙(飞到南方)

青蛙冬眠(钻进土里)

蜜蜂备粮(蜂巢藏蜜)

二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工作总结5篇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优秀6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8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

2023年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5篇

新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6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5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推荐5篇

二年级上册教案优秀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