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优秀教案6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除法优秀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除法优秀教案6篇

除法优秀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数上册p39-40

(二)、本课的基本理念

在分饼具体活动中,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运用此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算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归纳、交流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从而得到两个关系式:12=1/2,73=7/3。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组关系式,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得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式。

(四)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除法的意义,具有了一定的操作画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知道了除数不能为0。在此基础上学习《分数与除法》就显得比较轻松。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在以后的应用较少,因此要求不必过高,难度不要过大,只要学生会做就可以了。

(四)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理解假与带分数的互化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六)、教法选择

教师结合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在归纳出关系式后,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关系式的意思,再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分母能不能是0?。可以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理解,因为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最后再讨论探索出假分数的方法,并练习巩固。

(七)教学准备:

圆片若干

(八)、教学过程

a、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在昨天的学习中,你认识了些什么?

2、能来试一试吗?(出示小黑板)

2个1/3是( )。 ( )个1/8是3/8。 14个1/9是 ( )。

4/5里有4个( )。 15/8里有 ( )个。 2里面有 ( )个1/4。

b、探索新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①解决问题1:

( 出示小黑板)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块蛋糕?

师:老师这儿有些数学问题,你能列出算式来解决吗?

(学生独立在草稿本上完成,教师巡视)。

抽生全班集体交流,同时集体订正。(要组织引导学生说清其算式的意义和商的由来等)。

②解决问题2: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几块蛋糕?(方法同上)

③(师指板书上的算式与商)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和同学交流一下

(生独立在草稿纸上写,师巡视)。

④抽生交流,师适时板书

被被除数除数 = (除数不为0)

⑤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数的分母能不能是0?为什么?

⑥师:除法与分数有什么区别?

⑦练习1:将下列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把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独立练习后订正,1小题和5小题说方法)

4/5= 19/8= 21/3= 13/5= 15= 417= 2489= 122=

2、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方法。

①师:你能运用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来试一试解决问题吗?翻开书p39,试一试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②师(指板书):这样把7/3化成带分数?小组讨论后汇报。8/4呢?

③师生小结: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要用分子去除以分母。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除得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④练习2: 把21/3,19/8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⑤你能把二又三分之一化成假分数吗?小组讨论后汇报

⑥归纳小结: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做分母,用分母与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做分子。

⑦练习3: 把三又五分之二 ,四又九分之一化成假分数。同桌互说方法。

c、练习巩固

书p40 24 题。( 独立练习后集体订正等。)

d、全课总结

(九)、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分子)

联系: 被被除数除数 = (除数不为0)

除数(分母)

区别: 是一种运算 是一个数

除法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的

使学生会计算带分数除法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2.把下列假分数改写成带分数。

3.把下列带分数改写成假分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发生错误的情况,加强个别辅导。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新课

1.教学例5。

教师出示例5:

教师:我们学过的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么办?(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

教师:那么在分数除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样计算?(也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教师让学生把例5中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独立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将除法转化成乘法的同时是否将除数改写成它本身的倒数,约分是否有错等。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教科书第39页中间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6。

(1)准备题。

①的3倍是多少?

②的是多少?

③的是多少?

教师:这三道题按照题意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按照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

教师让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2)教学6。

教师出示例6:

教师指名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教师:如果例6中的一个数已知的,那么求一个数的几倍应该怎样计算?(应该用乘法计算。)

教师:从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来看,例6怎样解答比较方便?(用方程解答比较方便。)

教师:应该设什么数为未知数x?(设这个数为未知数x。)

让学生列方程解答。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4.做教科书39页下面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和书写规范方面的问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第1行的小题。

让学生装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的前2个小题。

让学生装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第3题的第(1)~(3)题。

第(1)题: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方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2)、(3)题:让学生装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装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列方程式的?(根据乘法的意义。)

4.做练习十的第5题。

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和分析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第1题第2行的小题,第2题的最后一个小题,第3题的第(4)题,第4题。

除法优秀教案篇3

教学内容:

25页例4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

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教学过程:

一、 生活引入

1. 一本寓言故事书5元,如果你用100元钱买同样的书,你准备买什么,最多可以买多少本?

1005=20(本) 1007=14(本)2(元)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

出示:

186=108

467+3=325

10+86=

32+57=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 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乘数

商除数+余数=被乘数

二、新授

1. 验证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

指板书问: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出示例4。

教师巡视指导。

你们验证的结果怎样?

2. 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2=98 987=14

3. 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

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2.课本第26页第3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

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

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

除法优秀教案篇4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进新课

1、把8个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谁能列式?

2、把4个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这两道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

什么方法来计算?

二、激思讨论,探讨新知识

1、教学例1。

(1)把1个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个?怎样列式?

(2)求每人分得几个?用除法来列式。那每人到底分得多少个饼呢?你是怎么想的?(课件演示:一张饼的1/3就是1/3张饼。)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让学生提出学习这一节课想知道的问题。

三、实际操作,寻找规律

教学例2。

1、把3张饼平均分给4人该怎么计算呢? “3 ÷ 4”表示什么意思?现在每

人能分得一张饼吗?

2、指导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3个圆形纸片,动手折一折、剪一剪、

分一分,看看平均每人能分到多少块?

3、各组汇报分法及分的结果。

组1:我们是把这3张饼,每个都平均分成4块,一共分成12块,每人得3块。

组2:一个饼一个饼地分。先将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

将第二个饼也平均分成4份,每人也分得其中的一份;将第三个饼同样平均分成4份,每人又分得其中的一份。将每个人得到的饼拼在一起,也是3/4张饼。

组3:三个饼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每人分得3张饼的1/4,也是3/4张饼。

4、电脑屏幕显示三种分法,让学生尝试说出推理过程。

(1)把3个饼平均分成4份,我们可以吧什么看作单位“1”?

一份是多少个饼?一份是三个饼的几分之几?

(2)从屏幕显示和操作,我们可以看出:1个饼的3/4就是3个饼的1/4。

(3)3/4就是哪一算式计算的结果?

(4)3/4个饼表示什么意义?

四、比较分析,分析规律

1、观察等式1÷4=1/4,3÷4=3/4,,3÷5=3/5发现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2、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联系?为什么用相当于?

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这个等式还有注意什么?在分数中分母能是零吗?为什么?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被除数、除数这个等式该怎样写?这里哪个字母不能是零?

4、联系复习时3÷5=3/5,现在你能运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来说明吗?

5、小结:一个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得数,也可以看作一个除法算式。

五、多层练评,反馈总结

1、75页自主练习1,生独立完成。

7÷12=( )/( ) 4÷3=( )/( )

9/5=( )÷( ) 3/8=( )÷( )

2、单位之间的互化。

7分米=( )/( )米 3克=( )/( )千克

23分=( )/( )时 59秒=( )/( )分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除法优秀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3、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中的试商方法。

2、竖式的书写格式。

三、教具准备:

小棒,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学前准备

(1)口答。

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2如果去掉4个十,还剩下几个一?

(2)板演。

订正时,请同学们说一说是怎样求出商的,每道题各用哪一句口诀求商,我们在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3)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

2、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15页例1。

(2)师生共同归纳笔算除法的方法。

3、课堂作业新设计

(1)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

1)独立完成下面两道除法算式题,请两名同学板演。

2) 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集体订正,请同学叙述计算过程。

(2)看病门诊。

1)观察、研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2)改正错误之处。

3)提出改进方法。

(3)计算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题

1) 看清题中数据。

2) 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

4) 回顾做题过程,总结计算方法。

(4)思维训练

你能尝试解决同学们提出的主题图中的第二额问题吗?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除法优秀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经历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以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难点是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打开课本第3页,在里填上正确地数。

60÷3=

9÷3=

69÷3=

80÷2=

6÷2=

86÷2=

二、新授

1、出示例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

4、让板书的学生说说理由。根据他的回答,同学们用小棒代替书,分一分。看看他这样计算与思考对吗?

5、有疑问吗?(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提问。)

三、巩固练习

第21页第2题。前两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除法优秀教案6篇相关文章:

有小数除法教学反思8篇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篇

《狼》优秀教案优秀6篇

观潮教案设计优秀教案6篇

6的组成大班数学教案优秀6篇

《狼》优秀教案6篇

春天优秀教案推荐6篇

中班教案活动教案优秀6篇

瀑布优秀教案6篇

语言类优秀教案推荐6篇

除法优秀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5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