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就是将实践中进行的思考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表达,通过写体会,很多人都可以让自己的思想深度不断提升,以下是多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观港珠澳大桥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观港珠澳大桥心得体会篇1
奇迹从来都不是大自然的专属,而我们始终都在创造奇迹。我们时常感叹于兵马俑的壮观,万里长城的雄伟,但我们更应该赞赏的是这些正在创造奇迹的人。
历时9年的港珠澳大桥建设,有成功时的喜悦,有失败时的不屈。影片中最让我影像深刻的是在e15沉管隧道两次沉放失败,第一次沉放失败时总工程师林鸣紧紧握住自己颤抖的双手告诉大家不要灰心,我们可以卷土重来;三个月后第二次沉放失败时所有人都哭了,但林鸣总工程师强忍住已经在眼眶打转的泪水告诉大家我们还可以重头再来;当第三次沉放成功的消息传来后,满屋子的寂静,林鸣总工程师也终于将一直悬着的心放下了,他慢慢的坐下靠在椅子上,享受着这一份少有的平静。
项目组本着“人不虐我,我不虐人”的心态组织项目员工在电影院观看了《港珠澳大桥》的记录影片,但在影片结束后我发现我还是被虐的体无完肤。
他和她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相遇,他和她在港珠澳大桥上拍摄属于她们的幸福,他和她在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走进婚姻的殿堂。片中采访一对正在港珠澳大桥上拍婚纱照的情侣时,她们说:“我们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相遇,港珠澳大桥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所以我们选择在这里见证我们的幸福”。是啊,人的一生有多少个9年,从20出头的小伙开始到建设完毕也已到了而立之年,说他们将“青春”都献给了港珠澳大桥也一点都不为过,但在生命中有这样一段时光,也是属于她们的骄傲。
“人努力,天帮忙”、“我们没有教练,我们就创造了很多方法”,影片中林鸣总工程师这样说道。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正是有这样的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才能将这“现代奇迹”创造出来。9年的建设让他们都不再年轻,也让他们错过了很多,他们有的错过了儿女的成长,有的错过了对妻子和父母的陪伴,但他们都是中国工程奇迹的最美建设者。
影片最后林鸣总工程师完成了自己“港珠澳大桥马拉松”的梦想,他沿着大桥小跑,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襟,但他始终笑容满面,因为脚下走着的是属于他们创造的奇迹。也可能只有在这个时候,看着这位工程师的背影,才发现他已是一个到了退休年龄的花甲老人。而我作为全国广大建设者中的一员,我们会一直将您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传递给一代又一代最美建设者。
观港珠澳大桥心得体会篇2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中国制造支起世界之最。全长55公里,世界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长5.6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海底隧道最深海平面下46米,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对接海底隧道的每个沉管重约8万吨,世界最重的沉管;世界首创的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此外,大桥还囊括了世界首创主动止水的沉管隧道最终接头、世界首创桥―岛―隧集群方案、世界最大尺寸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世界最大难度深水无人对接的沉管隧道等多项世界之最。“世界之最”的`背后,是港珠澳大桥在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诸多“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进而形成一系列“中国标准”的艰苦努力。
2006年,韩国一家非常厉害的公司在主持安装釜山的巨加跨海大桥,当时每一节沉管安装的时候,会有56位荷兰专家从阿姆斯特丹飞到釜山给他们安装。中国考察团到釜山去考察时,向接待方提出,能不能上去看一看,被当场拒绝。于是考察团在距桥三百多米的海面上,开船用卡片机拍了几张照片。
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找到当时世界上在沉管安装领域最好的一家荷兰公司,对方开出天价1.5亿欧元(约人民币15亿人民币)。经过多次谈判,谈判员提出3亿元人民币,却遭到荷兰人拒绝,他们说:“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你们去找上帝吧。”
被多次拒绝后,林鸣带领团队自主攻关,解决了多个世界难题,最终实现了工程设计零借鉴、安装零失误。
400多项新专利,7项世界之最,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科研创新可谓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题中之义。
观港珠澳大桥心得体会篇3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取得的成就可谓硕果累累,国力也是日渐强盛。其中,最能证明中国成就的当属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被公认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最具挑战性的跨海桥梁工程,它于2009年12月开始兴建,全长55千米,包括22.9千米主体桥梁,4个人工岛和6.7千米的世界最长最深海底沉管隧道,连接着珠三角、澳门和香港三地。
宋朝诗人文天祥有云:“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伶仃洋,位于我国广东珠江口外,是珠江最大的喇叭形河口湾,在其周边有许多经济发达的城市,也曾是中国的南大门的一道防线,说中国近代史从这里开始也不为过,地理位置重要性可见一斑。早在1983年就有过在伶仃洋上修建一座跨海大桥的讨论,直到2009年,港珠澳大桥才开始修建。跨度之大,难度之高,令人望而却步。然而中国工程师们却迎难直上,完成了前人们的构想,实在是让人惊叹!
大桥修建难度之大,不仅仅在于它的跨度大,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桥所跨的伶仃洋,经常遭受台风和地震,为此,大桥必须能抵抗16级台风和八级地震;其次,大桥所在的水域过往船只很多,水域上空也经常有航班,因此大桥的修建既不能阻断航运,也不能干扰航空;再者,大桥所跨水域有很多海洋动物,其中不乏一些珍稀动物,比如纪录片中提到的中华白海豚,因此,大桥的修建也不能影响当地水域的生态环境……况且在当时,这么大跨度的大桥,前人没有修建过,没有经验可循,只能自己设计方案。为了能使大桥抵抗台风和地震,他们必须使大桥足够稳固,这就要求材料不能使一般材料。为此工程师们想到了双相不锈钢,让不锈钢厂大量生产。这种材料之前都从国外进口,价格昂贵,且从来没有在国内大规模批量化生产过,这对不锈钢厂也是挑战,但不锈钢厂不仅完成了挑战并且还获得了专利;为了不影响航运航空,工程师首开先河,设计了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并为此建造了专门安装沉管的船,在桥梁人工岛隧道获得的专利超过1000项,达到世界级水平;为了不影响当地水域的生态环境,成立了专门的安全环保团队,观察海洋动物习性并及时报告,制定出计划将对海洋动物的影响降到最低……除了这些以外,桥梁的在美观上和内涵上也有了很大飞跃,桥梁与水流方向垂直,增加了美观性,大桥与人工岛就像一串珠子,寓意“珠联璧合”,象征着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内地跨越伶仃洋紧紧连在一起。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不仅如此,这座大桥还将成为中国“一国两制”下三地紧密联系的象征。中国工程师敢想敢干,用自己的智慧经验和实践完成了前人所念,也创造了一项奇迹。他们在这项工程中的严谨认真(在进行海底沉管隧道时对数据进行反复的测量、计算和调配,几天几夜不睡觉,生怕出一点差错)、细致精密(用泡在氯盐里20多年的金属做实验)、通力合作(设计师的设计、原料厂的配合、施工工人的出力等)以及对前人经验的发展和传承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作为新时代接班人,要接过接力棒,在日常生活中敢于挑战不可能,传承和发展这些精神。如今,外国的许多桥梁建设都向中国借鉴经验,中国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相信不久之后,中国能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观港珠澳大桥心得体会篇4
人们称赞港珠澳大桥“腾空跃起一巨龙,三地从此无西东。根根桥柱琴音奏,伶仃洋里荡欢笑。”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大屿山、西接珠海市和澳门半岛,是一座跨海大桥。由林鸣总工程师带领团队完成的“新世界七大奇迹”——港珠澳大桥。观看纪录片《港珠澳大桥》让我感受到大桥背后的故事,更使我受益匪浅。
开篇以茅以升建设中国第一座桥梁,让我们认识什么是桥梁工程。接着播放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与港珠澳大桥作比较。让我看到了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飞速发展。
纪录片主要以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后一节重8吨的沉管e30号沉放安装过程为主线,展开了建设情节。安装e30号沉管时要将沉管放到海底40米以下的深海中。由于e30号是海底隧道的第33节也是最后一节,此项任务十分艰巨以及海底情况复杂。给隧道对接带来巨大的困难,大桥建设者们绞尽脑汁开始安装对接,他的成功关系到大桥的建设。对接成功后工程者欢呼雀跃,只有总工程师林鸣没有丝毫笑意,他在等待对接漏差报表结果。当他得知漏差为16厘米时,他宣布需重新对接,最终落差不到2.5毫米,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
在对接e15号沉管时,林鸣和他的团队遭遇了沉重的打击,因为海底40米以下的地方淤泥太多。他们不得不退回去,三个月后,再次对接依然无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又过了一个月再次“出征”,终于安装成功!现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在大桥建设同时保护好中华白海豚,实现“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是大桥建设者的承诺。大桥建设“让道”于中华白海豚,桥梁工程施工设计优化最终兑现了他们当初的承诺。
自2005年出提出构想后2009年12月开始建设,到2018年10月正式通车,历经整14年。在这14年里,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奋力前行,才有了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有了这14年,才有了这座“圆梦桥”;有了这堂课坎坷的14年,才有了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港珠澳大桥以桥、岛、隧的方式贯通香港、珠海和澳门。它记录了中国的力量,展现了当代中国的风采。在远处看,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在世界东方。
观港珠澳大桥心得体会篇5
近日,有一个很大的新闻,假如自己是悲伤的,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我也会表达我对它的赞美之情,当我看到这条新闻时,是不是假的,进去新闻页面后,才发现是真的。
这条新闻的内容就是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啦,这座桥位于广东省伶仃洋境内,是中国境内唯一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从计划设计到施工实现,整整花了九年的时间,我回忆我当时看新闻的情景,我实在想不到用什么词来形容它,我只有惊叹,重复看了几遍,我一个人默默深思。
我是在今年的七月份知道这座大桥的,当时还没一个具体的概念,不知道那些细节,只知道是一个很大工程,到了今天,我才明白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工程,新闻我看完了,我也无法言喻,我们用时间向全人类证明了什么是奇迹,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奇迹,属于世界的奇迹。
桥隧全长55千米,时速可以达到100千米/小时,工程总投资1269亿元。这是我不敢想象的,可它就是这样的实现了,让我深深震撼。
这条路是修成了,可我的人生路,还没修炼成功,这条路更长,更需要时间,我也在做计划,也在想办法去实施,总之,自己似乎好像是成长了,在我二十岁的年龄,见证了这个伟大的工程,我感到非常幸运,让我更加自信起来,感谢中国,感谢那些为这个工程辛勤劳动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你们真棒,我相信奇迹还会再现,我也会好好努力下去。
观港珠澳大桥心得体会篇6
?港珠澳大桥》这部影片,令人心情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港珠澳大桥历经六年调研和八年施工的珠港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影片一开始就从多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这座世纪大桥的恢弘与壮丽,远远地望去,大桥仿佛像大海上的银线,直接将珠三角地区串在了一起,对付匆匆进珠港澳地区的经济成长具有紧张的战略意义。
贯穿整个片子的,是感情。尽管大桥是今世史上最长海上桥梁,建造历程亦有多项”世界之最”,但闫东导演没有花太多篇幅着墨于大桥的雄壮雄伟。正如片子中的旁白所指,”比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导演的视线,着眼在每一个大桥建造者的传奇。因此,比较起数据成绩,片子演绎的是真实,是有温度的”匠心”。为了这座如珍珠串般蜿蜒于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花了五年去筹办,用了八年去扶植,四百多名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工作。不少工程人员的芳华,便放在了这大桥扶植上。有人从二十多岁干到三十多岁,也有三十多岁的,现在已成中年男子。早年的独身只身汉,转眼成家立业,却不忘了穿戴婚服在即将完工的大桥上走走拍拍,有人携妻带眷到这伶仃洋上的施工地,一家三代配合为大桥奋斗......一座桥,有汗水,也有泪水。无论是总工程师照样一位焊接的小工,为了建好这座桥都热情投入,甚至把它视为人生最紧张的事业,亦因此他们都成了”豪杰”。通过导演细腻的镜头,留在看众的心中,让人人每当疾驰于大桥上,隧道中,都邑想起因为他们,才有这外媒口中的”今世七大奇迹”。
最令我冲动的,并不是大桥的建成,而是建造历程中的挫折。胜利虽然令人欣喜,然则遇上失败更能展现出工作人员对大桥所支付的心血。在建e15号沉管时,遇到的海底急流卷起的淤泥填平了历经重重艰苦构建的沟槽,导致安装失败,要将沉管重新运回岸边,这件事令许多颠末多日劳顿的工程师都流下了眼泪。最后,在降服重重艰苦终于对接胜利后,许多几日不眠不休的工程人员都因为太困了而就地而眠,这令我们很是冲动。大桥的工程人员早已把这个项目视为人生最大的事业。有工作人员玩笑的说,人人都有两个情人,一个是本身的另一半,另一个便是大桥这个项目。娶亲生子和建桥都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片子记录了大桥蕴含的时代精神,记录了大桥扶植历程中的许多历史瞬间和工程人员的动人故事,讲述了他们不畏艰苦,尽力奋斗,开发立异的精神。往后我会继承向港珠澳扶植者学习,踏踏实实、奋发向上,在本身的工作岗位上绽放风度。
观港珠澳大桥心得体会篇7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圆梦桥。港珠澳大桥工程是国家的重点工程、超级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的跨海通道工程。其中岛隧工程为控制性关键工程,规模大、技术十分复杂。七年来,通过关键技术攻关、理论研究、现场试验、国内外专家咨询等,最终成功建成。港珠澳工程不仅是我国科技实力的体现,也书写着国家强大的新篇章。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同心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与内地的交流日渐频繁,港珠澳大桥开通,在缩短地理距离的同时,更深化了同胞血缘之情。大桥的建设,有助于让香港人看到内地的进步和发展,强化港人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大大促进国家建设“利益共同体”。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自信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全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而且大桥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技术标准高、环保要求高,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也被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建设工作者们面临着种种超乎想象的困难与挑战。通过科研攻关,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外海沉管安装成套技术,因此大桥的建成通车无疑也彰显了建设者们的技术自信与实力。
港珠澳大桥是一座复兴桥。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有利于三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有利于提升珠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对于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推进内地、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具有重大意义,港珠澳大桥务必将成为联结粤港澳三地的“民心桥”。
港珠澳大桥是工程师们历经6年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建造的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整部纪录片气势恢弘,将大桥从设计论证到建造施工的过程完整记录了下来。
观港珠澳大桥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