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写好读后感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来进行讨论,读后感能够提炼出书中蕴含的核心理念和智慧,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奶蜜盐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奶蜜盐读后感篇1
母爱,是一种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情感。早期母爱的缺失,是之后用其他任何的感情、物质、社会地位、荣誉都无法填补的,母亲的存在就是他整个世界的存在。一个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是一种最为深刻,最为牢固的生命本能。
缺乏母爱的孩子像根草:
我从师范毕业后的第一年,接手了一个一年级。班里有个男生父母离异,和母亲一起生活。父亲偶尔来看他,唯一一种表达爱的方式,就是趁上学期间把他接出去,胡吃海喝一顿。而母亲因为要做个小生意养家糊口,对孩子的陪伴自然少之又少。他常常这样说母亲:“你不就是一个卖烧饼的,你能教得了我?”而母亲只是笑笑,为了弥补心灵上的亏欠,对孩子在物质上、生活中有求必应。
慢慢的,这个孩子变了,变得越来越离经叛道。他的各项作业,无论是学校的还是家里的,基本不写。人常说:孔子学富五车,而他不写作业的理由,得有十车,且每次不写作业的理由居然都不重样。这机灵劲儿,要是全用在正路上,可不得了了。到最后,被母亲惯得简直无法无天了。平时,吃喝拉撒全在屋里搞定:要知道,他们家住的是以前农村的自建房,厕所都是在院子的角落或者街上的。完全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懒惰少年。要是哪天生气了,就跟猴子似的,爬上院子里那棵高高的大树上不下来。直到爱子心切的母亲央求他下来吃饭,他才勉为其难地指着母亲的鼻子说:“可不是我想下去的,是你求着我下去的。”
这样的日子,转眼过了三年,男孩的性子越来越古怪,有时会在下雨天拿着一条毛巾被和一个枕头来上课。原因是:冷!有时会突然承诺:“一个月后我一定用右手把字写好。”(他是个左撇子)。然后在接下来的前30天,他的字体自由散漫,依然如故。第31天,字体突然变得像训练有素的军人一样英姿飒爽。而在第32天呢,刚刚溅起浪花的湖面又趋于平静。
拥有母爱的孩子像块宝:
等上文中的那个孩子毕业之后,我又开始教一年级。在新生里,有一个长着水灵灵大眼睛的小姑娘,她非常幸运。她的父母虽然中年得女,但对孩子的爱愈发浓烈,夫妻感情也非常融洽。现在看起来美满如意的家庭,谁能料到,他们也是守得花开见月明。这个小姑娘小时候——自闭!自闭症者“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人们无从解释,只好把他们叫作“星星的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父母带着她四处求医,用乐观的心态感染影响着她。奇迹总是垂青阳光的人,三岁时,她终于学会了说话,发出了世界上最动听的呼唤:妈妈。中间沉重曲折的过程,我们就略去不讲了。现在这个女孩和别的孩子一样生活、学习,甚至比别的孩子表现更优秀。尤其是那一手漂亮的字体,加上她记忆力超群的脑子,成为各科老师的宠儿,大家学习的榜样。
这两个截然相反的例子,恰恰就验证了文中的一个比喻: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与探索就蜗牛的触角一样,如果他感觉安全并能得到鼓励,这个触角就会自然地延伸出去。但是如果孩子觉得受阻碍,受到打击、限制,触角就会本能地回缩。只有爱才能让孩子拥有自然生长的力量。母爱是接纳和慈爱,父爱是平衡和责任。
“无言之招”最有力量:
孩子与父母在一起,就会使得中最自然的工作——言传身教,变成可能。孩子会很自然地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这是一种最好的方式。这种是最日常化的,可能也是最省心的。这种自然的引导,是无须刻意进行的“不教之教”,同时也是最有力量、对人一生影响最为巨大的“无言之招”。
由于职业的关系,我深知阅读和积累的重要性,所以孩子从小就是在故事的浸润中长大的。从开始的亲子阅读到后来自主阅读、利用各种网站、app听书。想当初《孙敬修爷爷讲西游记》她一听就是大半年。每天除了写作业和睡觉,其他时间都用来听书了。连上下学的路途中,坐在电动车上都在听。4岁的时候,她就能把很多听过的故事,有声有色地讲上半天。现在她已经七岁了,听书、读书对她改变非常大。一是说话用词很规范,语言丰富。二是课外知识了解较多。三是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比如:胃肠长什么样?为什么肚子里会有蛔虫?
因为我平时喜欢缝纫,做件衣服,缝个发卡什么的。她从小到大的衣服,从里到外大多是我亲手缝制的。找款式、画图纸、裁剪、缝纫,哪一样都马虎不得,她天天看在眼里。前两天问到她的梦想,她说:“我要当裁缝。”我笑了:“孩子,当一个好裁缝可不容易。需要刻苦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呵呵,看来我这“无言之招”对她的影响挺大的。其实我希望她从我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表面看到的,更是一种热爱生活、为之努力的态度。
身教重于言教,的核心不是教导出来的,而是在孩子的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就像一棵树,要先往下扎根,扎得足够深足够稳,树木自然就会长得枝繁叶茂。
奶蜜盐读后感篇2
作为一名家庭工作者,家庭的书籍读了很多,有不少是随手翻翻随意看看。张文质先生的《奶蜜盐》,翻了几页,居然有些爱不释手了,一口气读完,仿佛找到了一个知音,有种痛快淋漓的感觉。
“奶蜜盐”,很有意思的一个名字,让人看了便要想一探究竟。原来作者笔下的奶,是父母要从满足孩子的本能需求开始,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身体和心理成长环境;蜜,是父母的鼓励与肯定,让孩子认识与观察“好的世界”;盐,是父母要引导、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格与智识。这便是爱、赏识与。
书中有很多与我不谋而合的观点。比如亲子关系的本质,不是与被,而是共同成长;家庭的目的不是全力培训一个优秀的孩子,而是用最平常的方法培养一个正常的孩子;孩子成长的速度不是越早懂事越好,而是长得快也会老得快。
只要有机会,我总会在家庭讲座中强调陪伴的重要性,陪伴是具体可见的,“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孩子吃晚餐,吃很多很多个晚餐。”作者也引用了美国食物专家莫里斯说的:“一个孩子,如果每天都能跟父母在一起吃饭,哪怕只跟父母中的一个,只有一餐在一块儿吃饭,都不容易出现逃课、撒谎、抽烟、酗酒、提早性行为、吸毒等问题,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品格,以及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
我也多次讲到家庭不是让孩子成才,而是让孩子成人。作者书中提到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江苏一所乡村学校,墙上写着三条:一是要学会走路,二是要学会吃饭,三是要学会说话。我们有了同样的感受,终于在慢慢走下神坛,回归真实。
功利化的让我们都打着鸡血般的出一些高分低能的孩子,他们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生命保护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当然,也会有一些值得探讨的,作者推崇赏识,而我却觉得是因人而异的,每一种方式都有可取之处,并无绝对之说。不过,本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习了、思考了,并是一种提高。
在家庭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前行,不断摸索不断纠错不断领悟,最后得到成长。这将是一条通往幸福的路!
奶蜜盐读后感篇3
?奶蜜盐》是由作者张文质,著名学者,写的一本关于家庭的书。
书名《奶蜜盐》到底什么意思呢?
从书中可以了解到,奶蜜盐其实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实施的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当孩子还在婴幼儿时期的时候,作为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奶。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很幼小,所有的需要都是本能的需求,比如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以及很多很多的爱。当孩子稍微长大一点,父母要让孩子感觉生活在蜜罐中,感觉到生活很幸福,世界很美好。但是仅仅给予孩子足够的奶与蜜也不够,这样的情况下长大的孩子是被溺爱的,不懂得爱与分享,能力不足以应付社会生存。所以父母需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盐,所谓的盐就是规则。需要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让孩子学会生存,而不是一味地溺爱孩子,让孩子无法在社会立足。《奶蜜盐》的作者张文质是一名学者。在书中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养育女儿的经验以及广大的案例,总结出一些可行的令人信服的孩子的理念。关于打骂。作者在书中提及自己及朋友孩童时期的经历,讲述父母打骂对于孩子心理的不良影响。
老一辈的父母信奉棒棍底下出孝子,所以在那个年代,父母对于孩子的总是非常粗暴。一言不合,父母可能会开始骂孩子。在我小的时候,我总是能够听见邻居对自己的小孩骂声不绝,一点点的生活琐事就开始骂起来。现在回想场景,我觉得记忆犹新。想必这些记忆对于当事人来说,印象更加深刻。关于溺爱孩子。自从推行独生子女政策之后,家里的小孩子被长辈犹如宝贝一样呵护,生怕被风吹雨淋,不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这一点在城市家庭中体现更为明显。书中指出,要学会让孩子独立成长。作者以自己的女儿为例子,当她还是学生的时候,作者让女儿独自乘坐公交车去县城的姨妈家。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可是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对于家长而言,同样需要很大的勇气。
作者在书中提出一个观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作者提出要将孩子作为正常人培养,而不是将孩子当做天才。这一观点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目前很多家长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很优秀,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这种情况下培的孩子,即使成绩好,但是会出现很多不好的现象,比如人际交往能力差,不适应社会、自理能力差等等。这样的会导致孩子很受挫折,他们在学业上的优秀让他们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结果在面临真实的社会关系的时候,他们感到非常不适应,导致自信心严重降低。这样的对于孩子来说并不算成功。
?奶蜜盐》这本书的观念不仅仅针对某一阶段的孩子,它可以作为每个父母的教材,无论孩子处于哪个年龄段都适用。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多个角度论证如何正确做父母,引导并孩子。书中指出如今大多数父母存在的一些错误方式,同时也给出好的建议与方法。做父母的人们都是在学习中成长,没有谁天生就会做优秀的父母。《奶蜜盐》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读后觉得受益匪浅。作为教师的我们,其实也扮演着多重角色,父母就是其中的一个角色,所以了解对于孩子的同样适用于一线教学。
奶蜜盐读后感篇4
细细品读了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这本书,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奶”从满足孩子的本能需求开始,描述的是对孩子的爱和陪伴,尤其孩子在婴幼儿时期需要母亲的陪伴。
“蜜”让孩子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即父母要时时鼓励孩子,让孩子们度过快乐的童年生活。
“盐”我们的人生最缺的往往是品格与智识的“盐”,在孩子六岁之后,父母要学会和保护自己的孩子。
奶——我家小宝现在七个月了,记得还是前不久的一天,我和宝爸带着大宝出去理发,小宝则放在家里由她奶奶带了。走之前,她奶奶抱着小宝和我们挥手道别,我笑着回应,刚开始,小家伙也对着我笑。待我们坐进车子后,小家伙便肃着一张小脸不再笑了。回到家,我问她奶奶小宝乖不乖,婆婆告诉我,我走后她带着宝宝去邻里家玩了一会,过不久小家伙便闹着要喝奶了。回到家,一个劲地东张西望找妈妈,找了会儿没找着,便哭了,我听了,心里顿时酸酸的。
张文质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母亲跟孩子的关系,是一种天然的、本质的关系,甚至是神秘的、不可分割的。母爱的神秘之处就在于,它是最为亲密、牢固的,最不能由他人来代替的情感。”的确,生命之初的“奶”(爱的陪伴)对孩子们来说尤为重要。
蜜——我家大宝现在四周八个多月了,现在幼儿园的老师已经开始教小朋友们书写数字。前一阵开始教到数字“七”,老师在当天将写得好的小朋友拍下来传到了微信上,我一看,不由地惊讶和赞叹,几个小朋友都写得非常漂亮和工整,简直就像优秀的小学生写出来的字。再翻翻我家大宝以往书写的本子,有的写的大,有的写的小,有的还歪歪斜斜的,顿时心里有点"失味",不过一会便释然了。之后我便利用双休,陪着大宝练习写字。刚开始小家伙不怎么愿意,我便对大宝说“妈妈小时候也不会,不过后来妈妈多写写,就越写越好看了!”,小家伙听后,想了想便提起笔写了,不过写完半版就没耐心了,我便继续鼓励她,告诉她“宝贝写得非常好,妈妈相信你可以写好一版的,加油!”,在我的鼓励下,小家伙越写越好了,还整整写了一版的字,我真的为宝贝感到骄傲。
书中这样提到“要把每个孩子都当成天鹅一样去鼓励。对孩子来说,父母给予孩子的鼓励越多,孩子就会成长得越好。父母的鼓励不但会让他们感到快乐,还会成为他们愿意更加努力的一种推动力。”的确,父母的`鼓励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养分。
盐——书中提到现代社会要用新时代的方法,要学会尊重自己的孩子,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更要孩子学会负责任,尊重老人,以及体会劳动的美德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有些父母经历了糟糕的童年,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万万不可将自己的糟糕经历复制在孩子的身上。书中还提到父母要将孩子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要教孩子们学会爱惜自己的生命。
张文质老师这样写道“孩子2岁之前,我们怀抱着他;孩子2岁到6岁,我们牵引着他;孩子6岁之后,我们与他并排前行。孩子12岁之后,他走在前面,我们跟随着。孩子18岁之后,他在远处飞翔,父母就成了守望者。”这段话很真实,却又给我们无限的启迪。
另外小锦囊中也陈述了好父母的三大准则,陪伴、耐心和鼓励,三个词却包含着很多。要做到很简单却也很难,为人父母也是一门大学问,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与孩子们一同成长。其实,在爱、陪伴以及教导孩子们同时,我们父母也同样获得了爱,智慧以及快乐。
不管怎样,我会努力地做一个好母亲。现在我的小宝儿七个月了,我会全身心地爱她,照料她,给予她生命之初的“奶”。我的大宝儿,正是享受“蜜”的时刻,我会不断地鼓励她,让她快乐地成长。待她们渐渐长大,我会给她们加“盐”,作为母亲,我会与他们一同成长,直至他们自由飞翔的一天。
奶蜜盐读后感篇5
如果一辈子只看一本教养书,那它一定就是《奶蜜盐》。我是对照着自己的两个孩子来看这本书的,读完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甚至于孩子成年之后的幸福,根源都来自父母,来自家庭,只有父母给予孩子充分的“奶、蜜、盐”,孩子必然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优秀的人。
本书便是围绕孩子所必需的“奶、蜜、盐”这三部分来展开讲述的。
“奶”最原始的是指母亲的奶水,更深层的意思,就是指母亲的爱和陪伴,是父母用爱为孩子营造的成长环境。
在我大女儿两岁的`时候,我们准备生二胎。那个时候,二胎政策还未放开,周围朋友中几乎没有生二胎的。在我怀孕五个月的时候,左邻右舍的奶奶们便开玩笑似的对我女儿说:你妈妈要生小弟弟啦,到时候就不要你了!女儿听完便嚎啕大哭起来,从那时起,她便时时粘着我,一步也不离开,还时不时的哭闹。(她自小是一个乖巧,不爱哭闹的孩子)最后愈演愈烈,一直到妹妹出生后,她也不喜欢妹妹,更不允许我们抱妹妹。当时的我们真是手足无措,我们只能假装疏远妹妹,每时每刻陪伴着她,渐渐地,她感受到了我们对她的爱并没有因为妹妹的到来而减少,慢慢的恢复了原来的乖巧,更是成为了最喜欢妹妹的人,但是,这前后经历了痛苦的一年多的时间。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孩子的哭闹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因为她没有了安全感。由于怀孕肚子变大,我几乎不再抱她,和她的互动也越来越少,我没有意识到这时候的她是多么地需要母亲的关爱和陪伴,而邻居的话就像是导火索。也许,当时的她会产生“我不再被爱了”“我不重要了”“我是多余的”这种认知,以至于我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后怕。也许,当时就有《奶蜜盐》这本书的话,我们就不会有这样痛苦的经历了吧!
“蜜”指的是父母用赞美,鼓励等有益的互动方式和孩子交流,孩子童年幸福,才能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
我的两个孩子,性格截然不同,姐姐性格开朗,热情,阳光,兴趣爱好广泛,家中自然不乏对她的表扬和鼓励。可妹妹生来比较内敛,什么事也不积极,我们就很少去表扬她。可张文质老师说:丑小鸭并非生来就是丑小鸭,要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天鹅一样去鼓励。于是,我改变了方式,试着找她的闪光点,鼓励她,我发现了许多我之前没发现的优点,一段时间以来,她的进步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自信了,也许这就是鼓励的力量,爱的力量。
“盐”是世上最寻常又最不可或缺的食物,它还是一个人坚毅,勇敢与有责任心等优异品格的象征。
对孩子加“盐”的必须得是孩子的父母,现代社会较我们幼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能再以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方式来我们的孩子。现在的社会存在着许多危及孩子生命危险的隐患,我们首先得孩子把“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要让孩子学会面对危险的正确方法,拒绝盲目的英雄主义。其次,就是要适时的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劳动意识,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慢”过程,如同竹子一般,用漫长的时间把根延伸数米,才能茁壮的成长。在孩子扎根的过程中,父母就如阳光雨露般,给孩子添加足够的“奶、蜜、盐”,让孩子的身心更健康,才能获得更大的幸福!
奶蜜盐读后感篇6
在生了女儿之后,我为了能使自己做一个稍微靠谱的妈妈,我买了一本林崇德的《儿童心理学手册》但是那本书太厚太深奥了,读每一个章节好像都是在读论文,读的很痛苦,我只坚持读了半本就放弃了,《奶蜜盐》算是我读完的第一本家庭书,这本书用简洁的语言,真实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我们应该怎样做最一名合格的父母。
在读“奶”从满足孩子的本能需求这个章节时,张文质老师阐述了三种不够好的父母,1.还未做好准备就当了父母。2.不懂得如何做父母。3.不在场的“虚假”父母。我一看吓一跳,我竟然是其中两种,孩子半岁时我就上班了,把孩子留给了老家的婆婆,在孩子最需要我陪伴的时候我没有在她身边,孩子3岁前对于孩子的缺失,估计是我今生最大的痛,因为平时不带,只周六周日放假时回去陪伴她,她在我手里是越来越不听话了,而且读书习惯也没有给她养好。以前我以为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很简单,但当我自己在女儿时,我发现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她渴望我按照他的想法陪她玩儿,当我试图让她背《弟子规》时,她脸上马上露出了厌恶的表情。《奶蜜盐》中认为,排在亲子关系里的第1位不是,而是满足,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我发现当我试图强制女儿时,我跟她都是极其痛苦的,但是当我满足女儿的需求,陪她玩时,她就很乐意跟我沟通,在玩的过程中我会或多或少的教她一些基本的东西,比如说认颜色,还有认数字。我觉得满足孩子的需求也是在给我们孩子提供前提。
“蜜”让孩子认识与体察“好的世界”。张文质老师说:“我们要学会与孩子的不足友好相处”看到书中说:“有的父母如果孩子在哪个方面表现的,不像一个优秀的,完美的人,他们就会开始担心焦虑,也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很不幸我就是这样的妈妈,女儿跟我邻居家的女儿只差一个月,我总是拿着邻居家的孩子跟我的孩子比,邻居家的孩子特别爱跳舞,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看到别人跳广场舞自己也在哪里学,而且学得有模有样,可是我女儿对于跳舞一点都不感冒,进了幼儿园,当别的孩子跳舞时,我闺女傻傻的站那不动,我看后觉得很着急,周六周日回家我也跟她一起跳,可是她的眼神告诉我她真的不想跳,在引导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引导成功后,我决定放弃了。我暗示自己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有九种智能1.语言2.逻辑3.空间4.肢体运作5.音乐6.人际7.内省8.自然探索9.生存智慧,在这9种智能中我女儿只是肢体运作智能不行,其他的还好,我应该用一种正常的标准去对待她,如果她真的.对舞蹈不感兴趣我也不逼她了。我可以鼓励她多读书或多数数,多发展其他智能。
“盐”我们的人生最缺的往往是品格与智识的盐。我觉得这一章是在讲让我们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让她有良好的品格和勇气去面对生活,去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我的婆婆在人格素养上把我女儿教的很好,嫂子家女儿比我女儿小半岁,而且总是跟我女儿抢玩具,虽然自己也很想玩,但是每次我女儿都会说:“给你妹妹,你玩了我在玩。”而且我去给我女儿买吃的时,女儿总是提醒我要买双份,回家后她要给她妹妹一份。
从《奶蜜盐》这本书中我学会了陪伴、学会了用正常的标准对待孩子、学会了对孩子进行生命刻不容缓。我的家庭才刚刚开始,以后我会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学,争取做个称职有学问的父母。
奶蜜盐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
★ 眼睛的读后感6篇
★ 死亡读后感6篇
★ 打火匠读后感6篇
★ 小石头读后感6篇
★ 水仙们读后感6篇
★ 文学书读后感6篇
★ 劳动的读后感6篇
★ 舞蹈书读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