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中的智慧通过读后感得以转化为个人的成长动力,通过读后感的反思,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以下是多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分析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分析读后感篇1
?精神分析艺术》读后感
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对梦的看法很感兴趣,因而选择了这本《精神分析艺术》想要更深入的了解精神分析与梦的解析。下面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一点感想和看法。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thomas ogden)本身就是一位精神分析师,因而在这本书中充斥着大量他与自己所遇到的患者之间的交流过程,并以此来阐释他对精神分析及梦的理解。这可以说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书中提到了两位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和拜昂。尤其拜昂的思想,在作者看来是尤为重要的。他也确实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精神分析治疗中。而书中拜昂的“首席官能”理论也让我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首席官能”本身只是一种非常模糊的概念,用书中的说法,它指代一套未知的精神功能。然而这种精神功能却是十分重要的。它将未经加工的“与情感体验相关的感官印象”转化为“情感体验元素”,即“二级元素”转化成“一级元素”。首席官能的失败就意味着病人无法做梦,因此也就无法睡眠。而精神病患者的行为恰恰就说明他处在这种不梦不眠不醒的状态中。他认为:一个人到一位精神分析师那里去咨询,是因为他的情感正经历着痛苦,而他自己却并不知道。他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他无法做梦,或是因为他为自己的梦而不安以至于梦境被打断。只要患者不能在梦中整理情感体验,他就无法改变、无法成长,或是无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新自我。值得一提的是:拜昂翻转了“入睡的能力是做梦的前提”这一常理。相反,他提出,能够做梦才使人有可能入睡和醒来。如果一个人不能做梦的话,他就不能区别开无意识精神结构和醒着时候的感知,因此他就不能入睡、也更无法醒来。在这种情况下,梦和醒这两个状态就无法辨别了,而这个人为了回避这种状态,便开始发生各种精神撤离,如幻觉、过分投射认同、狂躁防御和妄想幻觉,即患上了精神疾病。无限期的埋葬在一个无法梦出的惊惧中的体验是一种在梦中和在其他形式的无意识心理工作中都无法利用的惊惧,“一种既不能记起又无法无法忘记、既不能隐秘又无法传达的惊惧,这是一种只能被疏散或被歼灭的惊惧”。作者信服这样的理论,认为不能做梦的人,失去了维持意识和无意识这两者差别之处的能力,失去了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这样的人也就被禁锢在了一个一成不变的尘封的世界。
正由于理论中关于梦、醒、睡的关系和影响深远,作者对于梦的定义也非常严谨。他认为不是所有在睡梦中进行的精神事件都能保证梦的出现,这包括患者和分析师都无法生成任何联想的“梦”、睡眠中的幻觉,以及没有任何图像的感觉状态的梦、经历创伤后患者做的一成不变的梦,和夜惊。这些所谓的“梦”不是真正的梦,他们不包括无意识的心理工作,没有做任何我们在做梦时进行的工作。
这本书中与其他相关心理学的书籍比较不同的是,这本书花了大量的文字去描述成为一个合格的精神分析师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应该了解的情景归约及分析结构。他强调,患者和分析师不可以为所欲为,他们应当以一种能反射出他们作为个体的本性和作为分析师与被分析者合体的本性的方式去做精神分析。即,他们并不是在创造一个恋爱关系、友谊或是宗教体验,而是在创造一个分析关系,这个关系有它自己的心理治疗目标、角色界定、医患责任、价值系统等等。而创造这个分析关系,需要精神分析者遵循许多分析场景中特别的价值观。这包括:人道主义、临危不惧、责任心、通过梦想实现自己的存在、说出思考的过程以及
保持“有所不知”的态度。而人道主义是最重要的,比如一个分析师以患者的心理疾病已经严重到走向了“真正的”器质性病变为借口,推说精神分析已经无法治疗其病痛并突然终止分析治疗、分析师把患者的心理疾病当做正常人的失败而对患者采取轻蔑的态度,都是不人道的。而仅次于分析师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就是分析师和患者需要共同面对真相,在烦扰的情感体验面前以诚实的态度面对自己。另外,用诱惑、嫉妒、竞争或傲慢的行为对待病人都有违则正常的价值观。正是由于精神分析非常依赖于语言表达,所以成功的分析历程的关键,就在于开发出一种能足以帮助自己和他人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语言,因此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分析师要保持“有所不知”的状态就是做到不是特别的了解自己。比如遇到一个孩子摔断了胳膊,只有当分析师不知道这件事的意义有什么想法或感觉时,他才能分辨出他看每一个不同的病人时,他自己的这些想法和感觉会有什么不同。在每次与不同的病人面谈的时候,他的想法和感觉都是当场新生成的。
同时,精神分析师也需要遵循特定的情景规约,而精神分析情景规约的中心之一,就是分析师对分析方法的构想。分析方法论是建立在分析师和被分析者在情感成熟程度上有“区别”这一假想的基础上的,即分析师已经获得了比被分析者更高的心理成熟程度——起码在患者最受烦扰的方面是这样。分析师应该有能力随着他和患者交流的体验而成长,以使自己在分析中更有能力成为病人需要他成为的分析师。如果分析师现在和过去在分析场景内外的经历没有使他有任何改变,那么要么是这些经历并不重要,要么就是这些经历并不能给分析师造成什么影响,而如果是后一种,患者也一定无法“真正的”了解分析师,即患者感到分析师不能参与逐渐了解自己的过程。那么分析师所做的精神分析到这里就已经停止了。分析情景也包括使用治疗床,制定一个每次见面长度固定的时间表,强调使用语言来表达情感,不拘泥于特定结构的自由联想和集中有序的二级思维中来回移动等种种方法。
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师所需要的各种素质、以及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也对精神分析本身以及梦的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其中“无法做梦”与精神撤离的发生让我有惊叹之感。书中作者与许多患者之间的各种交流让我开始了解心理治疗的内容和形式。作为心理学学习的一种实践形式,心理治疗有了一种之前让我无法体会的魅力,这应当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启迪。
郑哲
分析读后感篇2
一路有你,伴我走孤独,走过无知,走过稚嫩,多少次执子之手,便忘却尘寰,直到“滴残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
初读《红楼梦》,如同管中窥月,只知道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欢离合,无论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初次相逢,还是到最后的黛玉焚稿、宝玉哭灵,都体现出他们的真挚的幸福却又照化弄人。待读到红楼儿女们的香消玉损,每每眼空蓄泪,才知晓人间不只是美好。还有那样一座姹紫嫣红的大观园,虽然终究也不是人间天堂,却至少隔断了许多园外的肮脏。可是当园外的势力一点点侵入园内,便是无可挽救的悲剧的开场。园内园外,竟是咫尺天涯。十二女伶的离乡怨,林黛玉的潇湘馆,薛宝钗的蘅芜苑,直至贾宝玉悬崖撒手遗红怨,唯与作者共掬一把热泪洒于闺阁之中。在很多时候,我总是觉得贾宝玉最终的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是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争啊,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也许是无法承受。
“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一部《红楼梦》,有多少作者的自伤。情痴抱恨长,是一个家族兴亡血泪,在这其中又有多多少少无可奈何啊。唐太宗的一句“以历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谁知千年后的一部《红楼梦》也道出了其兴替。在隐隐约约中,我也或多或少读出了多少堂堂须眉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如美画卷都被裹挟其中,飞鸟各投林,一番梦幻之后的“假语村言”又寄托着多多少少真挚的哀思呢?
衰落的贾府是不可逆的现实,同样也曾是作者头顶的一方天地,然而大观园中无数灵动的红颜,大多只是作者的思想,我在多少回读《红楼梦》之后,才知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战争,晴雯与袭人的战争,都是现实与理想的不可调和。而黛玉的风流婉转,晴雯的心比天高,正是作者最深的理想化身。而宝钗的经济学问,袭人的温柔和顺,却又是现实的闺阁尘缘。于是就知道了,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是现实的许多的弊漏却又根深蒂固,欲罢不能;而林黛玉和晴雯的逝去,也是理想的难行却至死不渝。理想与现实在此冲突,现实多弊却根深蒂固;理想难行却矢志不渝。可柔弱的理想如何改变黑暗的现实?“质本洁来又洁去”“一抔净土掩风流”这才是最深的悲剧,才是作者最大的苦闷。
当我合上书页,人去,楼空,青山依旧,夕阳残红。细细咀嚼书中那岁月的故事,年龄不同,心得不同。在一曲红楼的陪伴下,凝望,成长……
亲爱的红楼梦,是你,一点一滴地教会了我关于悲剧,关于美,关于理想,关于梦……
分析读后感篇3
刚接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着实吃了一惊,我看《水浒传》已经是3年前的事了,剧中人物早已忘了一大半;而且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来就没认真看。迫不得已,只得从网上下了一套好好研读,竟发现:其实水浒传真的是不错。
第一点,也是最引人入胜的一点,就是书中那一百单八将。人物虽称不上个个性格鲜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例如浪里白条张顺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坚石刻技术拔群,还有入云龙公孙胜令人闻风丧胆的魔法,哪一个不是人中奇才有人说《水浒传》里108将是勉强凑齐的,就是为了凑传说中的'108星。我也不否认这点,可如果要是真的有多少些写多少,那么不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丢失了一百单八将从天而降的意义,水浒传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谓是极品。
第二点就是《水浒传》中对剧情的刻画描述。《水浒传》从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到一百单八将聚一堂,从宋江大破连环马到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中间事情的繁琐,人物的众多,令人望而生畏。可施耐庵却用自己优秀的文笔将如此长的故事娓娓道来却丝毫没有拖沓之感,而且一环套一环,使读者不由得继续往下看,仿佛自己到了真实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让人叹服。
第三点我要说的是《水浒传》对于历史的记述。大家可能都要笑我吧,这样一个类似于科幻神话的故事,根本就是瞎编,哪有什么真的历史。的确《水浒传》是神话故事,可他对当时民不聊生,奸臣当道,外敌入侵,军队战斗力下降的社会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进行了剖析。你们想,如果人民生活舒适,那么怎么会有100多好汉奋勇起义如果忠臣当道,那么为什么高逑会当宰相如果国家太平,那么金朝来干吗如果军队丰足,那么何必招安呢在我看来,水浒传不止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说,更是一本反映当时社会的历史书。
我说了这么多,其实没什么用,只不过把《水浒传》好的地方举了出来而已,我还依旧喜欢《三国演义》。所以,每个人心目中的好书是不一样的,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有意义的好书。
分析读后感篇4
(2014-2015学年第 2 学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神分析疗法
一、理论基??
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1、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3个层次 , 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各种心理冲突,虽然感知不到,但并未消失,而是潜伏在潜意识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某种转换机制以病态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各种心身症状或精神疾病。
2、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假定人格是由3部分构成的,即本我、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认为,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之中,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作用是平衡的。如果本我、自我、超我三种力量不能保持这种动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
3、性欲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本能要使生命得以延续和不断发展,而死本能要使生命回复到无机状态,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的冲突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4、神经症的精神病理学,弗洛伊德把焦虑视为理解神经症的关键所在,为防止焦虑的加剧,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的冲动。
二、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疾病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以及他们所意识到的内心体验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压入潜意识的矛盾冲突。也就是说,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是日后发病的根源。
三、心理治疗的原理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 幼年情绪发展中遭受挫折, 并由此形成情结是后来一生各个发展阶 段上出现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原因。潜意识和意识或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 在自我中的表现, 或在自我中被体验到就是心理问题或障碍的症状。比如发展观点, 如果哪一个阶段发展不力, 就可能在那个阶段留下情结对个体后来的性格形成有很大影响。再比如适应观点,自我防御机制不良, 就可能产生现实性焦虑、神经症焦虑以及道德性焦虑。精神分析的几种理论是针对改 变一个人的人格或个性的构造而设计的。在这一过程中, 病人要努力解决他们自身内部无意识的冲突, 并发展更多令人满意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的问题。精神分析学派旨协助求助者能够去 发现性行为的潜意识。并且认为其行为是受了过去的因素(潜意识)所支配, 精神分析学帮助他们了解过去,以便了解现在, 从而解决问题。
四、心理治疗的方法
1、梦的分析。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2、阻抗分析。阻抗是自由联想过程中病人在谈到某些关键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自由联想困难。其表现多种多样,如正在叙述过程中突然沉默,或转移话题等。阻抗的表现是意识的,但根源却是潜意识中本能地有阻止被压抑的心理冲突重新进入意识的倾向。当自由联想接近这种潜意识的心理症结时,潜意识的阻抗就自然发生作用,阻止其被真实地表述出来。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当病人出现阻抗时,往往正是病人心理症结所在。
3、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梦的解析》中,认为“梦乃是做梦者潜意识冲突欲望的象征,做梦的人为了避免被人家察觉,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虑的产生”,“分析者对梦的内容加以分析,以期以发现这些象征的真谛”。所以发掘潜意识中心理资料的另一技术就是要求病人在会谈中也谈谈他作的梦,并把梦中不同内容自由地加以联想,以便治疗者能理解梦的外显内容(又称显梦,即梦的表面故事)和潜在内容(又称隐梦,即故事的象征意义)。
4、移情,移情是病人在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将童年期对他人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移情有正移情(positive transference)和负移情(negative transference),正移情是病人将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负移情是病人将消极的情感转移到医生身上。借助移情,把病人早年形成的病理情结加以重现,重新“经历”往日的情感,进而帮助他解决这些心理冲突。
5、解释。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的中心工作就是向病人解释他所说的话中潜意识含义,帮助病人克服抗拒,而使被压抑的心理资料得以源源不断地通过自由联想和梦的分析暴露出来。解释是逐步深入的,根据每次会谈的内容,用病人所说过的话做依据,用病人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的心理症结的所在。解释的程度随着长期的会谈和对病人心理的全面了解而逐步加深和完善,而病人也通过长期的会谈在意识中逐渐培养起一个对人对事成熟的心理反应和处理态度。
6、自由联想。自由联想是让人们在一个舒适的环境自由联想, 可以借助投射测验, 把内心的念头和潜意识中的东西通过投射来了解当事人现在行为的现象。当要求病人作自由联想时, 他们意识、无意识里产生的一切有关事情都被咨询师所斟酌。自由联想的内容可能是身体的感觉、情绪、幻想、记忆、近来的大事件等等。
7、投射测验。投射测验是指向被测试者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 让他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 自由地表现出 他的反应, 分析反应的结果, 便可推断出他的人格结构。投射法作为一种测验, 主要探讨个体隐蔽的行为或潜意识的、深层的态度、冲动与动机。
五、评价 精神分析疗法既是一种医疗技术也是一研究方法, 它的研究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发掘各种深藏于潜意识中的关系, 而它的医疗价值则在于它能够使求治者借助于医疗家的解释来理解这些关系。由于精神分析疗法与精神分析学派理论在医疗实践中的紧密联系, 使得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比其他心理学派显得更富有生命力。
精神分析的咨询效果来看, 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对心理咨询与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首先, 它使咨询师可以进入求助者的内心世界(潜意识),发现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 从而有的放矢解决其矛盾与冲突;其次, 人格理论, 梦的解析虽然未必完全正确, 但却开风气之先, 使得许多学 者借鉴它的精华,发扬光大, 并弥补不足, 以后的大多数心理治疗理论是从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衍生出来的;
再有, 精神分析从早期经验、病例史, 从人生的各个阶段发展来了解, 它的理论又是相当周全的。神分析疗法把心理问题产生的症结追溯到一个人早期生活经验, 特别是童年的精神创伤和经历 , 让求治者认识到当前的病态与幼年经历的关系 , 帮助求治者克服用幼年的方式解决成年人的心理困难的幼稚行为, 这对心理治疗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最后,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比较艰深, 学习不易, 需要耐心多下苦功才行。精神分析疗法的历史意义和贡献还表现在 它对其他心理治疗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上。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疗法对以后的一些相关心理疗法 , 例如荣格的心理分析法, 云恩的分析心理学, 阿德勒的心理分析法, 约翰罗森的直接分析法, 以及认知学派和人本主义的某些疗法, 包括中国学者钟友彬的“认知领悟疗法”等, 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精神分析理论有其长处也有其不足。它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认为症状是经过化装的无意识的症结。因此, 精神分析的咨询与治疗着重在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 使之意识化。就是通过分析,使求助者自己意识到无意识的症结所在, 产生意识层次的领悟, 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心理过程, 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 使症状消失。但这一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效果关键在于咨询师的经验技术以及当事人的配合程度, 这是比较困难的一点。它也比较主观,太注重病理性的因素, 不够科学。
随着传统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开始更多地从重视纯生物转向重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由于精神科药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以及新药费用的昂贵等因素,精神分析疗法显得相对经济和实用 , 精神分析疗法毕竟属于深层次的对因治疗 , 一旦有效便可实现根本意义上的治愈。而且在改良的精神分析疗法中, 病人也无须一定要睡在躺椅上, 且每周只需会晤1一2次, 每次一个小时, 并能够在3一6个月内获得疗效,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精神分析疗法过于费时费力的弱点。因此, 对精神分析疗法取其精华的学习和研究, 对解决现代人的心理问题还是很有意义的。
分析读后感篇5
她年纪轻轻的便于家中亲人分离,只身一人进入皇宫大内。高大的皇宫城墙将她的青春,她的思家之情牢牢地囚禁于回忆中。她想恨,只可惜她是一痴人,不敢恨任何人。贾元春,你的泪水就是你的恨吧!
元春身为贾府的长女,牺牲了自己太多的东西,换来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政坛的地位与家中的荣华。她的痛苦却换不来自己亲人的可怜,也换不来自己父母的悲悯。她不敢奢求有任何人懂她,她只希望所有人平安健康。她宁可自己在皇宫里煎熬受苦,也不愿意让家人失去富贵。而她也不曾怪自己父母狠心,不让自己尽孝,因为她明白,自己在皇宫中的泪是报答他们养育之恩的最好方式。只有这样,家中人才不会受苦。
她承皇恩省亲之时,赞叹了大观园得美轮美奂,可她却对这些美景不屑。因为这些建筑是冰冷的,没有她与家人之间的温馨与温暖。她与父母,亲兄弟相见时,仍要隔帘相见,本是一家人,却更显生分。她想与众人如普通人家般共叙家常,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她想带领着自己的弟弟共读《四书》《五经》,与众姊妹们吟诗作乐。但她不能,只因她是贵妃!
如果她不进宫,就能过着悠闲的日子,笑容挂在脸庞,而不是整日的以泪洗面。她是贾府的一只鸾凤,又怎敢恨世事无常呢?
我多想让她不进宫,这样她就能再笑一刻了!
分析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 作文读后感5篇
★ 夏日痴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