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与他人讨论书籍,我们能够激发更多的思考,一起来写读后感吧,每本书都在我们内心激起独特的涟漪,读后感便是这些涟漪的忠实记录,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上学啦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上学啦读后感篇1
最近,我看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米小圈上学记》。这本书我特别喜欢。放学一到家,我就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看到有趣的地方我都忍不住地哈哈大笑,有时笑得我肚皮疼。妈妈说我看得着魔了。
我觉得书中的米小圈的很调皮,鬼点子也很多。有一次,米小圈的英语考了0分。怎么办呢?米小圈愁眉苦脸地想怎样能度过难关,这样的分数让妈妈见了,还不得皮开肉绽。突然,米小圈想出了办法。他跑到爸爸身边,神秘地说:“老爸,我给你说个秘密,这可是我们男人间的秘密,绝对不可以告诉妈妈。怎样?”这话引起了爸爸的好奇,老爸立刻爽快地答应了。米小圈凑到爸爸耳边小声地说:“老爸,我英语考了0分”老爸一听,皱着眉说:“呜呜呜——不争气的儿子呀!我上当了!”瞧这个调皮的米小圈,把爸爸都给忽悠了!
书中还介绍了个胖乎乎的'小男孩铁头,铁头是米小圈最好的朋友,他特别爱吃,见了什么都想吃一口,就像懒羊羊一样。铁头不爱动脑筋,他只知道3+4=7,却不知道4+3=7。铁头跟米小圈一样,考了0分。铁头爸爸看到分数,生气地说,下次再考不好就把铁头打成照片。那还不把铁头打扁扁啦!
米小圈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你也可以去看看这本书,非常有趣呦!
上学啦读后感篇2
今天晚上写完作业之后,我和妈妈一起在电脑上查找到了绘本故事《小魔怪要上学》,我俩认真地阅读起来,我和妈妈都被小魔怪的善良、好学所感动。
小魔怪的爸爸妈妈喜欢吃人,而小魔怪却从不喜欢,它喜欢吃苹果派。爸爸妈妈不陪它玩,它自己在房间里大叫大嚷、跺脚,它喜欢躲在树后看小朋友们做游戏。
有一天,小魔怪无意间捡到了一本书,可是它却什么也看不懂,于是,它请求爸爸把它送到学校学习,小魔怪可以上学了,它认识了很多字,可以读很多好听的故事了,小魔怪高兴极了。爸爸妈妈也被小魔怪的'故事吸引住了,每天放学都缠着小魔怪给他们讲故事听。
小魔怪要过生日了,爸爸妈妈给它做了很多它喜欢吃的苹果派、水果蛋糕等,小魔怪邀请了许多好朋友到它家里来做客。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玩得可开心了,小魔怪当心爸爸妈妈吃小朋友的事情没有发生,并且在小魔怪的感召之下,爸爸妈妈再也不吃人了,能够和人们友好相处了,小魔怪简直高兴透了。
小朋友,多读书吧,多读好书吧,因为读好书可以让人变得善良,可以像小魔怪一家一样幸福地生活!
上学啦读后感篇3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天晚上,我总是在妈妈的故事中进入梦乡。就这样,我渐渐地对绘本书充满了好奇,后来就喜欢上了它们。现在,书籍成了我最好的小伙伴,在家一有时间,我就会拿起书来读,认识的字也越来越多,看得越来越有滋味,爸爸妈妈说,现在小小的我进步好多,爱看书多好。
在这个暑假,我又读了很多的课外书,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米小圈上学记》。这本书是“小屁孩”写的日记,这个小屁孩就是米小圈,他具有超强的幽默感和宽广的心胸,不但搞笑,还特别机灵,是个能带给别人快乐、充满生机的阳光男孩。
书中,他做出了各种各样有趣的事。
有一次上美术课,老师要求同学们画萝卜,米小圈觉得太容易了,第一个就举起手来,兴高采烈地说:“老师,我画好了。”结果老师看到后,哈哈,“米小圈,你画的是萝卜吗,明明是气球啊!”他总是这样让人发笑。
又有一天,米小圈穿了一双白色带金边的球鞋去上学,有一个同学说了:“听说踩了新鞋会有好运哦。”结果他们班的男生都赶来踩米小圈那白色球鞋了。读后感·再后来,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说:“米小圈,你的灰色球鞋很漂亮嘛。”全班同学都笑得前俯后仰的。看到这里,我倒是挺同情米小圈的。因为,做恶作剧不好!
米小圈也很机灵的。有一次,他们班办“头脑风暴大赛”,老师提问米小圈:“中国最长的江是什么江”米小圈说:“长江。”老师又问:“那最高的山呢?”米小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高山。”全班同学又哄堂大笑。
这本书,让人心情十分愉悦,有时候看着看着,我会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妈妈说我着魔了。如果我们在遇到困难或者麻烦的时候,能像米小圈那样,开开心心地去面对,生活不就会充满快乐吗!
上学啦读后感篇4
?米小圈上学记?新同桌的烦恼》是一套很特别的日记,它是用漫画和日记编成的一本书。
这本书描写了一个特别倒霉的小男孩米小圈和一群特别可乐的小学生的趣事。这本书里讲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开学第一天,米小圈来到学校,发现教室里一个同学也没有。
他等啊等啊,等了二十分钟还没有一个同学来。所以他觉得很奇怪。这时,一位老师带来了一群新学生来到教室里。然后米小圈问二年级五班在哪里?老师说已经搬到楼上了。原来米小圈已经上二年级了,他还在一年级的教室里等。结果米小圈又迟到了,但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老师,还好没有被班主任魏老师批评。老师原谅了他,让他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虽然自己迟到了,可米小圈还是很高兴。因为他告别了自己的旧同桌李林。李林是一个很令他讨厌的女孩,她总是爱管闲事。然后,米小圈和一个叫徐豆豆的女孩做同桌,刚开始米小圈非常喜欢她,但过了不久米小圈就不喜欢她了。因为徐豆豆上课都不会回答问题,都是米小圈帮她的。而徐豆豆每次都没有帮对米小圈一次,这令他非常烦恼。后来,米小圈把徐豆豆犯的`错误都写成了日记,一共写了七条。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米小圈的烦恼和苦衷,也让我知道了,不管写日记还是作文,只有写出让读者感兴趣的事情才能引起别人的好感。
上学啦读后感篇5
今天,我读了一本《米小圈上学记》,我明白了写作文其实很简单,爆笑作文、最新作文还可以这样写:里面写了很多让人笑破肚皮的故事,特别是米小圈、姜小牙、李黎。几个主人公特别表现出了作者在写作文的时候只是按照自己的想象和搞笑语句来编制成的这本书。
在《米小圈上学记》中,米小圈刚开始还想上幼儿园,因为幼儿园可以玩玩具,还不用写作业,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位美丽的老师,他上一年级的时候,又遇上了一个美丽的老师,这让他喜欢上了一年级,在一年级中又认识了好多同学,有姜小牙、李黎。发生了搞笑的场面,突出描写了米小圈他那玩皮淘气的性格。有时跟着姜小牙也会吃苦,因为姜小牙有时还骗米小圈,姜小牙有一个爸爸叫姜大牙,因为他爸爸的牙特别特别大,可以说是超级大,所以他爸爸才叫姜大牙。你肯定想知道米小圈为什么会起这样一个名字呢?因为他刚出生的时候还没起名字,他就爬到桌子上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小圈,所以就叫米小圈。
这本书中,我知道了,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写出了令人感兴趣的事才能引起别人的好感。
上学啦读后感篇6
?米小圈上学记》延续了前三辑的爆笑风格,依然是超好玩的日记、超搞笑的插图、超倒霉的米小圈。
书里米小圈上四年级了,有一天,米小圈的班级来了一个小男孩,是他们的新同学,叫王聪聪。大家都不敢相信,这个男孩看上去顶多上一年级。上课时,他才思敏捷,对答如流,每一道题看一眼就知道怎么做,不愧是个小神童。虽然是个“小神童”,但王聪聪每天最早到校,下课也不去玩,都待在教室里学习。一次,他在和米小圈他们比赛脑筋急转弯时输了,结果回家哭了半天,还生病了。米小圈去看望生病的'王聪聪,发现他家里全是书,没有电视机,也没有玩的。唉!“小神童”真够可怜的,成天被书围绕,没有一点玩的时间。在米小圈的带动下,王聪聪渐渐地跟同学们一起玩了。但是被他爸爸发现了,认为王聪聪太贪玩了,不让他在学校读书了。同学们都很难过,认为王聪聪一点也不快乐。有一天,王聪聪突然不想学习了,哇哇大哭后,来到米小圈家,跟米小圈好好玩了一通后才恢复。王聪聪的爸爸也明白了:孩子要学习也要玩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许多父母的观念,根深蒂固地认为孩子应该以“读书”作为竞争的筹码,却不知学生们为此而苦,肩上扛着的是书也是压力。原本我认为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因为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但是,我每天为了学好知识,考出好成绩,而埋头苦读,有一点点不会就愁眉苦脸。面对着一大堆的作业,无声地战斗着。我发现有几次考试不是很理想,是因为我不懂得舒解压力,一直在“死读书”。所以,在努力读书之余,也要做些自己喜欢的事,从而得到快乐,释放压力。
学习虽然很重要,但也要劳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
上学啦读后感篇7
?上学记》是何兆武先生一篇口述形式的回忆录,叙述他49年以前的求学之路。书不厚,200多页的样子,大约2天时间就能读完。叙述的风格深深烙着何先生的性格特征:恬淡、平静,但骨子里透着一种坚韧。由于之前受《南渡北归》的影响,对旧中国(非贬义)知识分子的生活,尤其是西南联大的故事颇感兴趣,何先生的书很快吸引了我。读罢此书,心里有一种难以言述的感慨和向往,之前看完《南渡北归》后积留在心中的那股“气”似乎一下子被引发了,不吐不快,说说我对本书、作者和那个时代几点最深的印象。
一、幸福
何先生的话语中充溢着幸福感,这是他的人生哲学,享受喜欢的事,不强求成绩,只是因为喜欢而沉醉,这是多么惬意的心境。记得自己在读研时,导师送了“不功不利,不焦(不是骄)不躁”八个字以勉励我,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接近这种境界,但越刻意的结果却是渐行渐远。曾感觉自己可能一辈子与这种心境无缘,但何先生的书又让我感觉到希望。他告诉我们,幸福不是闭门造车,幸福也不是用各种世俗的成功标准来衡量的,幸福是一种涅槃,只要你保持一种自己会越来越好的希望并经受了生活的洗礼,你就是幸福的。我现在学习,工作,心中有一种自己会越来越好的期盼,而且这种感觉有时很真实可以触摸到,虽然也经常被一些烦心事所搅扰,但总得趋势是好的,我希望自己能保持这股热情和势头,用越来越好的希望支撑起一种平和的心境,让自己在生活中变得成熟和强大。
二、朴实
何先生读书时的学风是非常淳朴的,虽然战火纷飞,但学生们都能静下心来学习,所以何先生说他一生中最快乐的读书时光中的大部分都是在西南联大度过的。淳朴的学风有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学生不势利、不物质、不攀比,不会将家境作为划分地位的标准。何先生特别说了几个同学,比如孙念增,他的祖父曾是清朝的尚书,此外还有北洋总理的`孙女,都是赫赫显贵之家,但子孙毫无骄矜之气,也和普通学生同学同住同吃苦,比之今天“四大名爹”的子女,实在让人感慨这社会到底在进步还是退化。想想自己,有时心中也难免(虽然尽量避免)会产生对金钱、物质、地位的欲求(所谓虚荣)的“俗”气,看了何先生的书,对把持自己抵制一些庸俗的习气颇有帮助。
三、自由
比之今天的所谓名校和专家,何先生就读的西南联大可谓是真正的群星璀璨。这里有饱学博识的大师:陈寅恪、华罗庚、叶企孙、吴大猷、梁思成、梅贻琦、朱自清……,这里有冉冉升起的新星:李政道、杨振宁、王浩、殷海光……,看着这一个个世界级的名字,何先生点出了英雄辈出的原因:自由。首先是教学模式的自由,老师上课可以不用教材,不限范围,往往信手拈来,不拘一格却又博大精深。其次是政治氛围的自由,从校长到学生,遵从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各种主义、思想、理念或激烈碰撞或高谈阔论,可谓是百家争鸣,畅所欲言。第三是用人的自由,学校真正实践着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并不像今天大多是停留在中),不以文凭论英雄,像华罗庚、沈从文等人,均是连中学文凭都没有的,但学校却授之以教授之位,可见当时的学术风气是如何的开明。
记得《南渡北归》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读完《上学记》后,我更清晰的感觉像何先生那一代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思想以及他们对于人生的“悟”对于今天的我们,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只要用心去阅读,我想,每个人都能从他们身上收获良多。
上学啦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 下雪啦教案8篇
★ 夏天来啦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