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作读后感,我们能够在文字中找到自我探索的乐趣与意义,通过读后感的写作过程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人生,追求更高的目标,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华美德读后感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1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的,古往今来,每一个成功人士都离不开良好的品德。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依然不能忘记拥有美好的品德,这是做人的基本。
这个暑假,我读了很多古人的美德故事。祖逖和好友刘琨闻鸡起舞是勤奋,是美德;张俭一件袍子穿了30年是节俭,是美德;杨时程门立雪是尊师,是美德;苏武被匈奴流放牧羊却始终不忘中原的`使节棒是爱国,是美德;曾参杀猪是诚实,是美德;郯子鹿乳奉亲是孝顺,是美德……
读了这些美德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些故事是那么美好,从千年前流传到了千年后。可在现在的社会上,这些美德有时荡然无存。报纸上已不止一次报道有老人摔倒但没人去扶,旁边许多人在围观可就是任老人坐在地上起不来。奇怪了,伸手拉一下老人只不过是举手之劳,可怎么就是没人做呢?围观的人竟然一致回答:“我怕扶老人起来后老人诬陷我撞了他,所以不敢扶。”真是可笑的答案,老人身体不好,出门摔倒是很正常的事,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对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南通汽运集团飞鹤快客公司驾驶员殷红彬看到一名年迈的老人倒地受伤,他将车停稳后,下车将老人扶起。北京一小伙穿着kfc值班经理服,用手蒙着脸冲了过去一手蒙着脸一手把老奶奶扶到路边坐下,没等老人说声谢谢,小伙儿撒腿又冲进店里了……这在当今社会还有好多,我们应该传承下去。
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从小树立文明美德,关心爱护别人,从小事做起。平日里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仅要认真学文化而且要实实在在学做真人!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2
我通过读《中华传统美德》这本书,我收获很大,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美德”,这个响亮的名字,只要一说,就让人感到羡慕,我也不例外。特别是读了这篇文章,我更欣赏美德这两个字了。
我在《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的书里,有几个故事让我记忆很深刻,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是《曾子杀猪》一文,文章介绍了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就像故事里所说的:“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榜样。”我认为曾子这样做非常对,教育儿子长大以后不要对人不讲信用,要做一个诚实守信人。孔子曾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所以我们无论在哪里都要做到诚实守信这四个字,让我们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少先队员吧!
其次,还有一个故事,有一人,家里很穷。除了妻子儿女需要照顾,还有一位老母亲。但是,他却把老母亲伺候得非常好,什么好东西都留给母亲,同时还教育孩子们事事都不能让奶奶生气。所以,家庭和和睦睦,尊敬长辈,生活得很愉快,奶奶在这个和谐的家里,奶奶身体非常健康,和他们生活了许多年,而他们的家庭也非常幸福,让邻居们非常羡慕。
读完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个道理,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付出了多少心血,父母给我们的爱太多太多了,我们永远还不完。所以我们长大以后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少让父母为我们操心,多去关心一下我们的`父母,快点行动起来吧!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吧!做一个人人喜爱,懂事又孝顺的好孩子吧!
最后,让我们来说一说孔子吧!孔子他是个大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个谦虚好学的学生。他向师襄子学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连续几个月,从清晨练到深夜,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终于领悟到了乐曲的深奥之处,连老师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也要学习孔子的精神,勤奋好学,我们小学的口号就是:乐于求知,勇于攀登,以及我校的:一身正气,自强不息。我们今后也要发扬这种精神,读好书,奋勇攀登,才能到达一个又一个知识和品德的高峰!
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后,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也了解了许多。这本书陪伴我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3
在中华传统美德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且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句格言的意思是:谁说小草的心意,能报答的了春天的阳光呢?
我们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父母的爱既温暖,又伟大。父母往往是那么令人敬佩。无论何时,无论何事,他们都会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父母的爱是那春天的阳光,不让我们受到刺骨的寒风给我们带来的寒冷;父母的爱是一把伞,这把伞不让倾盆大雨淋湿我们;爸爸是船,妈妈是帆,他们让我们游遍大江南北。我们在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下,逐渐长大,母爱是一滴清水,滋润着我们的身心,让我们不受一点污染。
长大后,我们应该好好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有些人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经常为一点小事而想不开,想放弃自己的生命,放弃自己的前途。这时,你们可曾想到父母。常言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没有父母,世界上就不会有如此唯一的.你,我,他。这使我想起一首歌:“世上只有爸妈好,有爸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爸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是啊,有父母多好,但有些人却还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高兴时,对父母是何其的任性,放肆。即使如此,父母也从未有一丝放弃我们的念头,而是加倍努力的教导我们。他们一心只想着:我要让我的孩子幸福。
在我们中国,孝顺是一种传统美德。我们不能让祖国失望,不能让父母失望!我们要发扬这种美德就要从生活中的种种孝顺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难道我们只有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吗?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孝敬我们可亲可爱的父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吧!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4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每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会想起《弟子规》这本书。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凡出言,信为先”使我难以忘怀。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要做一个有信用的人。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使我想起了曾经学过的一篇课文: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所以我们要是想要成为成功的人,就要学会先做一个有信用的人。
?弟子规》这本书上的好句很多,意义也非常深刻,值得我学习一辈子。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5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的小故事都蕴藏着深刻的含义。《范仲淹断齑划粥》的故事,却一直映在我的心上,是它让我知道了人要有恒心、有毅力。
这一篇小故事主要写了北宋着名学者、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时期酷爱读书,但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十岁时住进寺庙读书。他从早到晚一个心思地读书思考,经常忘记吃饭,别人送来又觉得不好意思,便在夜晚量好米,添好水,一边读书一边煮米粥。煮好了,时间也已过了子夜,他才睡觉。第二天,米粥凉透了,凝固了,范仲淹就用小刀划开一个十字,分成四块,早上吃两块,傍晚吃两块。在去山洞读书时,采几种野菜切成碎末并拌入盐,佐餐的菜便成了。他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是否也是这样有恒心、有毅力呢?
有一次,我吵着闹着对妈妈说养一盆花,妈妈对我说:“那你要自己给它浇水、施肥哦!”“好的!”我爽快地答应了妈妈的`话,妈妈也给我买了一盆小花。开始几天,我很努力地每天给它浇水。过了几天,我开始放弃了,只是偶尔浇一浇。后来,我完全不管它了。
渐渐地,小花收起了笑脸,慢慢地垂下头去,原本那些光滑的花瓣,也一片片落了下来,最终完全枯萎了。妈妈见状,教训了我一顿,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宝,一件事只要你有恒心地做,一定是会成功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做事一定要有恒心。”
这一个小故事使我受益终生,它使我懂得了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我们应该要向范仲淹学习。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6
从古至今,每个中国人都有爱国精神,岳飞精忠报国,主要讲了岳飞的母亲在岳飞的背上刻了四个大字,“精忠报国”,体现了岳飞的爱国。我们不仅要爱国,更要明志,后汉书里说的,有志者事竟成,石成金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意思是:有志不在于年龄的高低,没有志气和志向的人,即使活到了一百岁,也等于白活了一百岁。所以,我们要求自己要有志气和志向,这样,长大了才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20xx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5.12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在这次7.5级大地震的灾难中,体现出了中国人民团结自强、众志成城和不怨天,不尤人的民族精神。
在《老子》第三十三章里说过:“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在中华传统美德里最重要的就是诚信,《论语—子路》中说过:“言必信,行必果”。我们做为一个小学生在和同学、朋友们交往的时候,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要一诺千金,不能不讲诚信,要学习《论语》里的学而第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中国为什么有悠久五千年的历史,是因为中国人在慢慢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所以我们要学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中华传统美德里还有厚仁、贵和、敦亲、好学、勤俭、务实、修身,这些都是传统美德的精华,我们现在还小,以后还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至乎没而后止。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7
中华五千年的美德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我们伟大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前几天,我阅读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讲述了许多名人的美德故事,使我爱不释手,没几天我就看完了。
这本书分为八个篇章,分别是:爱国篇、自强篇、正直篇、勤学篇、友爱篇、诚信篇、机智篇、重孝篇。每个篇章里的每一个故事都蕴涵着一个通俗易懂的名人美德,其中的许多故事使我深受教育,有些故事后面有阅读心得和知识链接,让我能更加容易理解故事的含义。
读了爱国篇以后,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使我非常感动,尤其是《大禹治水》这篇故事。大禹治水的时候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他治水十三年,人累瘦了,腰压弯了,手指甲磨秃了,脚底下生了茧……十三年中,他三过家门而不入。据说有一次他在家门前恰逢儿子出世啼哭不止,他也没有进去看一眼。……想想自己:有时因为贪玩而耽误了学习;有时因害怕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有时会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怎能不令我脸红?我应该向大禹学习,学习他那种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学习他那种“要做就做最好的”的品性;学习他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
当然,屈原为国而投江;王昭君为促进两国友好,自愿嫁到匈奴;文天祥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仍忠贞不逾,宁死不屈……都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让我一次次为他们的爱国情操折服。
?人民文学》的副主编肖复兴曾经说过:“读书,可以寻找一块洁净的宿营地,它能安置我们的灵魂,可以寻找一方明亮清澈的夜空,让我们的梦能毫无顾忌的尽情飞翔”。《中华美德故事》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一部能陪伴我们健康成长,令我们受益匪浅的经典之书。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今年是祖国的90华诞,当她百年华诞之时,正是作为今日之少年的我们成为祖国栋梁之才之日,让我们时刻牢记: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读书吧!
中华美德读后感篇8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它具有五千多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史,拥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谈起中华美德,我们多多少少能够说出一些,例如:热爱祖国、孝敬父母、明礼诚实、自尊自强等等。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中华美德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华美德呢?我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了这本书。
原来,在远古时期,中华美德的雏形已经开始显现。这一时期的历史往往与神话混杂在一起,人们用神话来表达思想、心理、意志和品德。通过神话故事,我们能勾勒出祖先们生活环境和思想境况。在神话故事中,就包含了中华美德的'雏形。比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的神话,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的传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都反映出中华民族自古就具有勤劳勇敢,不畏艰险、敢于挑战并克服困难的美德。
在夏朝至清朝近四千年的历史中,中华美德不断发展、完善,渐渐形成了中华传统美德体系。中华传统美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比如: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了先民敬畏天地,亲近自然的品质d人和社会、人和人的美系中,儒家提出把“仁、义、礼”作为最高标准的面对自己时,古人又奉行“慎独”“修悟”的思想。中华美德在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且深深扎根在我们心中。
中华美德形成和发展过程就像一片森林的成长。在神州大地的沃土上,一个个中华儿女就是中华美德的种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这些种子生根、发芽、抽枝,长成小树。一棵棵小树根系交错、枝叶相连,形成森林。正像森林每年都会焕发生机一样,中华美德也在不断更新。特别是在我们生活的当代,中华美德以更加生机勃勃的姿态成长着。能够拥有这样一片宝贵的森林,身为中国人的我感到自豪和骄傲。
中华美德说大就大,说小也小。大到国家利益,小到一言一行。它对国家和个人都有着重要意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中华美德撒向这片神奇的土地吧!
中华美德读后感模板8篇相关文章:
★ 中华少年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