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得,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调整工作策略,心得体会是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所获得经验的总结,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郭明义》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郭明义》心得体会篇1
聆听了《郭明义先进事迹》的师德报告,对照师德标兵们的所作所为,特别是对照好教师的标准,我深感自己做的不够,还有较大差距,我深受启发,也引发了几点思考。
一、要加强师德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学校有众多的制度措施,但我认为,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
二、教师应该以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坚定选择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人生之路,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敬业乐业,无愧于"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美誉。决不能让一些不良风气玷污教师这片净土,影响学生纯洁心灵的塑造!
三、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学校对班主任的选择标准是: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教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要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时刻谨记:孩子的眼睛就像摄象机,耳朵就像,他们会把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记在心里。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要做给学生看,而不是说给学生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每一个学生。本人还要从以下几点来要求自己:
1、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有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立志奉献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2、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为人师表。
3、在精通本专业的基础上,注意旁收杂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较宽的知识面。
4、有抱残守缺,不因循守旧,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探索新领域、新路子,勇于实践,大胆开拓。
5、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充满爱心,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6、要具有文明健康的志趣、爱心、审美需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郭明义》心得体会篇2
暑期,我认真地了解并学习了时代先锋郭明义同志的的先进事迹。他的事迹虽不惊天动地,但点点滴滴却是可歌可泣;他虽是个小人物,但他的精神却是伟大的;他虽在平凡的岗位,但他的追求是崇高的。
郭明义同志30年如一日热心公益事业,帮助身边弱势困难群体化解矛盾,给300余个濒临绝望和无助的困难家庭带来新的希望;他用爱心“捂热”冷漠,甘做和谐社会“润滑剂”的事迹感动了钢城,并在全中国引发了爱的潮流;他用大爱营造了一个温暖祥和的环境;他资助了180多名特困中小学生,而这些资金全来自他的省吃俭用;他无偿献血累计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
有人说他是“傻子”,可我不这么认为。他用自己的事迹证明了他是时代的先锋,国人的楷模。身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学习他的先进事迹,要学习他心底无私、大爱无疆的高尚品质,要学习他持之以恒、爱心不移的坚定意志,要学习他追求真善美、崇尚和谐共处的崇高美德。
郭明义为什么能这样自觉地、长期地做好事呢?他的回答是: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思考。如果经常接触唯利是图的'人,就会把金钱财富看得很重;如果经常接触困难群体,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帮助他们。我为自己能为别人尽点习他追求真善美、崇尚和谐共处的崇高美德。力而感到欣慰,也时常因为力不从心而感到内疚。我跟雷锋还差得很远,但依然还是希望你们多宣传我,因为这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在这个年代,雷锋精神并没有过时。
是啊,雷锋精神没有过时,永远不会过时。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人格品行的感召力,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把无私奉献,刻苦专研放在首位。让我们接过雷锋的枪,举着郭明义的旗,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唱响《学习雷锋好榜样》。
《郭明义》心得体会篇3
一直以来,关于幸福感的含义,我们都较尊重于现实生活的零叮,可以说,人们感觉到的幸福感多自来于生活安稳带来的感怀,闲瑕时,老有福少有乐,幸福蓝图的规划似乎整罐满溢,对于罐子里能否再装入已然不那么重要。
在这个普通的时代,一位普通的公民,能够奋进不懈参加希望工程资助特困学生,同时接连二十载累计献血六万多毫升……等为人们解决困难的事迹,想来是值得人们尊敬、学习的。而这名可敬的公民,他就是郭明义,一位拥有“活雷锋”之称的传奇人物。虽然他的事迹被人传乎其神,不过,他的对话却更发人深省,他说“在以前雷锋热的时代里,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没有过多的压抑,因为生命的价值更为重要,帮助别人,收获也是预想不到的。”听到这些,我们不经心生疑惑,难道宽大幸福感能替代自身幸福涵养?又或者道德界尺能无限放大横越自私?答案不是一个感叹号,没有深刻明了人生观价值观与幸福感之间的关联,也就无法体会到郭明义那种“傻”得可爱的情节。
当今的中国,我们讲究人生观与价值观达成的共识,不管是社会贡献亦是自身所得,都离不开这两个方面层次,好比良性、积极、向上的态度,可能面对事物的看法也就不同。有时候我们还会觉得,郭明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出来的言行举止,似乎都是为了“外人”谋利居多,给这个社会所贡献出来的价值,仍然将自身靠在了街边,这样的意义也是人民比较关注的话题,到底他的“幸福感”何在?在社会圈子“共性”形成的时候,像郭明义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好比勇士一般为解决困难老百姓“浴血奋战”二十载,捐赠工资、物品,并召爱心人士发展公益事业,能够体会幸福的方面,我想,应该是拥有明确的人生价值观带来的吧。
诚然,在不同时期,伴随着人们面对世界不同,态度看法也不同。鲁迅先生曾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相比于郭明义用自身在这个时代划下的“醒目灯”,我们更希望这名勇士不再“孤军奋战”下去,偌大中国,敢言敢为的“勇士”还有很多,既然团结力量能够带来更多希望,为何我们还让勇士的“坚持”无依下去呢?要明白,没有价值的人生并不完整,更何况健康和谐的社会离不开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带来的自醒。以大学生为例,现行大学生最凸显的一个特点是自私性难以整合,这里可以从大学生出入教室自主关灯的情况上有所体现。
应该指出,这种“惯性自私”并非个人或个别单位问题,更多的是映射整个社会“染缸”所致,比较普遍的商业性质“我帮助了您,您能给我带来什么回报”?话里透露出的利益味道,不同于交换性质对答,进而言之,现前我们所说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充满弹性与刚性,当我们在追求某样东西或者商品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这件事物有没有价值?是否值得尽力付出和大量投入?这些准则无形中拉开人与人良性交流人生观价值观的距离,而这恰好是郭明义能够带给我们的——没有“距离”的幸福感。
也许有人会觉得郭明义很“傻”,不为自己只为别人,不过在我看来,他却是真正明白自醒的人,之所以这样说,源于每个人都不可断定自己一生都不会遇到困难,倘若没有郭明义引领的“雷锋精神”,若干年后,当某个幸福家庭遇到缺血小板、孩子上学路途太远没有交通工具……这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道德社会的全透性理应与知性共存,在郭明义孤已、坚持、舍身为咱老百姓解决困难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大力宣传发扬这种精神,否则,没有关爱的国家充满孤寂,没有互助的社会充满凉心,没有同情的人们越发冷漠,那么,除了感觉到窗台冷风,山角的刺骨之外,还能有什么可以带给我们丝丝暖意呢?
只有当正确认识人生观价值观定义落实普及,博识、明礼、互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进,和谐健康的社会迈向“橄榄型”的步伐,才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郭明义》心得体会篇4
郭明义,一个平凡的公路管理员, 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内涵; 郭明义,一个新时代的道德标兵, 用自己的爱心擎起了当代雷锋精神的旗帜; 郭明义,一个普通但响亮的名字, 用自己的形象塑造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
郭明义是当代的道德模范,不是因为他的外表,而是因为他有一颗博爱的.心,更在于他将自己的爱心延续了数十载。 他,郭明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他是这样的一个人: 16年里的一半工资捐给了希望工程,资助特困学生180多人,撑起了180个家庭的天; 20载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10倍,挽救了75条鲜活的生命; 7次发起无偿献血倡议,600多名矿业职工积极响应,累计献血15万毫升; 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1700多人积极响应他的号召; 发起的捐资助学活动已有2800多人参与,资助孩子1000多名; 发起成立的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志愿者俱乐部,已有2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先后从事过6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从大型生产汽车司机到车间团支部书记,从矿党委宣传部干事到车间做统计员兼人事员,从英文翻译再到现在的采场公路管理员,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以做到“最好”履行着自己的承诺。 在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十余载里,郭明义每天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他累计献工1。5万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巡查维护公路里程累计达6万公里,公路达标率在98%以上,为企业创效3000万元以上。
郭明义生活极为简朴,矿区一幢不到40平方米的老旧居民楼就是他的家,可以说是“家徒四壁”:40平方米的单室,水泥地面,只有双人床、老式衣柜、电视柜三样家具,唯一的电视机还是团市委领导给予他的奖励。 郭明义平时省吃俭用,一件旧棉衣一穿就是10年。为帮助困难学生和工友,他不仅把多年来评选先进的奖金和补贴一分未留地捐了,而且把献血获得的慰问品也捐了出去。 虽无法现场见证郭明义的义举,但这生动形象的事迹在人们心中引发了共鸣,他的内心世界充满着人间真情,益人善举喷涌着滋人心田的甘泉。正如他说的那样,如果想那么多,就什么也做不了。在他内心,帮助别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一种纯然、天性地善良本能,奉献从来都不需要别人来教。 点滴爱心,汇聚成大河,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流淌;一张张献血证,见证着郭明义同志的思想的崇高。他的行动不仅让我感动,更激励我向他学习。
《郭明义》心得体会篇5
近期,看了党支部生活十一期的《又见“雷锋”》一文,了解到关于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有很多的感触。这样的先进事迹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实践着雷锋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奉献,什么叫做无私。
郭明义说:“我所做的一切,如果在30年前,在全民学雷锋的时代,应该是极其平常的。我这样去做事,就像父母抚养子女、儿女孝敬老人一样,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动机和缘由,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社会和30年前迥然不同,有多少人为了一个“利”字,背信弃义,损人利己,很多人都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似乎将社会道德都已经淡忘了。而郭明义同志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无私奉献,单位多次分房他都婉言拒绝,在现在社会能面对房子不动声色的人绝对少之又少,可他就宁愿自己住在小房子里,把机会留给身边他认为更有需要的人,其实他自己何尝不需要房子呢?这就是郭明义同志的奉献精神!有很多人认为雷锋时代已经远去,雷锋精神也逐渐淡去。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雷锋精神还在,而且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好同志,这样的好党员。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应与时俱进,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大有裨益,不可或缺。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向郭明义同志学习,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可能我们只是非常渺小的个体,不能有轰轰烈烈的成绩,可如果每个人都做一件小的好事,汇聚起来就是件大事,何况,为人民服务无小事,只要投身于实践,向郭明义同志学习,我们就能把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光大。
《郭明义》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 党员心得体会5篇
★ 煤矿心得体会5篇
★ 追光心得体会5篇
★ 实验心得体会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