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家园演讲稿5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演讲稿应注重互动,适时提问以保持听众的参与感,优秀演讲稿的语言应当简洁明了,避免复杂的表达和专业术语,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守护家园演讲稿5篇,感谢您的参阅。

守护家园演讲稿5篇

守护家园演讲稿篇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当地震突如其来时,如果咱们能够采取正确科学的逃生及自救方法,那么就会把人员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为强化学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救互助本事,按照教育局统一要求,遂平瞿阳二小进取制定预案,并全力部署做好充分准备,于5月11日午时开展了逃生自救演练活动。本次活动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分钟课桌下防震演习活动及地震后的疏散演练。县公安局莲花湖有关领导受邀前来观看。

首先,由县公安局莲花湖派出所李警官给我校全体师生讲解学校暴力事件的安全防范的常识,李警官结合生活实际和生动事例,从有关安全知识,讲到应对安全事故出现的时候如何及时进行自护自救等,并亲自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课

之后开始逃生自救安全演练,有四年级五个班的学生及六年级四个班的学生——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的学习,忽然信号员发出:“地震警报”信号。

(学校铃声)同学们迅速拿起课本抱头,钻到课桌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最终一排靠里的同学面向墙,蹲在墙角处。一分钟后,信号员发出“地震解除”信号(哨声):教师告知学生,地震已过,此刻撤离教室,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在教师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不着急、不慌乱,纷纷用书本遮捂头部,有序、快速地跑出教室,并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到事先指定的地点,成功进行了安全撤离。

经过这次防灾减灾的活动,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有了必须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一切行动听从指挥和团结互助的品德。

守护家园演讲稿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同学们知道吗?后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对我是这样,对你们也是这样,因为后天是世界地球日(20__年04月22日)。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万物的母亲,人类的家园。曾经,她是那样的美丽壮观。现在,人们却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毫不在意绿色资源的流失,致使地球上的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导致全球变暖、水土流失、沙尘肆虐、雾霾横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已经变得不堪一击。当一片片葱郁森林被荒漠黄尘代替;当美丽的白云被浓郁的黑烟代替;当清澈的小溪被垃圾填满,身为大自然中的一员,你又为它做了什么呢?

地球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个,它是我们赖以生存地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爱护她,保护她,珍惜她。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起珍惜资源,保卫地球。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不乱丢垃圾,爱护野生动物,不破坏花草树木,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粒粮食,大力宣传环保,积极阻止破坏环境的行为,提倡绿色消费,拒绝使用塑料袋。

对于地球环境的保护,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作为一名职校生,我们首先应该保护好校园环境。我们的校园是美丽的,温馨的。在这美丽的环境中,我们沐浴着阳光,快乐的生活学习。所以,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好我们的校园环境,在这里,我也向全校的同学们发出倡议:坚决不乱扔乱抛,坚决同不保护校园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校园更干净,我们的校园更美丽!

谢谢大家!

守护家园演讲稿篇3

学生和教师:

水、节电、节油、节气。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本应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此向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

在4月22日“地球日”当天,全体师生开展“爱我临汾树我形象美我校园”两拒绝,一清捡活动,两拒绝活动即:拒绝使用塑料袋、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清捡即:当天随时清捡身边的垃圾。同学们回家后,要把今天地球日我们开展的活动告诉爸爸妈妈,让我们小手拉大手共同迎接“世界地球日”,另外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以下6点,养成低碳生活好习惯。

1、平时勤动手、多动脑,学会旧物巧利用,变废为宝。

2、在家中、学校和父母、同学、朋友一起种上几盆鲜花,栽上几棵树,既可以改善空气,又能让生活中充满春意。

3、注意节约用电。我们要做到随手关闭电灯、电脑、电视、空调、饮水机,拔掉插头。特别是我们常用的电脑,如果短时间内不用,就将它转为睡眠模式。如果长时间内不用,就将它关机。这样既省电又维护了你的电脑,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

4、注意节约用水。将水龙头随手关紧。

5、少用纸巾,重复使用纸张,双面使用。多发电子贺卡、电子邮件,做到节约用纸。

6、远离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减少白色污染。杜绝使用一次性木筷,保护森林资源。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用智慧净化生存环境,用良知组织破坏环境的现象。用勇气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用热情传播环保的理念,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做起,积极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成为低碳理念的传播者,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共同携手建设我们的绿色低碳新校园!

守护家园演讲稿篇4

茶余饭后,总喜欢缠着妈妈给我讲小时候的事情。今天妈妈讲了我十一个月时经历的那次地震。

当时姥姥陪着我在楼房里玩,突然房顶的电灯开始摇晃了起来,巨大的地震波让姥姥摔了个踉跄。当反应过来是地震后,姥姥抱起我就往楼下跑,到楼下才发现房门钥匙没带,大冷天里我还光着双脚,空地上已经站满了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安慰着身边的'人。还好,在户外呆了两个小时,没有余震发生,才惴惴不安地回了家。

学习了地理知识的我,饶有兴趣地同妈妈聊起了地震。地震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它属于自然灾害的一种。自然灾害有许多种,地震、酸雨、火灾、水土流失等,排在首位的要数地震了。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过大地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地震是因为地壳中两块板块发生碰撞而产生的,虽然地壳离地表不太远,但人们却看不见。不过大家也不必过分担心,地震不是不可预测的。地震前小狗会狂吠想要冲出家门,老鼠成群成群地逃走等。当你看到这样的情况后,应该马上通知地震局等相关部门并快速撤到空旷地区,尽量不要靠近大楼等建筑物。

地光、地声、轻微晃动是地震的前兆,有这些现象出现时离地震的时间平均只有十多秒,最长也只有半分钟。记住,地震来了,你得救活你自己。如果在家中来不及逃走,就躲在一个小房间里,躲到“生命三角”下,注意保护头部;在电影院等公共场合时要躲在椅子下面,听电影院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撤离;若在上体育课只需待在操场上,小心大楼倒塌即可;假如在教室里上课就躲到课桌椅之下注意保护头部,听老师安排有序撤离;如果被压在废墟底下,就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儿地挪动身体,保持呼吸顺畅,想办法自救,若无法自救要保持体力,等待救援人员的来临。

灾难其实并不可怕,只要人们增强防范意识,就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守护家园演讲稿篇5

浩瀚星河中,广阔无垠的太阳系孕育了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地球。她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在那里,有地球所创作的宏伟的生命诗篇——广袤的草原,清新的空气,参天的群山,皑皑的雪原,翠绿的松林,波澜壮阔的大海——旖旎的大自然,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然而,近些年,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着大自然。工厂的废水硝烟污染着大气与水源;过度砍伐与垦荒导致土地沙化;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更是导致地球发烧,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环境的破坏使得灾难频繁发生,北美黑风暴、秘鲁大雪崩、孟加拉国特大水灾、水资源极度缺乏、人类被垃圾围困等等事件难道还不足以证明么?

澳大利亚的山火,彻底点燃了人类防灾减灾的决心……

那一日,烟尘滚滚,乌黑染满天穹,火红的“烈日”于大地升起,不断扩散,导致生灵涂炭。“吱吱……嗷啊……噼咔噼咔……”听,这是澳大利亚考拉在烈火中生机渺茫的绝望呼喊,这喊声,在人类的内心翻起惊涛骇浪。

一场灾害,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无数的自然生灵也惨遭死绝。与此同时,无数的'悲情故事在灾难中上演——地震中以瘦弱身躯拼命护住学生的老师;在熊熊大火中肩抗煤气罐舍生忘死的消防员;疫情来临,毅然决然逆行而上的医护人员……

为了我们的友人,为了我们的至亲,为了我们美丽的家园,防灾减灾的行动迫在眉睫!

防灾减灾,需要我们从大事着眼,从小事做起。只要我们改善环境,灾难的发生便不至于如此频繁。

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如随手拔下电器插头、不在易燃物周围用火、烟头及时熄灭诸多行为,预防灾害的发生。

我们可以植树造林,通过植物的净化能力改善大气环境,巨大的根系也可以防风固沙、抵御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

我们也可以建造避难所,在泥石流、洪水、暴雨等特大灾害来临时,及时躲入庇护所,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当灾难来临之时,我们需要沉着冷静,分析局势,选择最有效的逃生方式。

地震时,尽量多在桌子、床板下,或靠在墙角蜷缩身体,抓住机会逃生,余震来临时一定待在开阔地。

火灾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伏地前行,以免吸入大量烟尘,中毒晕倒。身上起火可在地上打滚灭火切忌乘坐电梯,需走逃生楼梯。

发生重大疫情时,做好个人防护,经常对室内或家具进行消毒。当自己或家人疑似感染,及时汇报,切勿隐瞒。且不要去往人员密集的地方,以免交叉感染。

我们一定要丰富自己的减灾知识,以便在灾难来临之时,我们能保护好自己与家人,捍卫自己的美好家园。

守护家园演讲稿5篇相关文章: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8篇

演讲稿毕业演讲稿模板5篇

演讲稿毕业演讲稿参考5篇

演讲稿毕业演讲稿优质5篇

演讲稿关于爱国的演讲稿700字5篇

演讲稿关于爱国的演讲稿通用5篇

演讲人物的演讲稿5篇

竞选班长演讲稿演讲稿最新5篇

微演讲演讲稿5篇

教师演讲比赛演讲稿5篇

守护家园演讲稿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5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