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写作文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耐心和细心的品质,以下是多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母亲的心读后感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母亲的心读后感作文篇1
这次语文课看完那篇《我的母亲》惹得自己几乎那大颗大颗的眼泪要抖落下来,就一直在想起姥姥离开厦门去日本之前的事。
不是母爱不够伟大,所以我看完这篇文章想起的不是妈妈,只是有些爱更超脱了这些吧。若说母爱是伟大的,我倒有一丁点儿觉得这是母亲多少有的天性。可是隔了一辈的人,对待自己的外孙女甚于孙子还亲上加亲,那超过伟大的又是些什么呢?至少在我这未成年的心里,已然是不朽的了。
我从小就和姥姥住在一起。那时爸爸妈妈忙于工作,三天两头就是值班加班,在我开始记事的印象里,就很少有他俩的鲜活事例。姥姥不一样。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跟着姥姥,穿着她亲手做的大摆裤,紧紧拽着她的手,去逛这逛那。姥姥也没有多要求我什么,只是让我跟着她,给我买下所有我要的东西,告诉我什么是《西游记》,什么是加减乘除运算,怎么踢毽子、跳绳……现在记起来,那时的我绝对不超过五岁,对姥姥惟命是从。
那时真觉得姥姥太厉害了,也那么会画画哄我笑;我学琴的时候,她曾经陪我一起取过一段时间,后来,她竟然自己也能用僵硬的手指在键盘上摸索出了她很喜欢的一首民歌;她还很喜欢给我讲新闻,激起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我甚至认为她什么都知道,更是崇拜了。还有一次我“一口气”病了快一个月不能上学,姥姥居然也就背着我快一个月到奶奶家的干休所(那时我浑然不知姥姥骨质增生疼得厉害)。
再再后来,我长大了,搬离了原来那六十几平米的小破房,住进了现在的高楼。
我渐渐开始回自己的房间睡觉了,尽管她的床上仍是放好为我预留的枕头、被子;我不再让她碰我的琴,觉得她玩琴实在可笑;我更不喜欢再听她讲人生道理、时事新闻,只觉得她罗嗦得很,每次只是“嗯嗯,够了,知道了”应付她。我甚至开始讨厌她做的饭了,总是新菜隔夜菜混在一起煮……每每我厌烦姥姥了,就开始“撒野”,扔鞋子,砸琴键,摔门……每每这样的时候,姥姥从不在我或爸妈的面前说我什么。直至有一次我又“撒完野”推门进她房间拿东西,才看见她躲在厕所里拿着毛巾不断地擦着眼泪,由于抽泣的缘故,断断续续地自言自语:“唉,变了变了,白疼她了,还是自己回破房子住好了,成天都快给她当保姆,我图什么好处了?!”
但是这样的“撒野”我一直到姥姥离开厦门前才停下来,我又开始感觉到自己是多么地依赖姥姥啊!在机场地时候,我紧紧抱住了她,我没有哭,硬忍了下来,因为我不想再让姥姥为我担心了。姥姥离开以后,我很自由,有了更多自主的空间,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几次姥姥打长途回来,张口就是:“雨雨啊,姥姥今天给你买了……”刚听到这儿,我的眼泪就要掉下来,想着几句久久不敢告诉姥姥的话:早些回来吧姥姥,看不见你我心里有多不踏实呢!
母亲的心读后感作文篇2
文中,季羡林爷爷平时生活在城里读书,与母亲是聚少离多,回来几次都是奔丧,极少有与母亲相聚。而得知母亲去世消息后,季羡林爷爷是泪流不止,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心中满是无尽懊悔,抱着终天之恨,恨自己没能陪在母亲身边,恨自己连母亲临终前都没能见上一面,甚至想随母亲于地下。从季羡林爷爷如此悲伤心情可以看出,季羡林爷爷一片赤子之心。
而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是嘴上一大套,整天说孝、孝、孝,但却总不付之于行动。即使是在母亲劳累时候给她们敲敲背,在她们口渴时候递上一杯温暖茶水,也是少有人能做到。有人,母亲向他们送去关切话语,他们却埋怨母亲唠叨;有人,总向母亲要这要那,只要哪稍不顺心,他们就破口大骂;有人,从来都不关心母亲,只关心着自己,不知道母亲内心痛苦,即使母亲生病,他们也漠不关心。古今中外母亲都是伟大、无私,她们为我们付出这么多,我们更应该感谢母亲,关怀母亲,用自己实际行动去报答母亲!
文中,季羡林爷爷留学国外,心中却皆是对祖国无限浓浓思念,每到夜晚,他心中思念着祖国,思念故乡亲人思念得实在难受,有时,当思念之情异常强烈时,留在国外心思立刻都烟消云散,恨不得立刻回到祖国。从中可以感受到,季羡林爷爷对祖国无限热爱。
而在我们生活中,人们都表面上很爱国,常有人崇洋媚外,喜好国外生活。有人旅行国外,心里像磁石一般被国外吸引住,流连忘返,一点都想念祖国,最后,竟对国外恋恋不舍,怎么也不肯离去,有甚至改国籍,定居国外。这就是人们所谓“爱国之情”吗?
祖国是我们华夏儿女共同母亲,我们可以放弃一切,就是不能放弃祖国,国家尊严就是我们尊严,我们应当捍卫我们可爱祖国,而不只是嘴子上说说。
同学们,我们不能空口谈虚话,应当真正爱我们母亲,爱我们祖国,对她们表示真诚尊敬,这是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必须做到事!
母亲的心读后感作文篇3
母爱如水。母亲总是在我们身边一直默默地守护着我们。就如同季羡林老先生说的:“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读完这篇文章后,不禁想到了许多……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季羡林六岁离开了他的生母,到城里去住。在他读大学二年级时,母亲弃养,他十分伤心。后来他到德国留学,在德国的日子里,对祖亲和对生身母亲的思念一直伴随了他在欧洲的十一年。
我觉的相比之下我比季羡林老先生要幸福得多,因为我从小就是在父母的疼爱中长大的,可我却生在福中不知福。常报怨父母太啰嗦,太约束。现在想想觉的很后悔!“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读完这篇文章,我明白了:要好好对待父母。古人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没有父母也不会有我们。因此,我想我以后在学习上,我应该做到上课认真听讲是,别浪费时间;回到家后,先认真完作业,然后复习今天老师教的内容,预习明天要学习的课程。争取在学习上少让父母操心,他们平时在外工作已经很辛苦了;在生活上,我应该多帮助他们
做些家务,少和弟弟争电视看……有些东西不能等到失去了才去珍惜,等到一生遗憾而去,就晚了。就像季老生一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啊!所以,从小在父母的疼爱中长大的我们,也更应该孝顺父母,少让他们操心!
母亲的心读后感作文篇4
人们常说:母爱如水。是啊!母亲犹如天上那一朵朵洁白的云,下出颗颗水滴,滋润着我们这颗未发芽的种子,有了母亲水一般的呵护,才会有发芽、长叶、变大、开花、结果,才会有未来的美好生活;是啊!正如文章中的母亲一样,每一次家长会,老师都是说的坏一方面,可当孩子问起时,母亲忍住心中的伤心,用另一方面的说法来告诉儿子,但在初中那一次,虽然还不算好消息,但对于有些失望,极度伤心的母亲那算是一个好消息,每一次另一方面的说法,总会在儿子的背后再加一份动力;是啊!
哪个母亲对自己的儿女不是好心呢?有的很细心,会常常帮到孩子,有的比较粗心,但也是好心,虽然有时候做错了,引来孩子的训斥,当时,一声对不起,让人寒心!有的刀子嘴豆腐心,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但只有是为你好。不会有豆腐嘴刀子心,哪有母亲不为孩子好的!是啊!从一声别饿着,要认真。从一个动作,小时候,睡觉时母亲总会轻轻地拍着你。从一个关心,夹一块肉,都能看出母亲对你的爱,有的人会认为是理所当然,她愿意。是啊!她是为了自己的儿女,才劳苦费心,多一丝银发,难道你看不出这些无微不至,来来去匆匆的母爱吗?就在我生活中,有许多妈妈的爱伴随着我成长。那个炎热的夜晚,我在烦躁的心情中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在我旁边拿着我最喜欢的小扇子,为我拂过一阵凉爽、安心的'微风,让我一直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中,而她的睡衣早已湿透,她的脸上没有一丝愁眉,而是看着我熟睡的样子。此时,装睡看见了这情景的我,心里一阵酸楚。
顿时想到平日里,我与妈妈斗嘴的回忆。后来心中还恨着妈妈,现在我有些惭愧了。这些无微不至的举动,难道你们没想过吗?不!是你们平日忽视罢了!是你们没有觉察罢了!今日。我终于明白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深一层的寓意,不是曾背过的原意,而是:只要你一切都好,你的母亲难道不为你高兴吗?不就是报答了那春天的阳光母亲的恩吗?
母亲的心读后感作文篇5
今日,我读了季羡林先生写的《怀念母亲》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我颇为感动,不时的悲痛难过。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季羡林爷爷怀念她两位母亲的事。季羡林6岁时就离开了他的生母,直到大学二年级,这段时间,他在家中只待了几天,他原本想大学毕业以后,就奉养母亲,补下多年的亏欠,可偏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在季羡林读大二时就离开了人世,仅仅活了40多岁,为此季羡林十分懊悔。之后,作者去哥廷根留学的日子,思念中多了祖国母亲。
读着读着,我的眼睛里冒出了一颗又一颗的泪珠。当我读到“我痛哭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的时候,我确切的体会到了,作者因为母亲去世而痛苦、懊悔、自责的心境,再联系下文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爱慕是那样真挚,读到这儿时,我不禁感到一股悲伤之情涌上心头,一个失去了最亲最爱的人,该那么悲痛。我带着这种难受的心境,继续读了下去,当我又读到“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明白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从这句话中,我读出了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
读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的爱,我想起了自我的妈妈,我6岁那年的一个北风呼啸的夜晚,我躺在床上,发烧到了39度,妈妈的眉头紧锁,不停地拿水给我喝,我隐隐约约看到妈妈的额头上出现了晶莹的`汗珠,嘴里念叨着:“怎样办怎样办”妈妈突然张开双臂,抱着我就跑,迎着北风,把我送到医院,守在床边等我醒来。
虽然我读完了这篇文章,可是文章的资料仍在我的脑海。以后,我必须会爱我的妈妈。
母亲的心读后感作文篇6
我读了季羡林爷爷的《怀念母亲》,我深有感触。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1位是亲生母亲,1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对祖国母亲不变的,深深地爱意。和季羡林相比,我爱妈妈的情就等于一盆水,季羡林对母亲就像广阔无边的大海。我爱祖国的情怀就好比一棵“小树”,而季羡林对祖国可以说是怀着深情厚谊,好比一棵“苍天巨树”一般高大。
比起季羡林我比他幸福多了,我从来没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更加没有和妈妈远在千里之外,我在老师和父母的教育和呵护下慢慢长大,还有同学真心的帮助,这都是祖国给予的,没有祖国,我也不会拥有这些。
在文章中有一段话我深有感触:“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是啊,俗话说的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失去了母亲的孩子变得灵魂不全。“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可见,季羡林是多么悲痛啊!“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季老失去了妈妈,生活发生了改变,对母亲怀着深深的爱。
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幸福时光,从小学好本领,长大以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母亲的心读后感作文篇7
我阅读了《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篇幅虽短,却很受启发。文中这位母亲为我们今后如何教育孩子树立了榜样。
每位家长都想教育和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但是方式方法不正确,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但文中这位母亲在教育孩子上却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老师的话,让儿子在回家的路上问母亲时。母亲"鼻子一酸,差点儿流下眼泪。"来描述母亲当时的心情。但这位母亲没有表现出内心的悲伤,反而换种语气来鼓励孩子。他告诉我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做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这位母亲的话,让那天晚上儿子独自吃饭。看得出,在这位母亲心里,始终觉得宝宝还是挺棒的,因为他的鼓励,让孩子做出了一些超出实际能力的事!
和幼儿园家长会相比,老师的话,没能让这母亲克制住情绪,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但当他回到家,在儿子面前,却表现得非常镇定丝毫没流露出悲伤。反而用平和的心态对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同桌排在第21名。"等待挨批的儿子!听到母亲的这番话。"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一下子舒展开来。"来形容儿子当时压抑复杂的心情。还是母亲用善意的谎言来鼓励儿子。让儿子瞬间成长了,上学比平时早了。
文中这位母亲通过给儿子三个阶段的家长会,从母亲的伤心-落泪-惊喜来描述儿子学习上的突出变化。作者在文中老师对母亲的话,母亲对儿子的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母亲把老师的话告诉我儿子,儿子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功。正是母亲因材施教的办法给了他信心和鼓励。最终他成功了。那点点滴滴的进步和最后的成绩与母亲对他的爱和不放弃息息相关。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有同感,因为类似的事在我身上也发生过。我正式用类似的方法,培养了我的女儿!
母亲的心读后感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