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情节发展和转折的思考和感受,通过写观后感,我能够更好地整理自己对电影的情感和思考,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三个以案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个以案观后感篇1
我在电视上看了美术动画片《三个和尚》,觉得非常可笑,太有意思了。在这里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影片一开头就把我吸引住了。伴随着清脆而有节奏的木鱼声,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的字幕,当出现三个和尚四个大字时,木鱼声突然停止了,原来三个和尚反倒没水吃了。为什么呢?看,一个小和尚没有什么依靠,当然要他自己来挑水了。后来,又来了一个中年胖和尚,这个人非常狡猾。他们两个互相推诿,斤斤计较,谁也不想吃亏,只有两个去抬水。在抬水过程中,那个中年胖和尚把小和尚让在前面,而他自己却在后面做了不少小动作,如,把水桶推向小和尚一边,这样他就省力了,还不吃亏。当天又来了一个老和尚,三个更是互相依赖,为了自己不吃亏,宁肯坐着,谁也不去挑水。由于没有了水,他们吃东西时咽不下去,不断地打嗝儿。真是又可怜,又可笑。
后来,老鼠咬坏了神台上的蜡烛,寺庙起了大火。这下,三个和尚都急了,他们慌了神儿。要救火,可缸里没有水。他们再也顾不得谁吃亏、谁占便宜了。三个人都抢着去挑水。由于他们齐心协力,才扑灭了大火。这一下他们受到了教育,开始共同合作,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滑轮从高崖下吊水,既省力又节约时间,再也不愁没有水吃了。看到这里,我真为这三个和尚友好合作,做出创造性的劳动而高兴。
?三个和尚》这部动画片,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既简单又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了我们应该克服自私自利的坏思想,从小树立和他人互相合作,和谐共处的思想品德。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好思想,才能和人友好相处。《三个和尚》真是一部生动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好影片。我仔细地回想了一下,它深深地打动了我。太形象,太有趣了,使我在笑声中受到了教育。
三个以案观后感篇2
其实我一直知道《三个傻瓜》这部影片很好看,已经有几个人向我推荐。一开始我只是喜欢看重口味的影片,血腥,暴力,因为之前是受哥哥们影响的。后来,因为看了《三个傻瓜》,我比较偏好于看一些文艺范儿的影片,励志,清新。
鼓起信心看的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三位主人公兰彻、法兰与拉杜的故事,他们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共居一室并结为好友。片中通过穿插现实寻找兰彻的实际情景与美好回忆,一步步地展现了兰彻这个人物。
看了《三个傻瓜》后,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毋庸置疑,一定是那个头脑灵活、性格开朗、敢于向禁锢的教育制度挑战、在困难面前微笑着对自己说“all is well.”的兰彻;一定是那个敢于追求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情,不追求成功只追求卓越的兰彻。
我很喜欢兰彻这个人物。他真挚,执着,聪明,对梦想的追求。这些都让我给予他崇高的敬意。
他鼓励拉杜摆脱自己的心理恐惧,放下自己的包袱,勇敢去面对自己的未来。他一句话道出了为何拉杜考试老考不好的原因。“因为你太懦弱,害怕将来。”连将来都害怕的人,今天如何活?最终,一直活在恐惧中的拉杜毅然放下带着祈祷的戒指,坚定地去面试了。结果是,他诚实地说出自己的缺点,不怕面试官的态度,后来他的直率、坦诚也获得他们的赞赏,并赢得这份工作。
兰彻他也给予他另一个好友法兰追逐梦想的机会,寄出那封能带给法兰希望的信,并教他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心,选择自己所钟情的摄影,而不是工程师。引用兰彻电影里的话,“别干工程了,去娶摄影吧,发挥你的天赋去。”最终,法兰用情劝说了他的父亲,得到了谅解与肯定。泪眼模糊地拥抱在一起。后来,他成为一个杰出的野生动物摄影师。
而兰彻他自己则成为了一个有400项专利的大科学家,法撒克旺度。他一直坚定地听从自己的心,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不畏前途的坎坷。只追求卓越,不追求成功。因为兰彻他喜欢的是机器,工程就是他的热情。他将他的兴趣迸发出激情火花。
这三个人是傻瓜,但又不是真正的傻瓜。最终,一个个都成为在那领域杰出的人物。我想他们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震撼,励志。在我人生的漫漫长路中,我也要坚定地在这条自己选择的路走下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即使在困难面前,我也不气馁,微笑的对自己说:“all is well.”
三个以案观后感篇3
?三个和尚》真是一部生动有趣而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好影片!
影片一开始就把我吸引住了,伴随着清脆而有节奏的木鱼声,银幕上映出“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的字样,当映到“三个和尚”四个大字时,木鱼戛然而止。我知道,三个和尚肯定是没水吃了呗。为什么呢?瞧,一个小和尚没有依靠,自然得自己去挑水;后来又来了一个和尚,他们俩开始斤斤计较,只好两人一同去抬水,谁也不肯多出力,占小便宜;当又来了个老和尚时,三个人更加互相依靠,互相推诿,宁肯坐着,谁也都不去挑水。吃东西时不断“打嗝”,因为缸里没有水。我坐电视机前真是好玩又好笑,更觉得他们可怜!
因为他们不团结,连天都不想教训他们。你瞧,老鼠把蜡烛给咬坏了,寺庙里起了大火。这下,三个和尚可慌了神,要救火,缸里却没水。他们再也顾不得计较谁吃亏,谁占便宜了。都争着去挑水。于是他们同心协力,终于扑灭了大火。
这下他们可知道了,只有同心协力,那样才能取奇胜。从此他们同心协力,一起想出了好办法,用滑轮提水,结果再也不愁没水喝了!看到这里我真为三个和尚友好合作,做出创造性劳动而高兴!我想他们这样做才对嘛!
这部影片,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既简单又有趣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克服自私自利的'坏思想,培养人与人之间互相合作的好思想。”我们在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们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做好事,难道不是吗?
三个以案观后感篇4
今天看了一个印度电影《三个傻瓜》,除了《平民窟的百万富翁》,这是我看的第二部印度影片。
之前一直对印度有点偏见,可能就像有点棒子看我们一样。这个片子给我很大的感触,其不错的故事情节,其隐含尖锐的题材,其诙谐而深刻的道理,其敢于挑战制度的勇敢,其不是用遗憾而是用圆满依然打动人心的结局,等等。
事实上,印度在教育竞争残酷程度上是一个比中国有过之而不及的国家,原来在报纸上看过一个文章讲述在各国的中国留学生的生活,其中在印度的留学生是感觉压力最大的,比在中国大得多,因为通过上学改变生活的观念在他们那里表现的更为深刻,很多学生对学习的努力是来自生活苦难的催促,而生活艰苦是源于相对布条发达的经济水平。而就是这样的国家,这样非常需要依靠重视教育与稳固教育制度的国家却拍出如此深刻的反对当前教育制度的电影,不得不令人敬佩。我国没有这类影片,制度层面上的东西更是老虎屁股。《十七岁的单车》,是国际获奖的大作,却又都是中国的禁片,其中的内容根本没有涉及任何**、暴力、**啊,给出被禁理由就是就是这些影片没有先给国家某某委员会审查。只能说可叹的制度,可叹的执行力。
看过还有些影片也是批判教育题材的,我觉得都非常不错,或许是让我们这代在传统教育的桎梏中看到人性教育的影子的人有所共鸣吧,如《死亡诗社》,如《放牛班的春天》。记得看《死亡诗社》最后所有孩子站到课桌上以表达对校长的不满以及对文学老师基廷的不舍、认可、离开的悲伤、传统教育的**,我有种满腔热血的感觉,或许每个同龄人都过不认同学校、老师或者教育制度的情绪,而最后往往归于平静,在周围人的平静中,在一种大都默默不敢打破的规矩中,看到孩子们站上课桌,想如果自己也有那么个类似的举动,现在一定十分自豪。"oh,caption,my caption",我们是缺少那么一位带领我们的摇桨呐喊的基廷老师罢,那样一位船长。《放牛班的春天》告诉我们的是,教育应该是人性的教育为先,学生即便是问题学生,犹如破土而出的芽苗,因为他的大部门还在泥土里,长出来什么样的枝枝蔓蔓还在于你怎么帮扶。这部片子的特别之处在于,不是去挣扎着叛逆,而是如何摒弃是人的眼光宽容不可救药的人,一种跳出来的反对传统。
最后说说《三个傻瓜》的结局。结局是圆满完美的。很多片子都是利用悲惨的结局击碎人美好的愿望,以达到刻苦铭心的效果,而记住影片,相反这部影片没有。老二跳楼了,最后醒了;富二代天才其实是园丁的儿子,最后却也成了大科学家;美女逃婚了,十年后的心上人还没有结婚~生活其实本来就需要积极,可以有磨难,但是不能绝望。
三个以案观后感篇5
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电视片,名字叫《三个和尚》。这是一部生动而有教育意义的好片子。
影片一开始就把我吸引住了。伴着清脆的有节奏的木鱼声,银幕上映出!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的`字幕。当映出“三个和尚”四个大字时,木鱼声嘎然而止。这时,我很纳闷儿:三个和尚怎么样呢?看下去才知道,三个和尚没水吃了。为什么?瞧!银幕上映着:一个小和尚没依没靠,自己去挑水吃。又来了一个小和尚,俩人觉得有了依靠,就斤斤计较,只好两人去抬水吃。后来又来了个小和尚,这时三个人就更互相推楼,’一个个宁肯坐着等,吃东西噎得不断打“嗝儿”、拍胸膛,也不肯去挑一拟水。越看叫人越觉拐这三个小和尚实在可笑,又可怜。
后来,由于老鼠咬倒了蜡烛,寺庙起了火,这才吓坏了这三个小和尚。他们慌了神儿,忙了手脚,想去救火,而缸里却没有水。这时,他们也顾不了谁吃亏、_谁占便宜了,都抢着去挑水。由于他们齐心协力,总算扑灭了这场大火.这件事使他们受到了教育,愿意同心协力地合作了。并且人多智慧多,他们又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滑轮提水,结果再也不愁没水吃了。看到这里,我真为他们的友好合作和创造性的劳动而感到高兴!
看了这个电视片,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团结互助,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
三个以案观后感篇6
一是优秀的剧本,精良的制作。改编自畅销小说保证了剧本的高水准,影片各种精致的桥段夹杂着层出不强的笑料又给观众提供了愉悦的观影感受,而紧凑的剧情、张弛有度的节奏、精美的画面、优越的配乐无疑给《三个白痴》贴上了优质影片的标签。
最让我津津乐道的是本片的喜剧风格。它的诙谐幽默,不同于周星驰的无厘头式喜剧,是另一种极具印度特色的不走寻常路的搞笑风格。《三个白痴》将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搞笑风格几乎发挥到极致,甚至在影片最煽情的时刻也不忘幽一默。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片尾出现的旖旎风光,蔚蓝的天空、无暇的白云、悠悠的远山、湛蓝的湖……我很诧异印度竟能有这般世外桃源的人间仙境。百度一查,原来是素有小西-藏之美誉的拉达克地区。据说那里仍保留着古老的宗教、原始的人文、保守的民风,加上它的云淡天高,我不禁心驰神往起来。
另外,拉达克位于克什米尔东南部,是中印争议地区。《三个白痴》正因为涉及中印领土问题,始终未能在国内公映,实为一大遗憾。
二是影片直指印度教育体制弊端,引起强烈的社会共鸣。影片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揭露印度填鸭式的教育体制的谬况,宣扬一种自由创新的教育方式。此外,它还触及了印度很多社会问题,包括贫富差距、人才流失、拜金主义等。这跟中国的现状极其相似。
片中对填鸭式教育及“一切为了高分、一切为了工作”的抨击,道出无数莘莘学子(就是我们)普遍的心声,影片在网上流传后随即引发中国网友的强烈共鸣,尤其受到青年学生的狂热追捧。
影片描述的“印度皇家工程学院”,虽不如咱们这些学校照本宣科墨守成规,但一样唯成绩论成败。我们体验过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所以对片中几个学生面临的各种挂科焦虑、排名压力、未来恐惧,我们简直感同身受。而影片宣扬的自由创新的教育方式更令我们神往。也只能神往。
三是阿米尔·汗的加盟。他是印度的当红巨星,在印度影坛有巨大的票房号召力,他的加盟也是影片在印度票房大卖的重要原因。
阿米尔·汗饰演的男主角“兰彻”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片头曲的歌词正适合给他做注脚:
他如风一般自由
似风筝飞翔天空
他去了哪里……让我们去寻觅
我们靠前人指路
三个以案观后感篇7
从来没有把一部搞笑电影看得如此认真,从来没有看一部喜剧看得泪流满面,从来没有想象到一部印度电影能拍出这样高的水准,从来没有……《三个傻瓜》这部与众不同的喜剧完全颠覆了印度电影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俊男靓女的搭配组合,完美另类的歌舞表演,精彩绝伦的剧情故事,无一不深深打动观众的心。
倘若不是它在突然之间出现在了时光网top100这个充溢着经典的电影榜单里,而且是意想不到地排进前十位,看到这个傻傻的影片名称,我想自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把它单独找出来观看。向来都对印度人的水平嗤之以鼻,万万想不到他们竟然能够制作出这般绝妙的电影,而且加入了印度特有的歌舞形式,整部影片充满了亮点。
网络上有太多的剧情说明,在此不再赘语,既有幽默,又有智慧;既有欢笑,又有泪水;既有趣味,又有价值。但我还是忍不住要赞美一下编剧的绝妙创意和丰富的物理机械知识,他用最幽默的表现形式把各种智慧和知识串联在一起,令人不得不惊叹于那些奇妙的发明创造,同时又为那些整治恶人的高招笑得肚子疼,禁不住为之拍手叫绝。
其实,这部电影之所以倍受年轻人的欢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彻底抨击了当下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抨击了高分低能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鼓励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去生活,去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这不仅仅是一次大胆的抨击,更多的是它唤醒了许许多多心怀梦想的年轻人,使他们突然领悟了人生价值的真正轨迹。
梦想、智慧与勇气,一个人拥有了这三个条件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而片中的兰彻恰恰具备了所有的这三者,并且成功地把他的两位好友带入充满希冀的人生正途。他看似不学无术,却总是能够拿到全校第一的好成绩;他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心中充满正义的原则;他看似桀骜不驯,实则总是对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这才是时代真正需要的人才,不是靠死记硬背,也不是靠填鸭式的疯狂教育,他用自己的爱好与追求去诠释学习的乐趣,他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去汲取知识的精髓。不可否认,兰彻的成功与他的天赋有一点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他敢于挑战权威、挑战整个社会的胆量和勇气,他不仅仅让自己成功了,而且让两个原本懦弱的朋友也成功地获取了美丽人生!
“工程师是一群聪明的人,但是他们造不出测量心理压力的机器,如果他们可以,他们就会知道:这不是自杀,是谋杀!”多么形象而生动的比拟,这是对高压政策教学方式最有力的讽刺。它用一种最幽默的方式,成功地向整个世界进行了一次绝妙的教育大挑战,嬉笑怒骂之间,歌谈舞跃之中,给我们的社会以最诙谐的讽刺
三个以案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