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物事迹通用8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要想进步,就要通过他人的事迹学习经验,事迹可以展示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和变化轨迹,以下是多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年人物事迹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

2024年人物事迹通用8篇

2024年人物事迹篇1

汤洪波,1975年10月出生,湘潭县云湖桥镇飞栏村人。他从一名飞行学员成长为一名航天员,这一路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又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在困难面前,汤洪波迎难而上,勇于直前,敢于冲破一道道难关。

1995年,汤洪波被空军某航校录取。可入学后,他遭遇到了第一道难关——体能成绩在班里是最后一名。空军航校的学员是实行淘汰制的,如果体能通不过,就会被淘汰。怎么办?练!只有练,才能增强体能。于是,汤洪波一有空就在跑道上一圈一圈跑,在单杠双杠上反复地练,在操场上坚持跳高跳远。晴天,就在操场上锻炼;雨天,就在器械室锻炼。不管学业有多忙,他坚持天天练从不间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他的体能成绩从最后一名进到优秀行列。

从航校毕业后,汤洪波来到了空军某部。在进行飞行训练时,汤洪波驾驶的飞机在落地时,一度把握不稳。于是,他总是拿着飞机模型比划着起飞降落。夜深人静时,他躺在床铺上,脑子里还在一次次演练操作飞机的起降,琢磨着眼手脚如何更好地协调;甚至在吃饭时,他也常常拿着饭勺子比划着。经过几个月训练后,他的飞行训练成绩次次被评为优秀。

20__年,汤洪波被选为航天大队航天员。天空和太空,有着巨大的跨越,航天员要完成上百个课目的训练。这些训练,既挑战学习能力,更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可失重训练一度是汤洪波迈不过去的坎。失重训练时,训练服硬邦邦地套在身上,限制了四肢的活动。一段时间,他一穿上训练服,心里就烦躁。后来,他请教执行过太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如何闯过烦躁关,又请工作人员把训练服温度尽量调低,以便让情绪稳定下来。经过反复训练后,他终于闯过了这道难关。

20__年12月,汤洪波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20__年6月17日9时22分,他和战友聂海胜、刘伯明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向了太空。3个月后,他们圆满完成任务,胜利返回地球。

2024年人物事迹篇2

xxx,女,1963年3月出生,陡沟社区徐村组村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无私奉献,爱心十足”是她的真实写照。xxx多年来本着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和乐于助人的热心无私地帮助别人,无论是农忙还是农闲,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她每天都要去与她毫无亲缘和邻里关系的徐先珍家,为她家做饭、洗衣,帮她整装梳理、打扫卫生,多年如一日,从不宣扬,默默无闻,是一位助人为乐的好大姐。

事情还是得从五年前说起,xxx与徐先珍家相隔约有1公里,当她得知曾经患有风湿和内风湿疾病的徐先珍病情加重,现在不能下床行走,且生活无法自理时,她与丈夫商议以后从百忙之中一定要抽出时间帮助徐先珍,为她家排忧解难。xxx家共有七人,还有已过七旬且身体不好的婆婆,四个孩子都在初中、高中读书,家庭经济负担比较重,她和丈夫共种了14亩地,主要以有才、玉米、蔬菜、棉花等轮茬耕种,劳动强度也较大。尽管如此,她每天天没亮就起床,煮好早饭,做完自己家的家务后,待天方亮时就沿着河边崎岖蜿蜒的土路步行至徐先珍家,帮她家做家务、清理卫生、做好早饭还亲手送到卧床不起的徐先珍手上,中餐也是如此,晚上去她家帮她洗脸、洗脚,陪她聊天等。由于徐先珍对自己的生活都难以自理,有时在病痛发作时都想一死了之,不再连累别人和家人,在xxx的耐心劝导下,在xxx从不叫苦叫累的人情帮助下,她非常的感激,坚信要活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xxx自始至终毫无怨言,这些年连大小便盆都帮她洗刷清理,徐先珍的每月的卫生巾、卫生纸她都给他买好送去?

星期天徐先珍的两个孩子从学校回来,xxx还用自己的钱买菜做饭给两个孩子加餐,同时还帮两个孩子洗换衣、鞋等,并且叫两个孩子要好好学习,不要顾虑家里的一切。

由于两个孩子上大学,徐先珍家的家庭负担非常重,仅仅依靠丈夫种地根本无法维持,无奈的现实状况下,徐先珍的丈夫不忍离开了家,将徐先珍交给xxx,孤身一人去北京打工挣钱,xxx主动挑起了她家的重担,并且对待徐先珍就像亲姐妹一样,每天给她熬中药,在xxx无微不至的照料下,徐先珍的病情日渐好转,并且能够下床行走。多年的精心照顾,多年的心存感激她都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现在徐先珍被丈夫接去北京照顾,临走时xxx还送她上了去合肥的车,并且一再嘱咐她要按时吃药,一定要把病治好,树立起重新站起来的信心。

虽然xxx做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却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用xxx自己的话说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显然是一句致理名言。锦上添花虽美,但雪中送炭可贵,xxx做的都是一些平凡的小事,可是这些小事一直坚持的做下来,又是多么的不平凡,就是这些小事,让我们看到她那颗纯美的心。

2024年人物事迹篇3

一、知耻后勇

戴学济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家里兄弟姐妹多,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有一次,妈妈要去喝喜酒,戴学济硬是要求妈妈带他去,可他实在找不出一件像样的衣服,妈妈没办法只能向邻居借。但是那件衣服很宽大,瘦弱的小学济穿在身上显得很滑稽,这让他在宴席上受到很多小孩子的嘲讽。本篇文章来自。还有一件事也让他无法忘怀――那时候他读书的学校是只有孤儿才可以免交学费的。可是戴学济家里实在是太穷了,于是也申请了免交学费。有一天一个不知道情况的老师看到免交学费的名单上有戴学济的名字便问他:"你也是孤儿啊?"

两件不一样的事情,相同的却是那样一份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尴尬与酸楚。于是,戴学济从小就告诉自己:"我要跳出农门,做个有出息的人,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在他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他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到河边钓鱼,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卖。到了读大学的时候,他通过竞争,成为学校一个由学生自主经营的服务部的第二任经理,经营一些生活用品,解决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他在经商方面的才能开始显现出来。

二、激情创业

戴学济说创业要有激情。一个人一旦有了激情便会千方百计地去克服困难,就有了无穷无尽的战斗力。他便是凭着一股创业的激情才开创出自己的一番事业,赚到了人生的一桶桶金。

2000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对国企进行战略调整,抓大放小,刚好此时茂名城建局下属的城建房地产开发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负债累累,面临破产。政府想办法为这个企业寻找出路,联系了很多民营企业家,但没有人敢接这个烂摊子。戴学济经过市场调查,认为房地产发展空间很大,便决定兼并这个企业,别人不敢吃的螃蟹,他来吃。本篇文章来自。他的这种行为再次遭到了身边人的质疑,但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大胆改革,广揽人才,奋力拼搏,终于把一个负债4000多万的公司发展成为粤西拥有国家二级房地产开发资质的民营企业。戴学济开玩笑地说,中国的土地是有限的,开发房地产的空间或许也是有限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无限开发自己的脑筋,积极思考,总会成功。

2024年人物事迹篇4

小洪始终秉持航发人“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以实干践行初心,在生产一线创新进取、勇攀高峰。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寿命和安全性取决于叶片的精度,他潜心研究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解决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经生产单位应用后,叶片加工质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技术进步。凭借该项技术,他荣获20xx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工作岗位上,他先后完成了2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他以国家级“小洪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小洪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为行业内外20xx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亲授的13名徒弟均成为生产骨干,其中1人获“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他先后完成工具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84项,个人拥有8项国家专利,团队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助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动力梦”贡献力量。

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楷模,他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20xx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小洪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宣读倡议书。

2024年人物事迹篇5

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由于地形复杂、坡陡谷深,交通、通讯不便,给消防救援工作带来很大不便。经过一天的扑救,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失联。

4月1日上午11时55分,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接上级命令,出动两架直升机,紧急飞赴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执行山火救援任务。不过,不幸的消息还是迅速传来——搜寻到30具遗体,其余失联人员目前仍在紧张搜救中。

消防救援工作快速启动,迅疾展开,在近期爆发的重大事故中,总少不了扑火人员的身影。他们可能是消防指战员,也可能是山林防护员,或者是消防安全员。无论他们的身份为何,都在事故现场贡献出了自己的热血甚至是生命。逝去的生命总是让人悲痛。每一次事故背后,我们都需要反思,是否还可以做得更好?

20__年10月9日上午10时,武警公安消防部队移交应急管理部交接仪式举行。这意味着我国自1964年以来历时54年的消防兵为现役军人的体制,得到了根本性改革。公安消防部队转到地方后,现役编制全部转为行政编制,成建制划归应急管理部。

在近些年的一些火灾救火实例中,人们在感慨消防战士舍生忘死的同时,也感到消防确实是一个特别专业的岗位。“我国因公牺牲的消防兵中,入伍不足5年的占了较大比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消防实行现役制度,消防兵更迭太快,个人灭火经验难以有效积累。”军事观察员王若愚如此说,“如20__年1月2日,黑龙江哈尔滨市一仓库发生火灾,先后两次发生坍塌,造成5名消防战士不幸牺牲。年仅18岁、入伍4个月后首次实战出勤的赵子龙,成为这5名遇难的消防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位。”

消防兵由现役向行政编制的转变,消防员成了职业性工作,不再有退役一说,这说明中国消防正在不断与世界接轨,也说明消防队伍建设越来越科学化、专业化,让消防员在灭火救援的工作中的专业经验不断积累,可直接降低消防员的伤亡率,这是对消防人员生命的尊重。

应急管理部消防局副局长魏捍东对外披露,除了更加专业化、职业化,消防员在承担原有的救灾救助工作以外,还要针对各种特殊灾害,打造出若干个特勤队、攻坚组、专业队,成为现代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综合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来满足各种复杂的特殊灾害救援的需要。

此次凉山州火灾的救援就充分体现出这种特性。只是我们的建制才刚刚开始,还有不少不完善的地方。期待今后的救援能够更加及时,更加专业,更加安全,以减少消防员、扑火员的伤亡率。

2024年人物事迹篇6

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

今年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5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因为技艺高超,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聘请他,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他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极致:焊点宽 0.16毫米 管壁厚0.33毫米

“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就有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凤林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焊缝细到接近头发丝,而长度相当于绕一个标准足球场两周。

专注:为避免失误 练习十分钟不眨眼

高凤林说,在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

坚守:35年焊接130多枚火箭发动机

高凤林说,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正是这份自豪感,让高凤林一直以来都坚守在这里。35年,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助推下,成功飞向太空。这个数字,占到我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总数的一半以上。

匠心:用专注和坚守创造不可能

火箭的研制离不开众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从蓝图落到实物,靠的是一个个焊接点的累积,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

专注做一样东西,创造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可能,高凤林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2024年人物事迹篇7

展示“伤疤”,激励学生相信梦想

20xx年,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举动被媒体广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成为流传广泛的动人故事。

从1998年到20xx年,从10岁到20岁,从初中到大学,从贵州望谟到山东临沂……10年时间,刘秀祥一边艰难求学,一边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

而支撑他从苦难中一步步“熬”出来的力量,是“梦想”。

“母亲就是我的梦想。一直以来,我都想把母亲的病治好。”刘秀祥说,一定要相信梦想。正是这个执念,支撑他跌倒了爬起来,遇到委屈咬牙挨过去。

其实,从内心深处,青少年时代是刘秀祥不太愿意回忆的时光。父亲早逝,母亲患病,家庭一贫如洗,年幼的刘秀祥肩负起整个家的重担。他的中学、大学时光,都担负着照顾母亲的责任。

“其实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伤疤掏出来给别人看。”刘秀祥说。

可是,每次演讲他都会说到自己的经历,以激励他人。“只要能够帮助一个孩子转变思想,让他们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那么我所做的事就是有意义的。”

“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他的演讲让我明白,永远不要放弃自己。”萧雅迪是刘秀祥的学生,也是他的众多“粉丝”之一。

“无论人生多不容易,都要微笑面对,要始终相信奋斗的力量。”刘秀祥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都写在他那张朴实的脸上,更浓缩在了他的每一堂思政课里。

2024年人物事迹篇8

一、黄是我单位推荐的孝老爱亲模范,主要事迹摘要如下:

1、常怀感恩之心,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

2、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家庭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幸,母亲身患重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妻子身患绝症长期救治几乎失去生活信念,哥哥不幸去逝、弟弟家庭变故陷入困境,自己也患糖尿病,仍坚持岗位,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独自承担起照顾、护理母亲、妻子的全部责任,在救治过程中,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脏,不惜钱财,给重病中的亲人以真切的亲情和人道的关怀;多年来陪护妻子治疗和养护,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除此之个,还给予困难中的姊妹以力所能及的扶助。

黄出生于1962年,父母生育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三;那时农村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他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深知父母将儿女养育成人所付出的千辛万苦,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他关心父母衣食住行,在兄弟姊妹中起带头作用,不攀不比,尽心尽力尽责,让父母丰衣足食过晚年;他常说百善孝为先,身体力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孝亲敬老精神,培养后代孝亲养老的优秀品德,为文明家庭、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20xx年至今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他的家庭先后遭遇不幸际遇。先是年老的母亲身患多种疾病,大小便失禁,后来恶化成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当时他在单位担任执法队长职务常有外勤,忙完本职工作总是匆忙回家照顾母亲;但屋漏偏遭连夜雨,20xx年春,年仅46岁的妻子患卵巢癌并已进入晚期,不仅如此,哥哥不幸去逝,孀居的嫂子带着尚未成家的侄儿经济也有些困难,弟弟也因家庭变故陷入经济困境,接着自已又患了较为严重的糖尿病,必需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和领导给予他及时的关怀和照顾,他被委派到非公有制单位银河数控任党支部书记。尽管如此,独自撑持起这样一个家庭,所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母亲瘫痪在床,他体谅兄弟姊妹的难处,承担起母亲所有医治费用的同时,堂堂男儿独自担负起照顾、护理母亲的全部责任,大小便的清理、揉肩捶背、洗澡擦身的日常护理他都是亲自动手,为了让母亲呼吸新鲜空气,他买来轮椅推着母亲外出晒太阳,怕母亲生褥疮,他买来气垫床并亲自为母亲做按摩;他爱母亲,只要母亲活着,他吃苦、受累也心甘情愿;母亲多次病危,他都及时送到医院救治,t;莲 山课件>尽可能挽留她的生命;母亲医治无效逝世,他为母亲办理丧事,老人入土为安,他常怀念于心,追思母亲恩德。

在孝敬自己父母的同时,也以老吾老及人之老之心关爱帮助有困难的老人。一天,他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求助电话,一位在外地工作的朋友,独居家中、八十多岁的母亲突发中风,急需送医院救治,尽管这位朋友与他平日没有往来,但他在安抚朋友的同时,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老人家中,将老人送到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治疗,并垫付门诊费和押金,直到病人的亲属赶来才离开。由于救治及时,老人得已康复,目前生活完全自理。

妻子患的是卵巢癌,发现的时候已是晚期,严重的病情和即将面对的治疗中的痛苦使妻子几乎失去生活信念;一日夫妻百日恩,二十多年的夫妻更是情深义重的,执子之手,与子皆老,他用真情感动着妻子,多年来陪护妻子治病、养护,鼓励妻子战胜疾病痛苦,树立生活信念。在医生的建议下,他的妻子先后接受了近20个疗程的化疗和3次生物疗程;每次化疗之后,他都亲自护理,面对因疾病折磨得烦燥不安脾气古怪的妻子,他怀着心疼与爱怜任劳任怨、精心陪护。为了争取妻子生命的延续,他先后带妻子奔走于南京、广州、重庆、长沙、益阳、湖北等地,求医问药,不辞艰辛。当打听到一种叫野生猕猴桃树根对癌症有缓解作用的时,亲自开车数百里到茶林县,请当地药农带领他到原始森林中寻找。在他的精心关怀和照顾下,妻子鼓起生命的风帆,顽强战胜疾病痛苦,乐观生活,常参与练气功、打军鼓等有益健康的活动,创造了晚期癌症病人生命延续的奇迹。

黄尊老敬亲的事迹感动着他的亲人、同事、邻里,是当之无愧的尊老敬亲道德模范。

2024年人物事迹通用8篇相关文章:

中国人物先进事迹优质8篇

感动中国人物英雄事迹作文8篇

榜样七人物介绍及事迹8篇

先进和典型人物事迹材料8篇

楷模人物事迹8篇

90后模范人物事迹8篇

区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8篇

2023爱国人物先进事迹8篇

工匠精神人物事迹模板8篇

90后模范人物事迹参考8篇

2024年人物事迹通用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