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案可以提供课程的时间表和计划,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多样的窗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多样的窗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内容。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本章特别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本章有限的篇幅里不能详尽地介绍,从学生的认知水和接受能力看也没有必要。因此为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上。
?学情分析】
在学生已经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含义的基础上,通过搜集与调查相关的信息资料,了解现在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以及对环保的重大意义,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任务是艰巨的,也是刻不容缓的,从而积极参与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中。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本节不能详尽地介绍,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看也没有必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
2.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的现状。
3.说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能力目标:
通过调查、收集与分析资料,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学会鉴别、选择、运用与分享信息,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了解生物,保护生物;宣传科学合理地保护生物的做法;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去营造爱护生物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学生由“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散为“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环境观”及“形成科学的生活态度”等。
?教学重点】
1.了解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树立参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意识并能够落实在行动上。
?教学难点】
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如何将意识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
?教学准备】
教师:指导各小组进行课前调查与信息收集,指导各组长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件。
学生:调查相关内容的信息,与小组的其他成员共同处理信息,制作相应的powerpoint演示文件。
?教学设计】
流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明确主题
提出问题
情景创设
播放mtv片段《一个真实的故事》
引导学生讲述故事主人公――徐秀娟的事迹。
引导学生对徐秀娟事迹进行讨论。
学生欣赏歌曲
?一个真实的故事》,
思考其内涵。
对徐秀娟事迹进行讨论
以景激趣,以情激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研究热情。
选择问题
合作研究
信息展示
请生物课代表介绍这节课的内容。
引导学生讨论,让各组选择适合本组研究的问题。
指导各小组板书各自的问题及关键信息。
课代表展示自制的演示文稿,明确本节课主题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请各组同学选择所研究的问题。
各组长将本组的问题和关键信息板书在黑板上,与大家共同分享。
表达交流
解决问题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及
原因
引导学生对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进行交流,观看学生的演示文稿。
引导学生对各组的表现及交流的信息进行质疑和评价。
对各个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鼓励。
课代表引导各组同学展示他们制作的ppt文稿,并由各组成员进行详细介绍他们研究的过程及得出的结论,
与其他小组共享收集的详细信息。
各组的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质疑。
课代表进行归纳总结。
开展课前调查与收集信息,课堂进行展评与互评的活动激发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
师生互动
形成结论
保护
生物
多样
性的措施
观看学生的演示文稿,倾听他们的表达交流。
组织学生对信息进行补充、质疑与评价。
强调依法保护。
学生介绍收集或调查到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信息。
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并介绍自己将如何去做。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构建 “问题-研究”的空间与机会。
联系实际
拓展应用
角色扮演
观看学生的“角色扮演”。
“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越冬天鹅”
学生分多方进行辩论。
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之中,提高个人的保护意识。
独特生物
精彩中国
打开网络,进入“独特生物,精彩中国”的网页。引导学生参加中国各省代表生物评选的大型公益宣传活动。
展示二张生物名片,引导学生分析是哪个省份的。
引导学生设计山东省的生物名片。
学生参入山东省的生物名片的投票活动。
学生现场上网进行投票。
让学生查看投票结果。
风采
展现
引导学生讨论《一个真实的故事》中的徐秀娟,做为国家培养的一名大学生,为了寻找一只丹顶鹤而失去自己的生命是否值得。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技能训练
执法人员据举报,调查发现餐馆出售的食品中有野生鸟类,他们依据的是垃圾桶里鸟类的足,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推测理由。
学生讨论这些动物都属于哪个类群的。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身边是否有这些行为。
多样的窗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八年级《生物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章。本章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不分节,内容涉及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课程标准对于本节课的要求是: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处理、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领悟各种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课标也提出了达到的目标: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形成生物进化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课我设计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和老师充分互动并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思考、促使课堂本身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有效发挥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活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采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生物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已经可以独立思考问题,敢于质疑和讨论,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老师引导分析。在深化课堂的氛围下,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原则,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并且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优势,让学生带着展示的自豪感和讨论的收获感。通过自己的分析,自己的探究,加深对本课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了解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3、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于数据的处理能力
2、使学生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于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了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从我做起”
四、教学重点
生物的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具体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五、教学难点
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六、课前准备:
认真钻研教材和《生物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教材内容确定教学方法,从学生常见的生物物种入手,积极开展探究,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加强学生对生物的多样性三个层次的认知。
通过网络搜索,收集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资料,制作课件,提供大量的文字、图表和图片信息,增强学生对生物的多样性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对生物的多样性的理解和认知。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画面:游戈的鱼群、飞翔的海鸥、扑腾入水的企鹅、跳跃的猴群、飞跑的麋鹿、追逐的猎豹、悠然的丹顶鹤、开屏的蓝孔雀、快速旋转运动的草履虫、成片的森林(配有背景音乐),
教师:刚才大家被美丽的画面所吸引,丰富多彩的生物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什么?它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课件出示新课课题——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二)授课过程
教师:自然界生物的种类到底有多少种?
学生:(随意地预测)教师:其实不仅我们不知道,科学家也众说纷纭,有的说有500万种,有的说有1000万种,更有的说有一亿种之多。总之,自然界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生物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就是生物多样性的第一层含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板书),
教师:虽然我们不知道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生物,但人类已经标识了其中的175万种。如果说世界上的生物是一桶水,我们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滴水,所以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的奥妙,有待于我们去探索,生物学还有许多的发展空间。
展示课件:自然界中生物的种类实际存在500万到1亿种之间。已识别约175万种
(1)自主学习
教师:
1、(设疑)我国生物种类多样性又有什么特点呢?
2、下面我们通过分析资料,来了解生物种类多样性的情况。
3、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先阅读资料,然后讨论资料上的思考题。学生分析资料1:课本第90页表格
思考题:
1)表中生物类群从分类学上来说,又可以分为哪两类?
2)表中我国已知生物类群哪种最多?哪种最少?
3)为什么说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
4)怎么计算表中我国生物类群总种数占世界的平均百分比?学生分组交流:
先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收获,要是有疑惑的问题一定要向同学请教?小组交流后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集体交流。
学生展示:
思考题:
1)表中生物类群从分类学上来说,又可以分为哪两类?学生:动物和植物。
教师:除了动物和植物外,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类群?
学生:细菌、真菌和病毒。
思考题
2)表中我国已知生物类群哪种最多?哪种最少?学生:被子植物最多,裸子植物最少。
教师:思考题
3)我国的裸子植物种类最少,为什么又被公认为裸子植物的故乡呢?
学生:因为我国裸子植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
学生:我国有许多世界上所特有的裸子植物,如银杏,水杉等。学生:她们在地球上出现年代非常久远。
教师:思考题4)怎样计算表中我国生物类群的总种数占世界的百分比?
学生:我国已知植物种类与世界已知植物种类的比值,再乘以100%。学生:约为14.96%
师:那位同学总结一下我国的生物资源情况
多样的窗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阐明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2、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重点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尤其是对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的理解。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方法指导:通过阅读、分析、思考,独立完成。
思维导航
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大自然是丰富多采的!
我国有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中占有重要地位。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地球上每年都有大量的物种灭绝,对此我们不能蓦然处之,保护生物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那么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呢?它包括哪些方面呢?生物多样性对于我们人类到底有什么价值呢?
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教学过程:
一、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物多样性,简单地说,解释生物以及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确切地说,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医、食、住、美学等;
间接价值:维持生态平衡;
潜在价值:尚未开发。
3.“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每年的5月22日。
随堂反馈
1.生物多样性,就是 及其 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 多样性、 多样性和 多样性。
3.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 ;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内 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 的多样性。
4.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 。
5.物种多样性的丧失,会造成生态系统失去 。
多样的窗教案篇4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地球物种的数量及分布。
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应采取的措施。
一、物种灭绝现象正常吗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地球物种
(1)数量:500万~5 000万种。
(2)分布:3/4生活在热带地区。
(3)寿命:平均大约为 500万年。
(4)自然灭绝:平均 年灭绝一个物种。
二、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物种灭绝的速度:不断增加。
物种灭绝的种类:植物和昆虫为主。
物种的作用
对人类的价值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也无从估计。
人类的措施
扭转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的趋势,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现象。(√)
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随着人口的加速增长,物种灭绝有加速的趋势。(√)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要把所有濒危动植物移出原生长地,移入动植物园进行特殊管理和保护。(×)
我国在黄河三角洲上发现大面积的野生大豆种群,国家有关部门下令大力保护。保护野生大豆种群的主要原因是( a )
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从中获取人类有用的生物基因
野生大豆是上等的饲料,经济价值高
野生大豆的水土保持作用比较其他植被强
野生大豆是常见的美化绿化植被
知识点 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问题探究]
读教材p67图,探究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300年来世界人口数量呈________趋势,世界物种灭绝数呈________趋势,两者之间呈________相关。
(2)由此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或推论?
(3)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1)上升上升正
(2)人类活动(人口增多)加速了物种灭绝。
(3)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将濒危物种移入适宜环境——迁地保护和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离体保护以及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等措施。
[总结深化]
物种灭绝的原因
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及生活加速了物种的灭绝速度。
原因 表现 自然原因 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00万年,地球历史上最近2亿年以来,平均年灭绝一个物种 人为原因 人类社会早期 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加剧物种灭绝,300万年的狩猎历史,是许多地区的野兽濒于绝迹的原因之一 工、农
业生产活动 大面积砍伐、火烧和开垦森林,草地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以及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用了大量土地,导致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和大量丧失,保留下来的也都支离破碎,对野生物种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等,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使原物种受到严重威胁;土壤、水和大气污染,危害了森林,特别是给相对封闭的水生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由于人类活动正在加速物种灭绝的速度,生物多样性正在趋减。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大类措施,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建立动植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3)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如植物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以保护遗传资源。此外还应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学法指导]图示法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及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对点演练]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1 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解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应从迁徙路线上缺少休憩和觅食地、误食被污染的食物、人或动物的猎杀等方面分析;保护对策应从恢复湿地、治理污染、严禁猎杀、进行观察与保护、做好宣传等方面分析。
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黑冠长臂猿是动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主要实验动物,仅分布在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因人类的捕杀,海南岛现仅存黑冠长臂猿约30多只,主要生活在霸王岭林区。
材料二根据法国《科学与未来》杂志转载的数据,目前全世界濒危动植物已经达到 10 954种,其中动物达5 423种,植物达5 531种。以动物为例,全世界现存鱼类的三分之一、哺乳类和爬行类动物的四分之一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此外,与1996年的统计数字相比,全世界生存受到威胁的鸟类已经从2 059种上升到2 133种,哺乳类动物从1 978 种上升到2 133种,爬行类动物从407种上升到454种。
材料三下图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物种灭绝原因图。
(1)上述材料反映的生态问题是什么?
(2)哺乳动物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人类为何尽力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解析:第(1)题,通过材料提供的数据,说明世界生物多样性正在减少,物种灭绝加速。第(2)题,由材料三图中信息可知: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两大主要原因: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第(3)题,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既有利于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又能更充分地利用生物的各种价值。
答案:(1)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灭绝加速。
(2)偷猎、栖息地的丧失。
(3)一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且能给后人留下广阔的生存空间;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1992年在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据此回答1~2题。
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环境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叙述,正确的是()
物种灭绝本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所以对于物种灭绝人类无能为力
物种的数量如此巨大,所以我们不必杞人忧天
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在短期内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生物多样性,但是灾变过后新的物种又在生成,使生物多样性重新增加
人类新发现物种数量超过灭绝或濒危物种数量,所以对生物多样性应保持乐观态度
解析:第1题,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第2题,物种灭绝虽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但人类活动能加速或延缓其灭绝速度。物种灭绝会减少生物多样性,但物种灭绝后还会产生新的物种,又增加生物多样性。
世界上物种主要分布在()
热带地区 温带地区
高山地区 寒带地区
解析:选a地球上的物种估计有500万~5 000 万种,其中3/4生活在热带地区,以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珊瑚礁中的物种最为丰富。
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物种灭绝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人类的狩猎和采集活动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人类活动造成的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速了物种灭绝
当前物种灭绝加速,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变化造成的
人口数量的多少与物种灭绝的速度相关
解析:选c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是当前物种灭绝加速的主要原因。
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
水土流失加剧
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大气
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选d现在藏羚羊的数量已经很少了,已接近灭绝的边缘,如果不保护,由于种群数量少和人类的猎杀,藏羚羊可能会灭绝,这样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下图是世界物种灭绝趋势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为了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而选择的典型区域,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自1956年建立首个自然保护区至今,已经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 757个,覆盖国土总面积约%,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8个。有22处自然保护区被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
(1)最近400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__________变化的趋势。
(2)试分析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多样的窗教案篇5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中的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位于教材p7—14,主要从了解的角度认识生物学,本节内容可分为三个内容:第一,认识生物圈;第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第三,认识生物的特征。主要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走入充满魅力的生命世界,领略生命的连续性、多样性、同一性的魅力,区别“生机勃勃”的生命与“死气沉沉”的非生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并使之以积极的态度去感受生命世界的无穷魅力。
本节内容共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生物的多样性;第二课时:生物的特征。
教学分析:由于学校资源、学生素质的限制,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考虑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尽可能选择教材中出现的和学生生活相贴切的材料。对于多媒体的使用应结合实际,力争在教学中适当应用,而不是过多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认识生物圈的范围。
3、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4、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描述生物圈,掌握认识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2、描述生物多样性,掌握认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优良品质。
2、在学习生物多样性中认识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在生物圈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从而树立对待其他生物的正确观念。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遗传多样性;
课时安排:1课时
多样的窗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领会生物的多样性的含义,列举生物的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对我国生物的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4、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1、生物的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2、理解基因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学生学生看多媒体,感知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和三个层次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领会生物种类多样性的涵义
1、认真阅读课本p90“资料分析”,思考教材中的讨论题,小组讨论、交流,并写出答案
2、认真阅读课本p91第一自然段,思考:如何理解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并观看,立志投身到生物种类的发现中。
学习任务二、理解基因的多样性的内涵
1、认真阅读课本p91美国大豆产量变化的事例和袁隆平通过杂交水稻品种的培育提高水稻产量的事例。分析案例并思考:两案例通过杂交提高产量的原因是什么?
2、阅读课本p92练习的第二题,小组讨论、交流小虎眼瞎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对以上事例的分析,明确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不同,进一步明确基因控制生物性状。通过对以上事例的介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任务三、领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认真阅读课本p92页的内容,思考:地球上生态系统分为哪些类型,并列举各生态系统所知道的部分相关生物。
2、分析生态系统之间及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间的关系,交流讨论。
三、系统总结
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构建知识网络,小组内交流
四、诊断评价
1、具有“裸子植物的故乡”之称的国家是()
a巴西 b哥伦比亚 c中国 d日本
2、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指()
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染色体的多样性
c dna的多样性 d细胞的多样性
2、杂交水稻之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是利用()
a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染色体的多样性
c dna的多样性 d细胞的多样性
3、“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条谚语形象的说明森林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是()
a 制造氧气、净化空气 b过滤尘埃、杀灭细菌
c降低噪声、调节气候 d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多样的窗教案篇7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地球物种数量与分布。
了解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理解生物物种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意义,逐步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
难点: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参差多态,乃幸福的本源。”是罗素追求的人类社会各人群、各种族及多元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共存、交流与和谐相处。但今天,我们追求参差多态的现实可能更多地转移到人类赖于生存的自然环境。?由于目前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造成的消极影响,地球物种灭绝造成的生物多样性减少正愈演愈烈。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一、物种灭绝的原因——自然因素
1、生物多样性与物种灭绝关系: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而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
提问:物种灭绝和物种濒危是否是一回事?
点拨:物种灭绝和物种濒危的区别是它们分别处于某一特定物种走向消亡过程的不同阶段。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对象是濒危物种而不是已灭绝的物种。
提问:同学们能否举出一些物种灭绝的例子?
举例:(1)两亿四千五百万年以前,所有动物的95%,几乎是整个动物王国,全部灰飞烟灭,这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恐怖的物种灭绝事件。
(2)《美国国家地理》发表文章指出在过去600年中,至少有万种昆虫从地球上销声匿迹,更令人吃惊的是,大量昆虫灭亡这一趋势将逐年恶化,预计在未来50年里,可能会有数十万种昆虫走向灭绝之路。
提问:物种灭绝仅仅是一种偶然的不幸事件吗?
点拨:答案是否定的。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7最后两自然段和课本p108页阅读材料,从而认识到:物种灭绝不是一种偶然的事件。提示学生从数量、分布、寿命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点拨:通过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2、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提问:那么物种灭绝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呢?
点拨:物种大规模灭绝的原因可能是火山爆发、陨石撞击地球、气候变化。
过渡:虽然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但当代人们对现今世界上动植物物种的消失速率越来越感到担心。科学家警告:地球上的生物的灭绝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自然》杂志称,50年后100多万种陆地生物将从地球上消失。人口急速增长、全球气温变暖和自然环境恶化,使地球上的生物正在经历有史以来第六次大灭绝。
二、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1、人口数量与物种灭绝数量的相关性:
读图,分析下列问题:
(1).300年来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怎样?
(2).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数量变化的趋势怎样?
(3).世界人口和物种灭绝数量变化有怎样的相关性?
(4).由此,你得到了什么结论或推论?
点拨: 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物种灭绝数量也不断增加→世界人口增加和物种灭绝数量是正相关。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2、不同时期人类活动与物种灭绝关系:
提问: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对物种灭绝有什么不同?
点拨:人类早期狩猎和采集加剧物种灭绝,现今则是由于污染和破坏生态系统加速物种灭绝。
3、人类活动对物种灭绝速度的影响:
读课本p109页案例和补充材料,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造成物种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增加。
补充材料:
每小时一个物种灭绝 地球贴上死亡标签
每一小时就有一个物种永远从地球上灭绝,人们很难想象,一个经历了千万年物竞天择的进化而生存下来的物种,就在一个小时内终结了它坚强的物种进化史。这只是野生动物被人类赶向灭绝之路的一个缩影。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人类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不断发展的历史。然而,工业革命以来的近200年,伴随着人口数量膨胀和经济快速发展,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以惊
人的速度减少。据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物种的丧失速度由大致每天1个种加快到每小时1个种。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和139全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16世纪以来,地球上灭绝的鸟类约150种,兽类95种,两栖及爬行类约80种。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以及20xx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造成物种灭绝的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人类活动是其主要原因,特别是由于商业贸易而导致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利用,是造成物种濒危乃至灭绝的重要因素。目前,全球野生动物非法走私的规模已经达到惊人的程度,成为仅次于军火、毒品走私的第三大非法贸易。1只训练有素的猎隼价值5000到20xx0美元;1只鹦鹉约值4000到40000美元;1公斤麝香价值50000美元;1条藏羚羊绒围巾价值35000美元;1株兰花的价格也可高达20xx美元;1株大烛台仙人掌竟可达7000美元。这一切的货币规模至少达到60多亿美元。
多样的窗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多样性
认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内在联系
2、 能力目标:学会找资料、书写、口头表达
3、 情感目标:小组成员合作交流
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二、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描述生物多样性
难点:遗传多样性
关键:活动"学生上台口述生物及特征"
三、创新点
以学生上台口述生物及特征的活动为主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而感知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经过类比和比较学生口述的生物,而得出遗传多样性;再经分析不同生物的生活环境而得出生态系统多样性。
四、教学步骤
(一) 导入
上次课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回家查资料,列举一些生物的特征。下面就请同学们有次序的轮流上台给大家介绍你的辛勤搜索的结果吧。注意:要说清生物名称,特征和生活的环境。我第一个说:雪莲,下部叶绿色,上部页乳白色。膜质,生于3000米左右的高山。
好!下面轮到同学们表演,从第一组的同学开始
(二) 学生轮流上台讲解(教师在副板书上记下学生讲的生物名和生境)
小结学生活动: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看黑板上列出的这40多种生物一定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增长了不少知识,可想而知同学们课后是十分努力认真的。我们大家一起鼓掌表扬、鼓励一下。每个同学都收集了不少资料,记着整理好放入自己的资料袋。下面又给大家一个加分的机会了 。小组活动做好了可是有加分的,请同学们课后一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组内的资料整理,去除重复的,看看哪个小组搜集的多。然后制成小卡片,像书上12页下面的生命档案册一样的格式。看哪个小组的最多,最好!
(三)讲授新知(根据副板书上列举的生物名及生境讲述)
大家看雪莲生活在3000米的高山,鸟在天空飞翔,鱼在水里游,人生活在陆地上。是不是地球任何地方都有生命存在,有一个范围吗?
学生回答:略
在地球有生命生活的区域,围绕着地球是一个圆圈,我们把她叫做生物圈,他有一个范围限制--海平面以下约11000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之间,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为什么生物能在这里生活?
学生回答:有维持生命的空气、水、阳光等条件
生物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生命世界,在生物圈中处处都有生命,森林、海洋里的生物多不可数,干旱的沙漠中也长有仙人掌骆驼刺等植物,而且比沙漠更严酷的海底火山口也是生机昂然,那里生活着深海蟹、管形虫和细菌……
生物在生物圈中无处不在,那么生物有多少呢?同学们每人收集了可能有几十种,小组综合后可能有几百种,全班讨论后可能有上千种,但那也不过像是大海里的一滴水。
在过去200多年中,生物学家发现、命名并记录了200多万种生物,70%是动物(大多是昆虫),约22%是植物和真菌,约5%是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衣藻、酵母菌等)还有许多生物等着我们去发现和认识。科学家估计,自生命诞生以来地球上生活过的生命可能有10亿种,包括已灭绝的恐龙和由于人类乱捕杀而在近代才灭绝的袋狼、吞吐鸟等。可见生物的物种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称为物种多样性。
多样的窗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