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仔细研究这份教案,确保它符合教学目标,教案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飘过桥教案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飘过桥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教育目标
了解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建设中的应用,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对科学发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二、教养目标
1、认识“兰、梁”等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兰、各、坐、座、带、急”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和它们的特点。
三、发展目标
1、充沛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设计未来的桥梁。
2、培养合作意识、强化小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识字、认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的特点。
3、根据现有知识设计“未来的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同学收集有关桥梁的'资料,了解桥梁的知识,至少认识一种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细读课文,简单了解潜水桥和塑料桥的样子、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自由阅读扩展阅读中的资料,基本理解内容。
4、能发挥想象力,设计未来的桥梁,并在电脑中打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2课《兰兰过桥》。
二、学文
1、还记得课文里介绍了哪几种桥吗?(生:潜水桥、塑料桥师贴)
2、这两座桥分别在哪几自然段?你喜欢其中的哪种桥?为什么?带着问题以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边读边想。
(生汇报,师板书:潜水桥1~4塑料桥5~9,)
3、你喜欢其中的哪种桥?为什么?(个别汇报)
4、四人小组内选择其中一种桥,组长分配任务先读读那几个自然段,再讨论一下这座桥有什么特点。找到书上的词句,用画出来。(师贴:特点板:读,找,)
生汇报:潜水桥:结实、透明;塑料桥:轻巧、平稳师相映用电脑出示课文插图,并板书。
5、课文里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6、这两座桥是爷爷变魔术变出来的吗?(生:是爷爷设计出来的)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齐读第10自然段,师小结:原来这又结实又透明的潜水桥和这又轻巧又平稳的塑料桥是爷爷这位桥梁专家设计出来的!
三、拓展
1、你们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认识了什么桥?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生上前汇报,同位交流)
2、老师这里“桥的世界”也收集了世界上各种奇特、壮观的桥。快看,师出示:江阴大桥、武汉长江二桥、南京长江第二大桥、重庆石门桥构思奇特的人行天桥。
3、老师准备在班里进行“未来桥梁设计大赛”,假如你是桥梁设计师,你会设计一座怎样的桥?(个别汇报,与小伙伴交流)
4、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有关桥的儿歌、短文,请大家进入“桥的儿歌、故事”自由选择,大声地阅读,还可以想一想你会怎么编儿歌。有时间的还可以进入“网络链接”,里面有网络上有关桥梁的其他资源。(生自由在网络上一边浏览,一边交流)
5、生自由交流收获、心得。
四、写作
1、我们马上进入讨论组,老师这里有三个题目:
⑴ 请你设计一座未来的桥梁。
⑵ 自编桥梁的儿歌。
⑶ 说说你喜欢的一座桥,为什么。请小朋友自由选择一题来写作。
(生在网络自由写作,个别汇报作品)
五、作业
1、小朋友真有创意,未来的桥梁设计师说不定就在你们之中呢!许多同学设计的桥梁都很不错,没写完的小朋友请回家继续打完并在后面画一幅图。到时在班里展览出来,我们一起评选出最佳设计师。
六、板书
兰兰过桥
特点 读找
1~4潜水桥结实透明
5~9塑料桥轻巧平稳
飘过桥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儿歌,理解儿歌的意义。
2、能在体会小熊过桥时的心情的基础上,用语言、表情和动作加以表达。
3、懂得要相信自己,不要事事依赖别人。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带幼儿去走平衡木、荡桥、布置桥的情境、小熊、鲤鱼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师扮小熊过桥、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述老师表演的内容。
“小朋友,请你们猜一猜,老师扮演的小熊刚才在做什么事?成功了吗?”
二、学习儿歌。
1、挂图1.2.3,教师朗诵
(1)提问:谁来过桥?过什么桥?
小熊走到桥上去,桥就怎么样?
小熊的身体怎么样?它的心里又怎么样?(学习词语:立不稳,站不牢、心乱跳)
为什么心会乱跳?
谁来了?它是怎么做的?这样做让小熊觉得怎么样?
小熊心里怎么样?它是怎么做的?
(2)请小朋友也来做做小熊过桥的动作,把它紧张、害怕的心情表现出来。
2、挂图4.5.6
(1)提问:小熊不敢过桥了?请小朋友想个办法帮助小熊过桥?
(2)教师朗诵儿歌
(3)提问:是谁来帮助小熊?鲤鱼怎么对小熊说?
小熊成功了吗?过了桥,它是怎么做的?
(4)请小朋友来做做小熊勇敢过桥的动作。
三、学习整首儿歌
“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看着图,将小熊过桥的故事讲下来。”(结合ppt图片)
四、幼儿操作小图片,增强对儿歌的记忆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小熊过桥的图片,每个人六张图片,可是这些图片没有标数字,请小朋友自己找,按顺序排出来,再念给你的好朋友听。”
五、谈话提升
“小熊过桥遇到了困难是怎样克服困难的?是谁帮助了它,怎样帮助的?”
小结:小朋友平时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想办法克服困难,不能老想着要让妈妈替你做。能干的小朋友可以象鲤鱼那样,想出办法帮助别人。
活动反思:
?小熊过桥》这首儿歌内容有趣,朗朗上口。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知道孩子都会很喜欢这首儿歌。但是这首儿歌内容比较多、比较长,是一个故事形式的儿歌。因此需要事先丰富孩子们一些相关的经验。
首先在晨间户外体育活动时我让孩子们走一走独木桥和铁索桥,让他们体验过独木桥的感受。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学习、理解儿歌,我让孩子们逐段欣赏儿歌视频,结合提问,让孩子在欣赏、思考、回答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中,逐渐理解儿歌内容。在此过程中,还结合肢体动作,让孩子将小熊“立不稳,站不牢,心乱跳”在桥上“喊妈妈”的紧张样子表现出来。之后还让孩子扮演角色,如林佳慧扮演害怕的小熊,王默然扮演爱帮助人的小鲤鱼。
这两人个孩子将小熊和鲤鱼的形象表演得很到位,令观众都为小熊捏一把汗。同时更牢固地记住了儿歌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了分段教学的方法,让孩子根据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进行讲述,帮助幼儿学习。在活动中按一定的节奏和口吻朗诵儿歌,让幼儿体会小熊过桥时的心情。在孩子初步学习的基础上我还给儿歌配上了相应的动作,在动作的提示下逐步的掌握了诗歌的内容。但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还是掌握的不够好一节课下来只有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会基本念出来,那些能力弱的幼儿还不能很好的'掌握,需要在以后的活动中加强锻炼。
在活动最后我请幼儿进行表演,他们非常感兴趣。有的幼儿表演的非常出色。在表演中也让幼儿体验与同伴一起表演的乐趣,懂得要相信自己,不要事事依赖别人。并对儿歌又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
飘过桥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学习儿歌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但传统的语言教学形式限制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发挥和创造想象。因此,在这个活动设计里我们尝试用哑剧引入,将语言教学和表演形式相结合,整合成一个能有机开展的活动,引导幼儿在创造想象的过程中学习儿歌,激发他们学习儿歌的积极性,发展其语言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同时配合表演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活动目标:
1、用普通话独立、清晰的朗诵儿歌,理解儿歌的意义,学词:瞧、鼓励。
2、分角色有表情的朗读儿歌并创编表演动作。
3、培养幼儿仔细观察角色大胆表演动作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熊过桥》的投影片。
活动过程:
1、哑剧引入,激发幼儿兴趣。教师表演根据儿歌第一段改编的哑剧。
(1)表演力求生动,着重刻画小熊站在桥上左右摇晃,不敢过桥的样子。
(2)请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述,要求幼儿与教师表演的不一样。
2、学习儿歌。
(1)引入儿歌第一段。
①教师出示投影片并有表情的朗诵儿歌第一段。
师:“请小朋友听听老师刚才表演的是怎么一回事。”
②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掌握儿歌内容。
③学习第一段,鼓励幼儿创编表演动作。
(2)学习儿歌第二段。
①提问:“小熊叫妈妈帮忙了,假如你是熊妈妈,你会怎么帮助它?”
②请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帮小熊过桥。
教师正面评价,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③教师出示投影片并以熊妈妈的口吻朗诵儿歌第二段。
师:“小朋友开动脑筋想出了许多办法帮助小熊,你们的办法都不错。咱们来听听熊妈妈到底是怎么帮助小熊的。”
④学习第二段,认识并理解词语“鼓励”。
⑤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⑥集体朗诵整首儿歌。
3、分角色朗诵并表演儿歌。
飘过桥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歌曲中2/4拍和3/4拍不同的节拍感觉。
2、喜欢表演,感受在歌表演中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与他人交往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学习与歌词内容相同的儿歌《小熊过桥》
2、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儿歌《小熊过桥》,导入活动
二、学唱歌曲
1.听歌曲,熟悉旋律。
2.教师弹奏歌曲,引导幼儿拍出每个小节的强拍,重点启发幼儿体验2/4拍和3/4拍不同的节奏感觉。
3.引导幼儿将儿歌与旋律相匹配,尝试跟随歌曲旋律有节奏地念儿歌。
4.跟着音乐学唱整首歌曲。
三、学习歌表演
1.引导幼儿思考:小熊刚开始过桥心里害怕,脸部表情是怎样的,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小熊经过妈妈的鼓励勇敢地过桥,心情怎样,可以用什么表情和动作来表现?
2.幼儿边唱边做动作自由表演,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编的动作,提醒幼儿相互学习。
3.角色表演。
(1)教师在地上画两条直线表示小木桥,请两名幼儿分别表演小熊和熊妈妈,小熊在桥上走动,表示正要过桥,熊妈妈在桥的另一端表演,歌曲结束,教师弹奏舞曲,小熊和熊妈妈手拉手一起跳舞。
(2)全班幼儿按意愿自选舞伴,两两组合,协商分配角色进行歌表演。
四、结束活动
飘过桥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兰、梁“等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兰、各、坐、座、带、急“六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及它们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设计未来的桥梁。2、培养合作意识、强化小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建设中的应用,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对科学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教学重点
1、识字、认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的特点。
3、根据现有知识设计“未来的桥”。
教学难点
1、通过让学生读这篇科幻故事,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将来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朗读录音磁带。2、汽车在潜水桥上行驶的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3、学生收集有关桥梁的资料,了解桥梁的知识,至少认识一种桥。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自读识字
1、同学们,你看到过桥吗?你走过或认识哪些桥?
2、课件(出示不同桥的图片)边播放边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的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3、今天我们的新朋友叫兰兰,课文讲的就是兰兰过桥的故事。请大家坐端正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下课题————板书课题:兰兰过桥。齐读课题。
4、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
5、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请同学快快打开课本,大声读32课读课文之前谁来提醒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
6、师提出读书要求:一是遇到你觉得难度的句子或者长句子,一定要多读几遍争取读正确、读流利了。二是读书时身子坐正,左手压住书本,右手拿笔,随时标段,圈画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它。
(学生自由读书时教师随时指导纠正学生的读书姿势。)
1、学生个别回答。
2、按照老师的要求指写课题并齐读。
坐端正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下课题————兰兰过桥。齐读课题。
认真倾听别人的问题并能针对课题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
坐端正,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标段落,圈画生字。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争取读正确、读流利了把课文读通顺。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导入课文,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飘过桥教案优秀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