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案应该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教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二年级《雷雨》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雷雨》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可制作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a、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b、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c、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d、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雨停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第二课时
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分段读议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
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填词比较词句
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____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_下来,逃走了。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______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_____________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课堂练习
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课外延伸
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2、拓展阅读《夏天》。
二年级《雷雨》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的变化顺序以及雷雨的特征。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及雷声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整体感知课文,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的变化顺序。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
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词。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像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二、分段读议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三、填词比较词句
1、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下来,逃走了。蝉一声也不叫。
2、雷雨后:一条彩虹____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____在网上。
比较“压”“挂”“垂”“坐”四个字的用法,体会这四个字用得确切之处。
四、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指名、集体认读。
2、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五、课堂练习
1、指导写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六、课外延伸
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2、拓展阅读《夏天》:
夏天
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
柳叶、花儿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
湖边,有人乘凉,有人散步。石拱桥上走着一队小学生。湖水像一面镜子,照着天,照着桥,照着那队过桥的小学生。啊!他们多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
板书设计:
前:乌云 大风 闪电 雷声
雷雨 中:下雨 雨大 雨小 (叶子、蝉)(树、蜘蛛)
后:天亮了 太阳出来了
二年级《雷雨》教案篇3
【教学目标及训练重点】
1、识记理解“涔涔”“郁热”“昧心”等词语及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3、体会戏剧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作者作品简介
2、分角色朗读
3、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
4、课堂讨论:周朴园爱鲁侍萍吗?
一、导入
简介作者及《雷雨》的大致情节
二、速读
理清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
填图练习
三、讨论
课后练习二: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为什么?
四、课堂活动:辩论
正方:一二组——周朴园爱鲁侍萍
反方:三四组——周朴园不爱鲁侍萍
[通过辩论,疏通“重逢”一节的情节脉胳,赏析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总结要点:
1、周朴园曾经喜欢过,甚至爱过
2、他始乱终弃的原因(性格特点、阶级特性)
3、周朴园的人物性格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阅读赏析“斗争”一场
2、归纳人物性格及主题
3、课堂练习
一、阅读赏析“斗争”一场
讨论
1、周朴园有没有顾父子之情,为什么不顾?
2、剧中通过鲁大海的话交代了什么?
3、侍萍为什么不认儿子周萍?
二、讨论总结人物性格
1、周朴园: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的反动资本家。
2、鲁侍萍:
3、学生自己归纳鲁大海的人物性格。
三、讨论
剧本为什么以“雷雨”为题?
四、归纳主题
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的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提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
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五、课堂练习
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让学生自己找印象深刻的句子,加以分析讨论。教师可点拔
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台词中能表现人物心理的句子。)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戏剧语言的特点
——《雷雨》人物语言及性格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戏剧语言(主要指人物语言)的一般特点:
1、普遍了解个性化语言(cba)
2、进一步了解潜台词(ba)
3、再进一步掌握动作语言和前两种语言的运用(a)
(c-b-a为能力要求层次)
二、戏剧语言的种类
1、舞台语言:
除人物语言之外的所有语言,包括舞台说明,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描写,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
2、人物语言---
三、戏剧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
1、高度个性化---
2、丰富的潜台词---
3、富于动作性---
四、什么是个性化语言?
个性化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符合并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即什么人说什么话;听其声则知其人。个性化语言,是刻画人物达到合理性、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例:
葛朗台
鲁大海
守财奴的语??
“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啊,是真金!金子!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
(什么性格?)
鲁大海的语??
1、p102
鲁大海可是你们完全错了。…
2、p103
鲁大海(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
3、p104
鲁大海(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
(什么性格?)
周朴园、鲁侍萍性格分析
个性化语言举例(一)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个性化语言举例(二)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侍萍。
鲁侍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五、什么是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
水生嫂:“你总是很积极的。”
日常生活中:
潜台词分析(一)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我姓鲁,老爷。
潜台词分析(二)
周朴园那个小孩呢?
鲁侍萍也活着。
周朴园(忽然立起)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这儿四风的妈,老爷。
周朴园哦。
潜台词分析(三)
鲁大海(挣扎)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周萍(向外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六、什么是动作语言?
动作语言也叫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例:繁漪在第二幕结尾与周萍的对话---
动作语言示例
繁漪(冷笑)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女人逼得太狠心了,她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
周萍我已经准备好了。
繁漪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暗示着恶兆地)风暴就要来了!
二年级《雷雨》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段每句的意思,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都有些什么特点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雷雨》(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请同学们一起听电脑老师读一遍课文,边听边仔细观察,注意屏幕上有些什么变化。
2、刚刚老师请同学们听了一遍课文,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幅画,认真听清楚电脑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
a.哪幅画是雷雨前的情景,雷雨前的情景是怎样的?
b.哪幅画是雷雨时的情景,雷雨时的情景是怎样的?
c.第三幅画与另外两幅画有什么不同,少了什么,多了什么?
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来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老师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哪幅图是讲雷雨前的情景,你能把雷雨前的情景讲一下吗?
哪几个小节是写第一幅图的?
三、细读课文,理解词句
1、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雷雨前,请一个小朋友把第一至第三段朗读一下。
a.雷雨前,天空中都有些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雷电)
b.乌云是什么样的?(板书:满天、黑沉沉)
c.一开始有没有大风?从书上哪句话可以看出来?那么大风是怎么来的?(抓住“忽然”一词)
d.蝉怎么样了?(板书:不叫)
e.树上的一只蜘蛛又怎样了?(板书:垂、逃)
f.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说明什么?
g.指导朗读。
2、我们现在再来看看雷雨时的情景,请一个小朋友把四、五、六段读一下。
a.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雨下得非常大?为什么?(板书:雷声)
b.第六段中连用了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现在还有没有雷声了?这雷声是怎样的?(板书:雷声)
c.指导朗读。这三段中“哗哗哗”和“渐渐地”中间都是逗号,“哗哗哗”表明雨急雨大,要读得重些,停顿短些,“渐渐地”要读得由重到轻,稍慢些,读出雷声、雨声的变化。
3、最后,我们来看一下雷雨后的情景,请一个小朋友把七、八段朗读一下。
a.是什么原因使天亮起来了?
b.刚刚下了一场雨,而且下得很大,雷雨把空气中的灰尘都洗刷干净了,还带走了空气中的热量,所以空气中格外清新。请小朋友们来解释一下“迎面”、“扑”的意思。
c.这时天空中出现了什么?(板书:太阳、彩虹)
d.第八段中的哪两句话与前文有联系?(板书:又叫、坐在网上)
与前文哪些内容有联系?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的?
e.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刚下的这场雨很大?
f.指导朗读。我们先来听一下电脑老师是怎么读的?
四、总结全文
刚才我们一起学了《雷雨》这一课,掌握了有关雷雨的一些自然知识,知道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色变化,这篇课文顺序清楚,而且联系紧密。
五、朗读全文,深入理解
板书设计
15雷雨
天空 蝉 蜘蛛
雷雨前 乌云、大风、雷电 不叫 垂、逃
雷雨时 大雨、雷声
雷雨后 太阳、彩虹 又叫 坐在网上
二年级《雷雨》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
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
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
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
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
二、识字
1、作者到底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自读课文。
2、出示句子: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生字这个拦路虎消灭没有?老师从课文里选了4个句子,看水能字音读准,句子读通。其他的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看他的字音读准没有,句子读通没。
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出示生字:生字在句子中能读准,单独出现还能读好吗?
同桌互读──男女赛读。
4、记字形:生字朋友的名字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怎么记的?
5、巩固生字:
⑴ 自读生字卡上的词语,分大组组词。
⑵ 在生活中识字。
三、学习课文
1、分大组赛读课文。
2、边读边想围绕雷雨,你读的这个部分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
指名回答。
板书:前 中 后
3、品读课文:想不想欣赏一下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
雷雨前:
⑴ 出示课件: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
⑵ 从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⑶ 刚才大家看了,说了雷雨前的景象,现在我们读一读作者写的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
自读课文──指名回答──谈体会──齐读。
⑷ 小结:是呀,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来凑热闹,多可怕的气氛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让老师也感受到。齐读 1~3自然段。
雷雨中:
⑴ 出示课件:不一会,雨下起来了,这时你听见了什么?(板书:雨)
⑵ 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请自读4~6自然段。
⑶ 读了第二部分,你感受到了什么?
⑷ 小结:是呀,雷雨由大变小,真是变化莫测!
⑸ 让我们一边听雨声,一边带着刚才的感受读一读4~6自然段。
雷雨后:
⑴ 出示课件:渐渐地,雷声、雨声都小了,一场雷雨很快结束了,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板书:彩虹)
⑵ 是呀,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都变得那么清新,花儿开了,小鸟,小青蛙欢快地唱着歌,如果你现在就是这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
⑶ 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7~8自然段,看谁能读出雷雨后那美丽的景致。
⑷ 小结:雨过天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
四、拓展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感受到了它们不同的特点,相信这神奇的大自然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雷雨这么神奇,春雨、秋雨、冬雨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
2、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去观察,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吧。
二年级《雷雨》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