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的性质教案6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可以利用教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制定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以下是多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铝的性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铝的性质教案6篇

铝的性质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初步掌握分数性质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

4、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从相等的分数中看出变与不变,观察、发现、概括其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形成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统一认知。

教学准备:多媒体,自制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

1、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1/3,老二分到这块地的2/6,老三分到这块地的3/9。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他对三兄弟说了那些话?你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2、在下面的()中填上合适的数。

1÷2=(1×5)÷(2×())=(1÷())÷(2÷4)

同学们现在已经能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了。

二、启发引导,探索新知。

1、下面是六年级三个班的同学到三块同样大小面积的正方形地里去种树,哪个班种植的面积大一些呢?

通过图形的平移、旋转等方法看出三个班种植面积一样大。

2.引导观察得出结论。

(1)通过拼图得到1/2=2/4=4/8

(2)引导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分子,分母都不相同,它们的大小为什么相同呢?

(3)引导思考探索变化规律:

从左往右看:1/2=1×2/2×2=2/4=2×2/4×2=4/8

反过来看:4/8=4÷2/8÷2=2/4=2÷2/4÷2=1/2

3.共同讨论,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1)怎么做能使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发生变化,而分数的大小都不变呢?

(2)变化时同时乘或除以小数可以吗?

(3)0可以吗?3/4=3×0/4×0=?(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在除法里0不能作除数,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这个数不能是0。)

归纳分数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4.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后,感觉过去我们学过类似的性质是什么呢?(商不变的性质)

(1)练习在□中填上合适的数

1÷2=(1×5)÷(2×□)=(1×□)÷(1×4)

(2)你能把1÷2这个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形式?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老爷爷分地的问题吗?(学生交流、汇报)

5.组织练习

(1)判断:

1/5=1/5×3=1/5()

5/6=5×2/6×3=10/18()

8/12=8×4/12÷4=32/3()

2/5=2+2/5+2=4/7()

3/4=3÷0.5/4÷0.5()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画一画、填一填

(3)填空

1/2=1×()/2×()=6/()

10/24=10○()/24○()=()/12

15/60=()()=9/12

6/18=()/()=()/()(有多少种填法)

6.通过练习在此性质中哪些是关键词?

7.巩固练习(选择你喜欢的一题来做)

(1)与1/2相等的分数有多少个?想象一下把手中正方形的纸无限地平分下去,可得到多少个与1/2相等的分数?

(2)9/24和20/32哪一个数大一些,你能讲出判断的依据吗?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感想呢?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同时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1——3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1/2=1×2/2×2=2/4=2×2/4×2=4/8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4/8=4÷2/8÷2=2/4=2÷2/4÷2=1/2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综上所述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铝的性质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第4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3.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新课讲授】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1页第1行、第2行的内容。

教师板书:2.4∶1.6=60∶40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的比例的外项、内项。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教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组织学生观察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探究它们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举例说明,检验发现。如:∶0.5=1.2∶,两个外项的积是×=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3×15=5×9。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教师: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教师补充: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齐读两遍。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4.教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两种方法: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两个比的两个外项之积是否等于两个比的内项之积。

【课堂作业】

教材第41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一说,全班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5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答案:(1)不可以组成比例;(2)可以组成比例;(3)可以组成比例;(4)不可以组成比例

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铝的性质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教师提问复习.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二)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三)教师小结

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

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4.5∶2.7=10∶6

二、新授教学.

(一)比例的意义(课件演示:比例的意义)

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1.教师提问: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相等)

2.教师明确: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

80∶2=200∶5或 .

3.揭示意义:像4.5∶2.7=10∶6、80∶2=200∶5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关键:两个比相等

4.练习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3) 和 (4)0.6∶0.2和

5.填空

(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 )比例.

(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 )的.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演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以80∶2=200∶5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10∶6 6∶10=9∶15

3.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80∶2=200∶5为例,指名来说明.

外项积是:80×5=400

内项积是:2×200=400

80×5=2×200

4.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6.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板书:

7.练习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组成比例.

四、巩固练习.

(一)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二)填空.

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 )和( ),内项是( )和(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 )=( )×( ).

(三)根据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和9∶12 2.1.4∶2和7∶10

3.0.5∶0.2和 4. 和7.5∶1

(四)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五、课后作业.

根据3×4=2×6写出比例.

六、板书设计.

省略

铝的性质教案篇4

教学内容:课本第50页例2;练一练;《作业本》第2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单的整数比,会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将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培养学生自主迁移、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201:1:1.5: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⑴=()()=():()

⑵====

(第1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2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3、复习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完成上堂课的表格)

二、教学新课:

1、引入。

分数基本性质是怎样的?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又怎么说?根据分数、除法和比的关系,你能猜出比的基本性质应该是怎样的呢?

(1)学生试着叙述。

(2)反馈小结。

分数基本性质、除法的商不变性质中的都有0除外,为什么?比的基本性质要不要也加上这个条件?应该怎么说才最完整呢?

2、看书验证自己的猜想。p50页。

3、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1)下面哪些是整数比?哪些整数比最简单?为什么?

6:1012:210.3:0.40.25:1

3:54:73:4:

(2)教师小结:

像3:5、4:7、3:4等这些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这两个数是互质数,,我们称这样的比为最简整数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简称化简比。

4、教学例2。化简比。

(1)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整数比。

自学课本p50、51例2、例3)

(2)小结:

①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是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②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是先把前、后项同时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3)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四、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比和比值的区别怎样?(比值是一个数,可以用分数、小数、整数来表示;而比必须清楚的看出比的前项和后项,只能用比的形式表示。)

五、《作业本》第22页。

铝的性质教案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参与对图形的围、拼、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四边形以及它的特点,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平行四边形图),你们见过它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二、自主探究

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在哪见过?

看,这是教师在生活中见到的四边形,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2图

第一幅图是挂衣服的架子,第二幅图是围起来的篱笆墙,第三幅图是楼梯的扶手。

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吗?它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拼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展示学生拼图结果,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对边一样长,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角)

老师边画平行四边形边指出:像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分小组讨论,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在书上描一描,教师巡视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动手完成。

5. “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铝的性质教案篇6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六第1~5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把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概括。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l.什么叫做两个数的比?请你说出两个比。(教师板书)

2.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比,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就根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二、导入新课

1.教学比例的意义。

让学生算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再比较每组里两个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指名板演)

(1) 3 :5 24 :40 (2) :7.5 :3

追问:比值相等,说明每组里两个比怎样?

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说一说,上面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

2.下面两个比之间的哪些○里能填“=”,为什么?

1 :2○3 :6 0.5 :0.2○5 :2

1.5 :3○15 :3:2○:1

提问:填了等号后的式子是什么? 1.5 :3和15 :3为什么不能组成比例?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看它们的什么?指出: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看比值是不是相等;也可以把两个比化简后看是不是相同的两个比。

3.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先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提问:怎样判断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让学生判断并写出比例。提问:能不能组成比例?(板书比例式)为什么?强调:只有两个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组成比例。

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3 :6=5 :( ) 0.8 :( )=1 :

4.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向学生说明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看开始组成的两个比例,说一说其中的内项和外项。让学生计算上面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并要求观察,从中发现什么。

5.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出示“3.6 :1.8和0.5 :0.25”。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提问:2.6 :1.8和0.5 :0.25能组成比例吗?

强调指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也可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判断时可以先把两个比看成是比例。如果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

如果学生有困难,启发用比值相等的方法推算。填写以后,学生回答:为什么填这个数?

让学生口答结果。提问:从上面的计算里,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说一说。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请你说一说外项和内项。提问:在这个比例里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追问:为什么交叉相乘的积相等?

三、巩固练习

1. 提问: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2. 完成“练一练”。

指名4人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3.做练习六第1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再写出比例。提问练习情况并板书,让学生说明“为什么”。

4.做练习六第2题。

让学生判断,在练习本上写出来。提问:哪一个比和:4组成比例?为什么,(比值相等,或化简后两个比相同)

5.完成练习六第3题。

学生先观察、计算,然后口答,说明理由。

四、全课小结

这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可以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六第4、5题。

铝的性质教案6篇相关文章:

数学幼儿教案中班教案优质6篇

保护眼睛教案中班健康教案6篇

美术教案下雪啦教案6篇

9的分解组成教案大班教案6篇

幼儿社会教案的教案精选6篇

校园防欺凌安全教案教案6篇

科学教案油和水教案模板6篇

语言教案《鱼》的教案模板6篇

社会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

语言教案《鱼》的教案参考6篇

铝的性质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3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