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顺利开展的基础就是教师提前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整理教学思路的过程,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礼仪教育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礼仪教育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中,体会不同场合要用不同的礼貌用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并认识“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2、初步理解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字,从中感受中国人的聪明和了不起。
3、培养幼儿从小就知道要做一位有礼貌的人。
活动准备:
排练情景表演:道具——一辆小车、一个球、一本书、两瓶饮料,礼貌用语的汉字卡片,每组一份文字游戏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
1、师导入:红红和芳芳,她们俩在玩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你们想知道吗?那么,就请你们认真看,仔细听,特别要听清楚她们说的每一句话,好吗?
2、幼儿进行情景表演,师生观看。
二、幼儿讨论
1、师:你能把刚才看的表演,说给我们大家听听吗?(当幼儿说到礼貌用语时,教师及时出示,并让幼儿跟念)
2、你对谁说过“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为什么事情而说的?
注意:如果幼儿讲不出来,教师可作示范讲,然后,让孩子模仿老师讲。在孩子讲的过程中,及时出示礼貌用语,帮助孩子巩固认识。
3、请问: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礼貌用语?(幼儿讲到出示,继续巩固对礼貌用语的认识)
4、师:除了这些礼貌用语以外,你们还知道有哪些礼貌用语呢?(幼儿讲到出示卡片)
5、小结:师:刚才你们讲到了“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你好”等礼貌用语,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汉字,人们看到这些字,就知道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所以说,我们中国人是很聪明的,也是很了不起的。
三、开展游戏
1、集体游戏:幼儿看到“请”——拍手三下,看到“谢谢你”——跺脚三下,看到“对不起”——拍脸三下,看到“没关系”拉耳朵三下。
2、小组竞赛游戏:把盒子里散放的字排成“请”“谢谢你”“对不起”“没关系”,看那一个小组又快正确。
四、实践活动
1、讨论:你觉得我们幼儿园里哪些地方需要放这些礼貌用语,让爸爸、妈妈、老师、阿姨、小朋友一眼就能看见,并且都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小组讨论并说一说)
2、组长领取词汇卡片,并带领组内孩子一起到幼儿园显眼的地方张贴卡片。(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幼儿礼仪教育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打招呼是一种礼貌行为。
2、学会说“早上好”、“再见”等日常礼貌用语。
3、乐意与人打招呼。
活动准备
1、自制教学挂图。
2、小兔,小猫等小动物头饰。
3、设置游戏《找朋友》的情境。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挂图,幼儿观察画面,听故事学习说礼貌用语。
师:这个小朋友叫什么?
师:早上妈妈送她上幼儿园时,小花花对爸爸说了什么?
师:小花花碰到隔壁家的奶奶,她会说什么?奶奶怎么夸她的?
师:当她碰到小朋友时她会说什么?
师:到了幼儿园,小花花对老师又会说什么?
师:大家怎么夸小花花的?
师:教师完整复述故事一遍。师生共同小结:小花花真有礼貌。
二、教师朗诵儿歌《老师早》。
师:小宝宝进幼儿园先说什么?
师:谁见了咪咪笑?谁听了跟着叫?
师:小宝宝是个有礼貌的孩子,我们也要向他学习。
三、游戏:〈找朋友〉,鼓励幼儿学习主动和别人打招呼。
师:平时,我们还会见到谁?怎么打招呼呢?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找朋友〉,当我们找到朋友时,我们会怎么和他们招呼呢?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学会了和许多人打招呼。你们也要做个主动和别人打招呼的好宝宝。
幼儿礼仪教育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愿望。
3、引导幼儿体验父母的辛苦,增加彼此间的亲情。
活动准备:
学过的有关帮成人做事的儿歌、有关亲子活动介绍的联系单。
活动建议:
一、谈话活动
(一)、以图片的形式,帮助幼儿回忆儿歌的内容
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并请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二)、以谈话方式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体验父母的辛苦
提问:你们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都在什么地方工作吗?
爸爸妈妈工作了一天,回来还要做些什么,这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看到爸爸妈妈很辛苦,你会做些什么呢?
2、激发幼儿帮爸爸妈妈做事的愿望
你们想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吗?
提问设计:我们能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二、亲子摄影展——《爸爸妈妈小帮手》
1、请爸爸妈妈把幼儿在家做小帮手的情景拍摄下来。(形式:照片、录像均可)
2、用展板的形式对系列照片进行展出,对拍摄的`录像可以在某段时间进行播放。
幼儿礼仪教育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按顺序讲述画面内容。
2.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建立维护双手清洁的意识。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重点难点:
观察画面,按顺序讲述画面内容
活动准备:
挂图《为什么要洗手》,活动前请幼儿了解洗手的原因,小块肥皂若干,洗手盆,清水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引导幼儿讨论洗手的原因。
(1)请小朋友想一想,今天我们的手都做过什么事情,摸过什么东西?
(2)今天,我们的小手已经摸过这么多东西,让我们看看自己的手,是不是有点脏了?(有的小朋友看不见手上有明显的污迹会说不脏,教师要及时做好引导)虽然有事我们的肉眼看不见手脏,但是我们的手上会有许许多多看不见的细菌,如果双手沾上看不见的细菌,会让身体生病。所以,生活中我们随时洗手,清洁自己的双手很重要。
二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按顺序观察画面,了解洗手的原因及时间。
(1)图上的小朋友怎么了?
(2)原来把手洗干净是因为要把病菌冲掉或杀死,不要让它们跑到身体里面,让我们生病。
(3)做哪些事情要记得洗手?
(4)除了吃东西以外,病菌也喜欢在你揉眼睛、挖鼻子的时候跑到身体里面,让身体不舒服。用肥皂洗手,可以把手上的病菌杀光光,让手变得干净。
2.幼儿讨论如何正确洗手。
(1)教师引导幼儿找到正确的洗手方法。
(2)出示洗手图,幼儿体验如何正确洗手。
活动延伸
给幼儿发放学习单《什么时候要洗手》,请幼儿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完成。
幼儿礼仪教育教案篇5
一、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刚入园,吃饭时,我请幼儿去洗手,他们会有各种理由不去洗,“我洗过手了,我在家里洗的。”“图书是干净的,不脏。”“衣服不脏,妈妈刚给我换的。”“玩具多漂亮呀,不脏。”当我告诉幼儿这些东西是脏的,洗干净的小手摸到它们也会变脏时,幼儿会听从我的建议去洗手,但同样的事情、同样的理由以后还会出现。用小毛巾擦一擦,把幼儿认为干净物品上的“脏”东西从隐蔽的状态显现在眼前,幼儿真正理解了“脏”的概念,才会把老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愿望,有效地转变自己的行为,养成爱洗手的习惯。
二、活动名称:
该不该洗手
三、活动目标:
1、知道周围的许多东西是不干净的,许多脏东西是看不见的,吃东西之前愿意洗手。
2、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人,愿意与周围的人分享自己的食物。
四、活动准备:
1、好吃的食物一袋;白色湿毛巾;玩具、图书等物品。
2、刚刚洗过手,分三组坐在桌旁,看图书、玩玩具、聊天。
五、活动过程:
1、情景设置:大班哥哥姐姐送来好吃的食物
师:你是哪个班的小朋友?到我们班有什么事吗?
大班幼儿:我是大班的小朋友,给弟弟妹妹送晚点来了。我们吃晚点时,觉得幼儿园的晚点太好吃啦,想起小班弟弟妹妹还没有吃过,一商量,大家就派我把好吃的晚点送来啦。
师:哥哥姐姐真好,有好吃的东西自己不吃,给我们小弟弟小妹妹吃,我们应该说什么呀?(谢谢哥哥姐姐!)
2、请幼儿闻一闻晚点的味道,激发幼儿想吃好吃的的愿望。引导幼儿商量吃的方法。提问:
1)哥哥姐姐送来的好吃的真香,谁想吃呀?请幼儿将桌上的物品收到架子上。
2)这么多小朋友都着急吃一袋好吃的,我们怎样做才能快点吃到呢?
3)小朋友现在能吃好吃的吗?为什么?
4)谁不愿意去洗手?为什么?(手不脏,手没摸脏东西,周围的物品不脏。)
3、小实验:它们干净吗
用白色湿毛巾擦拭幼儿认为干净的物品如:图书、桌椅和玩具等,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毛巾颜色的变化。
结论: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不干净的,许多东西脏了,小朋友用眼睛都看不出来,脏东西还会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呢。干净的小手,摸了这些东西就不干净了。
提问:
1)毛巾为什么变脏了?脏东西是哪儿来的?(图书、桌椅和玩具是脏的,毛巾一擦,脏东西就跑到毛巾上。)
2)刚才小朋友为什么说它们是干净的?(看不见)
3)小手洗干净后,再摸图书、玩具、桌椅和衣服等东西,还干净吗?
4)现在谁愿意先去洗手,把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脏东西洗掉,再回来吃好吃的食物?
4、小朋友洗手,品尝食物,引导幼儿将好吃的送给客人吃。
哥哥姐姐有好吃的东西,想着送给我们小弟弟妹妹吃,他们真好!
幼儿礼仪教育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