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管理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教案能够帮助教师设定合理的评估标准,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以下是多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加与减的教案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加与减的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歌曲表现小星星闪闪发光、宁静的特点,初步学做舞蹈动作。
2、了解舞蹈中的各个方向,学习手臂伸展和扩指动作。
3、体会盼望能飞到天上去的心境。
二、教学准备
1、幼儿提前熟悉歌曲《小星星》。
2、小星星头饰若干。
3、《小星星》音乐磁带。
三、教学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一齐欣赏歌曲《小星星》
1、师:今日教师带来一首好听的音乐,让我们来听听吧!
2、请幼儿说说夜空中的.小星星是什么样貌的?歌曲中是怎样说的?小星星在干什么?
(二)学习舞蹈《小星星》
1、幼儿欣赏舞蹈《小星星》,教师随音乐跳《小星星》的舞蹈。
2、幼儿学跳舞蹈《小星星》,教师边念歌词边示范分解动作。
准备动作:盘腿坐下,左腿放在屁股后面,脚背伸直,右脚放在大腿内侧。
第一段舞蹈动作分解如下:
一闪一闪亮晶晶:头先低下,再摆正,然后再抬头,后摆正。
满天都是小星星:头扭向左面,再摆正,然后头再扭向右面,后摆正。
(做头部动作时,要求每个动作要干净利索。)
挂在天空放光明:伸出右手食指,由右下方开始向左往右画一个圈。
好像许多小眼睛:伸出左手食指,由左下方开始向右往左画一个圈。
(做这两个动作时,身体和头要随着手滑动的方向一齐摆动。)
一闪一闪亮晶晶:先伸出右手食指,指向右斜上方;然后伸出左手食指,指向左斜上方。
(做这两个动作时,眼睛要看向手指指向的方向,动作完成后要坚持不动。)
满天都是小星星:在之前的动作的基础上,左右手交叉摆动两次。头也要跟着从左到右晃动两次。最终两只手臂向上伸直,张开五指,做手腕转动,头抬起看自我的手。
第二段舞蹈动作分解如下: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右手向右斜下方、右手90度方向、右斜上方、左斜上方、左斜下方、最终回到右斜下方,这六个方向做伸展扩指动作。
小星星:右手回到右肩耳朵旁做手腕转动。
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动作同上,只是做相反方向的动作。左手开始向左斜下方、左手90度方向、左斜上方、右斜上方、右斜下方、最终回到左斜下方,这六个方向做伸展扩指动作。
小星星:左手回到左肩耳朵旁做手腕转动。
(在完成这几个动作时,动作要清晰有力度,各个方向动作要明确,稍有停顿感。)
一闪一闪亮晶晶:左右手分别同时向身体两侧的斜下方、90度方向、斜上方、正上方,做伸展扩张动作。
满天都是小星星:在上头最终一个动作的基础上,两手做交叉挥手臂两次,头跟着从左到右摆动两次。最终两手向上伸直做转腕。
3、教师选择难点突出的舞蹈动作,让幼儿单独重点学习。
4、在幼儿掌握这些动作的基础上,请幼儿扮演小星星,边唱边表演动作。
(三)幼儿表演舞蹈
1、幼儿带上头饰进行表演。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表现闪闪发光的小星星在云朵里流动的动作。
2、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在表演小星星舞蹈时要表现出高兴、愉悦的情绪。
小学加与减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使他们乐于运动,善于运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运动技能:90%以上的使学生能掌握2种以上跳绳的方法,并能够一物多用,利用跳绳创造出更多的新玩法。
3、身体健康:发展学生的协调性,上、下肢肌肉力量,提高跳跃能力和投掷能力。
4、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精神。
5、社会适应: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意识,使他们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合作,增强集体凝聚力。
一、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跳绳。
教学难点:身体的协调配合,合作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流程:
(一)、导入部分2分钟左右
a、课堂常规
教师:1、鸣哨,集合。
2、讲解课的内容和要求。
3、安排见习生。
学生: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检查服装鞋子。
2、师生问好。
3、明确课的内容和要求。
(二)、准备部分5分钟左右运动强度:小
a、热身跑:我们是一条大长绳
教师:1、组织生成一路纵队,在前面领跑,路线犹如蛇行。
学生:1、按照师的要求调整队形,进行蛇行跑。
b、绳操表演
上肢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踢腿运动跳跃运动
教师:1、边讲解边示范绳操。
2、领做,口令指挥学生练习。
3、请学生创编绳操。
4、邀请学生展示,评价。
学生:1、听讲解看示范,明确练习动作。
2、在教师口令指挥下认真练习。
3、发挥想象,互相交流,创编新动作。
4、创编成果展示,并进行自评和互评。
小学加与减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的性格、爱好,优缺点。
2、抓住自己的特点写清楚完整。
3、以自己特点的某方面为主来写。
4、通过人物的外貌、爱好等来反映特点。
教学重点:
1、抓住自己的特点写清楚完整。
2、以自己特点的某方面为主来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2分)
1、教师自我介绍。
2、问题激趣。
问题1:那只是右手?(真厉害!)来个难点的问题
问题2:我叫什么名字?(记性真好!)第三个问题可就更难了,
问题3:文老师的爱好是什么?
2、板书课题:说说我自己
二、出示例文,指导写法。(18分)
1、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的方法。
2、出示教师介绍自己的短文,指导介绍。
(1、)学生听介绍片段一,说说老师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的。
(2、)学生仿照片段介绍自己的年龄、外貌等。
小结:同学们看,在这段自我介绍里,都是大家看的见的内容,比如:身高,外貌。但是,要让别人更了解你,你就要真实的介绍自己最特别的`地方。比如性格、爱好等等。
(3、)出师片段二,指导抓住性格特点和爱好介绍自己
(4、)学生仿说。
(5)、出示完整的自我介绍短文,教师小结
3、全班或小组内介绍。(7分)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自我介绍,我们相互了解的更多了,如果我们把它写下来,那就更好了,写完后我们玩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如果同学们猜出来了,说明你介绍的很真实,将会获得奖章一枚。
三、习作大挑战。(10分)
出示习作提示
四、作文展示。(8分)
1、学生互评。
2、教师评。
小学加与减的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检查学生带来的玩具。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玩具?
2、学生研究自己带来的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1)教师说说研究的要求。把各自带来的玩具合在一起,研究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人小组共同研究,将研究的结果记在p85的表格中。
(2)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教室里的物品以及你平时见过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可以下位到教室里的各个角落去研究。
3、小组汇报。
钢铁、不锈钢、塑料、木块、布、玻璃、纸……
4、指导学生将自己发现的这些材料分类,分类的标准学生自定。
(三)课后作业。
课后研究家里的物品都是些什么东西做成的?
小学加与减的教案篇5
教材简介:本课是九年义务小学语文教科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6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了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通过一节“特殊的课”认识到自己得到了父母浓浓的关爱,却忽略了对他们的回报,于歉疚、懊悔中接受了一次感恩,并马上要付诸行动,向父母表达爱意。
设计理念:按照新课程标准中对中段教学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确立以抓住关键词、段进行情感体验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并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行动,真正受到一 次深刻的感恩。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理解这节课的特殊之处,唤起学生作为子女应该有的关心与孝敬父母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孩子们内心的变化,唤起他们关爱父母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和学生进行简单的沟通。)
一、创设情景,体验导入
1、听着这熟悉的旋律,我相信你一定能想起自己过生日时的情景。咱们班的同学中有谁的爸爸妈妈为你祝贺过生日?请举手!2、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并用实际行动向爸爸妈妈祝贺过生日的,请举手!还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幸福可爱、朝气蓬勃的孩子,他们也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节特殊的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道“特殊”是什么意思吗?生说
这是一节怎样特殊的课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还要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课文读完了,课文中的词语你都能读准确吗?
师出示词:开火车读,领读
3、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相信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能比刚才读得更好,是吗?
下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并思考: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汇报,师总结。
三、细读课文,体会内心变化
这节课到底特殊在那里?现在就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细细品味。
(一)
1、思考:老师在这节课上向同学们一共提出了几个问题?回答问题时同学们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再读1——4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
(二)、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兴奋、安静、沉默)
为什么三个问题后,孩子们有这么大的变化, 我们来快来走近他们看一看。
1、学习第一个问题:
(1)指读第一段【出示片1,一段】
(2)师: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个问题后,让你想起了什么?(出去玩,礼物……)
(3)师:是呀,每个孩子都有这样难忘的经历,可以感觉到父母那无私的爱,真幸福呀!文中的同学们也和你们一样,谁能读出这种幸福和兴奋。(生评)
(4)师:抓住哪些词读?
(5)再读
(6)师:你看,我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充分的体现了当时人物兴奋的心情,大家不仅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
2、学习第二个问题:
(1)师:这时同学们还沉浸在幸福之中,老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此时学生又有怎样的表现呢?【出示片2,语段三】生汇报。指导读
3、学习第三个问题:
(1)师:是呀,我们的生日就像烙印,已经深深地烙在爸爸妈妈的心中,那是因为——爸爸妈妈爱我们。可是我们作为子女却只有几个女同学默默地举起手来,然而,在老师问到第三个问题时,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齐读第四自然段)【出示4段“教室里、、、沉默着】
(2)师:什么是“寂然无声”?
(3)师:教室里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刚才追逐我的目光,此刻全躲开了,有的低着头,有的望着窗外。你为什么躲开我的目光,你在想什么?(我想到每次我过生日时,爸爸妈妈都会给我买很多好吃的,可我却没有为他们做些什么?……)你又为什么低着头?( 【三个句子片: 因为——所以我低着头 )你怎么看着窗外呢?(因为——我望着窗外 )因为——我沉默不语。】
(3)师:孩子们,老师能体会到你们现在的心情,如果用文中的词是哪几个?(生:不安、愧疚、懊悔)
(4)师:没错,我感觉到你们已经意识到自己忽略了对父母的关爱,这就是你们心底那最珍贵的东西。
(三)师:没有为爸爸妈妈祝贺过生日,我们感到歉疚、懊悔、不安,不要紧,既然我们知道错了就要改,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又怎样为他们庆祝呢?生说
?出示语段6像获得赦免、、身份证】
师指导读
5、师:大家的想法都非常好,但只要记住一点:(三遍引读第七自然段最后一句)【出示片:只要你、、、、珍贵无比的】
四、升华体验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忽略了对父母的关爱,也是在一课中,我们知道了要感恩父母(板书),这就是一节特殊的课的特殊所在。
小学加与减的教案参考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