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详细编写能够让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学生更愿意参与讨论,优秀教案的科学安排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找朋友中班教案优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找朋友中班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并想象对话。
2、感受角色间真挚的友情,懂得朋友间应相互关心和帮助。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倾听、观察图片、猜测故事的发展;
难点:想象对话并学习用较为连贯的语言讲述。
三、活动准备:图片、布绒玩具蛤蟆
四、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师:(出示布绒玩具蛤蟆,模仿蛤蟆口气,与孩子打招呼):“呱,呱,小朋友们好!”
幼儿:青蛙好。
师:“哎,我不是青蛙,我是青蛙的好朋友——蛤蟆”
教学反思:孩子对于蛤蟆和青蛙是比较难分辨的,但是很喜欢布绒玩具,而且已经养成了主动和故事里的角色打招呼的好习惯。布偶或是手偶的引入能较好的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二)理解故事,体验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1、在看看说说中——了解蛤蟆不见朋友及时到来而为朋友担心的所想所为。
师:今天是蛤蟆的生日,他邀请好朋友——青蛙,来家里一起过生日。
“看(出示图一)桌子上摆满了菜和蛋糕,可是,青蛙来了吗?
师:青蛙为什么还没来呢,发生了什么事了吗?
2、教师讲述故事第1—4段,并出示图二:蛤蟆为朋友着急,他想到了什么?
3、教师提问,幼儿自由想象回答。蛤蟆决定去救青蛙,他要准备哪些东西去救青蛙?
1)“假如是,青蛙跌进很深的.沟里,要准备什么?
2)“假如是,天黑了,青蛙看不清路,要准备什么?”
3)“假如是青蛙遇到了野兽,要怎么办?”
4、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并提问
1)青蛙终于来了,蛤蟆看到青蛙后,会和青蛙说些什么呢?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青蛙和蛤蟆是一对好朋友?
教学反思:在理解故事这一重要环节中,我结合图片进行了分段理解,意图通过看看、说说中,激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测故事发展的情节。小朋友们思维非常活跃,当问道:青蛙为什么还没来,发生了什么事吗?孩子们从老师的提问口吻中纷纷猜测:可能是病了;是不是迷路了;忘记蛤蟆的生日了……甚至还有的猜测:出车祸了;被大灰狼抓住了;掉进了猎人的陷阱了……,基本和故事中蛤蟆猜测的种种情节相吻合。所以,当问到怎么办时,孩子们的方法千奇百怪,对于蛤蟆所拿的道具很理解,尤其是平底锅的用处马上就说出来了,因为看了《喜洋洋和灰太狼》的动画片,孩子们对于平底锅非常熟悉。但是有一点在最后一个问题时,是考验孩子的总结能力,只有个别孩子能细心的察觉到一些细节,比如:生日时只请了青蛙;当青蛙没来时为他担心;青蛙细心的为蛤蟆挑选礼物以致于来晚来 ……
(三)完整欣赏故事——体验好朋友间惦记、关心的心情
师:那我们再来完整听听故事,故事的题目叫“有朋友真好”。
师:蛤蟆为什么那么担心青蛙会遭遇危险?(因为他们是好朋友)
教学反思:所以,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完整的讲述加深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并感受有朋友真好的情谊。
(四)学说角色对话——加深体验
1、师生互换角色学习角色对话
2、分男女学习对话。
教学反思:角色对话练习是我班长期坚持锻炼孩子的一个重要环节,孩子们对于师生之间的分工以及男女生之间的分工合作比较熟悉,在个别语言能力较强的孩子带动下,能很好开展这一环节,孩子们能较好掌握故事中的主要对话。
(五)生活迁移:结合班级实际理解“有朋友真好”
1、有朋友真好!你有好朋友吗?请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
2、你和好朋友有互相关心的事情吗?
3、今天有哪个好朋友生病了没来幼儿园,晚上能打电话去问候吗?
找朋友中班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欣赏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
2、体会朋友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及共同分享美好事物的快乐。
3、鼓励幼儿运用连贯的语言表达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让幼儿体会朋友之间的相互关爱及分享美好事物的快乐。
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准备:
课件、小蟋蟀、蜗牛、青蛙、蝉萤火虫图片、《找朋友》歌曲。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蟋蟀声音和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客人,你们猜一猜它是谁?你们知道小蟋蟀要去干什么?
二、基本部分
1、欣赏故事。
教师边用图片演示边讲述故事。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小蟋蟀摘了三朵向日葵,要去做什么?
(2)小蟋蟀有几个朋友?
(3)它在路上遇到了谁?它要找的朋友是谁?它是怎么问的?蝉在哪里?
(4)小蟋蟀和蝉在一起它们在做什么?
(5)下雨了,蟋蟀又去哪里找朋友?它们在一起做了什么?
(6)玉停了,天渐渐黑了,小蟋蟀又去找哪位朋友了?它们一起做了什么?
(7)晚上,小蟋蟀是怎么回家的?
3、再次欣赏故事,体验小蟋蟀和朋友相互关爱的情感。
小蟋蟀为什么说今天是夏夜里最快乐的一天?
4、玩《找朋友》的游戏,鼓励幼儿互相讨论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朋友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要讲文明、讲礼貌。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关爱、团结友爱。
找朋友中班教案篇3
设计背景
1、为激发幼儿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乐意与他人交流的情感。凝造幼儿和谐快乐相处的氛围,让他们喜欢上幼儿园并学会与他人有礼貌的交流与相处。
2、因为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小朋友居多,适当的在活动中教会少数民族小朋友一些简单的交流以及礼貌用语的汉语发音。
3、促进幼儿能情绪愉快的参加各种活动,有初步的自信心和独立意识。
4、培养幼儿能够有礼貌的与他人交流认识老师、小朋友。感受集体生活乐趣,享受与同伴分享、游戏的乐趣。培养幼儿对父母、老师、同伴的积极情感,学习基本的交往技能。让他们学会关心爱护他人。
活动目标
1、初步激发幼儿与他人交往的兴趣。鼓励幼儿主动认识新朋友,促进同伴间的.友好合作和交往。
2、引导幼儿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准确使用礼貌用语。
3、体验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的愉快情绪。培养幼儿喜欢集体生活的情感,初步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
4、学习与同伴分享,将重点词语“你好”“再见”“朋友“有机的渗透到社会领域。
5、促进幼儿汉语口语能力的发展。
重点难点
1、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听懂儿歌的基础上学习唱儿歌。
2、教会他们新学礼貌用语的准确发音。
活动准备
1、录音机或vcd机,歌曲《找朋友》,录音磁带或光碟。
2、动物手偶或挂饰。(以当地常见小动物为主)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小朋友们请看,他是谁呀?”
2、教师:“(出示一个“小牛”的手偶),今天我们要和小牛一起玩游戏。”
(二)展开部分
1、教师:“小牛看到新朋友,有些怕生,但是他还是很想和新朋友一块玩。他会怎么和新朋友打招呼呢?”
2、教师引导幼儿与“小牛”,用“你好”“再见”“好朋友”等礼貌用语打招呼。
教师:“小牛,面对你的新朋友,请大声的打招呼吧。”
教师(出示小牛手偶,做出与小朋友打招呼的动作,教师模仿小牛对小朋友们说简单的问候语。):“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小牛。”
3、教师教幼儿说:“你好,小牛。我们是你的新朋友。”
4、教师播放歌曲《找朋友》,并用手偶演示歌词中的内容。
5、教师向幼儿解释歌曲的内容,并分别向他们解释维汉语中“朋友”“你好”的发音。
6、做活动。教师教幼儿唱《找朋友》,并在适当时间带领小朋友边唱歌去边做歌曲中的动作引导小朋友与相邻的小朋友互相问好、握手、说再见。并鼓励他们用学过的礼貌用语与自己的朋友打招呼交流。
(三)结束部分
(在找朋友的音乐背景中)相邻的小朋友两两互相说:“你好、再见。”
教学反思
1、要努力营造快乐、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小朋友积极参加活动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关怀,感觉到他们在生活在一个温暖的集体中。每个人都被老师接纳和尊重,
2、关注班级中不善于与人沟通的幼儿,因为他们平时沉默寡言很少与同伴沟通。在活动中要充分给与他们交流与表达的机会,引导他们与其他幼儿在一起玩耍、学习。
3、鼓励他们用新学习的礼貌用语与教师、家长、同伴之间打招呼,并创造一个使他们大胆表达礼貌用语的轻松活泼氛围。
4、由于每个小朋友成长的环境不同,不同小朋友的沟通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较多的关注平时与他人沟通较少的幼儿,提高他们的自信,鼓励他们多与家长、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交流。
5、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虽然接受能力较强,但是知识巩固能力较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积极巩固知识。
找朋友中班教案篇4
设计思路:
?找朋友》是一首歌词简单,旋律轻快,更是为大家所熟悉的音乐,一直以来都被大家用来进行音乐游戏。此次,我以音乐游戏《找朋友》为基础,加入了队形的变化,把之成为了一个集体舞教学活动。我在选择一首有重复式,中间带有明显不同节奏感间奏的音乐,使整个音乐的表现更加丰满。而圆圈舞队形的加入,不仅添了一份游戏的趣味性,还让幼儿的.动作表现更具整体性。
活动目标:
1、学习随音乐有节奏地做找朋友动作,并能在间奏音乐时大胆创编动作,表达对朋友的爱。
2、看懂图示,学习内外圈分别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走。
3、体验不断变换新朋友带来的快乐,体会表达和接受友爱。
活动准备:
1、已熟悉《找朋友》音乐,会做简单的动作。
2、可活动的队列图示。
3、贴花人手一个贴于右手手臂上(红圆点、绿圆点贴花均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4、音乐、电脑。
5、场地布置:事先画好内外两个圆圈(一个上贴圆点标记,一个上贴五角星标记)。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找朋友》,大胆用动作表达歌曲内容。
播放音乐1,请小朋友跟着音乐玩找朋友的游戏吧!二、间奏音乐的创编游戏。
1、播放音乐2,提问:这和刚才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引出间奏音乐。
2、播放音乐3,提问:是不是这段不一样?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做什么的动作呢?
3、播放音乐2,“连着找朋友的音乐一起玩一玩吧!”游戏重复两次。
三、学习集体舞《找朋友》。
1、出示队列图1,观察理解队列图所表达的意思。
(1)根据图示,理解队形的秘密,即站成单圈、双圈、面对面站好的概念。
(2)转动里圈,理解外圈不动,里圈按顺时针方向走。(教师边清唱歌曲边移动图谱,移动一个位置,请幼儿观察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3)请幼儿根据自己佩戴的贴纸形状站到相应的圆圈上,并尝试变化队列,即里圈幼儿朝着贴纸的那只手的方向移动一个位置。(先尝试变队形时教师清唱歌曲进行两遍,再加入音乐4进行游戏)
2、出示队列图2,观察理解队列图所表达的意思。
(1)根据图示,理解内圈不动,外圈按逆时针方向走。
(2)请幼儿猜猜这样走,下一个朋友你会找到谁呢?
(3)请幼儿尝试变化队列,即外圈幼儿朝着贴花的那只手的方向有节奏的走动,方法同上。
5、听音乐完整游戏,比一比哪一对朋友跳得好也说得好。
四、结束活动,和好朋友手拉手离开。
找朋友中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爱护玩具,和玩具做好朋友。
2学会与同伴分享玩具,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3爱上幼儿园,能很好的融入到幼儿园集体生活。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活动重点】
懂得玩具是好朋友,爱护玩具。
【活动难点】
感受与人分享的快乐,喜欢和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故事《多啦的玩具小熊》、玩具积木。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多啦有一只可爱的玩具小熊,她长的可漂亮啦,是粉红色的,多啦每天晚上都要和玩具小熊一起睡觉觉,可是我们的小多啦,不懂得照顾小熊,她每天都和小熊在一起,却不给它洗澡,于是小熊变得越来越脏……小熊的小伙伴都嫌弃它,不愿意和它待在一起……
师:玩具小熊为什么会伤心的哭起来了呀?多啦为什么又不喜欢玩具小熊了呢?
孩子们带着问题讨论故事内容,多啦和小熊的故事其实也是很多小朋友自己的故事,他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问题。
二、怎样对待我们的好朋友?
师:玩具是我们的好朋友,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好朋友呢?
教师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我们的好朋友(玩具):学会爱护玩具,定期清洗玩具,保持干净;不乱扔玩具,学会用过的玩具及时归位,摆放整齐。
三、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师:我们除了玩具还有很多很多好朋友,好朋友是不是应该一起玩才更开心呢?小熊有小多啦却没有小兔,小猴,小猪还是不开心,只有他们大家都在一起才变得很开心,那我们呢?要不要和我们的好朋友分享玩具呢?
让孩子们讨论分享的快乐,学会分享!
四、收玩具活动,让玩具回家!
让孩子们动手收玩具是为了让孩子们体验整理玩具的快乐和成就感,也帮助孩子们养成收拾、整理玩具的习惯。
教学反思:
幼儿天生就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他们有无数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这就是等待他们发现的“小秘密”。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跟孩子一起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去判断,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人。
找朋友中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幼儿懂得用自己的长处去帮助别人的基础上,进行歌词创编。
2、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别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品德,并体会与同伴互相配合的乐趣。
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小鸡、小鸭木偶。
2、学习dvd、教学cd。
活动过程:
1、进场:快乐的小动物。
教师:小动物们都找一位好朋友,听着音乐,去参加快乐音乐会,好吗?(要求与好朋友做律动时,有眼神、感情及动作的交流)。
2、练声:小动物的歌声。
教师:听,是谁的歌声真美妙!(1=c,从c调练声至e调,要示幼儿在进行发声练习时,声音要提高、打开,唱出小动物的欢快情感,唱出跳跃音)。
3、舞蹈《早上好》。.
教师:小动物们见面真高兴,跟你的好朋友说:"早上好",来一段快乐的集体舞吧!(要求幼儿舞蹈时,注意感情的`交流)。
4、创编歌词《我们都是好朋友》
教师:小动物,请你告诉我,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那我们一起来唱《我们都是好朋友》。
(1)教师与幼儿共同唱《我们都是好朋友》歌曲。
(2)根据《小鸡和小鸭》的故事改编歌词内容。
①教师与幼儿共同回想《小鸡和小鸭》的故事大意教师:小鸡和小鸭听了我们唱《我们都是好朋友》真高兴,它们也想请我们帮它们编一首有关小鸡和小鸭团结友爱的歌。
②提问:谁和谁,来到哪里?在玩什么?
教师组织语言:小鸭子呀,小公鸡,来到草地玩游戏。
提问:当小鸭子不会啄小虫时,小公鸡怎样说?当小公鸡掉下河时,小鸭子怎样说?
教师组织语言:咦,小鸭子,我来帮你啄小虫。哎,小公鸡,我来背你过小河。
③它们两个好朋友呀,团结友爱,真快乐,我们都是好朋友!
(3)教师组织歌词内容,并范唱一次(边操作木偶教具)教师:刚刚小动物们真开动脑筋,我把歌词编成一首歌,唱给小鸡,小鸭听,看看它们喜不喜欢。
(4)幼儿集体表演歌曲一次。
5、结束:快乐的小鸡、小鸭舞。
天黑了,我们的音乐会也将结束了,我们和小鸡,小鸭共同跳一个快乐的舞蹈吧!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想一节课我可能改变不了一个孩子的性格但至少在孩子的心灵播撒了一颗快乐共享的种子,活动很满意。
找朋友中班教案优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