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设置小组合作的任务,教案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与沟通技巧,教案的全面性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与变化,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数学教案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8的形成,并认识数字“8”。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1——8数字卡片、图片一幅、录音机、歌曲磁带、多媒体课件
2、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3、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数字娃娃的游戏,你们想不想变个数字娃娃?你们想做个数学娃娃几?你们就戴上几的头饰。
2、现在你们都变成数字娃娃了,你告诉我,你是数字几?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看谁说的又对又快,幼儿回答。
3、孩子们,你们变的数字娃娃真可爱,我也想变成数字娃娃,老师想变成数字几呢?看完老师变的魔术就知道了。
4、操作课件:
飞出7只蜜蜂,后来又飞出一只蜜蜂,现在一共是几只蜜蜂?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依次播放花,苹果,汽车,飞机等让幼儿说。
5、老师刚才变的蜜蜂是几?老师想变成数字几?(8)8像什么?
6、8能表示8只蜜蜂、8只花篮、8还能表示8颗星星等,8能表示好多好多是8个的物品。
7、闯关拜见黑猫警长,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
(1)第一关,请小朋友们从盒子里找出有8个礼物的卡片送给黑猫警长比一比,谁找得礼物又对又多。(幼儿操作实物卡片,教师观察。)
提问:你找到了什么礼物,它们的数量是几,
(2)第二关,说出数字“8”像什么?请小朋友从数字卡片中找出数字“8”,念一念。
(3)第三关,考考你们的眼力,(出示图片)。请根据老师的问题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放在桌子上。
8、游戏《捉老鼠》,巩固对8数量的正确判断。
活动室里藏了许多老鼠,请大家去捉身上有8个圆点的或者有数字“8”的.妖精,比一比,谁的本领大,捉的老鼠又对又多。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播放歌曲《黑猫警长》)
结束:小朋友们真能干,捉了这么多老鼠,现在我们和黑猫警长一起到外面去玩一回吧。
教学反思:
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数字8,知道8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小百科:8的笔划是1画,8是7与9之间的自然数。
幼儿园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了解生活中的圆。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引导幼儿用添画的形式对圆形进行装饰、完善。
4、培养幼儿喜欢绘画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用圆形变成各种物品,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 泡泡水、腊笔、白纸、各种颜色的圆形、圆形玩具:皮球、铁环、陀螺、呼啦圈、小篮球架等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放音乐《饼干歌》,教师带幼儿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们累了吧,先休息一下。”小朋友和老师都坐下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好玩的东西,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把它们请出来。”出示泡泡水。
(1)教师自由的吹泡泡,吹出的泡泡可大可小,可多可少。
(2)幼儿仔细观察泡泡是什么形状。
2、师:孩子们,刚才老师吹出的泡泡漂亮吗?(漂亮)小朋友喜不喜欢它们?(喜欢)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说出圆形。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小伙伴,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呀?(想)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出示圆形宝宝,让幼儿说一下它的名称。(圆形宝宝)
3、小朋友你想不想跟圆形宝宝交朋友呀?(想)那老师问一下圆形宝宝想不想跟小朋友成为好朋友。老师跟圆形宝宝说悄悄话。
刚才圆形宝宝告诉老师,它非常愿意跟你们交朋友,但是它有一个小条件,就是我们必须找出和它长的一个样子的`东西,这样,它才和我们做好朋友。引导幼儿自由发言。(太阳、气球、等等……)对说得好的孩子给予鼓励。(好朋友握握手,好朋友亲一个……)
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我有点累了,要去休息一会了。小朋友再见!
三、幼儿变魔术,老师指导。
(1)教师:刚才圆形宝宝和我们小朋友成了好朋友,它很高兴,但是圆形宝宝告诉老师,它还是很寂寞,因为它的家里没有和它一个样子的朋友。它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帮它变出些好朋友来。那小朋友想不想帮它的忙?(想)
师:那就请小朋友做神奇的魔术师,帮圆形宝宝变出好玩的东西呀!
让我们瞧瞧哪个小朋友的法术最厉害,变的东西最棒。(小朋友画画)(放轻音乐)
(2)展评幼儿作品。(选择几名幼儿的作品,请他自己讲述,教师总结。)
(3)小朋友们都真棒,那我们把变的作品送到圆形宝宝家里好不好?(好)
三、活动延伸:在生活中去发现有那些东西是圆圆的
幼儿园数学教案篇3
目标:
1、学会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2、初步学习按物体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在观察比较中,训练幼儿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
准备:
1、红、黄帽子各12顶,围巾长短各12条。
2、小猫、小狗、小鸭、小羊头饰各1个,带上帽子围上围巾的4种动物各1个。
3、男、女、红帽、黄帽,长围巾、短围巾标志各1个;红帽-长围,红帽-短围,黄帽-长围,黄帽-短围的小图片各1张。1,2,3,4数字各1个,篮子4个
过程:
一、幼儿自选帽子围巾带上
师:今天天气真冷,这里有些帽子、围巾,小朋友可以自己找一顶帽子带上,找一块围巾围上,带以前请小朋友先看一下,你带的是什么颜色的帽子,围的是长围巾还是短围巾。
二、按物体的特征分类:
1.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分类:
师:哈,带上帽子,围上围巾,可真暖和。小猫、小狗、小鸭、小羊也都来了,他们也想和我们一起去公园玩呢!(出示小狗头饰)小狗说:我们要去公园,得先分一下,哪些小朋友坐1号车,哪些小朋友坐2号车。(出示男孩、女孩头饰)那就请男孩子坐1号车,女孩子坐2号车。(幼儿分好后,小狗检查有没有坐对)小鸡说,不行不行,我不喜欢这样分,我看还是红帽子小朋友坐1号车,黄帽子小朋友坐2号车(幼儿分好后,小鸡检查有没有坐对)小鸭说,不行不行,我不喜欢这样分,我看还是围长围巾小朋友坐1号车,围短围巾小朋友坐2号车(幼儿分好后,小鸭检查有没有坐对)
2.按物体的二维特征分类:
小猫说,不行不行,我不喜欢这样分,我喜欢让带红帽子围长围巾的小朋友坐1号车,带黄帽子围长围巾的小朋友坐2号车。(幼儿坐好后说)咦、中间的小朋友为什么会站在这里呢?小猫这样分,能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去公园吗?那怎么办呢?(幼儿讨论,引导幼儿可以分为3队或4队)
三、进一步巩固按二维特征的分类:
现在,小朋友都已经坐上车了,我们开车去公园吧。嘀嘀嘀,公园到了,公园里面真漂亮,今天天气也不错,小动物们想和我们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小狗想和红帽子、长围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在哪里?(幼儿招招手),小羊想和红帽子短围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在哪里?(幼儿招招手),小鸭想和黄帽子长围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在哪里?(幼儿招招手),小猫想和黄帽子短围巾的小朋友做好朋友,你们在哪里?(幼儿招招手)等一下哪个小动物出来,就请他的好朋友和他一起唱歌、跳舞。
四、结束:今天,我们玩的真开心,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一下子就很晚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小朋友们,我们和小动物们再见吧。
幼儿园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将常见水果按颜色归类。
2、增进肢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1、“身体总动员”;《水果气球碰碰乐》。
2、红、黄、绿、紫气球各数个;水果卡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水果的外形与颜色。
1、今天啊!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四个气球,它们的颜色都不一样,那我们来看一看有哪些颜色的气球来?哦!有红色、黄、绿、紫气球,那你们平时生活中遇到哪些水果他们的颜色跟林老师今天带来气球的颜色一样呢?
2、你们想出来的水果有很多,林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水果卡片我们来看一看和你们说的水果一样吗?
二、阅读幼儿用书《水果碰碰乐》,了解游戏玩法。
1、你们觉得我们能用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来碰气球呢?除了刚才林老师根据书本告诉你们的,还可以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来碰气球?
2、那现在你们一起来试一试,你们觉得你们身体哪些部位可以用来碰一碰气球,你们就大胆的去把气球碰一碰。
三、玩游戏:“水果气球碰碰乐”。
1、我先来帮水果宝宝介绍一下,葡萄,那你们找出和葡萄一样颜色的气球,我们大家一起去碰一碰它,咦!你们都很棒我发现到有很多小朋友用小手来碰一碰紫色的气球,还有的'小朋友用头、用屁股,还有的用膝盖、耳朵,真厉害你们的方法真好,那你们在碰的时候你们可以很多个人一起碰一个气球。
2、那现在林老师要开始换不同水果了,你们看一看什么颜色的水果来了,对了红色的苹果来了,那你们要碰什么颜色的气球呢?嗯,说的真好要碰红色的气球。
3、师:水果宝宝累了它想回家休息,那气球宝宝它说它也累了也要回去休息了,它想请小朋友回去休息明天再来一起玩。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可以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去看一看。
幼儿园数学教案篇5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入“+”、“-”,解释其意义。
1、依次出示实物图片,教师启发幼儿逐幅观察图片,并用
自己的语言讲出图意。(用三句话讲述)例:树上有5个苹果,掉下来3个,树上还剩下几个?
2、小兔去拔萝卜,先来了一只小兔(出示一只小兔图片)过了一会又来了三只小兔(出示三只小兔图片)问1只小兔再添上三只小兔是几只小兔呢?(加号含义)之后,一只小兔的回家吃饭了,这时还剩几只?如何表示?(减号含
二、实际运用。
教师利用手上乒乓球及苹果,让小朋友巩固对加号及减号的理解
三、游戏“猫捉老鼠”
游戏背景(老师讲述):小猫家里没有粮食了,小猫很饿的`,因此他决定要出去抓老鼠。
游戏过程:老师与小朋友围成一个大圈而坐,一个小朋友拿着手绢,在圈外丢手绢扮老鼠,手绢被丢到老师背后的时候老师起来抓老鼠(引入加法的概念)。之后老师要吃小老鼠,吃掉一个,再吃掉一个(引入减法的概念)。老师与学生轮流换当小猫。
四、引导学生看图列式。(老师出示相关卡片,引导学生列式。)
五、分组比赛“看哪组列的对”
老师出示相关图片,学生列式,作对的小组可以得到一颗红苹果。
六,教师总结
幼儿园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清楚面积的几种比较方式。
2、学习用正方形画格子,数格子的方式测面积,比较面积的大小。
3、明白面积一样的图案,外形不见得一样,初步了解守恒。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预备:
种种图案、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理顺已经具备的经验,使用种种方法比较面积大小,导出“面积”观念。
1、用眼睛观测法比面积大小
教师展示两张大小差别比较大的图案(绿、蓝)
师:“2个图案哪张大?”(孩子:“……”)教师:“噢,双眼一瞬间就发现啦。”
2、叠加法比面积大小,(幼儿教师展示两张大小差别小的纸)
师:此刻哪一个大?有不赞同见吗?(孩子:“桔黄的大,白的大……),教师:“望着相当,怎样比大小?”(孩子:“叠加起来”)
请孩子上来尝试。
师:我看他是一边的边角都一一对齐的,你是用了啥方法?这一个叫叠加法。
师:哪一个大?大了如此一点用叠加法一瞬间就明白啦。
汇总:当2个图案望着基本上比不出大小时,叠加法实在是个好方法。
(幼儿教师:对,当两样物品看不出面积谁大时,叠加法实在是个挺好的方法)
3、导出“面积”观念
师:通过刚刚2组的比较,我们明白图案的(的表面)大大小小,图案的大小另外还有一個名称,叫图案的面积。
通过比较,可讲绿色纸的面积比蓝色纸的面积大,幼儿教师指着另1组问:这组可怎样讲哩?(孩子讲:“黄色纸的面积比白色纸的面积大)。
4、数格子法比面积
幼儿教师展示两张无序图案,(面积一样)
师:这儿又有2个图案,可外形非常奇怪,那一个面积大?有(啥)方法比出来吗?叠加法能用吗?
幼儿教师:“别担忧,我今日带来了一样工具,是啥?它能协助2个图案测面积、较大小。
怎样量哩?(幼儿教师将图案贴于小黑板上)将正方形角与1号图案边角都一一对齐。画下外型线,再把边去与刚刚的外型线边角叠加,画出外型线,从左到右按次序一個接一個,一行画好啦,在画下一行,边量边画,将整个图案都量好、画满。以后用这一个小正方形用一样方法,将②号图案量好画满。
师:量好后,你明白它们的面积谁大谁小了吧吗?(孩子:一样大)怎样明白?量1号图案面积用了6个正方形,量②号图案面积用了6个正方形。因此它们的面积是相同的。
幼儿教师:那我们点数1号图案用了几个正方形,(幼儿教师边数边记下),点数2号图案用了几个正方形。因此他们的面积是一样大的。
(幼儿教师汇总:看起来尽管图案不同,可是面积亦会有一样大时。)
刚刚比面积大小时用了何种方式?(孩子:画正形方式),对,我们是用正方形画格子,每一格格地数出来,因此可叫它数格子法。
(幼儿教师总结:给2个外形不同的图案比不出面积大小时,数格子法实在是个好方法。)
二、孩子动手操作
师:数格子法如此好你是否想试一试?
1、1组4个图案、4个方块、勾线笔
①我在后方的桌子上的篮内面给你们人人预备了个图案,一個小正方形,用画格子数格子法明白图案的面积并记录下来,请你们不拿小凳子,4个人用一张桌子。(记录下来后将小正方形放回原处,拿图案回到位置上,看谁1、个坐下来。
②去找你的好伙伴比比哪个的面积大;哪个的面积小,跟此外一边比比。
请孩子上来:“你刚刚跟谁比,那××上来吧,你俩哪个的面积大,哪个的面积小。为何(面积占几格)哪有没同你好伙伴的图案面积是一样大的啊?为何?外形一样吗?看起来面积一样大的`图案,外形可不同啊。谁同他们的面积是一样的抬起你的图案吧。
③此刻这一些图案要回家啦,面积一样大的图案他们均是一家里的亲人。(幼儿教师展示图案的家。这这就是哪个的家?这一个家的图案面积均是几啊?请三个人验证。
2、幼儿教师展示图示已作好。
①请你比比这3个图案几号面积最大,,几号小,我们一块儿从1号开始数吧?(边说教师做记录)。
依照面积大小,它们三个怎样排队?(幼儿教师指着记录表)排好后,教师:“你是用何次序排的,另外还有其它的排法吗?两种方式你会了么?排好后,将每一个图案面积用了几格记录下来。
②我的记录表完成啦,我给你们每一组也预备了张记录表,请你四个人1组,人人拿一個图案,一個小正方形工具,将图案量好画满以后,4个人将面积大小按次序摆放起来。(幼儿教师字有孩子工具),并记录每一个图案面积,再请小组负责人上来说说。
验证:你们最大图案面积数了几格,最小图案数了几格,你是用何次序排的。
完结:我们用了正方形量一量、数格子给图案面积比大小,我们到教室瞅瞅有哪一些物品可了着用这一个方法来比面积大小。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认识“〉”和“〈”,能准确区分“〉”符号和“〈”符号。整个活动的层次比较清晰,孩子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了“〉”和“〈”,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操作的过程,大部分孩子能正确区分符号,并能准确的在两个数字中选择符号,虽然孩子能进行区分,但在表达上有些孩子会出现读错现象,主要是对符号的认识还不够,我将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个别辅导及帮助,让孩子在正确区分的基础上并能掌握正确的读法。
幼儿园数学教案推荐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