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有趣的教学案例和实践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来设计,促进其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手工青团教案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手工青团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教学准备:
画纸、涂色工具、彩带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游戏导入
教师先用丝带表现直线,弧线和曲线请同学画出来。
问:观察飘带动的时候是什么线?(曲线)用笔描绘刚看到的线,请学生上来示范画线
应该怎样画呢?把握几个特点:大胆,流畅
出示课题——会动的线条
二、观察、感受新知
同学们刚刚在黑板上也画了会动的线条,画的很好,我们生活中存在的会动的线条也很多,让我们来看看大屏幕吧
出示图片:水面、千手观音、盘山公路、体操。
问:能不能告诉我动的线条在哪?带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呢?
生:千手观音中人的手臂、蜿蜒的公路、水的波纹、体操队员的.飘带这张图带给我们旋转的感觉
教师总结出不同的线的名称及特点。
三、欣赏名画
凡高的星月夜
问:哪里在动呢?(云、月亮的光芒,星都用的是曲线)猜一猜画者在绘画这幅作品时的心情。
小结:“线”是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造型语言。
四、表现指导,学生创作
刚刚我们大家一起看了许多的画,知道了会动的线条是怎样动起来的,也体会到了当时作者绘画时的心情了,现在我们同学是不是也想表现一下呢
1、可以表现有风的池塘边的景色,正在燃烧的稻草,跳舞的人群,放烟花的天空,舞龙,飘动的云,鱼儿在水中嬉戏,游泳,划船
2、可以选择一幅画进行修改,让画面的景物动起来。
五、作业展示: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内容,哪些东西使它动起来了?
六、课后拓展
1、提出本课拓展要求,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大胆使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表现内心丰富的世界。
2、除了曲线会动,还有哪些线会动?找找生活中存不存在?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里面,我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线条。主要运用到的方法有观察、对比、尝试、归纳等等。但最主要的还是观察,因为一切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观察的对象有欣赏作品、自然界的图片,范例作品,以及自己的尝试练习。
学生对线的动感比较容易理解,但如何表现出既有动感又有一定美感的作品有一定困难。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线描画中如何用线条的分析理解,多用一些时间探讨在造型中如何更好地运用线条曲直等的变化手法进行表现。
幼儿手工青团教案篇2
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风筝的对称美。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材料装饰风筝面。
3、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5、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准备
1、教室里布置“风筝展”,课前带幼儿参观、欣赏过各种风筝,了解风筝的基本特征。
2、幼儿课前已经知道并练习过用不同的方法剪出两个一样的图形。
3、教师制作好的风筝面若干,一只采用的`装饰材料颜色和马夹袋底色差不多;一只图案排列比较凌乱,分布不均匀;还有一只颜色深浅搭配清晰,图案分布均匀。
4、人手一只马夹袋、剪刀、胶水。
5、每组放有各种彩纸(皱纹纸、自粘纸、手工纸、泡沫纸);剪好的几何图形若干;几支铅笔。
过程
一、带幼儿进教室,自由欣赏各种风筝。(3分钟)
1、幼儿自由欣赏各种风筝。
教师引导语:“哇!这么多的风筝,我们一起来看看!”
2、幼儿自由的和同伴交流,教师在旁倾听。(如有幼儿提到喜欢风筝对称的话,就请他在集体面前说说,可直接引出下一个环节)
教师引导语:请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喜欢那个风筝?为什么喜欢它?
二、引导幼儿感受风筝的对称美。(5分钟)
过渡语:小朋友刚才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风筝,徐老师这里也有一只我喜欢的风筝。
1、出示一只图案对称的风筝。
教师引导语:你们觉得它怎么样?(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引导幼儿感受这只风筝的左边和右边的形状和图案都是一样的。
教师引导语:请小朋友看看这只风筝左边的翅膀和右边的翅膀,你发现了什么?翅膀上的图案呢?『一样在哪里?(引导幼儿说出图案的大小、颜色、形状和位置都是一样的,还是教师直接说出比较好)』
三、幼儿讨论如何装饰风筝面。(15-20分钟)
教师引导语: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也来做一只漂亮的风筝好吗?
教师出示制作好的几只风筝面,请幼儿比较怎样装饰可能最好看。
教师引导语:
(1)你最喜欢哪只风筝?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三只风筝的优点和缺点)
(2)怎样才能剪出两个一样的图形。
四、幼儿制作风筝面。
教师引导语: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彩纸剪出各种漂亮的图形把自己的风筝装饰的最漂亮。(原本我设想要用旧图书、挂历纸,但是如果要求幼儿对称装饰的话,只能用各种纸了)
1、幼儿做到一半时,教师可请几位能力强一点的幼儿,用铅笔画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剪贴。
2、做的快的幼儿可以帮助做的慢的幼儿。
3、请客人老师帮助幼儿一起把线系在风筝上。(马夹带的拎手上)
五、带幼儿去放风筝。(没有做好的幼儿可以继续做)(2分钟)
小朋友可以一起去操场上放风筝,比一比谁的风筝最漂亮。
活动反思
游戏中让幼儿把风筝外形画得左右对称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孩子们顾及到了左边就不能顾及到右边,由于水彩笔较细,因此色彩不够均匀。我觉得可以让幼儿画最简单的风筝外形,在内部进行图案对称,色彩上可以选择油画棒,上色均匀饱满。
幼儿手工青团教案篇3
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蛋壳拼贴在花瓶上。
2.引导幼儿学习不同的手工操作材料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细心操作的习惯,保持作品整洁。
准备:
1.花瓶实物2~3个。
2.操作卡片《花瓶》、压平后,蛋衣连在一起的蛋壳、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浆糊、干抹布等。
过程:
1.导人活动,引起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来做设计师,每人设计一个花瓶并用蛋壳来制作设计好的花瓶。
2.引导幼儿观察实物花瓶的特征。
教师出示实物花瓶:这几种花瓶的式样各有什么特点?幼儿议论、回答后,教师:花瓶样式很多,有颈子长、肚子大的,有上下粗、中间细的,有瓶口大、颈子细、肚子略大的。
3.引导幼儿学习蛋壳花瓶的制作方法。
教师示范并讲解:先在图画纸上设计一个花瓶式样,画出轮廓线,再用浆糊把蛋壳满满地贴在轮廓内,也可稍微超出轮廓线。然后用颜料涂在蛋壳上,让颜色渗入裂纹中,再用干抹布轻轻抹去多余颜料。用另一张同样大小的图画纸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花瓶轮廓后(注意保持轮廓线的平滑),贴在有蛋壳的图画纸上,使两只花瓶轮廓重合,再在花瓶上面添画上花,一只插满鲜花的.花瓶就做成了。
4.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下面请小朋友来做花瓶,要先设计好花瓶式样,再贴蛋壳,最后添画。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注意蛋壳要贴满,花瓶轮廓线要剪平滑,图画纸相贴时注意花瓶的位置。
5.作品,结束活动。
展示作品,找出谁设计的花瓶式样最新颖,谁制作的花瓶最精美。
延伸:
将生鸡蛋的蛋清倒出来,可用蛋壳做不倒翁、花篮、茶杯等。半个鸡蛋壳可做小船
幼儿手工青团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吃过粽子吗?粽子什么样子?吃起来味道如何?
2、板书课题,学习“端、粽”和这两个字的偏旁。
二、认读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2、学生认读生字。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总会”说明了什么?
2、“盼着”又说明了什么?
五、学写生字“午、节、叶、米、分”
1、观察字形结构。
2、师范写生书空。
3、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齐读、开火车读词语。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预设:①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③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写生字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幼儿手工青团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两种颜色的花片按一定规律排序,初步掌握两种物品的不同排序规律和方法。
2、感受多种有趣的排序现象,体验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人手一面镜子、一张已经折叠好的餐巾纸、水彩笔,两面镜子不同组合方式的标志贴在展示板上。
2、花片、皇冠若干。
活动过程:
(一)学习排序
1、第一次排序:
(1)指导语:小朋友看看桌上有什么?请你找到这个红宝石做为起点,让这些小花片有规律地在这上面排一排队。幼儿操作后交流:你是如何排的?
(2)请你再次设计花边,和别人不一样。幼儿操作后出示一个个排列方法,并小结:原来两种花片就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排法。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真棒!请你让小花片回到小篮中休息一下。
2、第二次排序:
(1)指导语:有个小朋友要过生日了,邀请我们一起参加生日会,我们来做个生日皇冠,去参加生日会吧!请你先在这上面有规律地排上花,要和刚才排得不一样,再把它围起来,变成个皇冠,请你试试吧!
(2)幼儿操作后:你成功了吗?有什么问题?谁来帮助他。
(3)纠正幼儿封闭形曲线的排序中出现的问题:这是一个圆,我们排的时候要是按这个特征排的话,就要注意这一组的完整性,这样会更美。
(4)请幼儿把生日皇冠上有规律的排列进行一下调整,注意一组的'完整性。
(5)幼儿操作,并把生日皇冠戴上头上。
(二)镜子里的排序,体验排列方式的不同
1、制作生日礼物:花手帕。做花手帕也有一个要求:上面的图案也要有规律地排列。
2、指导语:这儿有张餐巾纸,请你用笔在这上面添画一下,我们来请这两面镜子帮忙变戏法,把礼物变出来。幼儿画完后,看看我们的画在小镜子手拉手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用两面镜子,探索,观察镜中的变化。
3、交流发现:镜子里的图案排列得有没有规律?象什么?这么多图案是怎么排列的呢?
4、我们从镜子里把礼物请出来,好吗?打开餐巾纸。
5、指导语:其实,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会用到这些有规律的排列,瞧!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秘密!
6、现在,我们戴上皇冠,捧好礼物,准备去参加生日会吧!
幼儿手工青团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