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趣味性的教案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下是多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初二力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初二力的教案篇1
公民的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能力目标:
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重点:
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义务知识的认识状况;请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授课过程导入新课:从活动“小明履行了哪些义务?”导入(帮助学生认识义务来自亲情、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1、请学生仔细阅读图文资料
2、经过思考,分四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将相关内容分别填在表格中。
3、几个学生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后,教师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4、小明的上述活动,分别履行哪方面的义务?哪项是法定义务?哪一项义务是我们必须履行的?
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强调)。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朗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公民的义务的问题
新授:公民的义务(板书)
一、我们的法定义务(板书)
(一)我们为什么要履行法定的义务。
案例分析:小珊应该纳税吗?
1、小品表演
2、在思考,小组辩论(甲方认为小珊是未成年人不要纳税;乙方认为小珊是中国公民要依法纳税,这是公民的义务)基础上,在班上交流见解。(辩论中论述精彩的学生加5分,参加辩论的加3分,获胜团队每人加1分)
3、教师小结(相关链接)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因为这还是爱国的表现。比如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朗读并请学生说说马克思的话的意思。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相关链接)
(二)我国公民应履行哪些义务?
1、学生朗读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教师作简单分析。
2、除了上面谈到的义务,我们还应该法律履行哪些义务?3、“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结提问: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要履行法定的义务,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呢?(三点见书)
二、我们的道德义务(一)
道德义务和含义以及道德义务与法定义务的区别和联系
1、分析小龚的案例引出道德义务的含义。
2、广义的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又包括道德义务。
3、公民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
4、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区别和联系(相关链接)
5、列举各种义务让学生分辨哪些是法定义务,哪些是道德义务?
(二)我国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1、案例分析单先生的行为为什么受到人们的称赞?(感受不能仅仅局限在拾金不昧上,引导学生扩展思路)
2、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要履行很多的义务。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公民履行义务,是每个人责无旁贷。
初二力的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
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
2、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3、难点的突破方法:
首先应交待清楚中位数和众数意义和作用:
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众数是当一组数据中某一重复出现次数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教学过程中注重双基,一定要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求中位数的步骤:⑴将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⑵数清数据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取中间的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取中间位置两数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求众数的方法:找出频数最多的那个数据,若几个数据频数都是最多且相同,此时众数就是这多个数据。
在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实际问题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课堂上教师应多举实例,使同学在分析不同实例中有所体会。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教材p143的例4的意图
(1)、这个问题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样本,主要是反映了统计学中常用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数据较多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考察总体中的一个样本,然后由样本的研究结论去估计总体的情况。
(2)、这个例题另一个意图是交待了当数据个数为偶数时,中位数的'求法和解题步骤。(因为在前面有介绍中位数求法,这里不再重述)
(3)、问题2显然反映学习中位数的意义:它可以估计一个数据占总体的相对位置,说明中位数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数据代表。
(4)、这个例题再一次体现了统计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应鼓励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
2、教材p145例5的意图
(1)、通过例5应使学生明白通常对待销售问题我们要研究的是众数,它代表该型号的产品销售,以便给商家合理的建议。
(2)、例5也交待了众数的求法和解题步骤(由于求法在前面已介绍,这里不再重述)
(3)、例5也反映了众数是数据代表的一种。
四、课堂引入
严格的讲教材本节课没有引入的问题,而是在复习和延伸中位数的定义过程中拉开序幕的,本人很同意这种处理方式,教师可以一句话引入新课:前面已经和同学们研究过了平均数的这个数据代表。它在分析数据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和认识数据代表中的新成员——中位数和众数,看看它们在分析数据过程中又起到怎样的作用。
五、例习题的分析
教材p144例4,从所给的数据可以看到并没有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因此,首先应将数据重新排列,通过观察会发现共有12个数据,偶数个可以取中间的两个数据146、148,求其平均值,便可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教材p145例5,由表中第二行可以查到23.5号鞋的频数,因此这组数据的众数可以得到,所提的建议应围绕利于商家获得较大利润提出。
六、随堂练习
1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销售金额,统计了这15个人的销售量如下(单位:件)
1800、510、250、250、210、250、210、210、150、210、150、120、120、210、150
求这15个销售员该月销量的中位数和众数。
假设销售部负责人把每位营销员的月销售定额定为320件,你认为合理吗?如果不合理,请你制定一个合理的销售定额并说明理由。
2、某商店3、4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销售台数如表所示:
1匹1.2匹1.5匹2匹
3月12台20台8台4台
4月16台30台14台8台
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商店出售的各种规格空调中,众数是多少?
假如你是经理,现要进货,6月份在有限的资金下进货单位将如何决定?
答案:1. (1)210件、210件(2)不合理。因为15人中有13人的销售额达不到320件(320虽是原始数据的平均数,却不能反映营销人员的一般水平),销售额定为210件合适,因为它既是中位数又是众数,是大部分人能达到的额定。
2. (1)1.2匹(2)通过观察可知1.2匹的销售,所以要多进1.2匹,由于资金有限就要少进2匹空调。
七、课后练习
1.数据8、9、9、8、10、8、99、8、10、7、9、9、8的中位数是,众数是
2.一组数据23、27、20、18、x、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的值是.
3.数据92、96、98、100、x的众数是96,则其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
a.97、96 b.96、96.4 c.96、97 d.98、97
4.如果在一组数据中,23、25、28、22出现的次数依次为2、5、3、4次,并且没有其他的数据,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24、25 b.23、24 c.25、25 d.23、25
5.随机抽取我市一年(按365天计)中的30天平均气温状况如下表:
温度(℃) -8 -1 7 15 21 24 30
天数3 5 5 7 6 2 2
请你根据上述数据回答问题:
(1).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什么?
(2).若当气温在18℃~25℃为市民“满意温度”,则我市一年中达到市民“满意温度”的大约有多少天?
答案:1. 9;2. 22; 3.b;4.c; 5.(1)15. (2)约97天
初二力的教案篇3
一、设计思想
通过实例和新闻材料及亲身体会等,让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能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掌握科技、立志报国的思想以及环保观念。
三、教学重点: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学会举例说明交通运输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
六、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能说明交通运输重要性的信息和资料。
教师: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
七、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交通运输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什么是交通运输呢?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呢?
?展示投影】这组投影片说明了什么?
1.贵州有西南煤海之称,煤炭探明储量有几百亿吨,居南方各省区之首,然而,丰富的煤炭资源受交通限制,有些煤炭运不出去;贵州林木总蓄积量有1亿多立方米,由于交通不畅,有的地区采伐的木材,腐烂和运出的一样多。因此,贵州民间流传这样的说法:“要致富,先修路。”
2.新中国成立以前,从成都到拉萨,翻山越岭,要走好几个月。现在坐汽车只需几天,乘飞机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了。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同时形成感性认识──交通运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非常重要。)
?学生回答】说明交通运输业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
?教师小结】这两个事例分别从货运、客运两个方面说明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发展旅游事业,加强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等,都要优先发展运输业。所以说,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出示板书】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教师承转】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交通运输,我们每个同学也都感受到它的作用,下面请同学们在班内谈一谈对它的体会。
?学生活动】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内分别交流;教师注意总结交通运输的定义及现代主要交通方式。(应让学生明确地铁、管道也属于交通运输工具)
?教师引导】指导学生读p87的两则新闻报道,让学生思考其说明的问题。
(加深学生对交通运输的重要意义的理解)
?教师承转】每一种交通工具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交通工具的发展是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
?教师引导】读图4.1思考:①现代主要交通方式有哪些?②三阶段的发展说明了什么?③三个阶段,哪个对环境的影响最大?这说明了什么?怎样解决?
?归纳小结】让学生简单归纳、总结交通运输的作用。
?展示投影】历史上的四大米市
?教师引导】1.引导学生分析四大米市形成的原因。
(联系实际从气候、交通、市场三个方面分析)
2.指导学生做p88第二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由讨论,对于第⑷题,每条建议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放在首位的应是“再多修些公路”)
?教师指导】联系实际请再举一些说明交通运输作用的例子。如:①沂水县城长安路改造工程竣工。②沂水县积极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③沂水县第一条铁路──胶新铁路已建成通车。④沂水热电厂建设正在紧张施工,有望年底投入使用。
八、评价建议
评价时关键看学生能否联系实际说明交通运输的作用。
九、教学后记
本节教学,不应太局限于教材,抓住课标要求,联系实际,通过谈话法、讨论法教学,效果较好。
初二力的教案篇4
目标:
1、熟读成诵;
2、品析莲的形象美;
3、感悟诗人的品德
设想:读析品分四块推进
课时:一课时
程序:
一、课前预习:熟读课文,并阅读课文注释及练习
二、导入:教师检查对词义的理解。“之”、“焉”、“者也”、“噫”、“矣”等虚词和若干实词
三、分四块推进
(一)朗读
1、备读:要求畅读五分钟,每个人都必须讲出这篇文章之所以朗朗上口的一个原因。
2、学生尽情朗读
3、课堂发言:如:散句与骈句的交错运用,长句短语的错落有致,叙述、描写、议句的熔为一炉、疑问句、感叹句的穿插使用。全文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诵读起来格外舒畅。
(二)析读
1、学生带着问题继续诵读课文
2、教师出思考题:
①全文的主体形象和陪衬形象。(莲——菊和牡丹)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莲的形象。(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
③文章怎样表现了莲的品质。(文章表现莲的高洁品质,从三个方面入手:直接描写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议论。)
(三)讲读
对课文需要着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主要内容有:
1、直接写莲花的句子,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句句赞莲花,又是句句赞君子,既是描写,又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情趣和清高思想。
2、第一段文字是状物,第二段文字是言志。状物意在赞颂君子的品德,言志则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抄读和背读
课末留几分钟时间,学生自行完成。
初二力的教案篇5
学情分析:
1、由于作者所写的人和事与现在相隔的年代较远,学生缺少对本文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
2、对本文关键性的语句深层含义和蕴含的情感体会不深
3、一时难体会文中所写的几类人的作用以及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认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副词的准确运用
2、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本文所描写的几类人的对比作用
3)理解特殊背景刻画人物的作用
3、情感目标
1)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忱、严谨治学和毫无民族偏见的博大胸怀,以及作者的深深怀念之情
2)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原因,学习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1、重点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
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
教学课时:
3课时
课前预习:
1)回忆自己以前非常敬佩的一个老师是谁,想想原因
2)学生预习课文,并了解作者对寿境吾先生和对藤野先生的不同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
自学生字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学习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在人生成长的路上肯定会遇到过很受你敬佩的老师,是谁呢?你为什么难以忘怀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藤野先生》
二、走近作品
1、简介作者
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2、简介藤野先生
作者也有一位最为敬佩的老师,令他一生都难以忘怀,那就是藤野先生屏幕显示:在我所认为的教师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便是藤野先生
2、简介文章写作年代和故事背景
a、写作年代
b、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
三、走进作品,感知内容
1、检查预习
a、读准
杀戮华裔溺爱深恶痛绝深谙诘责匿名油光可鉴抑扬顿挫
出言不逊杳无音讯驿站绯红瞥见畸形
b、读顺
标致掌故精通时事的人模胡落第爱国青年
2、整体感知
a、听录音,感知文章思路
提示:找出文章中表示地点转换的句子,注意总结作者在各个地点分别写了什么事情
b、请列出本文的结构图
明确:本文是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我”与藤野先生,相识、相知、相别、怀念的顺序来写的
c、 小结思想内容
明确:四个典型事例两条线索两种真挚感情一次思想转变
四、作业
假若《藤野先生》刚在报社发表时,限于篇幅,报社要求作者在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缩写成800字记叙文,请你帮作者进行缩写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
精读直接描写藤野先生的有关片段,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初步感受藤野先生在作者心中的伟大形象
学习活动:
一、检查作业
请同学们每个小组推选出一篇缩写成800字的记叙文朗读、总结出缩写后的主要内容屏幕显示:初步印象典型事例
二、品析人物形象,初感“伟大”
1、引出“伟大”——具体了解藤野先生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
(屏显藤野先生图片)藤野先生,是鲁迅青年时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老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评价他的呢?(屏显第37段并齐读: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针对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鲁迅先生?什么是“伟大”?(超出寻常,令人钦佩敬仰的)是啊,一个普通的医学教授,仅仅两年的师生情谊,况且鲁迅后来也弃医从文,二十多年后为什么说在“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呢?(板书:伟大?)
2、初感“伟大”——从一个普通学生角度感受藤野先生的伟大先生形象
1)过渡:同学们通过课后的缩写练习都知道,有关直接描写藤野先生的片段,即“初步印象”和“典型事例”等内容是必须要留下来的
2)思考:那请大家在阅读这些内容(及6——23段),能否结合具体词句谈谈:初次见面时作者认为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先生?在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两年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
3)互动:
①第一节课:工作中规中矩,生活不拘小节
诵读:让学生模仿“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自我介绍:“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
②添改讲义:诲人不倦,一丝不苟
诵读:“你能抄下来么?”是商量询问的口吻;“拿来我看!”为学生可以抄下来讲义而兴奋
比较:“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添改”,改为“修改”或“订正”行不行?(“添改”,即增加和订正如果说增加讲义中脱漏的地方还是一位医学老师的职责的话,订正文法的错误就不是他份内的事了)
③纠正解剖图:既严格又耐心
比较:“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和原文比较,想想能不能这样改(原文是委婉的批评,耐心的指导,怕“我”难堪)
④关心实习:无微不至,充满尊重
比较:体会下列三句话的表达效果:(屏显)
“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
“听说中国人是很相信鬼的”
“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作为一个医学教授,本可以坦言,没有鬼,不必迷信之类的话,但是怕伤了“我”的自尊,故意委婉地说“敬重”,而不是“迷信”或是“相信”,这是对“我”的尊重,也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即使它可能是落后的、愚昧的)
⑤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善良心地
比较:(屏显)
原稿:总要看一看才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定稿: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定稿更强调了一种郑重的态度、求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妇女遭受摧残的同情,为自己不能亲见的遗憾“好”字,还容易引起误解)
提醒:还有一些细节要注意,比如“叫我”“将我叫到”,三次都是老师主动喊学生
4) 小结:(板书)
见面:学者形象
交往:
典型事例角度思想品质伟大先生
添改讲义对工作认真负责,热心助人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要求严格,一丝不苟
关心解剖实习为人体贴入微,尊重学生
了解女人裹脚治学治学严谨,求实精神
5)从这些片段中,哪些词句直接表现出作者的敬佩之情?
明确:a、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
b、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
三、总结写人手法
思考:大家通过这节课学习可否知道,直接描写某人,最基本的方法是什么呢?
明确:直接写人,一定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把人放在具体的叙述和细致的描写中去表现
屏示:典型事例——从不同角度选取,对突出人物思想性格具有一定代表性
细节描写——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符合人物身份,传达人物心理
四、作业
运用本课学习的直接写人的一些方法,写一写你心中最为敬佩的老师,500字左右
第三课时
学习任务:
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及原因,品味作者爱国主义的强烈思想感情,从而进一步感受藤野先生在作者心中的伟大形象
学习活动:
一、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我们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藤野先生?
教师小结:如果孤立地去看这几件事,就说藤野先生是“伟大”的,还有些单薄,还不足以让鲁迅、让我们感动,因为这更多的是一个教师,至多是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本能那么,到底还有什么原因呢?
二、深品“伟大”——从一个弱国的爱国青年角度感受藤野先生伟大人格魅力
1、结合生活体验
据你的经验,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最感动于别人的帮助呢?(第一,这个人非常需要帮助,甚至走投无路;第二,你给了这个人最需要的东西)
教师补充举例两篇赞美老师“伟大”的文章一篇是张九韶的《太阳味儿》文章写到“我”小时候很优秀,自尊心也特强,可是一天晚上突然尿了床,为了不让同学知道,就每天大义赴难般的钻湿被窝,可是有一天被子却被人偷偷晒过了谁晒的呢?是班主任班主任后来告诉“我”,尿床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被子是晒在他自家的小院里,没人知道所以“我”由衷地说班主任有一颗“伟大”的爱心还有一篇是魏巍的《我的老师》作者小时候,父亲在军阀部队里几年没回来,于是很多孩子就说:“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作者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批评了那些孩子,还写了一封信劝慰作者,说作者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于是作者感激地说蔡老师“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
结论: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孤立地看很平常,但是如果有了不平常的发生背景,这件事就变得不平常了
2、认识文中之“我”
过渡:那么文中当时的“我”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思考:当时的“我”为什么要出国呢?说说“我”当时最需要些什么?
屏示一:故事发生在1902——1906期间,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列强虎视鲸吞,军阀割据混战,百姓水深火热,祖国和民族,命悬一线国之出路,民之前途在哪里在哪里呀?(北京图片:日俄战争)
屏示二: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屏示三: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鲁迅《琐记》
屏示四: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鲁迅《t;呐喊>自序》)
屏示五:
结论:一个弱国的爱国青年,饱受歧视,怀着救国救民的梦
3、深品先生“伟大”
过渡:那么文中的“我”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和藤野先生相识、交往的呢?
①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鲁迅去日本是因为在国内已毫无出路,到日本寻求学问那么抱定希望远涉重洋到了日本又怎样呢?
默读第1-3段,思考:鲁迅到日本的第一站是首都东京,后来他为什么又选择去一个不大的市镇——仙台呢?(通过在东京的两件事:赏樱花、学跳舞,他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附庸风雅,到处乌烟瘴气,没有自己想要的学问)
哪句话概括地表达了他对东京的态度?(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反复朗读对比(屏显):
东京也是这样
东京无非是这样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初二力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