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教案7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个完善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我们写教案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课堂教学高效有序,因此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下是多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水循环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水循环教案7篇

水循环教案篇1

一、 课标的要求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标准,与旧教材的教学要求有些不同,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1、 旧教材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2、 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知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二、 教材分析

1、 教材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从而引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其中教材所附的读图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分析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补给的关系。活动题让学生结合水循环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2、 教材中出现了三种水循环的概念,与“标准”要求不大符合,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要淡化。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 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 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

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

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洋流的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

1.小组式讨论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读图分析讨论法;

4.案例分析法;

5.启发式讨论法;

6.自主学习法。

水循环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

2.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等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等概念.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口算

0.8/0.5=4/0.25=1.6+0.38=

0.15/0.5=1-0.75=0.48+0.03=

(二)计算

21/3=15/3=12/3=10/3=

教师提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7

例710/3

1.列竖式计算

教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教师用两种颜色的笔分别将商3和余数1描一遍)

使学生明确:因为余数重复出现1,所以商就重复出现3,总也除不尽.

所以10/3=3.33……

(二)教学例8

例8计算58.6/11

1.学生独立计算

2.因为余数重复出现数字3和8,所以商就重复出现数字2和7,

所以58.6/11=5.32727……

3.观察比较10/3=3.33……58.6/11=5.32727……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小数部分有的数字重复出现;有一个数字、有两个数字重复出现;)

4.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教师板书:循环小数.像3.33……和5.32727……是循环小数.

5.简便写法

3.33……可以写作;

5.32727……可以写作

6.练习

把下面各数中的循环小数用括起来

1.5353……0.19292……8.4666……

(三)教学例9

例9一辆汽车的油箱里原来有130千克汽油,行驶一段路程以后用去了.大约用去了多少千克汽油?(保留两位小数)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130/6=21.666……

asymp;21.67(十克)

答:小汽车大约装21.67千克汽油.

2.集体订正

重点强调:保留两位小数,只要除到小数点后第三位即可.

3.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先用循环小数表示所得的商,再保留两位小数写出它的近似值.

28/182.29/1.1153/7.2

(四)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几种情况出现?

1.除到小数部分的某一位时,不再有余数,商里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也就是被除数能够被除数除尽.如3/2=1.5.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2.除到小数部分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不断重复出现,商里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如10/3=3.33……,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

三、课堂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5.7/914.2810/7

(二)下面的循环小数,各保留三位小数写出它们的近似值.

1.29090……0.0183838……

0.4444……7.275275……

四、布置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除不尽的用循环小数表示商,再保留两位小数写出它们的近似值.

(二)一列火车从南京到上海运行305千米,用了3.5小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保留两位小数)

水循环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2.初步认识循环小数,会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能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循环小数的意义。

难点是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循环

1、故事引入。老和尚和小和尚讲故事......

2、学生举循环的生活现象的例子:

你们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循环的现象?(学生讨论后回答)

(感受循环)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把它称为“循环”(板书)。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循环的现象,如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每年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师:(概括)这样的重复不仅出现在生活中,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也经常会出现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p27王鹏赛跑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后,列出算式:400÷75

教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这个算式,并指名一人板演,教师巡视。

师:像这样继续除下去,能除完吗?(可能永远也除不完。)怎样表示这种永远也除不完的商?这种商有些什么特点?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循环小数。(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二、认识循环小数

1、初步认识循环小数。

师:刚才我们在笔算过程中发现这个算式有二个特点:

①余数重复出现“25”;

②商的小数部分连续地重复出现“3”。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引导说出:当余数重复出现时,商就要重复出现;商是随余数重复出现才重复出现的。)

如果将400÷75继续除下去,猜一猜,商的小数部分第10位数字是几?第100位数字呢?(学生回答)

师:那么我们怎样表示400÷75的商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永远除不尽的商。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400÷75=5.333…,教师板书后加以说明:写这样的商一般要把重复出现的数字至少写两组再写省略号。)

师:我们所说的重复也叫作循环,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小数,就叫做循环小数。

2、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

师: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循环小数,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28÷18= 78.6÷11=

(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订正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5.333…和1.555…,7.14545…

师:你们觉得这三个循环小数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 5.333…商的小数部分从第一位起一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1.555…商的小数部分从第一位起一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7.14545…商的小数部分从第二位起二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师提问:你们觉得像这样的算式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不除了?(引导学生说出:只要余数重复了,就可以不除了。因为像这样的算式余数循环,商也会跟着循环。)

师小结:你们说对了!像5.333…和7.14545…1.555…,这样的小数都是循环小数。你们能像这样写出几个循环小数吗?(请大家在1分钟内写出几个循环小数,看谁写得又对又多!)

讨论:究竟什么样的数就叫循环小数呢?(让学生尝试归纳什么叫循环小数,指名请几个学生说说,然后让学生打开课本第28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学生齐读概念。学生读完概念后,教师在展示台上重点解释“循环小数”中的关键词。)

3、分析比较: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循环小数,哪些不是。

3.4666…( )2.354354( )1.4555( )

0.24382438…( )0.44222…( )

4、继续探索: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是?

3.4666…( )0.24382438…( )0.44222…( )

小结: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28页的“你知道吗?”,然后回答,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能结合一个循环小数给大家讲讲吗?(指名学生回答,集体交流)

教师结合具体的循环小数强调循环节的简便写法:写循环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写上一个圆点。

如:5.333… 写作:5.3, 读作:五点三,三循环

1.555… 写作:1.5,,读作:一点五,五循环

7.14545… 写作:7.145, 读作:七点一四五,四五循环

5、建立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大家想一想,两数两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请大家计算:15÷16= 1.5÷7=

结合学生的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像0.9375这样的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像5.333…这样的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让学生开火车举例说说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各举一个)

6、辨一辨:所有的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吗?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写一写:根据循环小数的一般写法,写出它的简便写法;或者根据它的简便写法,写出它的一般写法。

7.307= 3.1435= 2.0505 3.143535…=

2、判断题:

(1)0.7777是循环小数。( )

(2)1.3>1.333 ( )

(3)2.07=2.07 ( )

(4)13.243243…可写作13.24。 ( )

3、比较大小。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师结合板书进行小结)

水循环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了解小数产生及发展的过程,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小数的有关知识进行一次综合练习。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1题。

(1)出示图,学生独立涂色完成。

(2)指名口答,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3)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先看平均分成了几份,再看涂了几份。

2、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2题。

(1)独立在课本上填写合适的小数。

(2)集体反馈,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3)小结。

3、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3题。

(1)出示题目,请学生口头说说每人储蓄的钱各是几元几角?

(2)比较,集体反馈,重点说说是怎么比的。

(3)小结。

4、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4题。

(1)引导看懂数轴,理解题意。

(2)独立完成,思考哪个数最接近0.5,哪个最接近2?

(3)全班交流反馈。

(二)综合练习

1、填空。

(1)1元的6/10是()元,写成小数是()元;3角是1元的(),是()元,写成小数是()元。

(2)0.5分米是()分米,是1分米的(),是()厘米。

(3)零点八写作(),2.6读作()。

(4)1.4米=()米()分米3元2角=()元0.4分米=()厘米7角=()元16.5元=()元()角。

2、在○里填上>、t;或=。

0.5○0.9、1.2○0.8、2.6○3.4、10.5○9.8。

3、把2.4、0.9、1.7、1.5、0.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4、在跳远比赛中,小明跳了3.2米,小高跳了2.8米,小军跳了4米,xx跳得远。在100米比赛中,小明跑了15.6秒,小高跑了16.5秒,小军跑了16.9秒,xx跑得快。

小组校对、交流。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有疑问的题目。

5、作业:练习十第5题(前四个)

独立完成后全班校对。

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反馈评价,总结升华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得如何?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水循环教案篇5

设计说明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动有趣的故事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一开始,我用《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导入新课:“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些什么呢?从前有座山……”这样循环讲,直到学生能整齐地和我一起讲才停止。然后提出问题:“你们为什么会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能讲完吗?”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比如:周一到周日的循环,红、绿灯的循环等,初步形成学生对“循环”这一概念的认识。

2.在观察、比较、分析、交流中学习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在设计上遵循了这一规律。首先,创设了数学比赛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组题的特点,自主探索并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结合例7初步认识循环小数,学会循环小数的写法。然后在学生对循环小数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例8揭示循环小数的概念,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计算后交流自己的发现,初步了解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特点并比较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异同。了解循环节的知识,学会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师:我给同学们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些什么呢?从前有座山……

师:你们为什么会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能讲完吗?

师:生活中也有一些重复现象,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预设生:周一到周日的循环,红、绿灯的循环等。

师:数学中也有这样的循环现象,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吗?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简单直白,学生容易明白教师的意图,利于形成对“循环”这一概念的初步认识。为了让学生更深地感受重复现象,教师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1.组织比赛,质疑引入。

(1)组织比赛。

师:(课件出示数学比赛情境)谁想参加今天的数学比赛?下面我们就分成两组进行较量,你们可以自己决定做哪组题。最先算完并算得都对的那组为今天的冠军。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比赛题目:

第一组400÷75

第二组115.2÷96271.4÷0.25

(各选派一名同学板演)

(2)赛后讨论。

师:为什么选做第一组题的同学只做一道题却没有做完,而做第二组题的同学多做了一道题反而获得了冠军呢?

2.在比较中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1)观察并讨论:这两组题的商的小数位数有什么不同?

①第二组题能除尽,它们的商的小数位数是有限的.。

②第一组题不能除尽,这道题的小数位数是无穷无尽的。

(2)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得到的商是小数,会有几种情况?

(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商的小数位数是有限的;第二种,商的小数位数是无限的)

(3)教师总结。

小数可以分为两类:像第二组题的商那样,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像第一组题的商那样,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3.探究循环小数的特征,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1)结合例7,初步认识循环小数并学会循环小数的写法。

①循环小数的概念。

师:(出示例7情境图)这是王鹏同学在运动会上取得的成绩。我们一起看看这道题的计算过程,余数总是重复出现“25”,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像这种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循环,出现这种循环现象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水循环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萌发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2.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想法。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重难点

懂得节约用水的道理

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参观自来水厂

干枯的盆花、脏娃娃、白帽子、水、录音机和磁带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1.教师设题,幼儿讨论

①娃娃家的娃娃脏了怎么办?

②做完纸工后,小朋友的手上沾满了浆糊怎么办?

③小医院的白帽子脏了怎么办?

④花儿快干枯了,怎样才能救活它?

2.幼儿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用水请幼儿到盥洗室找水,结果发现水没了(活动前教师关掉盥洗室的水闸)。

二、帮助幼儿探究原因

1.为什么没有水了?

2.教师讲出原因:早晨来园时,看到水龙头滴答滴答地在漏,足足滴满了一盆,小水滴说了许多的话,请小朋友听一听。

(出示一盆水)放录音: “我真生气,昨天下午小朋友都回家了,只有我还在滴答滴答地流着,我真伤心!许多人把我当宝贝,说我用途很大,能帮助人做许多事情,大家都离不开我。可是,有的小朋友就是不珍惜我,总是不拧紧水龙头,瞧!我正哭了一夜呢,我的眼泪整整流了一盆,这次我太伤心,太生气了,我真不想让小朋友再用水了。”

3.提 问

①小水滴生气了,小朋友应该怎么办?

②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③水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三、引导幼儿尝试和讨论

1.请幼儿用这盆水去做刚才没水时无法做的事情,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2.教师打开水闸后,再请幼儿到盥洗室找水,体会有水的喜悦心情。

3.讨论:如何做个节约用水的好孩子。

延伸活动

幼儿制作宣传牌,向全园的小朋友宣传要节约用水,珍惜水。

水循环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2)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

(3)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测定植物的蒸腾作用和观察叶表皮气孔的实验,培养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图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水循环的重要意义,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制作并观察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2)描述气孔的组成及开闭原理,气孔的开闭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3)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以及植物体是怎样参与生物圈水循环的。

教学难点:

探讨绿色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教学过程

序言:多媒体展示“山水风景如画”和“水分缺乏的非洲大陆”的比较,显示出水对生命非常重要,要想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必须保持水的良性循环。

在水的循环中,绿色植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引入第1节)

(一).情景导入:

请大家看一组漫画(多媒体展示),学生就此图开展短暂讨论: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讨论后请学生尝试回答此问题。

(二).实验探究及分析:

1.请部分小组展示课前准备的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有学生准备实验过程的录象)

老师在多媒体课件中进行总结分析:

多叶:试管中水位下降明显,袋内壁水珠多。

少叶:试管中水位下降稍明显,袋内壁水珠较少。

无叶:试管中水位下降不明显,袋内壁水珠极少。

2.提出问题:水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

实验(请学生上来):取一片叶子,浸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

现象:从上下表皮上冒出了气泡,且下表皮冒出的气泡多

结论:水以气体形式从叶的上下表皮中散发出来的,这就是蒸腾作用。而且,下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要多于上表皮散发出来的水分。

3.提出问题:水又是从上下表皮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

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实验:

(1)制作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2)用低倍镜观察叶表皮

(3)画图

总结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作评价,对一些学生的实验失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叶表皮、气孔的结构。

4.气孔的结构

多媒体展示图片并讲解:叶表皮的结构

多媒体展示图片并讲解:气孔的结构

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较薄的外侧细胞壁容易伸长,引起整个保卫细胞向外侧弯曲,于是气孔就开放了;当保卫细胞失水时,整个细胞的体积缩小了。

气孔的张开或闭合可以调节蒸腾量的大小使植物体内经常持着适量的水分。

5.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过程,多媒体展示图片,并用一个flash动画演示

讲述:科学家们测定,植物体因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量是惊人的。

例如:一株玉米一生中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其中,只有1%左右的水真正用于各种生理活动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99%左右的水则被蒸腾掉了。

问题引入:“根吸收进来的水,绝大部分都散失掉了。这不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吗?”

(三).蒸腾作用的意义

让学生现场体会一:给每位学生分发酒精棉球,在手上涂抹酒精,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请学生说出体会并解释:涂抹酒精的手感到凉爽。这是因为酒精蒸发会带走手上的热量。

意义1、蒸腾作用同样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体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受高温的伤害。这是因为通过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带走了植物体内一部分热量的缘故。

让学生现场体会二:(分发给每位学生半杯橙汁和吸管)我们用塑料管喝饮料时,如果嘴不用力吸,饮料能进入到口中吗?为什么?

请学生说出体会并解释:不能。因为缺少使饮料沿着吸管上升的动力。

意义2、蒸腾作用同样可以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叶片里的水分蒸腾出去之后,叶肉细胞缺水,就要吸收叶脉中导管里的水分,从而促进水分从根通过导管上升到叶里,这也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了水分。

感受:我们喝饮料时,吸入的不仅是水,还有溶入其中的无机盐、糖分等

意义3、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这是因为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根吸收。导管中的水分里就溶解有各种无机盐,所以随着水分在导管中的上升,无机盐也随着上升,并且最终进入到叶片。

(四).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flash动画)

总结: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以蒸汽的形式送入大气,然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些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流如海洋湖泊,还有一部分被植物吸收,经蒸腾作用再返回大气。

(五).爱护植被,绿化家园

1.请同学上台扮演主持人,播报昨日“新闻”:

xxxx年,长江两岸经历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的侵袭。调查表明,由于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35%下降为10%,长期的滥砍乱伐,毁坏了大片的生态保护林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河水变浑、河床升高是造成洪水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水循环有重要作用。

2.算算账:一棵树的价值

一棵树到底值多少钱?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的教授德斯先生对一棵树算了两笔账:“一颗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值计算,那么最多值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态价值来计算,其价值却多得多。据粗略估算,一颗生长了50年的.树,每年可以生产出价值3 1250美元的氧气和价值2 500美元的蛋白质,可以减轻大气污染价值6 25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 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 250美元。将这些价值综合在一起,一棵树的价值就是165 000美元了。

3.保护自然遗产

人类从森林古猿发展而来,森林是人类诞生的摇篮。但到20世纪中叶,全球森林减至40亿公顷,至1980年仅有20亿公顷,人均森林面积为工业革命开始时的1/80。生态学家认为,森林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遗产,20世纪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使这一宝贵资源受到“伤筋动骨”的损害。森林破坏带来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其他生态灾难。绿色代表着生命,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未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通过以上的活动,来增强同学们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教学反思

课后学生反应,整个上课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在听老师讲,而是同学们在“做”,不会开小差,思想很集中,上课的积极性很高,一改以往的“被动听课”为“积极主动的过程参与”,亲身经历的事情很难忘,与之相联系的知识也就掌握得很牢。

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思维。记得让学生喝饮料感受吸力时,有个学生说:“吹,也能把饮料吹到嘴巴里”。我当时感觉该生瞎扯,然后对他说:“那请你吹给我们看看”。学生说杯子里的不行,要密封的剩下半盒的。课后我按照他的说法做了一下,果然如此。吸,是减少口腔里的空气压力;吹,是增加饮料盒里的压力,都是造成压力差。所以,老师虽然年龄大,知道的、经历的不一定就多,师生间的学习是相互的。

水循环教案7篇相关文章:

青蛙跳教案教案7篇

水的教案中班教案推荐7篇

小班健康教案刷牙教案7篇

春教案优秀教案优秀7篇

幼儿园教案小金鱼教案7篇

大班社会教案垃圾分类教案7篇

语言教案《鱼》的教案7篇

中班安全教案防拐骗教案7篇

心情预报教案大班教案7篇

小蜗牛教案教案参考7篇

水循环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