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进度和能力,否则无法适应他们的学习节奏,一份详细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音乐欣赏教案精选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音乐欣赏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 学习歌曲《我爱天安门》,感受3/4拍强弱弱的节奏。
2、 知道天安门在我国的首都北京,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中国地图与天安门的图片(各1张)
2、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尝试运用有力的动作表现《中国功夫》的音乐
提问:这是一段什么音乐?听到这段音乐你们最想做什么动作?
引导:是的,这是我们曾经做过的功夫操,今天我们可以来跟着音乐来试一试表演一段最神气的功夫。
1、 幼儿运用动作表演中国功夫
引导:你们都愿意来试一试吗?
2、 鼓励幼儿再次听着音乐表演功夫操
小结:中国功夫是我们中国独有的特色,天天晨起练一套操,保证使你身体最健康。
二、学习歌曲《我爱天安门》
(一)、回忆或讨论关于北京天安门的经验
1、 寻找天安门在哪里?
提问:有谁知道天安门在哪里?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提问:那么北京在中国的哪里呢?
(可请幼儿在地图上寻找到)
小结:天安门是北京最有名的建筑物,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所以天安门是中国的一部分。
2、 天安门是什么样子的?
提问:有谁知道天安门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回答之后,出示天安门的图片)
提问:你们想去天安门吗?什么时候才能去呢?
(二)欣赏歌曲《我爱天安门》尝试用拍手、拍膝盖等方式感觉3/4拍的节奏
引导:虽然天安门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看图片来感受天安门的.雄伟,通过演唱来表达对天安门的热爱。
1、边听音乐边尝试打节奏
引导:让我来为大家演唱一首《我爱天安门》的歌曲,请你们用各种打节奏的方式感觉一下这首歌是几拍子的?
(教师范唱)
提问: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这是一首3/4拍的歌曲,所以我们能从歌曲中听到强、弱、弱的音乐感觉。
2、以拍手得方式再次表现3./4拍的节奏
(三)初步感受歌曲,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提问:这首歌听上去有什么感觉?
提问:歌曲最后欢快的啦啦啦声来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小结:欢快的啦啦声表达出了小歌手喜爱天安门的,向往天安门的感情。
(歌曲跟唱2-3遍)
三、音乐游戏《请你和我跳个舞》
音乐欣赏教案篇2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题,启动情感。
1. 谜语导入,师谈话: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是谁呢?(集体猜谜语)。给大家一个惊喜喔。
2. 大家真聪明,原来这个谜语说的就是美丽的蝴蝶。看(点击电脑动画)美丽的蝴蝶仙子飞来了。它给我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曲子。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设计意图:好奇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契机。而谜语式的导入方式针对大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由此制造的悬念更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为此,活动一开始,我就用谜语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体温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电脑动画启发幼儿的情感。从而使幼儿自觉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
二、初步欣赏,幼儿结合。
1. 听完曲子后提问:听这首《化蝶》,你感觉到了什么?(幼儿自由表述)
2. 谈话:这是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乐曲。我们再来听听乐曲中蝴蝶在干什么?(邀请个别幼儿讲述)
3. 师谈话:听这首乐曲,除了能感觉到蝴蝶飞来飞去,还说了什么事呢?
(播放电脑动画)
4. 师生谈话:你感觉到了什么?蝴蝶在干什么?(幼儿自由讨论,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如何让音乐欣赏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精神创造活动,使技术含量高。
为抽象的音乐欣赏变得形象生动、富有童趣,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为此,我设计了电脑动画,在欣赏——设问——再欣赏——再设问——电脑动画结合这一环环相扣的过程中,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中,主动地去感受,去体验,去接纳,去欣赏音乐《化蝶》的美。
三、动作表达,分辨乐句。
1. 师设问:我们看到蝴蝶仙子停了几次?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示。
(播放音乐,伸出食指,手划节奏,由此感知乐曲有四句。)
2. 师谈话:我们听出来了,这首乐曲共有四个乐句,那除了用刚才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已经是一个停顿的地方呢?(幼儿探索、尝试)
3. 依据个别幼儿的介绍,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可真多,把掌声送给你。
4. 师生谈话:为什么大家用的动作,到乐句末都是慢慢的,或是停下来的动作?(幼儿自由讨论,了解乐句句末用停止动作表示较为恰当。)
设计意图: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音乐的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较大的感染力。他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会强烈地需要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一方面增加了音乐欣赏活动的趣味性,动静结合;另一方面,幼儿能较形象直观地掌握乐曲四个乐句的结构特点,自由发挥,互通信息,这种开放性的形式给幼儿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广阔天地。
四. 创编动作,感悟音乐。
1. 师谈话:蝴蝶仙子说,它要成立一个舞蹈队,专门表演《化蝶》这个舞蹈,谁愿意参加?
2. 集体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并随音乐表现,师观察幼儿表现。
3 老师:我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他在每一句结束的时候就用一个非常优美的造型来表示。(个别幼儿示范,摆出静止造型动作)
4. 点击电脑,师谈话:让我们看看蝴蝶仙子是怎么跳舞的?
5. 提供盆花(自制纸花),邀请四名幼儿表演。师谈话: 让我们看看,谁会被蝴蝶仙子选中呢?(根据大多数幼儿的评判,为表演的幼儿佩带红、蓝标牌)
6. 师谈话:祝贺被选中的小朋友,没有选上的小朋友也别泄气,继续努力哦。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个轻松自由宽松的体验环境,采用双主体湖动模式,只要不影响同伴,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五. 扮演角色,充分体现。
1. 出示蝴蝶,花朵头饰,师谈话:看,蝴蝶仙子送来了什么?
2. 要求幼儿两两相对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头饰听音乐,按乐句做蝴蝶或花动作。
3. 师观察幼儿表现,见解介入表演,提醒“蝴蝶”与“花朵”的目光交流。
4. 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活动。
音乐欣赏教案篇3
设计意图:本活动选自大班主题活动五《有趣的动物》。《啄木鸟》这首乐曲属于三段体意大利民歌音乐,a段乐曲节奏平稳(针对大班幼儿欣赏,可理解为啄木鸟检查树木);b段乐曲节奏跳跃(理解为啄木鸟捉虫);c段乐曲优美流畅(理解为啄木鸟跳舞)。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时采用《苹果树找医生》的故事作为欣赏线索;利用“欣赏图谱”帮助幼儿分辨乐曲结构;选择听觉(耳听音乐)、视觉(眼看图谱)、运动觉(创编动作)同步开放的参与方式,使幼儿充分体验和感受乐曲的内涵及旋律的美。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激发幼儿爱护啄木鸟的情感。
2、初步感知乐曲的三段体结构,辨别音乐的不同性质。
3、在理解乐曲的基础上,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幼儿的经验准备:课前听故事《苹果树找医生》,初步了解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教具准备:欣赏图谱一幅、画有不同线条的卡片若干、幼儿表演用道具(树叶、啄木鸟鸟嘴)、磁带、录音机。
重点难点:
活动过程:
1、利用有关啄木鸟的谜语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然后教师用简短的谈话帮助幼儿回忆啄木鸟的特征。(尖尖的嘴巴,细长的舌头,又短又粗壮的脚趾可以紧紧的抓住树皮,又硬又有弹性的'尾巴可以支撑身体。)
2、初听乐曲(1"2遍),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出示欣赏图谱并讲述故事“苹果树找医生”。(苹果树生病了,啄木鸟医生仔细地为它们检查,发现原来是坏蛀虫在捣乱,“咚咚咚”啄木鸟把虫捉完了,苹果树的病好了,又长出了茂盛的树叶,啄木鸟医生高兴地跳起了舞。)
4、结合图谱和教师动作,复听乐曲。
a段(共四句):每乐句由上而下均匀地抚摸一棵树干,表示啄木鸟在为苹果树作检查。
b段:第1、2、3句中每句三个跳音,第4句一个跳音,每个跳音一个洞,表示啄木鸟捉虫。
c段:每四小节划半个树冠,表示果树恢复健康,茁壮成长。
5、分段欣赏,了解乐曲结构和音乐特点。
教师分别清唱a段、b段、c段的旋律,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每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形象,并引导幼儿积极地感受,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线条来表示每段音乐。
6、幼儿耳听音乐,眼看图谱,手按音乐结构随着老师的手在图谱上“书空”一次,完整地感受音乐。
7、创编动作随音乐表演,体验表演的乐趣。
(1)幼儿随音乐集体创编啄木鸟的动作。
(2)幼儿随音乐表演苹果树生病的样子和恢复健康的样子。
(3)分角色(苹果树和啄木鸟)合作表演。
活动延伸:
将扮演啄木鸟和苹果树的道具放入表演区,供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表演。
自评反思:
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手段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它是幼儿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组织本活动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三个策略:
一、借助故事情节,初步感知理解音乐内涵,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音乐欣赏不同于歌唱和韵律等其他形式的音乐教学,它更侧重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能力。而建立语言故事和音乐之间的联系,就好比给幼儿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可以更好的引导幼儿理解和感受音乐。
二、借助图谱,加深幼儿对音乐结构的理解,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通过“欣赏图谱”(即四棵树)来帮助幼儿分辨乐曲结构,用不同形式的线条来帮助幼儿辨别音乐的不同性质,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让幼儿学会具体的音乐技能,而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从而更好的感受音乐。
三、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表达能力。
通过听觉(耳听音乐)、视觉(眼看图谱)、运动觉(创编动作)同步开放的参与方式,使幼儿充分的体验和感受乐曲的美,并能用不同的体态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创造和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锻炼。
音乐欣赏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三个和尚》的故事,明白与同伴之间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道理。
2、学习儿歌,尝试用说唱结合的方式表演儿歌。
3、体验说唱表演及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熟悉音乐旋律、幼儿有认识汉字的经验。
物质准备:动画片《三个和尚》、教学图片、“扁担”若干。
【活动过程】 一、动画片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好看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幼儿欣赏)
师:“动画片里有谁?”“他们长什么样子?”“发生了什么事?”(幼儿)
二、学习儿歌《三个和尚》。
1、幼儿学习儿歌第一段。
(1)师示范朗诵儿歌第一段,分别出示图片(1、2、3、4),引导幼儿观察。
(2)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示“挑水”和“抬水”的动作。
(3)引导幼儿朗诵儿歌,感受句式特点。
(重点指导幼儿学习句式特点)
2、幼儿学习儿歌第二段。
(1)师:“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喝?”(幼儿)
(2)师示范朗诵儿歌第二段,出示图片(5、6、7、8),
(3)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引导幼儿朗诵儿歌。
3、幼儿学习儿歌第三段。
(1)师:“三个和尚谁都不愿去挑水,都快被渴死啦,怎么办呢?”(教师小结,引出第三段)
(2)师出示图片(9、10),示范朗诵第三段前两句
师:“三个和尚应该怎么做呢?”(幼儿)
(3)师出示图片(11、12)示范朗诵后两句,幼儿学习。
4、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三、学习说唱的方法表演儿歌。
1、教师示范说唱法,引导幼儿观察。
(幼儿明确说的部分和唱的部分以及圆舞板的.使用方法)
2、幼儿学习完整的说唱儿歌。
3、幼儿加入动作进行说唱表演。
4、师幼合作说唱儿歌。
5、幼儿分组合作表演。(出示图片13、14、15、16)
四、幼儿游戏,结束活动。
1、教师总结。
2、师:我们一起来玩“小和尚挑水”的游戏吧!(师幼随乐表演一个和尚挑水,两个和尚抬水等动作。)
3、结束活动。
附儿歌:《三个和尚》 一个和尚挑水喝呀挑水喝;
两个和尚抬水喝呀抬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呀没水喝;
你说这是为什么呀为什么?
矮和尚说:我年龄是最小;
高和尚说:我挑水是最多;
胖和尚说:新来的少干活;
谁都不愿去挑水,这种日子怎么过?(哎!)
小朋友们想一想;
三个和尚怎么做;
团结友爱齐动手;
快快乐乐过生活。
音乐欣赏教案篇5
一、教材简析
?打字机》是人音版音乐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第八册第七课,是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在办公室打字时获得灵感而创作的一首管弦乐作品,乐曲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快速的旋律中用打字机作为打击乐器,诙谐有趣,表示出紧张忙碌的办公室里人们愉快工作的情景。
二、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运用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理论,在四个欣赏阶段中,层层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情感,从而培养同学的体态律动、声音、乐器的综合表示力。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同学,欣赏必需从感性过渡到理性,再用理性引导到更高层次的感性。本节课将打字机的打字声、铃声和倒机声作为同学学习的兴趣点,从生活入手,引导同学聆听欣赏,以各种方式参与表示音乐,层层递进,并加入乐器激发同学的兴趣,养成专注聆听的好习惯,提高对声音的敏锐反应,在此基础上哼唱主题旋律,并设计扮演动作,更加生动细致地感受音乐。
三、教学目标
1、在感受诙谐有趣的管弦乐曲中,体验打字员工作中的愉快心情。
2、熟悉音乐主题,并探索小乐器的演奏方法。
3、锻炼同学对声音的敏锐反应,培养听辨能力和合作能力,激发同学的创作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与表示不同主题的音乐形象。
难点:能用小乐器准确地为音乐伴奏。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三角铁、碰铃、响板、沙锤
六、教学过程
(1)准备阶段初听联想
初听律动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段有趣的音乐,你们要留意听它伴奏的特点,用你们最特别的动作表示出来。
[播放音乐全曲]
随音乐自由律动
课件5分钟
初步感受音乐,联想生活中的情景。
联想揭题
师:音乐在表示什么?
师:美国作曲家安德森正是在办公室听到打字机的声音后获得灵感,创作了这首管弦乐《打字机》,请同学们读一次
[出示作曲家头像,揭题]
坐下,自由回答
有感情地读曲名
模仿表示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短片,请你们边看边模仿打字员的动作,留意有哪些声音。
[播放短片]
师: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
师:你会用什么身体小乐队来表示铃声啊?
聆听,律动
(2)分段细听
感受a段
师:好,我们来听一段音乐,铃声出现的时候就用上这些动作。
[播放音乐a段]
师:还不错,你们觉得打字员的心情怎么样?
师:音乐的速度?
聆听,表示
回答
以多种方式层层深入聆听,让同学边熟悉主题旋律边感受音乐形象,同时培养合作扮演的能力。
师:请你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用快速熟练的动作模仿打字和铃声,我来表示倒机声。
[播放音乐a段]
聆听,表示打字与铃声
课件
师:倒机声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打字员一听到铃声就迅速把机头倒回去,那现在你们来表示倒机声,我来表示打字和铃声
[播放音乐a段]
表示倒机声
课件
师:这段音乐出现了几次铃声?这四次铃声哪一次最不容易打整齐啊?为什么?再听一次,留意第四次铃声比前面三次多了几拍?
[数拍子]
回答
课件
师:前面三次铃声都是在第几拍出现的?最后一次呢?那这一次我们用上打字、铃声和倒机声三种动作,准确地表示音乐
[播放音乐a段]
聆听做出相应的动作
课件
师:真棒!我发现你们就像一部超大打字机!请你们来合作扮演
[提合作要求]
尝试,合作表示
课件
哼唱
演奏
a段
师:超大打字机扮演非常胜利,看,你们打出了漂亮的乐谱!
[出示曲谱a主题]
师:这是乐曲的a主题。
现在我唱一遍旋律,你们注意我的动作
[唱曲谱a并动作]
师:这一行是表示谁的声音?
[指多层伴奏谱]
师:请你们唱一遍旋律。
师:请你们边哼唱旋律边加上动作。
观看曲谱
视听结合
回答
在教师带领下视唱
哼旋律并律动
课件
10
分钟
由感性上升为符号,在学习乐谱的基础上,探索与演奏小乐器,然后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同学的反应能力、听辨能力、发明能力、合作能力。
师:试试你们身边的小乐器适合表示乐曲的什么声音?
(分别请三角铁、碰铃、响板、沙锤的.一位同学说说乐器适合乐曲中的哪些声音?与乐曲中的声音有何区别?)
[出示小乐器图片]
师:请你们拿起小乐器,边哼旋律边伴奏。
师:好听吗?为什么不同的乐器表示了不同的声音?我想加上音乐会更有魅力的!
[播放音乐a段]
敲击乐器,讨论
分别探索四种小乐器的演奏方法,并边哼旋律边尝试演奏
哼旋律伴奏
聆听音乐伴奏
小乐器
课件
设计扮演
b段
师:现在我们完整欣赏这首乐曲,当你听到这个a主题的时候,用小乐器伴奏,听到不熟悉旋律跟着音乐律动。
[播放音乐全曲]
师:你们听到不熟悉旋律了吗?那这个不熟悉旋律里有没有铃声?
师:你们的耳朵真灵,现在我来弹奏这段旋律,当我弹铃声时请你们拍手。
[弹音乐b段,点头指挥]
听音乐做动作
拍手
看指挥拍手
课件
钢琴
12分钟
划旋律线、创编扮演等方式感受b段的音乐形象。
师:这是乐曲的b主题
[出示b主题图谱]
师:我来哼唱旋律,请你们跟我一起划旋律线。
师:大家说说旋律有什么特点?
师:现在我请演奏响板的同学划旋律线,演奏三角铁、碰铃的同学表示铃声,演奏沙锤的同学表示倒机声,注意跟上音乐
[播放音乐b段,指挥]
师:谁来说说b主题与a主题有什么不同?假如说a主题表示打字员繁忙而愉快的工作,那你觉得b主题表示什么?
[请局部同学出来扮演,播放音乐b段]
师:请大家跟着音乐把打字员得意的神态和动作表示出来。
[播放音乐b段]
师:我来弹奏a、b主题,请你们边听音乐边到舞蹈位置,当听到a主题时,表示打字员繁忙的工作,当听到b主题时,表示打字员各种不同的休闲方式。
起立划旋律
回答
看指挥伴奏
回答,并在老师引导下设计不同的扮演
局部同学带动全体跟着音乐扮演
全体同学扮演
评价
课件
小乐器
(3)形成阶段完整表现
完整聆听
师:大家扮演得真精彩!拿起你们的小乐器,看老师的指挥,把乐曲完整地表示一次。
[出示总谱]
师:注意,听到b主题时,响板的同学走出来扮演刚才的动作。
[播放音乐全曲]
看指挥,伴奏并扮演
小乐器
课件
3分钟
完整表示,提高同学的综合表示力。
激励再现
师:啊,我真的看到了得意的打字员们愉快工作的局面!(激励同学)请你们再扮演一次,让听课的老师都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扮演。
[播放音乐全曲]
伴奏并扮演
(4)总结阶段
分享收获
师: 同学们,今天的学习开心吗?说说你的收获吧。
回答
2分钟
课后延伸:关注生活,激发创作欲望。
师: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课后,请你们留意一下学校里、公路上、小区里的各种声音,选择一种把节奏记下来,创编两个小节的旋律,和同学交流一下。
师:请你们听音乐边扮演边出课室。
[播放音乐全曲]
回答
边扮演边出课室
音乐欣赏教案篇6
设计意图:
音乐欣赏在我班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如何选择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事关重要,所选乐曲既要贴近幼儿生活,为幼儿所理解,又要让幼儿感受到旋律的美,能够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海底世界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小朋友对海底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想象。法国圣桑的名曲《水族馆》旋律优美,结构简单,我想通过启发能让幼儿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有趣的海底世界,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因此我选择此乐曲开展欣赏活动。
活动目的:
1、欣赏乐曲,感受舒缓与轻快、活泼的不同音乐性质。
2、尝试用多种方式(语言描述、身体动作、线描等)进行音乐表现。
3、通过游戏,体会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白色图画纸一张、记号笔一把。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
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将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安静、用心地听,老师很想听听你们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
1、安静欣赏音乐一遍,启发幼儿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1) 同伴之间交流对音乐的感受。
师:请小朋友跟旁边的伙伴说说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
给予幼儿自由表达审美感受的平台,通过让幼儿第一遍完整欣赏相互交流,表达对音乐的初步感受。
(2) 请个别幼儿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师:请告诉老师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
幼:听了这首音乐感觉很舒服
幼:听了这首音乐我好像看到仙女在飞。
幼:听了这首音乐想跳舞。
幼:听了这首音乐想转圈圈……
幼:听了这首音乐我觉得好像很可怕,似乎里面有魔鬼。 幼:也有英雄在里面。
通过提问,支持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同时也激发其他幼儿的审美想象。
二、 通过欣赏,感受和表现两种不同的音乐性质。
师:小朋友你们对音乐的感觉真好!那这首音乐的旋律有没有变化?在哪里发生了变化?我们再来听听看。
1、完整欣赏音乐一遍,让幼儿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变化。 师:这首音乐的旋律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变化?
幼:强弱
幼:快慢
?水族馆》分为四部分a b a* b*段,其中a和a*段旋律舒缓、优美。b 和b*段给人以轻快、活泼的感觉。两段音乐的性质明显不同,
第二次完整欣赏,教师通过语言的启发引导幼儿感受不同音乐的性质。从幼儿的回答中我发觉只有少数幼儿能感受出音乐性质的变化,其他幼儿还停留在对音乐的审美想象里。
2、教师随着音乐旋律配上简单的图谱,使幼儿进一步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旋律变化。
(1)师:在老师的心理还想用有趣的线条来表现这首音乐的变化。小朋友也伸出小手跟老师画一画,一起再来感受音乐的变化。
(2)师:从这张图谱可以看出音乐的变化,在乐句舒缓的时候老师画的波浪线怎么样?(波浪画的比较慢,比较大)音乐变得轻快活泼的时候老师画的波浪线又是怎么样?(波浪画的快、密)
借助图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化画波浪线来感受音乐性质的变化,然后再引导幼儿直观感受图谱波浪的幅度变化,通过听觉和视觉的体验使幼儿很快就领悟音乐性质的`变化。
3、通过图谱分乐句欣赏,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和肢体动作表现两种
不同性质的音乐。
师:小朋友当听到舒缓音乐的时候,你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幼儿自由的表现)
师:随着音乐的变化,音乐突然变得轻快活泼起来,那小朋友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鼓励幼儿想用什么动作表现,就用什么动作表现。要求幼儿认真听音乐,随着音乐的变化动作也要发生变化。) 启发幼儿用语言描述和肢体动作进一步感受旋律a b a* b*段式音
乐舒缓、优美和轻快、活泼的性质。有的幼儿用小鸟飞的动作来
表现对音乐的感受,有的幼儿用小鱼游的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有的幼儿用翻滚的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三、通过欣赏课件,向幼儿介绍作品的名称、内容。
1、教师向幼儿介绍作品的名称、内容。
师:你们知道这首音乐的名称吗?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
事?原来这首音乐是法国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圣桑的作品,他天天到水族馆去观察,看到小鱼们快活地在水草边游来游去,快活地嬉戏,觉得很美,就谱写了这首优美动听的音乐,名字就叫“水族馆。
2、播放课件,让幼儿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有趣的水族馆。
(1)师:我们随着这美妙的音乐也来感受一下美丽的水族馆吧!
(2)师:感觉怎么样?
幼:很漂亮。
师:在音乐很舒缓的时候看到小鱼是什么游的?
幼:慢慢地游
幼:很舒服地游。
师:音乐变得轻快活泼时小鱼变得怎么样?
幼:游的很快。
幼:很着急的样子。
师:它们想干嘛去?
幼:想找食物吃。
幼:想玩游戏……
通过视频,音乐与图像结合让幼儿感受作者创作音乐作品时用心灵体验到的水底世界里优美的意境。
四、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有趣的水族馆。活动在欢快的气氛中自然结束。
(1)师:美丽的“水族馆”还有什么东西会跟着音乐动起来?
幼:水草、章鱼、螃蟹……
(3)师:我们现在就变成水族馆里的东西随着这美妙的音乐自由自
在地表现。记住要随着音乐的变化来表现动作。
再次请幼儿欣赏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对水底世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音乐、头饰等让幼儿进一步熟悉和表现音乐。
音乐欣赏教案篇7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2.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3.激发幼儿对生命的关注和热爱。
教学重点:
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教学难点:
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白纸和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谈话,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你们喜欢太阳吗?为什么?(因为有太阳的地方会变得温暖又明亮),世界上有几个太阳呢,有个小朋友认为一个太阳不够,他想种太阳,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曲《种太阳》。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歌曲。
提问:(1)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
(2)他为什么要播种太阳呢?
(3)他想把太阳送给谁?为什么?
2.教师再次引导幼儿欣赏歌曲,帮助幼儿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
提问:
(1)这首歌曲听上去怎样?
(2)请你猜一猜歌里的小朋友在幻想中太阳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3)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3.出示挂图,教幼儿朗诵歌词,直到幼儿朗诵会为止。
4. 教师引导幼儿再次欣赏歌曲,并鼓励幼儿大胆跟唱。
5.教师鼓励幼儿根据歌曲展开想象,并大胆表达出来。
(1)如果让你们来种太阳,你们想种出什么样的太阳呢?请幼儿用笔把他画出来?
(2)你们想把种的太阳送给谁呢?为什么?
6.教师根据幼儿的想象,改变歌曲部分歌词,引导幼儿欣赏,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演唱。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2.下课休息。
活动反思:
歌曲《种太阳》是一首久唱不衰的经典儿童歌曲。歌曲用一个课时完成有一定的难度,关键是不仅仅教会歌曲,还要让学生明白其中深意,小学音乐教学不仅仅是歌曲教学,学生学会演唱是远远不够的。音乐是一种媒介,也是一种精神的.升华。要让孩子们体会音乐内涵的魅力,在歌唱中获得情感的升华。所以多媒体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音乐离不开声音,声音需要借助媒介传送,多媒体就成了很好的工具。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教材配备的多媒体课件,将歌曲《种太阳》分成三个部分来学习,并且根据歌词内容运用了倒叙,也就是不按照正常的顺序来教唱,而是一、三、二的顺序,灵活操作课件,不仅给了学生新奇感,而且使学习歌曲中的听唱法得到充分运用,效果十分显著。同时在解决部分难点的时候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节课,我用的是情感体验模式,就是在将情感教学自然的融合在整节课中。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写下自己愿望,带着这个愿望学习歌曲,将自己的愿望和歌曲的深意相结合,不仅理解了歌曲的思想,也升华了自己的理想。
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就是让学生编创歌词,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没有足够的自信,我虽然及时给了鼓励,但是指导不够。学生在演唱的时候不是十分流畅。如果同时将其作品运用投影仪展示给其他学生看,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也让大家看的更清楚,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表演。
音乐欣赏教案精选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