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教案通用5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用于指导课堂教学的步骤和内容安排,教案的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实践能力,以提高综合素质,以下是多客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恐龙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恐龙教案通用5篇

恐龙教案篇1

(一)欣赏录像片段,激发学习兴趣。

1、轻松谈话,营造氛围

师:上课之前,我们来欣赏一段科学录像。

2、师播放录象,《探究发现》节目中的片段:

一位农民到把化石交给xx博士(1分钟)

3、师:这究竟是鸟还是龙呢?

师:这究竟是龙还是鸟呢?

生:结合课前对恐龙知识的收集,漫谈看后感受。

4、根据学生谈论引入课题

师:(出示板书:飞向蓝天的恐龙)《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学说明文,它能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利用资料袋初读课文,提取读后信息。

出示资料袋:(有关课文字、词、辽西地区的资料)

师:科学说明文中常常有一些专用的科学术语,老师把这些专用术语收集在资料袋中,今天让我们利用这个资料袋来学习这篇课文。

2、学生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查找资料袋。

3、师: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a:学生谈到资料袋中知,教师就要求学生读一读有关这个知识的资料。

b:学生谈到课文的有关内识容,教师就力求他能把文章读通读顺。并把学生有价值的(有关文章中心内容)的知识收集到原有的资料袋中,课件件出示。

如:恐龙经过演化,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三)初步感知第四段,理清演变过程,。

1、师: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终于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那么,恐龙是怎么飞上蓝天的呢?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准备,出发!

播放:中生代地球的录像片段。

2、提出要求:

师:好看吧,其实这是电脑科幻片,科学家研究了恐龙的演化过程后制作的。只要我们也来了解这个过程,长大后也许也能作出这样的电影呢!

3、师:那好,我们必须知道科学家是怎么介绍恐龙飞上蓝天的?诶!在课文第几段?(生找课文第四段)

4、赶紧默读第四段,思考这个问题恐龙演化的.过程。

5、生:通过朗读课文的句子来说明恐龙的演化过程

6、师:科学家是怎样有条理的介绍的,老师把这些图片编上号码,你能有条理地把这些图片排列位置吗,并用线条表示出来。

生:两生合作排列词卡,理清恐龙演化的过程。

①第一种恐龙②庞大的家族③猎食性恐龙④学习飞行

(四)深入研读第四段,体会语言文字

1、出示学生恐龙图片和课文文字,学生选择一种时期的恐龙,学作科学家进行介绍。教师根据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进行点拨。

2、生a介绍第一种恐龙:

师:你亲眼看到过第一种恐龙吗?读了这句话,你看到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科学家把第一种恐龙和狗、鸵鸟比较,使我们似乎看到了第一种恐龙,不错!

开展比赛,比比谁能把科学家的妙处读出来。生比赛读。聘请读得好的同学为科学家。

3、生b介绍庞大的恐龙家族。

师:抓住形态个异步态、重量、性情不一这些词语,进行引读。

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接读。

4、生c介绍猎食性恐龙。

师:恐龙开始发生变化了,瞧,其中一支猎食性的恐龙,你觉得这支猎食性的恐龙会是哪种形态的恐龙,请你用上科学家的大约、可能这样的话来说说。

有的学生一边读,一边比划猎食性恐龙发生什么变化。

5、现在恐龙就要展翅飞行了.你们认为科学家认为恐龙学会飞行的方法有几种假说.

生d:两种,一种是树栖学说;另一种是地飞学说.

师:这一次,给同学们扮演恐龙,你可以选择自己相信的一种恐龙学会飞行的学说恐龙学飞的过程.

6、制作恐龙演化过程的图片。

(五)总结学法,充实资料袋。

1、师:课文中还有许多象第四自然段那样表达准确的句子,你还能找出来吗?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终于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生: 比较课前学生的表达与科学家的科学结论,哪一个更加准确?

结论:原来科学家的语言是这么生动、准确。我们把这样生动的句子也收入到资料袋。

2、师:激烈的竞赛结束了,老师想让同学们静心思考一个问题。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在学习第四段的。

生:我们用读一读,理一理、讲一讲的方法学习课文文章。

师:我们把这个学习方法也放进资料袋中。

恐龙教案篇2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读课文,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清文章层次,学习第一自然段。

4、初步学会在网络上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3、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

4、质疑,交流。

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问题:

(1)恐龙有哪些种类?它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2)恐龙以吃什么为生?

(3)恐龙是怎样生育后代的?

(4)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

二、初读指导

1、检查预习。

2、出示生字词:漫游轻型神秘锋利消失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3、指名读,竞赛读,学生教读。

4、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语。

5、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6、出示生字,指名读,说说就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7、师标示出易错处,重点指导恐、漫、梁、戚等字。

8、用钢笔描红。

9、齐读生字词。

10、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三、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说说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2、交流,师总结:

(1)恐龙生活的年代及数量。

(2)介绍恐龙的种类及形态。

(3)介绍恐龙的亲戚。

(4)介绍恐龙吃什么。

(5)介绍恐龙如何生育后代。

(6)讲恐龙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

3、试着分段。

4、交流:(1)、(2-5)、(6)

四、上网查找资料。

1、在标题栏里输入恐龙,再敲回车。

2、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浏览内容。

3、查找恐龙生存的环境。

4、交流。

5、看看文中怎么为我们介绍的。

五、教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抓住两亿年、大片大片、密密、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等词语来感悟恐龙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条件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及数量之多。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

六、作业巩固

1、抄写生字词。

2、进一步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二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1自然段

1、我们知道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已经灭绝了,你们想知道恐龙出现在什么时候吗?当时它们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一起去看看。〖电脑显示〗

二、讲读第2、3自然段

1、过渡:在两亿年以前这么多恐龙就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你想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在这几种恐龙的名称下画一条横线。

2、学生交流

3、这些恐龙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找出来放声读,再说说这种恐龙的特点。

4、学生交流

雷龙:大象在我们同学的眼中是很大的动物,雷龙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真是个庞然大物,把雷龙和我们熟悉的大象相比较的说明方法就叫--作比较。说雷龙走路发出的声音就象雷鸣的说明方法叫--打比方。指名读,让大家感受到雷龙又重又大。

梁龙:二十多米,两个教室连起来那么长,二十多米能不能换成很长,这种用数字来说明的方法就叫-列数据。齐读,让同学们都能感受到梁龙很长很大。

剑龙:指名上台介绍,你对他的介绍满意吗?

三角龙:想象它的样子,三角龙的脸我们看了都感到非常害怕,这就是--望而生畏。

鱼龙:和海豚相比较。

翼龙:刚才我们看到翼龙飞得很轻巧,就象一架轻型飞机,这里就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再让我们走近翼龙。

5、课文中用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使我们对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鱼龙和翼龙的形态特点有了很清楚的了解。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你还知道哪些恐龙?

6、小结: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难怪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就说: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课文的2、3自然段就是围绕这一句来写的。

恐龙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同伴交流恐龙灭绝的原因。

2。产生探索恐龙灭绝原因的兴趣。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阅读过有关恐龙的书籍。

材料准备:挂图24号,幼儿查询过关于恐龙灭绝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讨论恐龙的灭绝原因。

1。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查询资料时得到的相关信息,如果其他幼儿有不同意见,教师应允许并鼓励幼儿说出反对的理由。

2。提问:恐龙生活在什么年代?现在能看到恐龙吗?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二、教师不必强求幼儿幼儿按照科学家推测的说法来交流。

三、整理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

1。关于恐龙的灭绝原因目前有许多种说法,但没有定论。

2。让幼儿投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说说自己投票赞成的理由,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或作进也不地追问,或表示认同。

四、出示挂图,介绍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

1。幼儿看图,听教师介绍。

如小行星碰撞地球、气候变冷、病态恐龙蛋、恐龙食物没了、吃了有毒的植物等。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必须传递给幼儿的.一个信息是:这些恐龙灭绝的原因都只是推测,一种可能,随着科学的发展,也许会出现新的结论。)

教学反思:

恐龙是孩子们心中最神奇的一种动物。从平时小朋友对恐龙的兴趣和认识的观察,我猜想孩子们对这个活动一定有兴趣,但如何抓住幼儿对恐龙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做到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我必须考虑的。所以我在课前精心准备,希望能通过这一活动的学习达到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一些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知识,还要让他们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幼儿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恐龙教案篇4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指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文)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方法:

(1)先自己读。

(2)再讨论。

(3)汇报。

①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④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

(1)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

(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恐龙教案篇5

活动由来:

北京紫竹院公园的“侏罗纪恐龙的展览”,我知道幼儿喜欢恐龙就去录像、照相。许多小朋友参观后拿来照片,他们对恐龙很有兴趣,看到孩子们对恐龙这样感兴趣,我们与孩子一起定下这个主题——恐龙世界主题。

活动目标

问题板块

主题壁报

区域游戏相关内容

家园合作

资源利用

1、情感的目标。

培养幼儿对恐龙的兴趣,萌发幼儿喜爱恐龙的情感。

2、知识的目标。

会观察、比较、恐龙的种类。协助幼儿了解恐龙的外形特征、习性等。

3、能力的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对恐龙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提问题,培养幼儿探索精神。用测量的方法感知恐龙的巨大。

(2)会用各式各样的美术工具及手段表现恐龙世界。

1、教师的提问,

恐龙的种类:你知道哪几种恐龙?他们长什么样?它们有那些生活习惯?恐龙趣事?

2、幼儿提出的问题。要求:引发幼儿积极思考的问题。

恐龙吃什么?

三角龙是食肉还是食草的恐龙?

恐龙是胎生还是卵生?

恐龙是群居还是独来独往?

恐龙怎么说话?

无齿翼龙会飞吗?它们长不长羽毛?

剑龙身上有几块骨板?

梁龙的牙齿是尖的还是平?

现在如果有恐龙会不会吃人?

水里有恐龙吗?

墙壁的布置:恐龙世界,古代森林背景,立体手工制作的恐龙、图片说明文字,幼儿绘画“我喜爱的恐龙”

语言区: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恐龙的图书、恐龙的故事。

科学区:照片及文字说明、恐龙玩具、模型等。

建构区:提供各种恐龙的拼图。

美工区:剪贴:副栉龙、剑龙、霸王龙等。

美劳区:

1、展示幼儿的绘画及手工作品。贴恐龙的图片。展示角:各种恐龙的模型。

2、恐龙的资料及图片,反映幼儿对恐龙的认识的绘画作品。

1、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寻找有关恐龙的资料,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2、专栏:“我认识的恐龙”收集家长与幼儿去图书馆寻找资料及图片。进行恐龙的主题活动。一起收集以下资料:有关恐龙的图书、图片、海报、模型、vcd等。

参观恐龙展,让我们一起做好活动记录(参观前准备好纸和笔把形象、生动的恐龙记录下来,可记录不同恐龙的名称、外型特征及参观趣闻等,来园与小伙伴分享)

1、物质材料的准备。请幼儿收集关于恐龙的相关材料。幼儿把收集相关的图书、图片、玩具、图书分类。

2、教师准备到紫竹院侏罗纪恐龙公园相应的图书、相片、录象,充气玩具。

3、自然博物馆。

恐龙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

瀑布诗教案通用5篇

火大班健康教案通用5篇

实用美术教案通用5篇

2023美术教案通用5篇

找妈妈中班教案通用5篇

校园防欺凌教案通用5篇

《梦》大班教案通用5篇

蹦游戏教案通用5篇

好玩的轮胎教案通用5篇

新年树教案通用5篇

恐龙教案通用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