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教案5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鼓励合作的教案是教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个性化的教案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六年级音乐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六年级音乐教案5篇

六年级音乐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1、唱歌《感恩的心》《爱的人间》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欢乐颂》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二声部合唱

2、“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

四、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ppt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感恩的心》

2、欣赏歌曲《欢乐颂》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感恩的心》的学习,激发学生感恩老师的情感

2、熟练演唱歌曲《感恩的心》

3、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加入手势,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把学生的感恩之情通过学唱歌曲充分的调动起来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一边演唱一遍加手语表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是说的是什么人呢?

二 、欣赏歌曲

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注意:听一听这首歌曲里分了几部分?

2、节奏练习

3、唱旋律

4、有感情的演唱。

反复演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歌曲本身就有很多内容,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加强歌曲的表现力。

三、学习手语

1、 演示动作 由老师演示动作

2、 分解动作 老师讲解动作,学生跟着做动作

3、 分组进行练习。

小组之间互相进行练习,帮忙纠正错误。促进提高。

四 、学生表演

一边唱歌边作手语。虽然学生学的还不是很熟练,但是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的体验。通过这种体验来促进同学们进一步学习。

第2课时

五、欣赏歌曲。

(1)介绍“乐圣”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乐迷熟悉的音乐家。可先由学生来介绍,最后教师补充、总结。

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结构最宏伟的,通常有三到四个乐章,我们今天欣赏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题,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音乐素养的提高,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2)《欢乐颂》是贝多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中表现,他想象的全人类拥抱起来、团结起来的场面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九交响曲》首演获得空前成功,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将大厅的屋顶掀翻,可见这首交响曲深得民心。

(3)欣赏合唱《欢乐颂》。

第二课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爱的人间》,并用真挚的情感来表现歌曲,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中感悟“爱”的主题。

2、关注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之爱,乐于表现对他人的关爱。

教学重点:

1、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听、朗诵、唱、动的等音乐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

3、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教学难点:

能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后十六分音符、附点、休止符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视频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让学生感受拥有一双明眸,可以看尽世间美好景物的幸福)

2、情境体验,闭目感受盲人的生活世界。

(体验盲人生活的黑暗、无助,与自己形成对比,让学生萌生关爱残疾人的爱心与责任心,从而引出歌曲《爱的人间》)

三、新歌教学

(一)介绍歌曲曲作者及歌曲背景

(二)反复聆听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2、朗读歌词

3、教师范唱,学生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三)学唱歌曲

1、随琴齐唱,找出难点。

2、解决难点

3、歌曲处理,多种形式巩固歌曲。

第2课时

四、欣赏歌曲。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五、小结。

第二单元 八音盒

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并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能正确识读8/6拍号,知道其含义并感受其强弱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其轻盈、富有摇荡感的特点。

单元教学重难点

感受异国民歌音乐特点以此拓宽学生音乐知识面。

单元教具安排:琴、录音机、ppt等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单簧管波尔卡》《拨弦波尔卡》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并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教学重难点

感受单簧管的音色特点,乐曲所表现的“波尔卡”的跳跃情绪特点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一学

1、师:孩子们,今天木管家族邀请我们去做客,让我们一起坐上心爱的小马车出发吧

2、木管乐器的自我介绍:

a、长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乐宽广,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六年级音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技能目标:

能说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是由4个乐句组合,听出主题重复了几次。并能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和速度、力度变化的段落。

情感目标:

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音乐演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演唱歌曲《转圆圈》 1、预习导入:

从本课的发声练习入手,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中。

2、播放歌曲,听后谈谈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绪。 3、学唱前八小节,表现和体会歌曲的意境之美。 4、学唱歌谱,感受歌曲的特点。 5、学唱歌曲,处理歌曲。

6、熟唱歌曲后,请学生手拉手站成排,随乐句的进行,摆动双手边唱边做律动。

二、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1、从节奏律动预习导入,

运用歌曲《阿细跳月》的引子和主题节奏来设计节奏律动,请学生跟着老师做一做。

2、聆听主题,熟悉主题。通过唱、奏、跳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主题记忆。 3、多次聆听乐曲,听出主题重复的次数和变化。

4、再聆听乐曲,用动作表达弹拨乐器演奏的越短和情绪越来越强烈的卫生。

六年级音乐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从以钟声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和体验中外不同风格的美妙的“钟声”音乐,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使之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增强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能用准确的节奏、正确的换气和自然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钟声叮叮当》,表现美妙的“钟声”音乐;并能运用图形谱认唱唱名识谱,唱准fa、si、do’(4、7、i)的音高。

3、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能对音乐的.主题曲调留有印象,用表演故事场景更好地聆听音乐,体会音乐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1、感受和体验不同风格的“钟声”音乐。

2、演唱歌曲《钟声叮叮当》,用歌声表现、模拟钟声。

三、教学用具:

录音机、钢琴、教学光盘、多媒体课件、图形谱及碰钟、学生自己准备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听《美丽的黄昏》和着三拍子律动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学习歌曲,表现钟声。

1、学生讨论如何模仿钟声(用“叮”“当”来模仿)师出示柯尔文手势,生复习do――do'的音阶。

师:现在加上钟摆的叮当声来唱师范唱,生用叮当声唱音阶

2、复习高低声部的旋律

3、教师示范唱,手弹低声部,嘴唱高声部,请学生仔细聆听。

4、请问学生听到了几个声部,是怎么听出来的。

5、教师引导学生跟录音合作(或老师唱高声部)唱低声部,教师用手势引导学生唱低声部。

6、学生跟琴分声部合作唱。

7、艺术处理,速度、力度、音色、情绪加伴奏(碰铃和三角铁),再加身体模仿大钟摇摆的律动。

8、根据艺术处理完整演唱。

(三)、创设情景、感受钟声;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

你们唱得这么好,吸引来了真正的钟声。听,维也纳皇宫的音乐钟想起来了,公主邀请我们到皇宫去为她的贵宾表演。

1、师讲组曲《哈里亚诺什》的故事。(多媒体出示欧洲教堂、王宫的图片)

2、初听乐曲引子

师:在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答。(听出钟摆的滴答声。‖:1525:‖)

3、学唱主题课件出示音乐主题曲调的图形谱(师弹琴,生唱,生手划旋律线唱一唱,生熟悉旋律)

4、分段聆听,结合音乐介绍演奏乐器。

5、表演主题

6、在教师的引导下分角色聆听整首曲子。请学生听出第一个主题出现了几次?

学生回答(4次)。

7、分角色完整地表演音乐。

(四)、师:

同学们,时间,象征着生命、生活,全世界的人们对此充满了希望,还有很多作曲家的音乐作品是描述钟声的。请同学们去收集吧,别忘了,下节课将搜集到的资料带来,大家一起分享。学生聆听《维也纳的钟声》出教室。

六年级音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舞剧《小刀会》剧情。

2.通过记忆法,随录音哼唱歌曲《花香鼓舞》,记忆主题旋律。通过欣赏歌曲《花香鼓舞》,引导学生喜欢歌曲的江南音乐风格。

教学重、难点

记忆主题旋律,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了解乐曲所表达的意境。

教材分析

?花香鼓舞》是民族舞剧《小刀会》中的选曲,表现的是小刀会起义军打败清兵和英兵,占领了上海城,老百姓跳起《花香鼓舞》欢迎起义军,庆祝胜利的情景。《花香鼓舞》的旋律取材于江苏扬州地区的《渔篮花鼓》。如果把它与《茉莉花》对照一下,可以明显地感到与《茉莉花》在旋律走向和节奏上的相似之处。

?花香鼓舞》“”《茉莉花》“”

歌曲为一段体,徵调式转宫调式,由五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六小节,围绕5音上下回转,连音与断音的交替运用和直接上行到音,使音乐显得明朗、活泼,前两小节的旋律与《茉莉花》第二、三小节的旋律一样,一开始就给人明显的江南音调特征,使人联想起江南特有的'水乡景色。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同头换尾,后半句从5下行到1在2音上回绕,音乐更显得柔和。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是连接的两个乐句,每个乐句五小节,中间没有明显分句的痕迹。前两小节节奏的变化和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增添了歌曲的活泼情绪。第五乐句是第四乐句的扩展句,共八小节,前三小节是衬词,音乐使用了前面部分乐句的元素,然后重复第四乐句结束。全曲始终围绕着5音,最后转回宫调,婉转、细腻,具有典型的江南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学要求:老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舞剧小刀会的片断,介绍《小刀会》的剧情,介绍《花香鼓舞》在整个舞剧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欣赏《花香鼓舞》

1.教学要求:初次聆听歌曲《花香鼓舞》。

师:说出歌曲的情绪、节奏、速度有什么特点?

生:优美、婉转,速度稍慢,具有江南地区的音乐特征。

2.再次聆听歌曲《花香鼓舞》。

师:听辨这首歌曲的旋律和哪首江南民歌的旋律相似?

生:茉莉花……

分析《花香鼓舞》《茉莉花》的相似之处。

教学要求:听辨两首歌曲,感受两首歌曲在旋律、音乐风格上的相同之处。

教师播放歌曲《花香鼓舞》和《茉莉花》。

生:都是优美婉转具有江南小调的音乐风格特点的乐曲。

3.教师出示《花香鼓舞》歌曲谱例,学生哼唱歌曲的旋律。

教学要求:学生随录音划拍子演唱,注意十六分音符演唱时要连贯,把握歌曲婉转的艺术风格。

4.欣赏《小刀会》序曲。

教学要求:通过欣赏,再一次熟悉《花香鼓舞》的音乐,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加深对作品的了解。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的歌曲《花香鼓舞》具有江南地区的音乐风格特征。同学们在熟悉这首作品以后,还可以找一找与其类似的音乐作品,拓宽我们的音乐视野。

六年级音乐教案篇5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2.通过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的事例,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会歌词。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过程:

唱歌曲《蓝天向我们召唤》。

从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引出歌曲的主题——《蓝天向我们召唤》。

(1)让学生学生朗读书中材料,并展开讨论有关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的信息。

让学生回家有机会观看“神五”“神六”或“神七”的录像。

教师讲解:

(2)由于编写教科书时“神五”“神六”或“神七”尚未上天。“神五”是单人、单天飞行,“神六”是双人、多天(5天)、行,而“神七”成功实现了太空行走,这说明我国已经成功掌握了载人航天飞船的核心技术。

(3)学生朗读《蓝天向我们召唤》的歌词。

学生讨论对歌词的理解和感受,说一说“向航天英雄们学习什么”。

(4)欣赏歌曲的范唱录音。

(5)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6)随录音学唱歌曲歌词。

注意: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和顿音的使用。

(7)学唱合唱部分的第一部分及歌词,这部分旋律节奏比较多样,其中但也增加了学唱的难度,可多随录音学唱,最后随琴声学唱。

(8)初步唱会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旋律,是学唱更加理性。

六年级音乐教案5篇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案推荐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通用8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教案7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反思7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6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课后反思6篇

二年级音乐《云》教案6篇

二年级音乐《云》教案推荐7篇

小学三年级音乐课教案7篇

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6篇

六年级音乐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