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我们需要在教案中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了实现个性化教育,我们需要在教案中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七的乘法口诀的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七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自编9的乘法口诀,掌握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2.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会用9的乘法口诀求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会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初步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复习旧知
1、填空。
a.7×5读作( 7乘5 ),表示(5)个(7)相加。
b.8+8+8+8+8写成乘法算式是( 8×5 )或( 5×8 )。
c.4个8是多少?列式( 8×4=32 )
d齐背7和8的乘法口诀。
2.师:我们已经学过了1~8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9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
探究新知,出示例4。
课堂练习
看80也例4。
1.提问:一共有几条龙舟?每条龙舟有几个人?
指名回答:9条龙舟,每条龙舟9个人。
2.教师拿出9张卡片,第一张卡片上是9,然后依次加9,一直加到和为81,把这些卡片按照顺序摆好。
3.师:认真看卡片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指名回答。
前面的数字都比后面的多9。
4. 18是几个9相加得来的?
37是几个9相加得来的?
54是几个9相加得来的?
5.再认真观察例4的插图,能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诀自己编9的乘法口诀吗?
小组合作,共同自编9的乘法口诀。
教师巡视,稍作指点。
汇报交流:
6.刚才同学们自编的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意义?
指名回答。
比如,四九三十六,表示4个9相加的和是36;二九十八表示2个9相加的和是18;五九四十五表示5个9相加的和是45。
7.口诀中的这些乘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都有一个乘数9,另一个乘数一道比一道多1,积一道比一道多9。
8. 9的乘法口诀有哪些规律?你能找出来吗?
9.背诵9的乘法口诀,看谁记得又对又快。
a自己背诵。
b同桌之间对口令。
c师生之间对口令。
课堂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并说出自己是用哪句口诀进行计算的。
2.根据图意计算。
指名学生回答,然后上黑板计算。
9×8=72(瓣)
拓展提升
补充条件
一本书的价格是9元,
,一共用了多少元?
9×5=45(元)
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共有9句。
2.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9。
3.我还会用9的乘法口诀求积。
板书
9的乘法口??
七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6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6的乘法口诀求积。
2、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口诀的结构和规律。
教学难点:突出“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两句口诀。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口诀卡片及写有6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出下列算式的得数和所用的口诀。(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回答。)
算式:5×2= 3×1= 3×3= 4×2= 4×3=
口诀:
2、说出下面每句口诀的前一句口诀和下一句口诀分别是什么?(出示口诀卡片,指名回答。)
三五十五二四得八四五二十
3、教学准备题。
①写数。第一排学生在准备好的卡片上写6,第二排同学加6,把得数写在自己的卡片上,第三排同学继续加6,一直加到36。
②填数。翻开教科书33页,将每次加6的结果填在准备题的空格里。(学生独立完成。)
③说数。指名回答:1个6是多少?2个6相加是多少?3个6呢?4个6、5个6、 6个6呢?(教师随学生的回答依次将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再指名口答:18是几个6连加?30是几个6连加?12、24、36呢?
④读数。按顺序齐读这6个数,然后指出:后面一个数总比前面一个数多6,前面一个数总比后面一个数少6。
4.揭示课题,几个6相加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可以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计算乘法要用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6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0。
(1)看图写算式。
(出示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观察:树上有几只蝉?数一数,一只蝉有几条腿?表示几个6?列出乘法算式。(6×1=6)
(贴图:又飞来一只蝉)观察:现在有几只蝉?两只蝉有几条腿?表示几个几?列出乘法算式。(课件显示:6×2=12)
如果树上现在有3只,4只,5只,6只蝉,你能按照顺序列出几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吗?试一试吧!(学生独立把书上的算式补充完整。)
(2)看式说意义。
你能说出每个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吗?(6×1=6表示1个6是6,6×2=12表示2个6是12,6×3=18表示3个6是18。)
(3)看式试编口诀。
根据这些乘法算式,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4人一组互相讨论,口头编口诀。)
(4)汇报。
你编了几句口诀?请你任选一句说说看。
学生口述,教师出示相应的口诀卡片。
(5)排序。
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些口诀排列起来吗?你为什么这样排列?
学生读自己所编出的6的乘法口诀。
(6)交流。
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
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与算式中的第二个因数相同,表示什么?口诀中的第二个数与算式的'第一个因数相同,表示什么?
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几?
哪几句难记一些?你用什么方法记呢?怎样记住“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两句口诀?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说、想出不同记口诀的方法。
(7)应用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第1题。
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的联系和区别,说明根据第一个算式可以推出第二个算式的得数,根据前句口诀可以推出后一句口诀。
2、独立完成练习十第2题。
直接说得数,并说出用哪一句口诀。
3、实践题。在实际生活中,你发现哪些问题可以用6的乘法口诀很快算出积?(学生思考,互相提问。)
如:小朋友一天上6节课,二天上几节课?三天呢?四天……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的乘法口诀,共有()句。
(2)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
(3)还学会了用一句口诀计算()道有联系的乘法算式。
七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3~64页练习十三5~11题。
教学目标:
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学生在游戏与练习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了兴趣。
教学重点:
在熟记口诀的基础上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机的把1~6的乘法口诀揉合在一起进行计算。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出示可爱的小蚂蚁图,引导学生观察:一只蚂蚁有多少条腿?2只、3只、4只、5只、6只呢?
学生口答。
学生先自己答,然后两个学生一组,一人一句的读,最后一人说前半句另一人说后半句。
小黑板出示:1只蚂蚁 6 条腿,
2只蚂蚁( )条腿,
3只蚂蚁( )条腿,
4只蚂蚁( )条腿,
5只蚂蚁( )条腿,
6只蚂蚁( )条腿。
二、探究体验
1.比一比,看谁算得都对。(第63页第7题)
2.数学游戏:玩扑克牌练口??
要求: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a、2、3、4、5、6的扑克牌,两个一组,每个同学同时拿出一张扑克牌,抢答这两个数的.乘积,并说出所用的口诀。比一比,哪个同学抢答正确的多。
学生活动。
3.完成练习十三第10题:夺红旗
教师把准备好的红旗拿出来,先单个比,再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获胜组夺红旗。
4.数学游戏:
把课前准备好的卡片扣在桌子上,学生分组活动:组长拿起一张卡片,组内其他同学说出几和几相乘得卡片上的数。
5.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叙述图意,然后学生独立在课本上填写算式解决问题。
6.完成练习十三第11题。
学生先分组交流题意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三、实践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63页第9题,汇报时说说是怎么想的。
2.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小黑板出示:6个果盘,每个果盘里有3个苹果。
3.找朋友:
24 6 15 18 10
3×5 4×6 2×5 6×6 6×3
4.手上的数学。
每人2只手,4人有几只手?
□×□=□(只)
每只手有5个手指,6只手有几个手指?
□×□=□(个)
七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4
复习内容:课本第35页~36页的内容,和复习。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复习难点: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1、小组比赛背乘口诀。
2、让四人小组说说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3、全班汇报四人小组讨论的结果。
4、师生共同梳理第二单元的内容。(1)除法的含义。(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从上面的(1)、(2)、(3)方面进行复习。
(1)除法的意义。
a、老师呈现课本35页第1题的实物图,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b、让学生相互说说这3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c、练习。(老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除法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再出示一些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的算式,让学生进一步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a、老师出示小鸟、小鹿选汽球的图面。再采用倒计时的方法抢算。
b、让算得快的小朋友结合具体的算式说说怎样想商。
c、再组织以四人小组为参赛单位的摘平果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a、老师出示课本35页工人叔叔运水果的情境图。先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重点展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c、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d、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6、师生共同本节课的收获。
七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2.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口算。
3.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知道5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摆学具,说算式。
(1)请学生拿出○卡纸。每行摆几个,摆几行都可以,要求每行○的个数相同。然后,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个○的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各算式。
(2)请说出乘法算式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请学生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2.先读下面的算式,再说一说每个算式的含义。
4×33×35×22×2
二、新课
1.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知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算。我们还知道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就是乘法算式中的积。想一想,我们算乘法时,如果把乘法再变成加法,求出连加的和写到积的位置上,是不是太麻烦了?(麻烦!)为了使乘法算得又对又快,我们可以根据相乘的两个数和它们的积编出乘法口诀,记熟了乘法口诀,就能很快说出它们相乘的积。今天我们先学习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1)请学生用小棒(5根)摆一把小伞。
(2)数一数本组(5位)同学摆小伞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数完的小朋友请举手。
请数得快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数的?
(3)出示挂图。强调: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数的时候可以5个5个数,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一共用了25根小棒。
(4)填写5连续加5,每次加得的结果。
(5)编5的乘法口诀。
①讲解:摆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就是1个5,1个5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写作1×55×1(分左右两边板书)。
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或5乘1)得5。(板书成1×5=55×1=5)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可以根据1×5=5(或5×1=5)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板书在两个乘法算式之间)。
②摆两把小伞用几根小棒?(10根)
指连续加5的算式,提问:2个5相加得10,谁能写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5=105×2=10
2×5=105×2=10表示什么意思?(2个5是10)
讲解: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2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二五”,得数是10,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就是“二五一十”(板书口诀)。
③先提问:摆3把小伞用多少根小棒?用乘法算式怎样写?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5=155×3=15
再请学生试编出“三五十五”这句口诀。引导:这两个乘法算式表示3个5相加是15,仿照“二五”的口诀想想,这一句口诀该怎样说?
④请各组写出4个5相加和5个5相加的乘法算式,并讨论编出这两句口诀。
完成之后,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完成板书。
(6)小结:
5的乘法口诀有5句。上面的1×5、2×5、3×5……可以用这些口诀来计算。
让学生齐读、默读、熟记5的乘法口诀。
3.尝试应用口诀计算。
教科书第51页“做一做”。
(1)先看清图意,再写乘法算式(不填得数)。
强调: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要用5的乘法口诀想出得数。想一想,该用哪句口诀呢?积是多少?
(2)学生填完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练习
1.练习十的第1题。分小组,由“一五”开始,按序伸手说口诀。让全体学生在动口、动手的活动中,进一步熟悉5的乘法口诀。
2.练习十的第2题。对口令游戏,先由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进行,给学生以示范。再让同桌学生互相问答,看谁答得全对。对答得全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3.练习十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指定学生说答案,同桌交换检查。既让学生参与对学习的评价,又给学生一次熟悉5的乘法口诀的机会。
4.练习十的第4题。出示第4题,教师指哪个数,学生就说出5乘这个数所得的积。这其中,教师有意地选择几题,请学生说出应用的口诀。练习时,可以先按序指,再任意指某个数,训练学生比较熟练地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四、总结
1.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熟记5的乘法口诀,算5和几相乘时才能算得又对又快。课间或者回家,可以和小朋友或者爸爸、妈妈做拍手对口令的游戏来熟记5的乘法口诀。既轻松玩耍,又练习了口诀,你们愿意做吗?
七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6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挂图)
1、情景一:玩翘翘板
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板书:一个翘翘板上坐2人,2个翘翘板上坐4人)
1个翘翘板上坐了2人。问:有几个2?(1个2)1个2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可以)怎么写?(板书12)还可以怎样写?(板书:21)说明1个2就是2所以12=2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1和2乘,积是2)
2个翘翘板上坐几个人?(4个)现在有几个2?乘法算式怎么写?(22=4)有没有其他写法了?(因为换过来还是22)联系乘法算式22引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
想一想:21= 你用哪一句口诀?
小结:上面编的一二得二,二二得四就是2的乘法口诀,2的乘法口诀就是求几个2是多少。
2、情景二:玩荡秋千
1只秋千上坐3人(板书)。怎样用乘法表示?(板书:13=3)
谁能编口诀?(板书:一三得三)
两只秋千坐6人(板书)。怎样用乘法表示?(板书:23=6)
谁能编口诀?(板书:二三得六)
三只秋千坐9人(板书)。怎样用乘法表示?(板书:33=9)
谁能编口诀?(板书:三三得九)
想一想:31= 32= 你用哪一句口诀?
小结:上面编的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都叫3的乘法口诀,3的.乘法口诀表示求几个3相加得多少。
3、情景三:小朋友坐火车
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几个?3节呢?4节呢?小组合作,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
车厢的个数 1 2 3 4
人 数 4
1个4 2个4相加 3个4相加 4个4相加,乘法算式怎么列?
板书:14=4,24=8,34=12,44=16
交流:你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想一想:
41= 42= 43=
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
小结:上面编的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得十二都叫4的乘法口诀,4的乘法口诀表示求几个4相加得多少。
4、试一试
11= 1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你会编吗?
板书:一一得一。
二、形成应用
1、读读2、3、4的乘法口诀。
2、完成想想做做。
(1)第1题
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独立完成。
(2)第2题
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它们用的是哪一句口诀?让学生领会到依据一句口诀能列两道乘法算式。
(3)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辅导差生。
(4)游戏:找朋友。老师说出一个乘法口诀,小朋友手写出乘法算式,写对的同学站起来,就是它的好朋友
三、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玩得高兴吗?那么在游乐园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说说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鼓励学生相互评价,算评价)
四、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3页:1-4
七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正确说出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能够快速、准确地利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b过程与方法
1.复习6~9的乘法口诀,为探讨本课内容做铺垫。
2.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3.通过练习,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c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a2
教学难点:
a2
关键:c1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1、将口诀补充完整。
2、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引导学生说出求商的思路商的。
二、引导学生看图,并提出、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情境图一,收集数学信息。
2.解决问题一:56面红旗,有每串挂8面,需要挂几串?
a、根据情境提出相关问题
b、独立列式
c、探究568用除法算
d、计算56除以8
3.变换条件:有56面小旗,挂成7串,平均每串挂几面呢?
a、独立列式
b、比较:两道除法算式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c、练习:根据一句乘法口诀写成两道除法算式
4.解决问题二:有42颗星星,分给6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得到多少颗?
a、根据情境提出相关问题
b、独立列式让学生练习本独立完成。
5.解决问题三: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多少行?
a、根据情境提出相关问题
b、独立列式
6.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三、巩固练习
1.送小鸟回家。除法练习题。
2.自主练习第一题
3.自主练习第三题
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8
教材分析:
?6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了“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知识与能力;
1、经历归纳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的运用乘法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的积。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观察、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学习好的,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用6 的乘法口诀计算两个数相差的积。
突破方法:
通过指导、合作探讨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
突破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交流突破难点。
课前准备:
1、写有题的苹果卡片。
2、教案中的表格,学生每人一份。
3、多媒体课件。
4、小棒40根。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大家齐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
3写出乘法算式。
5个3 是多少?4乘5是多少?
二、教学互动
1.呈现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要到儿童乐园里去玩一玩。(课件呈现儿童乐园的场景并定格在木马转盘上)
2.提出问题。
(1)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几个人?
(2)哪6位同学愿意在一起骑木马?让学生自由结合,组建6人小组。
(3)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个6人,共是多少人?
让2个小组的学生走到教室前面来,再让6人到前面来。大家看一看。
(4)3次可以坐几个6,是多少人?
3.交流探讨。
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班内汇报:各组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结合学生的汇报,组织探讨:
(1)表格中填出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板书:1个6相加、2个6相加……6个6相加)
(2)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积是多少?怎样知道的?让每个学生都写出6个乘法算式,写好后相互检查。
4.编口诀。
(1)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
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
(2)整理口诀。
这些口诀,你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写出来吗?写好后小组内相互检查。
(3)记口诀。
把口诀读一读。说说哪几句容易记住,哪几句难记?相互介绍自己记口诀的方法。
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记口诀。
师生对口令记口诀。
5. 用口诀。
口算:6×2 6×5 6×3 6×1。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
1×6=6 一六得六 6×1=6
2×6=12 二六十二 6×2=12
3×6=18 三六十八 6×3=18
4×6=24 四六二十四 6×4=24
5×6=30 五六三十 6×5=30
6×6=36 六六三十六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注重提供充分探索的.时空,让学生亲身经历口诀的编制与应用的全过程,安排了形式活泼的活动,帮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纵观整个课堂:环节安排紧凑,课堂容量适度,学生学习状态良好,但仍然有两点遗憾让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水平上的不足和差距。一是小组合作探究编制乘法口诀这部分走了过场,没有发挥集体的力量,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二是教学评价单一,整节课只有教师评价,由于受到了预设与生成的冲突及教师教育机智水平的限制,教师的评价不到位,丧失了鼓励启发学生的机会。另外,生生评价,师生互评这些比较好的评价方式,本节课都没有有效地利用起来,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中应该引起重视和亟待提高的。
七的乘法口诀的教案8篇相关文章:
★ 数学乘法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