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完善有助于教师规划好教学步骤和教学顺序,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教学质量,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空气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空气的教案篇1
活动名称:
空气在哪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亲自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无色、无味,到处都有。
2、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欲望和兴趣。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鱼缸(内盛水)、玻璃杯、手绢、幼儿每人一个塑料袋、每组一瓶水、若干吹起玩具、塑料管、小玻璃瓶、土块等。
活动过程:
1、小实验:手绢为什么不湿?
(1)教师举起玻璃杯,请幼儿看被子里有东西吗?(没有。是空的)(2)杯子里真的没有东西吗?(教师把手绢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请幼儿猜一猜手绢湿了吗?
(3)到底湿了还是没有湿?我们拿出来看看。(教师拿出手绢,请幼儿摸一摸,手绢没有湿)。
(4)手绢为什么没有湿呢?水为什么进不了杯子?多奇怪呀!杯子里有什么东西挡着不让水进去呢?(请幼儿讨论,说说原因)。
(5)教师进行第二次实验,将杯子压入水下后倾斜,使气泡冒出。
(6)引起幼儿注意:哎呀!什么跑出来了?
(7)猜一猜,手绢湿了吗?
(8)请一个幼儿拿出来看看,到底湿了没有?让大家都来摸一摸。
(9)再请幼儿讨论,手绢为什么湿了?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空杯子里为什么会跑出泡泡来?第一次实验有泡泡吗?杯子里是空的吗?
小结:第一次手绢没湿是因为空气在杯子里,水进不去。第二次杯子倾斜空气跑出来,冒出气泡,水就进去了,手绢也就湿了。
原来杯子不是空的,里面装满了看不见的空气。当空气在水里变成了气泡,我们才能看见它。
2、找空气(操作)。
什么地方还有空气,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给幼儿提供充气玩具、塑料袋、塑料管、水盆、土块、砖块等材料)。
(1)指导玩充气玩具的幼儿,想办法让它瘪了,再让它鼓起来,从而感知充气玩具有了气就鼓鼓的,没有气就瘪了。吹进气一压软软的,打开盖子对着脸挤一挤,凉飕飕的。有风,是空气跑出来了。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可以感觉到它。
(2)指导玩塑料袋的幼儿离开座位四散到教室前后、各个角落"抓空气",让幼儿用塑料袋把空气变成可看到的气包。
(3)指导玩塑料管的幼儿(每人一个),往水中吹气可看见许多泡泡,从而得知人身体里也有空气。
(4)指导幼儿想办法看看土块、砖块里有没有空气。
3、让幼儿走出教室找一找,什么东西里、什么地方还有空气。
4、教师小结,并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1、在活动导入部分,可以将戳破气球这个环节更改为帮气球宝宝打气,让幼儿能更好的理解到气球从憋到鼓是因为空气进入。
2、提问的技巧需要改进,提出的问题要开放些。如把“空气是什么颜色(味道)”改为“空气有颜色(味道)吗?”这样幼儿的回答才有针对性。
3、在幼儿自由尝试之前,老师不需要示范手帕掉进水这个动作。幼儿容易模仿,使幼儿的尝试活动有了思维定势,可以直接让幼儿想办法怎样把手帕放进水盆,手帕不会湿?
4、在准备的工具中,一次性杯子太软,使实验不能精确性,应该换成玻璃杯。
大班空气的教案篇2
目标:
1、培养观察思考能力,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2、萌发环保意识。
准备:
幼儿分2组,每人一个纸盒(里面抹一层雪花膏)、显微镜
过程:
一)分组活动
幼儿分成2组,分别在校外马路上、园内小公园进行活动:
1、打开小盒子。
2、引导幼儿感受这个地方空气是怎样的?让人觉得怎么样?
3、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人、植物等的状况。
二)观察分析、交流
1、你喜欢你去的地方吗?那里的空气让你觉得怎么样?
2、观察比较:
1)用眼睛看看2组幼儿小盒子里的雪花膏的变化。
2)用显微镜看看,那些灰尘、小黑点是怎么样的。
3、分析、讨论
1)为什么在马路上的雪花膏变灰了、有黑点了?
2)空气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三)讨论
你喜欢哪里的空气?
怎样使空气保持干净、清新?
设计意图:
空气无所不在,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认识空气》是大班经常进行的一个课题内容,在很多的活动中,教师都把空气的性质空气的重要性放在突出的位置。我所设计的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小实验,直面的感知比较、了解空气污染的状况,激发幼儿去形成积极探索、主动发现的学习意识,产生观察、比较、思考的自觉行为,并且渗透环保意识。
大班空气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形态和用途。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形态和用途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 塑料袋、小气筒、小气球若干、蜡烛、打火机、玻璃杯
2、每个幼儿《我爱学科学》(学前班秋季)1册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袋口密封、装满空气的`透明塑料袋,让幼儿观察袋子里装了什么,给幼儿打开袋子摸一摸、闻一闻,说说发现了什么。
2、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
小结:塑料袋里装着空气,空气无色无味,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二、找一找空气在哪里
(1)用小气筒给气球充气
(2)每人拿一个塑料袋自由地抓空气。(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
(3)对着气球吹气,尽量不让气球落地
提问:(1)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引导幼儿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三、我们需要空气
(1)启发幼儿想象:如果没有空气,人、动物、植物会有什么感觉和变化?提示幼儿闭上嘴巴,用手指捏着鼻子片刻,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给幼儿做实验:点燃蜡烛后用透明的玻璃杯将蜡烛罩住,火苗慢慢熄灭。请幼儿想一想火为什么灭了。
(3)引导幼儿想一想:潜水员和宇航员的服装为什么是密封的,还要带着氧气筒?
小结:人、动物、植物都需要空气才能生存》
(4)出示课本画图,让幼儿说说人们为什么喜欢在空气好的地方休息或游泳,有什么办法可以把空气变好?
师小结: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尽量使用交通工具和没有污染的交通工具,不随地乱扔垃圾,减少工厂的废水污染,多种树木花草,就能是我们周围的空气更清新,身体更健康。
大班空气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实验和游戏来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压力等,知道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激发幼儿对空气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兴趣。
3。了解雾霾天气,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瓶子、纸团、玻璃杯、蜡烛;课件
活动过程:
一、科学小实验: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
1、猜想: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纸团吹进瓶子里?
2、介绍操作要求:平放瓶子,把小于瓶口的.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里吹,能否吹进。
3、幼儿操作,师观察指导。
4、观看视频总结为什么吹不进。(空气的压力)
二、实验二:不吹自灭
1、师介绍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师指导。
3、小结:空气里有燃烧需要的氧气,氧气没了蜡烛自然熄灭
三、总结讨论
1、空气的特点: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
2、空气的重要性:动物植物以及人类都离不开空气。
四、了解雾霾天气
1、什么是雾霾?
2、雾霾天气哪里来?
3、雾霾对人类的影响。
4、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
大班空气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气球、吸管、小杯子、塑料袋与幼儿人数相等。
2、鱼缸里养一条活鱼、土块儿、三只短蜡烛、火柴、两个不同大小的玻璃杯、抹布一块、一盆水。
【活动过程】
一、 谜语引入
1、奇妙奇妙真奇妙, 看不见 摸不到,没有颜色和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
二、找空气
出示实验材料,教师指导幼儿操作,寻找空气。
1、请幼儿把瘦气球变成胖气球,往里吹气,气球吹鼓后问:“气球里面有什么?”让胖气球减肥变瘦气球,将吹鼓的气球口放开,请幼儿观察发生的情况(空气跑掉了,气球变瘦了)。
2、请幼儿用塑料管往水里吹气,有气泡产生。说明人体有空气。
3、 师:今天老师再用塑料袋变个魔术,认真看老师手里的塑料袋会变出一个什么秘密来?请看塑料袋怎么样了?(鼓起来了)谁能告诉我鼓鼓的塑料袋里有什么?(空气)请幼儿用手摸一摸。
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发现哪里有空气呢?(气球、杯子、水、塑料袋。)
师:那就是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 3f
三、感知活动:空气的特征。
师:我们知道周围到处都有空气,那么空气是什么样的呢?
1、请幼儿看一看杯子里的空气,身体周围的空气。
师:你看见空气了吗?(没有。)
师:说明空气是看不见的。
2、请幼儿摸一摸身体周围的空气。
师:你摸着空气了吗?(没有。)
师:说明空气是摸不着的。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用眼睛看、用手摸空气了,谁能告诉我空气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四、空气的作用
师:我们知道了l
3、那么空气有什么用途呢?
(一)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
请幼儿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有点儿憋气,很难受。)为什么?(不能呼吸到空气。)
得出结论:人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人会死的。
(二)空气还可以帮我们做什么呢?
实验:
教师点燃三支蜡烛,用大小不同两个玻璃杯同时罩住两支蜡烛,一支蜡烛不罩,看看有什么变化?(盖上小杯子的最先熄灭,盖上大一点杯子的再灭,不盖的一直燃烧。)
师:你看蜡烛怎么样了?为什么灭了呢?(空气进不去,蜡烛就灭了。)
得出结论:火的'燃烧需要空气。
课下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信息:那些物品是利用空气原理制成的。(如:救生圈、风筝、轮胎等。)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继续玩塑料袋装空气的游戏,以巩固对空气到处都存在的认识。
【活动反思】
通过实验和操作,孩子们掌握了空气的特征和用途,同时孩子们也喜欢上了科学小实验,特别是纸放进水里不湿的实验,孩子们反复做了几遍,才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只是在观察土块里有空气时,通过投影仪看的不太清楚,如果让孩子们座次摆成半圆形,做实验时离孩子近一点效果会更好些。
大班空气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