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计算教案6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认真写教案,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编写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整十计算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整十计算教案6篇

整十计算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

1。了解word中的艺术字。学习word中的特殊技巧。

2。学习使用艺术字的方法。了解艺术字的多样性。

3。学习对插入的艺术字进行编辑、修改。

4。通过学习艺术字的一种使用方法,练习其它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5。提高学生对软件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了解word中的艺术字。

2。学习插入艺术字的方法。

3。学习对插入的艺术字进行编辑、修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用艺术字

难点:艺术字的编辑与修改

四、教具准备

教师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学生自己输入的文件“落花生”

五、教学过程

1导言与复习

a、 复习:如何设置页面与页边距?

b、 导语:我们可以在word文档中插入艺术字来作为大标题。艺术字不同于普通的文字,它具有很多特殊的效果。例如阴影、斜体、旋转、延伸、弯曲等。多种效果使艺术字远比普通文字美观的多。

2新授课

a、 插入艺术字

师:我们可以试一试在“落花生”文档中插入艺术字作为标题。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是:1、单击菜单栏“插入(i)”项,指向“图片(p)”项,会出现图片菜单。单击“艺术字(w)”项。word将进入“‘艺术字’库”对话框。2、对话框中,有30种艺术字式样。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种,然后单击“确定”按钮。word将打开“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3、这时,可以输入标题的名字。我们这篇文章的标题是“落花生”。4、在“艺术字文字”对话框中选择标题的字体、字号以及修饰效果。5、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word将把输入的文字以艺术字的效果插入到文档中,并且会自动打开“艺术字”工具栏。

教师演示插入艺术字

b、 选定艺术字

师:与块一样,要修改、编辑艺术字,首先要选定艺术字。方法是:将鼠标指针指向艺术字的中心区域,单击鼠标左键即可。艺术字被选定后,将在艺术字周围出现八个空心小方块,这些标志叫做编辑点。

老师演示

c、 艺术字的移动、放大与缩小

师:移动艺术字:1、选定艺术字,2、将鼠标移到字上,鼠标指针会变成形状。按住左键,移动鼠标,这样就可以拖动艺术字到合适的位置。松开鼠标即可。

艺术字的放大与缩小:选定艺术字,出现八个编辑点。指向这八个编辑点中的任意一个,鼠标指针就会变成双箭头形状指针。这时,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编辑点,就可以将艺术字放大或者缩小了。

d、 改变艺术字的内容

师:如果要修改已有艺术字的内容,方法是:1、双击要修改的艺术字,word将打开显示“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2、在对话框中重新输入文字。3、单击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即可改变艺术字内容。

教师演示

3练习 打开“落花生”文件,插入艺术字做标题。看谁设计的艺术字最漂亮。

4课堂小结

师:艺术字在word中当做一种特殊的图片来处理,所以它比一般的文字的效果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应当学会如何插入艺术字。除此以外,还要学会对艺术字的放大与缩小、移动艺术字、改变艺术字的内容等操作。如果要艺术字其它项目,还可以单击已有“艺术字”,出现艺术字工具栏。选定工具栏中的选项,可以修改更多的内容。

六、板书安排

插入艺术标题

一、插入艺术字

二、修改、编辑艺术字

1、选定艺术字 2、移动、放大与缩小 3、改变艺术字内容

整十计算教案篇2

使用教材:幼儿功能英语课题:numbers周次:第12周总课时:1课时设计人:龙文娟teachingaims:

通过学习单词(numbers),从1到10,要求会数、会读、会认,从数字展开,配合连线游戏,使基础知识更牢固。keypoints:

1、认识数字;

2、单词学习;

3、听音判断练习;difficultpoints:单词正确发音;鼠标操作;teachingmethods:讲解、示范、辅导;teachingaids:课件、计算机、液晶投影仪、教材;teachingtime:1课时teachingprocess:

一、课前准备部分:

1、训练常规,组织教学。

2、师生问好!强调学生坐姿。

二、单词学习

one:doyouknowwhatsthenumber?

twhowmanyeyesdoyouhave?

howmanysnow-manarethere?

three:letscountthenumbertogether.

howmanyhappyfacearethere?

four:theflowersareplayingontheplayground.

theyareplayingropeskipping.

five:therearefivebananas.

six:howmanystarsinthesky?

seven:seveneggsarethere.

eight:letscountittogether!

nine:thepeacockhaveninetails.

ten:therearetenfootmarks.

三、游戏

wheresthelittlestar---countingnumbers.

数完数后,进入游戏区,进行连线游戏。(将不同形状的图片用数字按顺序连接起来)

训练孩子们认识数字的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小结

让孩子们从一数到十。整齐地读出来;

howmanyfingersdoyouhave?

howmanyflowersareropeskipping?

howmanystarsinthesky?

整十计算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20xx年4月版)中信息技术部分的选修模块1“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一章的第一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时数为1课时(45分钟)。《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建议“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在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或以后开设。

二、教材分析

根据20xx年4月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阐述,“算法与程序设计”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的选修模块之1,它的前导课程是信息技术的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学生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里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了启动程序、窗口操作和文字编辑等基础知识。学生可以利用上述的基础知识,用于本节课的启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环境,输入程序代码,运行程序等操作。本节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第一节课,上好这节课是使学生能否学好“算法与程序设计”这一模块的关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也是后续课程如模块化程序设计、各种算法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与本节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中鼠标、键盘操作,启动、关闭程序,窗口、菜单操作和文字编辑等基础知识,还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步骤等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让学生了解算法、穷举法、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等概念。

2、让学生知道对现实问题的自然语言的描述,特别是类似程序设计语言的自然语言描述。

3、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这一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认识其在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作用。

技能性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旧知识的规律、方法和步骤,并把它运用到新知识中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调试程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讨论、观摩、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性目标:

通过“韩信点兵”这个富有生动情节的实例和探究、讲授、观摩、交流等环节,让学生体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四、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和上机调试程序等步骤。用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设计算法也是本节的难点。

五、教具选择

1、可以进行屏幕广播的多媒体电脑室。

2、教师自行设计制作的课件。

3、印刷《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活动表(见附1)。

六、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人工解题中发现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等步骤,并把它应用到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去,这是构建主义中知识迁移的方法。本节课还采用了探究、讲授、观摩、交流、阅读材料等多种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的方法。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计算机的踪影,感受到计算机给学习、生活带来的方便。然而,在惊叹计算机的神奇和享受的欢乐的时候,你是否了解计算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有没有思考过其中的奥妙呢?下面我们先看一个古典的问题:”

学生观看约1分钟的电视剧《汉刘邦》片断,内容大致如下:

“韩信是我国西汉初著名的军事家,刘邦得天下,军事上全依靠他。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仅如此,还能经常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与楚军决战时韩信指挥诸侯联军,在垓下十面埋伏,击败楚军,楚霸王项羽因此自杀。”

片断结束时屏幕出现“韩信点兵”问题:“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你呢?”

(二)问题

教师:“下面我们先助刘邦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

展示题目:

“韩信点兵”问题1:求整除3余1、整除5余2、整除7余4的最小自然数。

(三)探究

把全班分成16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讨论问题。利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找出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和写出求解问题的解题步骤。并填写《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活动表中的“探究问题记录表”。如下:

探究问题记录表分析问题(找出已知和未知、列出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写出解题步骤结果

给5分钟学生讨论,教师在这过程中到各学习小组中,引导个别学习小组分析问题、写出解题步骤。

教师提问2~3个同学,从中逐渐引导出类似如下的`分析问题和解题步骤,并给出算法的概念。

分析问题(找出已知和未知、列出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写出解题步骤

设所求的数为x,则x应满足:

x整除3余1x整除5余2x整除7余4

1、令x为1。

2、如果x整除3余1,x整除5余2,

x整除7余4,这就是题目要求的数,则记下这个x。

3、令x为x+1(为算下一个作准备)。

4、如果算出,则结束;否则跳转2。

5、写出答案。

教师解释第3步“另x为x+1”并指出它与数学中的区别,并从上面的解题步骤中总结出穷举的算法。

教师:“刚才有些同学把题目解出来了,答案是67,韩信作为大将军,统率士兵当然不止67人,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个数据量稍大的问题。”

整十计算教案篇4

一、课程标准

初步地掌握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

认知:初步掌握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技能:1.能在高级语言编程环境操作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

2.初步理解计算机程序的执行目的。 情感: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重点:帮助学生掌握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 难点:读懂计算机程序代码。

三、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但大多数是与常用的工具软件的使用和网络应用有关。对于计算机编程知识,他们以前可能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同时,因为陌生,他们往往会把其看作一种神秘而遥不可及的事物。因此,强调计算机程序与生活的关系的必不可少。再者,他们在现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等能力,也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这样对于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了解起来应该是不会太困难。

四、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除了使用通用工具软件(如文字处理、图表处理或多媒体加工软件等)进行信息处理以外,直接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也是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是学习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延续,与第三章内容紧密相联。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以前很少甚至没有接触过,因此,只要求学生对这种方法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主要是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执行过程以及编写程序的基本过程有所了解,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基础内容的衔接部分。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除了应用计算机的工具软件处理许多事情之外,相当部分的现实问题也都可以利用计算机程序的方式加以解决,实现一些个性化的信息处理方式。本节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分3个课时完成,本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后续的课时将带领学生编制一些简单实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体验程序的编制环境、方式及作用,了解程序的基本元素和编制过程,从而进一步认识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了解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了解算法在整个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读懂简单程序代码,理解代码执行目的。

五、教学理念

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渗透。采用了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教学方法;强调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评价隐含于学习过程之中。

六、教学策略

营造和谐生活化的计算机程序体验课。通过一定的课堂情景的创设和学生探究、体验活动,力求让学生首先体会到计算机程序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的不可替代性,并产生自己动手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愿望。进而了解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有能力和有意愿把这样的方法真正地溶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最后能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良好的利用技术优势为自己生活服务的意识和相应的信息技术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围绕“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讲授新知→交流评价→实践拓展→课堂总结”这么一条主线索来开展教学活动。

七、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极域电子教室等。

八、教学过程: 略。

九、教学反思:

就整堂课来说,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老师分析、讲解基础上,让学生从自学到实际案例的分析研究直到最终完成程序,逐步体验程序编写的过程;通过对比学习法完成了初步理解计算机程序的执行目的的目标。

2、本节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局面,合作讨论为辅,学生动手机会多,教学效果较好。

3、舍弃教材的案例,选用身边的出租车计价学生更能理解和接受,根据学习的流程对案例分析研究最终完成程序编写,体验了编程的乐趣,为下步学习算法和程序设计打下良好的兴趣基础。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学生存在差异,部分学生数学上的算法没有完全掌握,更不太熟悉vb编制环境,此过程遇到疑难,导致步步跟不上,对后续教学造成部分学生兴趣不高。

2、提升拓展效果不明显。

整十计算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会写5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计算机,什么是多媒体设备。

(3)了解.电脑与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并能口述。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找资料感悟计算机飞速发展的趋势。

(2)学会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解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课文内容、了解电脑与多媒体之间的关系。

2、学会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解决。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生字词,会写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计算机,什么是多媒体设备。

3、习课文1——3自然段,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教具准备:一台电脑、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新世纪的“文盲”指的是什么吗?新世纪的“文盲”指的是不懂电脑的人叫“文盲”。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电脑的知识。

师板书:计算机与多媒体

二、初学课文

(一)、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二)、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2)读懂课文,弄清每节讲了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卡片,认读生字并会组词。

媒(méi)媒人、多媒体

婚(hūn)婚姻

尼(ní)尼龙

埃(āi)尘埃、埃及

诞(dàn)诞生

(1)指名读生字。(2)集体读生字。(3)开火车认读并组词

2、学生反馈读懂内容,教师予以归纳

第一段:谈第一架电子计算机的今昔。

第二段:介绍电子计算器发展成了电脑。

第三段:介绍多媒体设备是能传递多种信息的设备。

第四段:介绍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

第五段:接受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走进寻常百姓家。

第六段:介绍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前景。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电脑?

生反馈:(第一、二段)

2、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多媒体设备的特点?

生反馈(第三段)

3、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多媒体功能电脑的作用与发展。

生反馈(第五、六段)

五、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自由读1——3自然段,学生提出问题来讨论并解答。

(一)、“从埃尼啊克出生到现在短短的几十年里,计算机已经奇迹般地繁衍了好几代。”计算机会繁衍后代么,繁衍了哪几代?

学生反馈:生1、繁衍愿意是逐渐增多或增广,这里指的是不断更新发展。

生2、我知道计算机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产品了,如“奔四”。

(二)、什么是电脑?(计算机)

学生反馈:生1、电脑就是计算机。

生2、电脑能把外界传来的信息进行迅速的判断和处理。

(三)、“十八般武艺”指的是什么?

学生反馈:“十八般武艺”指能传递多种信息的功能。本文也指电脑的功能很多。

(四)什么是媒体?什么叫多媒体?

学生反馈:生1、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叫做媒体。

生2、能传递多种信息的,既能当电视,又能当收录机,还能当电话机,传真机的设备,叫多媒体设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计算机的演变过程。

六、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电脑,也知道了什么叫多媒体。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脑走进寻常百姓家,它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变化?我们明天接着学习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预习课文4——6自然段弄清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4——6自然段。

2、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

3、学会提问,讨论、解答。

教具准备:一台电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电脑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电脑在飞速地发展中,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受电脑越来越“神”。

二、复习旧知识

1、听写生字词:诞生

媒体

传递

繁衍

判断

信息

同学互相评,师选择优秀作业进行表扬。

2、师生共同回忆上节课的知识:什么是电子计算机?什么叫多媒体设备?

三、学习4——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请同学们用昨天的学习方法自学,找出你读懂的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讨论、交流。

2、小组进行交流,师巡视。

3、学生交流后反馈读懂的问题:

生1、我读懂了多媒体与电脑之间的关系,在能传递多媒体的设备内部设置一个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电脑就组成多媒体功能电脑设备。

生2、我读懂了电子计算机为什么被称为电脑?电子计算机具有人脑一样的能处理多媒体信息的处理系统。

生3、我读懂了第四自然段采用了举例子、打比方的形式写的,把人的大脑比喻成“司令部”。

生4、我读懂了“信息高速公路”是指电脑与电脑连接起来形成的电脑网络。

师过渡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研制成功了集多媒体功能于一身的电脑。如今电脑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中,真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4、学生提出不懂问题后,其他同学们解决。

(一)、我不懂什么叫“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生1、我知道秀才关在家中读了很多书,所以天下事尽知。

生2、我想如今电脑跟全世界联网,所以关在家中能了解天下事。

(二)、计算机越来越“神”是什么意思?能“神”到什么程度?

生1、“神”即能的意思,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能瞬间通晓天下事。

生2、计算机能神妙地预测地震,观察星体的变化。

生3、将来的计算机能报警、防盗。

生4、将来的计算机可以治病,帮助人类解决疑难问题。

5、指导朗读最后一节,出示资料让学生了解电脑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灿烂前景。

1958——1959年

大型电子管计算机

60年代中期研制一批晶体管计算机

60年代后

集成电路计算机

70年代大型集成电路计算机

80年代后

微型计算机并推广应用

6、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未来的计算机的“神”

四、总结:

电脑在飞速地发展,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掌握电脑技术已成为人们的需要。同学们,快行动起来吧,去掌握这门技术。

五、作业布置

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向家人和朋友讲解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并举例子说明。

整十计算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知道它的产生及传播途径,正确对待计算机病毒,了解计算机杀毒软件,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通过学习,要加强学生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传播过程。

3. 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

技能目标:

1. 学会使用杀毒软件。

2. 学会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杀毒、使用正版、安装软件、备份等)。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自觉遵守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等条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传播过程。

3. 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

4. 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的学习。

教学难点:

1.认识计算机病毒。

※2. 正确使用杀毒软件。

3. 如何加强学生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和软件保护的意识。

课前准备:windows xp系统、杀毒软件。

教学设备:机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同学们平时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病毒?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病毒的一些知识,首先来看一则flash

(播放flash:小胖vs电脑病毒)

1、 看了这则flash,大家有什么想法?

2、 flash中的小胖是怎么对待电脑病毒的?

3、 我们同学在使用电脑过程中,如果遇上病毒了是怎么解决的呢?

4、 看来同学们家里都很有钱,电脑中病毒了换一台就好了,你们的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也是不可取的,下面让同学们从书上、网上以及老师放在你们桌面上的资料里了解一下病毒,在看资料的同时找出下面四个问题的答案:

(1) 什么是电脑病毒

(2) 病毒的'特征

(3) 病毒的传播方式

(4) 怎么预防病毒

5、 学生回答

6、 计算机病毒知识竞答

7、 小结:flash电脑病毒的自白

8、 看了病毒的自述,我们知道,其实计算机病毒并不可怕,大家回去可以为你的电脑做一次全身检查。

问题答案:

(1)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传染性、寄生性、隐蔽性、触发性、破坏性

(3)网络,u盘,光盘

(4)防火墙

课堂点评

学生积极性很高

回答比较积极

课堂活跃

整十计算教案6篇相关文章:

参加计算机培训心得体会6篇

上计算机的心得体会优质6篇

计算机毕设心得体会推荐6篇

计算机毕设心得体会参考6篇

计算机专业的在实习报告参考6篇

计算机实习报告心得体会6篇

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自我鉴定6篇

计算机实验的心得8篇

计算机实习报告8篇

计算课教学反思5篇

整十计算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