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教案6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编写教案可以促使我们深入思考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明确性,教案是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和具体的规划,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月球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月球教案6篇

月球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知识点梳理

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 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 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 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 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四、理解词语,书写生字

1. 读课文过程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2. 指导书写词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中所含生字:悬、奥、努、估。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

1. 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

(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3)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4)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 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 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1. 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鼓励学生质疑)

2. 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

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四、指导写字,引导学生比较“菌”“藻”,书写“菌”“藻”“项”“遐”。

五、积累词语 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课后反思

在朗读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性。如月球上奇异景色的朗读指导,几个月球之谜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文本内容,拓展自如。

月球教案篇2

一、设计理念。

探索奥秘,是人类的天性,因为每个正常的人都有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说,谜是推动人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动力。让孩子们从小就心中有谜,试图去解开这些谜,这本身就是一个孕育发展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本教学设计力图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把谜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使之成为持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怎样才能把谜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里呢?语文课有语文的方式,那就是:引导孩子在与文本、文化和客观世界的对话中,去敞亮,去点染。

二、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正因为如此,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这是一篇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教材。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统一的要求以及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3)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想象、资料交流、质疑等各种方法,强化学生对月球魅力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同学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热爱科学和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五、教学难点。

因为月球对于人类来说是充满神秘色彩的,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宇航员登上了月球,而且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在月球上久留,只能从月球上采集一些标本或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所以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有关月球的知识是知之甚少的。依据此点和对教材的分析,特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六、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依据课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具体方法有:

1、创设情景法:

?月球之谜》一课描写了月球奇异的景色。对于月球上面的神秘之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材虽配有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利用悠悠课堂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

2、合作探究法:

在探究中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的开展,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3、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会拉近。

?月球之谜》这一课的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的月球之迷。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及学习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同时,由课文第一段导入,既使学生重温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也为新课起到了连接的作用。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好吗?(揭示题目,板书)

(二)自主探究,读文感悟。

1、学习第二段和资料袋。

(1)出示课件演示:

看,这就是月球,当我们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引导学生观看录象,整体感知。

(2)请大家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把它划下来,并读一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月球景色的句子,想象月球上神秘的景象。

(3)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

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以小宇航员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4)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

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指名读)

让我们把这十分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在正确、流利地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和体验,体验读书的快乐。

(5)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想象的简直太不一样了,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宇航员们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出示课件)

你们看,宇航员在月球上是怎样行走的呢?怎么会这样呢?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2、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针对这一理念,这一环节我采用读→找→议→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6自然段。重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月球之谜。宇航员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做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发现了哪些未解之谜?

(1)自己小声读一读3~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全班交流)

(2)在这三个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实验?仔细读一读,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发现了很多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这一环节让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决问题及遇到的困难。

(3)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着眼于学生加强对课文的体验和领悟,开阔视野,培养综合素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4)课文的第7自然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5)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了没有揭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教学中以知谜、探谜为主线,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不断质疑的兴趣。在探究中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的开展,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其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不断自主参与、自主学习,培养了浓厚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发散思维,拓展练习。

1、假如2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同时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决心。

2、师生共同交流描写月亮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夏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丰富自己的积累,感受诗句的优美。

3、课后搜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月球资料。

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四)总结全文。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同学们和科学家们一样都对月球有很大的兴趣,有志气有决心!我想不用多久月球肯定会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用课文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齐读)

板书设计:

尘土是否能杀菌?

22、月球之谜

水藻为何鲜嫩青绿?

年龄是否比地球大?

月球教案篇3

课前准备

1、带生字的词语卡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

3、学生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可以是有关月亮的故事、诗歌或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观看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纪录片,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语做个记号,可以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在小组内认读。

3、鼓励质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能解释的请学生解释,不能解释的,指导学生边学课文边理解。

4、游戏:猜一猜。

从学生的描述中猜测他讲的是哪个词语。

三、整体感知,展示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小组合作,展示朗读。

四、理解词语,书写生字

1、读课文过程中,相机指导理解词语。

2、指导书写词语“悬挂”“奥秘”“努力”“估计”中所含生字:悬、奥、努、估。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究感悟

1、小组选择感兴趣的“月球之谜”进行探究性学习。

(1)我们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是;

(2)我们要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3)让我们合作划出重点词句;

(4)你所选择的月球之谜是否已解开?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

3、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请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教师指导朗读。

三、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1、课文中提到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还有令你费解的吗?(鼓励学生质疑)

2、你所提的问题人类是否已经解开?

如有学生知道可当堂解决,如不了解,鼓励学生课余查阅资料。

四、指导写字

引导学生比较“菌”“藻”,书写“菌”“藻”“项”“遐”。

五、积累词语

鼓励学生课余把词语表里的词语及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

设计意图

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体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教育理念。目前,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受到一定束缚,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总体设计思路

月球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中列举了有关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月球之谜》教案。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情况,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探索月球和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以现问题,进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与月有关的图片,读有描写月亮的诗句。

2、引发联想:这是诗人的遐想,你有哪些遐想呢?你最想知道月亮的什么情况呢?(生交流分享)

3、引入课题:既然同学们和老师一样,对月球产生了神奇的向往,那我们来学习《月球之谜》(板书),去看看月球上到底是什么样子,有什么?请打开书本93面,带着你想了解的问题,把课文熟读一遍。

二.引导学习:

1.文章哪一段介绍了月球的样子?(指名读)

2.究竟有怎样的景色呢?请聪明的孩子读成一个词,教案《《月球之谜》教案》。(十分奇异)(板书)

3.谁能说一个与“奇异”意思相近的词?

4.那么,月球到底有多奇异呢?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情景。

5.这些情景中,你觉得最奇异的`是什么。 生自由发言,师引读――荒漠――文中哪些内容最能让你理解敬请荒漠的意思?请找出来,画上波浪线。(指导熟读)

6.同学们想一睹月球的真面目吗? (出示图片,讲环形山)

7.回顾,引出“黑沉沉”ABB式词语。同学们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词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出:挑战自己——用类似的词说说你对月球的印象。 如:金灿灿 光秃秃 亮闪闪

8.引读,用“景色十分奇异”过度到下面的环节。

9.自由读3到6段。看文中列举了哪几个实验,有什么结果? (引导填表,深入阅读) 重点引导学生在第二个和第三个实验中,能提出自己的疑问。(突破难点)

10.引读表中内容,引出"令人费解".谁能用另一个词替换一下"费解". 难懂 迷惑不解

11.是的,令人费解的月球之谜实在太多.那么如果给你一些尘土,你会做个什么实验? (生发挥想像,交流分享,)

12.一起读读第七段,你能读懂点什么?

13.是的,月球之谜实在太多,我们有待继续探索.此时此刻,你对月球有了新的认识,如果你成为第一个上月球的中国人,你此刻正站在月球上,你想对全世界人们说点说点什么?

14.总结语.

月球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原地以自身为轴旋转,身体能保持平衡。

2.喜欢和同伴一起运动,体验转的乐趣。

3.敢于尝试新动作。

活动准备:

大陀螺,转桶,平衡滑板车、转椅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小小航天员》

幼儿两路纵队,师幼问好!幼儿站成四路纵队,教师和幼儿一起做热身运动:上肢运动、下蹲动作,体转运动,体侧运动,跳跃运动,充分活动身体各部位。

师:小朋友,你们了解航天员的工作吗?杨利伟叔叔可是中国第一名驾着火箭,飞人太空的航天员,厉害吧!他们可是每天都要经过艰苦的训练,才能飞上太空的。今天我们就去航天员训练营看看!

2.学习原地以自身为轴旋转

(1)探索体验

师:快来看一看,航天员在做什么训练呢?小朋友要不要也来试一试呢?

(出示大陀螺、转桶、转椅、平衡滑板车,幼儿体验运动器械的各种转法。要求:两人一组,在一个运动器械上,转一转。教师指导,并引导幼儿交换运动器械。)

师:组织幼儿站成四路纵队,拉开距离,谈一谈你刚才在练习转的时候是什么感受?

幼:晕,迷糊,害怕。

师:航天员训练转是为了进人太空后不晕,那小朋友们练习转,可以不晕车,不晕船,不晕飞机,还可以变得很聪明。要是练好转不晕的本领,我们就可以参加航天员的选拔赛啦。

(2)动作指导

师:小朋友,你们会转吗?转一转?

①原地旋转。动作要领:双脚交替为轴,上体要直,头正,两臂侧平举或插腰,两脚交替为轴)转圈。

幼:左转3圈,右转3圈,闭目转一转。快转、慢转

②发散练习。还可以怎样让身体转起来呢?单脚旋转、趴下旋转、跳转、旋转走、绕物旋转等等!

旋转接力赛: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旋转比赛好吗?

①分成两队:红队、蓝队

②每队的第一名小朋友,拿着红旗,旋转到终点,沿蒙线跑回,把红旗传给第二名小朋友,进行接力赛,最后两名小朋友,旋转到终点,把红旗传给老师,谁先把红旗传到老师的手里,哪队就胜利。

师:小朋友真棒,恭喜获胜的小朋友,第二名也不错,大家晕不晕啊!还能参加航天员的选拔赛吗?

3.集体游戏:航天员选拔赛

师:我们来看一看,通关秘语是什么?

第一关:地球绕着太阳转。两人一组,一个当太阳,一个当地球,太阳在中间,自己转,地球绕着太阳转。音乐响起,地球绕着太阳转,音乐停止,太阳和地球站好不动,一动不能动哦,地球就会获得通关成功的小红旗。音乐再次响起的时候,地球与太阳交换角色,音乐停止,太阳、地球一动不动,同样,地球就会获得通关成功的小红旗。

师:地球怎么转呢,太阳又是怎么转的?小朋友咱们先练一练?你们有信心能够通关成功吗?

准备好,我们闯关开始喽!

师小结:恭喜小朋友们通关成功,你们现在就是一名合格的小航天员啦,高兴吗?

师幼分享:你们刚才晕不晕?那是怎么通关成功的?(引导幼儿说以坚持)

师:航天员,你们真是太棒了,敬礼!只要你们把身体练习得棒棒的,学好本领,以后就有机会驾着飞船,飞入太空看星星,看月亮,还能看见我们居住的地球呢?

4.放松整理

放松音乐《小小航天员》

师:小航天员们,我们休息一下,就要回家喽!

月球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过程与方法

教师用《太阳》、月球的民间传说导入新课,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在掌握生字的基础上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本课采用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月球的奥秘,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学生搜集有关月球的知识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的——《月球之迷》。

2、揭示课题,板书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准备好了吗?

二、合作交流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把字音读正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2、互帮互助学生字。

三、品读领悟

1、现在你了解月球的有关的知识了吗?

(1)(出示课件演示)看,这就是月球,当我们首次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2)请大家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

(3)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呢?

(4)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

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个别)

让我们把这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5)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的想象简直太不一样了,你们想看看宇航员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吗?(出示课件)

你们看,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咦,他们是怎么走的呢?怎么会这样呢?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

2、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

宇航员们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作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

(1)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3、4、5、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全班交流)

(2)在这三个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呢?

(3)在小组内选择一个你们共同感兴趣的实验,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在做这个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4)汇报交流。

(5)课文的第七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6)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的没有解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月球的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1、出示课件: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

月球教案6篇相关文章:

数学幼儿教案中班教案最新6篇

食品安全教案中班教案模板6篇

大班户外教案教案6篇

父亲节教案大班教案6篇

数学幼儿教案中班教案6篇

中班教案植树节教案6篇

数学幼儿教案中班教案优质6篇

保护眼睛教案中班健康教案6篇

美术教案下雪啦教案6篇

9的分解组成教案大班教案6篇

月球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4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