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准备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和工具,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实用的教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掰玉米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掰玉米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自己绘画并用玉米粒进行粘贴。
2.提高幼儿的小肌肉灵活性。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玉米粒、双面胶、素描纸、油画棒、记号笔、ppt图片玉米粒粘贴画。
活动过程
1.出示玉米粒,请幼儿说出玉米粒的作用。
(1)师:这是什么?你知道它能干什么吗?
(2)请幼儿回答。(做爆米花、煮着吃等)
(3)你们知道它还能做什么吗?(请幼儿想一想)
2.播放ppt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玉米粒粘贴画。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还带来了一些图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逐张出示玉米粒粘贴画,引导幼儿欣赏。
3.出示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自己作画粘贴。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材料,我们也来自己动手做一做这些漂亮的玉米粒粘贴画吧。
4.幼儿操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和桌面卫生。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作品展示。
把幼儿的作品拍成照片在电视上播放,幼儿欣赏。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能够按《指南》精神,先引导幼儿欣赏图画,为后面的自己操作做好了铺垫,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同时也让幼儿认识了一粒小小的种子尽有如此大的作用,活动效果很好。
掰玉米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多个角度观察玉米,了解玉米外部的结构特征。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观察及捕捉事物特征的能力。
3、学会把自己的想象和现实物体有效地结合。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玉米实物、白纸、记号笔、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玉米
1、整体观察:这是什么,它长得什么样?
2、局部观察:玉米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啊?
3、细节观察:玉米上有一颗一颗的玉米粒,像什么啊?
二、画玉米
1、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刻画玉米:画这个玉米应该怎么画?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对玉米的穗子、颗粒等难画的部位,教师可以适当的示范一下。)
2、幼儿画:现在请你们把这个玉米画下来,看谁画的最有意思。(请幼儿用简练的笔法把玉米画下来)
三、启发想象
教师根据幼儿刻画的作品转换角度,启发想象:如果请你添上几笔能变成什么?这个玉米倒过来像什么?你能把它变成什么?侧看像什么?你能变成什么?
教师把幼儿想象的形象现场画出来,起到点播幼儿的作用。
教师提供成品作品给幼儿欣赏,你们看,这个小朋友把玉米变成了什么?你喜欢吗?如果只你,你会把玉米变成什么?为什么?
四、创造作画
老师:原来把玉米换一个方向就可以变出不一样的东西来。现在请你把玉米变出一个很奇特的东西,你们可以变一整只玉米,也可以变玉米的一个部位,还可以转化各个方向来变,看谁边的最神奇,还要想想你变出的是什么东西。
活动反思:
玉米是幼儿经常看到的,在上次活动中,让幼儿围绕玉米进行写生,进行写生之后在这次活动中,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变形,玉米在写生的时候,在纸上呈现出来的都是正常方向摆放的,在想象的时候,让幼儿在不同方向进行想象变形,玉米一个奇特的食物,在幼儿的突发奇想中,变出了许许多多的神奇的东西。在观察幼儿在变形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想象还是蛮奇特的,变形的东西许许多多,幼儿的想象力是无可限量的,通过将常见的玉米进行变形后。增加幼儿的意象画特征。加强幼儿进行想象的能力。
掰玉米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玉米的外形特征,并把看到的玉米画下来。
2、能根据玉米大胆想象,并用语言表达。
3、体验借形想象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图片观察
(一)观察外形
师:这是什么?它的外形有哪几个部分?
师:它是怎么样的?
小结:原来玉米是由玉米粒和玉米须组成。
(二)细节观察
师:玉米身上的玉米粒长什么样?看起来像什么?
师:玉米须像什么?
(三)不同切面的玉米
师:来看看横切面的玉米和竖切面的玉米分别像什么?
二、刻画范画
1、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你喜欢的玉米,首先你要画一个自己想要的玉米切面,然后将轮廓画在白纸上。然后转一转,想一想,它像什么?
2、现在请你也来画一画,画好后马上拿上来。
要求:
1、画的时候不说话,不能打扰别人;画完盖好笔盖放回盒子
2、听到钢琴声后自己把画钉在kt板上,画和画要并拢
三、互动评价
1、自评:谁来说说自己画的是玉米的哪个面?
2、同伴评价:你觉得哪个玉米变的最有趣?有趣在哪里?
3、教师肯定评价。
小结:每个小朋友的想象力都很丰富,创造出这么多玉米变形的造型,下节课我们试着变一变
掰玉米教案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16个,会写其中的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听,师生评议。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
4、说一说课文中哪些字音要注意读准。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领读正音。
2、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形的书写。
玉:“王”字加一点。
粒:米+立
粮:米+良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描红,再在田字格里书写。
三、组词。
玉()()()粒()()()
粮()()()行()()()
必()()()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16个,会写其中的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
难点:理解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名分段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个动物和玉米的关系。
二、朗读感悟
1、理解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2、师生共同评价。
3、理解学习课文第4-10自然段,思考:
(1)松鼠向小兔借到了什么?(一把干蘑菇)
(2)松鸡向小兔借到了什么?(一碗豆子)
(3)刺猬向小兔借到了什么?(几颗红枣)
4、研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1)男女同学分别读前两个自然段,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思考:小兔为什么不借玉米棒子?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
照样子写句子。
例:冷冷的北风吹在脸上,像针扎一样。
掰玉米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感知黑熊的动作及行为,理解画面内容。
2、探索黑熊种玉米的过程以及教师的语言提示,尝试进行排图讲述活动。
3、乐意用乐器为小动物伴奏,体验庆丰收情景。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小黑熊玩具一个,玉米棒一个。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出主题
师:秋天到了,农田里的庄稼丰收了,你知道哪些农作物成熟了?你知道这些庄稼是什么时候播种的吗?种下去要做哪些事情呢?
师:出示玉米和小熊,一起读有趣的故事。
2、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鼓励幼儿自主阅读画面,探索发现存在的问题。
师:看图说说故事里有谁?他在做什么?你觉得故事中黑熊应该怎样种玉米?
幼儿自主阅读,然后与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3、探索正确的排图方法,引导幼儿看图讲述故事。
师:你觉得黑熊重玉米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请个别幼儿上来给图片排出正确的序列。
教师提问:
(1)这是什么季节?春天到了,黑熊在地里做什么?
(2)每天早上,黑熊到玉米地做什么?,累得怎样了?
(3)这是什么季节?黑熊到玉米地做什么?你觉得他高兴吗?
(4)收获了这么多玉米,黑熊是怎么做的?大家在一起是怎样的表情?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讲述故事。
4、音乐活动:拔根芦柴花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观察画面,感知黑熊的动作及行为,理解画面内容。
2、难点:探索黑熊种玉米的过程以及教师的语言提示,尝试进行排图讲述活动。
活动反思:
根据本节课的活动目标,设计的教学环节比较合理,教学具的准备也很充分,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眼、手、脑等参与感知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在引导幼儿深处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方面有欠缺,思想教育的内容没有全面展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并存,充分调动的积极性。
掰玉米教案篇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2、数学思考:探索中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的算理。
3、问题解决: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加减法的意义。
4、情感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观察画面,淘气和笑笑在做什么?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要求学生提出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进入本课学习内容。
二、独学思疑,合作交流。
解决提出的问题: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玉米?
比多比少,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相差多少,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怎样列式呢?
学生用减法计算,算式是: 57 - 42 = ?
57和42都是两位数,你学过哪些两位数的减法计算?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计算57-42吗?
独立尝试,抽生汇报。
1、把42拆成4个十和2个一,先用两位数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2、把57拆成5个十和7个一,把42拆成4个十和2个一,先用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再把结果相加。
你能用摆小棒的方法,验证刚才的算法吗?(能)学生尝试。
在小组内一边摆一边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设计意图】首先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再借助小棒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
三、内化展示,点拨引领。
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说说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独立操作计算,师巡视、个别指导,指名生汇报操作过程。
除了这两种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汇报减法的竖式过程:(师板书过程)
5 7 先在上面写出被减数57,
-4 2 再在下面写出减数 42,个位对个位,十位与十位对齐
1 5 从个位算起,7-2=5,再计算十位5-4=1,得到15。
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计算的时候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设计意图】通过拨计数器加深学生对位值的理解,为学生理解竖式做支撑,明白相同数位相减的道理。当学生理解了算理后再来巩固计算的具体写法。
四、实践运用,体验成功。
课件出示练习题,指导学生完成。
1、森林医生,学生说一说错误原因并纠正。
2、用竖式计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解答过程。
五、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今天解决了哪些问题,是用什么知识来解决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实现情知共融。
掰玉米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