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安排课堂活动,使学生的参与度更高,制定周全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和准备度,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科学探索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探索教案篇1
活动目标:
探讨光和影子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图书t;t;熊的影子>>
2、手电筒、蜡烛
3、粉笔
活动流程:
讲故事《熊的影子》——引导幼儿在室内做出影子——去室外找光和影子的关系——观察光源和影子距离的关系——游戏:〈〈捉影子〉〉
活动过程:
1、给幼儿讲故事t;t;熊的影子>>。(这是一个讲一只熊想去掉自己影子的故事。)
提问:
(1)你知道影子是什么吗?
(2)你在什么地方能看到影子?
(3)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影子?
2、引导幼儿在室内做影子。
(1)教师启发:你在教室里看见过影子没有?那怎样才能在教室里看到影子?
(2)鼓励幼儿尝试自己的'想法:教师为他们提供一些可能用到的材料,如手电筒、蜡烛等。
3、去室外找影子和光的关系
(1)带幼儿去阳光下,让他们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老师观察他们怎么做。
(2)提问:把你的影子藏到大的影子里会怎么样?在游戏场的阴凉处呢?
(3)启发幼儿动脑:怎么改变自己的影子,让自己的影子变得大些、小些、瘦些、宽些?怎样改变影子的形状?并让他们试着用不同的物品制作影子,如伞、书等.
4、观察光源和影子距离的关系,并学习记录。
让幼儿结对在走道上游戏观察,并互相记录对方的影子。每2~3小时回到同一点,看看影子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变大了、变小了、还是变宽了、变长了?从不同的角度看又是什么样子?
5、游戏:t;t;捉影子>>。
一个幼儿试着通过踩另一个幼儿的影子去捉住他。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踩影子,如用自己的影子去碰别人的影子或用自己手的影子去碰别人的影子等。
3你认识我吗?
大班科学探索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萌发探索人体的兴趣。
2、在观察和操作中,初步了解皮肤的构造和功能,提高观察能力和触觉感受力。
3、知道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并使皮肤不受到损伤。
活动准备
1、课件-人体的某些器官
2、操作材料:冷水、热水、夹子、羽毛、石子、玻璃球、绒毛玩具、木块、放大镜、印泥、白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互相找身上的皮肤,知道皮肤的.重要性。
1、教师:小朋友,你们觉得人体中什么器官最重要?
2、请小朋友互相找一找身上哪些地方有皮肤。
(幼儿观察议论,得出人的身体上每个地方都有皮肤。)
3、教师:皮肤是我们人体最大的器官,那我们如果没有皮肤会怎么样?
小结:皮肤就象我们的外衣一样,人身上不能没有它。
二、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皮肤的构造和功能。
1、请小朋友去玩一玩桌上的材料,互相说说发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2、材料安排
第一组 冷水、热水
第二组 夹子、羽毛
第三组 石子、玻璃球
第四组 绒毛玩具、木块
第五组 放大镜、印泥、白纸 第六组 记号笔
3、请小朋友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小结:皮肤上有细细的毛孔和绒绒的汗毛,热了,毛孔能帮助身体排汗、散热;
冷了,毛孔就缩小,不让冷空气进入体内。手上有指纹和手纹,而且每个人的指纹和手纹是不一样的;
它还能感觉出冷、热、痛、痒,感觉出物体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皮肤还具有弹性。
4、小朋友去玩一玩刚才没玩过的材料。
三、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皮肤。
1、启发幼儿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
要勤洗澡、洗脸、洗头、换衣,防止尖利的器具损伤皮肤,伤了要及时擦药,要加强锻炼,
使皮肤更健康。
五、游戏:对与错
请小朋友仔细听,如果我说得话是对的,就举起手中的红卡,如果是错的,就举起手中的绿卡。
1、蔬菜和水果使我们的皮肤变得不健康。 (错)
2、喝水对皮肤有好处。 (对)
3、皮肤被划破了,就再也不会好了。 (错)
4、小朋友用了化妆品能使皮肤变得更漂亮。 (错)
5、最薄的皮肤是嘴唇,最厚的皮肤是指甲。 (对)
大班科学探索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磁针转动的原理——指南针。
2、培养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
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玩磁针,并提出要求。
2、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老师小结。
使球停在斜坡上
活动目标:
1、探索使物体停在斜坡上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合作性,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1、提供多种材料,让小朋友自由探索。
2、小朋友相互讨论探索结果。
3、再次操作。
4、师生共同讨论探索方法、结果。
大班科学探索教案篇4
教案目的:
1、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能变成冰,也能变成水蒸气。
2、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观察实验的基本方法。
教案准备:
1、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烧杯(划有红色线、要求有颜色的水)、酒精灯、一杯热水。
2、小块冰若干,盛有热水的保温杯。
4、《小水滴旅行记》的课件。
5、课前准备:幼儿在家做水结冰的实验。
教案流程:
一、活动导入。
师:出示冰。(幼儿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冰”、“我在家里也和爸爸妈妈做了。”
师:“对,这是你们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还记得你们是用什么做的吗?”
幼:“知道”。
师:“那谁来告诉我,你们是怎么做的?”
幼儿回忆制作的过称和方法。
教师小结:“恩,对。水可以变成冰、变成冰花、冰雕。看老师手里的`图片,漂亮吗?”老师放出示图片。
得出结论:水可以变成冰。
二、操作部分。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水可以变成冰、变成冰花、冰雕。那你们知不知道冰可以变成什么呢?”
幼:“水”
师:“那小朋友们怎样才能让他们变成水呢?谁来告诉我?”
幼:用热水、冷水、太阳、手、火等方法。由于时间和操作的可行性,老师采用手捂得方法验证(先让一个说用手的小朋友示范,老师旁边指导。再让其他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尝试并感受有冰变水的过称)并记录。
师:“小朋友们,现在冰变成了什么?”
幼:“水”
师:“你们真聪明,那有没有谁愿意告诉我你的手现在是什么感觉?”
幼:“很凉快,冰冰的”
师:“恩,老师的手也冰冰的,小朋友摸摸身边小朋友的手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再摸摸自己的小脸,有什么感觉?是手冷还是小朋友的脸冷?”
幼:“手冷”
师:“你们的小手为什么冷呢?”
幼:“我们刚刚摸冰的”
师:“对,我们的手刚刚摸了冰,现在冰吸收了我们手的温度变成水了。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水神奇吗?”
幼:“神奇”
得出结论:冰可以变成水。(在一定的温度基础上)
师:“恩,神奇水宝宝可真调皮,一会儿变成冰,一会儿又变成了水。可是你们猜猜如果老师继续加热水宝宝,它还会变成什么呢?”
幼儿猜测结果。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
幼:“想”
师:“看,老师前面的杯子。仔细看啊。”
教师演示实验:点燃酒精灯,将盛热水(水是有颜色的,这样便于幼儿观察)的烧杯放在三脚架上燃烧,要求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水有了什么变化了没?那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烧开水、煮饭等)
师:“你们说水神奇不?”
教师小结:水还可以变成水蒸气。
三、欣赏故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水还有什么神奇的变化?”
游戏活动:幼儿在太阳下做冰变水的实验。
家园共育:家长与幼儿一起探讨水的作用。
日常生活:了解生活中水的变化。
区域活动:
1、溶解组:“把盐、糖放进水里搅拌后,它怎么不见了?”
2、沉浮组:“把东西放在水里,有什么不同现象?”
3、流动组:“为什么小篮子装不住水?”
4、冲力组:“为什么把水浇在水车上,它就会转?”
大班科学探索教案篇5
【设计意图】
让幼儿了解废弃的塑料袋、泡沫用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危害。
【教案目的】
1、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口袋功能,并能作好记录。
2、能运用手、眼亲身体验,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
3、了解这些污染造成的危害,从此关心周围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各种口袋的功能。
难点:端正自己的环保意识,正确的对待可回收资源的利用。
【教案准备】
1、积攒不同质地的口袋(布袋、纸袋、网兜、塑料袋);
2、人手一份操作材料:书、乒乓球、水果、豆子、毛巾、水;
3、每人一份记录表格;
4、事先让幼儿观察生活中口袋的'存在;
5、ppt《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有关“聚丙乙烯”的视频。
【教案流程】
一、以游戏“看看我的口袋里有什么”引出课题。
1、个别幼儿兜里有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小塑料袋一个。
2、让幼儿通过摸、看、说出口袋的作用。
3、教师依次出示各种口袋,引导幼儿了解它的用途。
二、鼓励幼儿大胆实验操作,并探索发现。
1、根据教师准备好的材料,先看,先想什么物体能装进各口袋中。
2、再请幼儿通过实验证明,并采用多种材料操作。
3、让幼儿对实验结果做记录。
4、师幼总结实验结果,网兜不能装水及细小的物品,纸袋和布袋不能装水,应为这两者都具有吸水性。
三、观看ppt《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视频,让幼儿直观的了解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1、请幼儿线观看视频,知道塑料袋中含有聚丙乙烯的物质,了解它对大自然的危害。
2、播放ppt,切身感受白色污染的危害。
3、师幼共同讨论,如何针对这一现象,又该如何应对呢?
四、活动结束
教师小结,应该爱护环境,合理的处理塑料制品,争做环保小使者。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开展这样的活动是为了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理解能力,初步让幼儿了解科学活动的过程。
a部分:以游戏开始,通过在个别幼儿兜里有老师准备的小塑料袋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通过摸、看、说出口袋的作用。通过教师出示各种口袋的引导多数幼儿亿初步了解口袋的用处。
b部分: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实验探索发现口袋的用处,并对结果进行记录。通过总结,得到结论,根据口袋的自身特性幼儿都已知道网兜不能装水极细小的东西,布和纸都具有吸水性,所以这两种质地的口袋都不能装水。明确根据《育儿天堂指导纲要》中的要求,体现师生互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做好引导,帮助幼儿完成。
c部分:通过观看ppt及视频,让幼儿讨论白色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危害,且知道“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幼儿都能积极发言,这种方式不仅锻炼幼儿的观察力,也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
这节活动课结束后,我也在反思,觉得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有一段没有声音,导致幼儿顿时失去观看的积极性,应该在上课之前对所需的设备及材料反复检查,以免出现漏洞。我觉得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节活动,不断从教学过程中积累经验,使每节活动能画一个完美的句号。
大班科学探索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活动过程:
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行。引导幼儿进行分类。
2、组织幼儿讨论:这些不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
3、让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
4、磁铁不能放在什么地方?了解磁化现象。
磁力可以穿过什么
活动目标:
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现象。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猜想磁力可以穿过什么,并在活动室里寻找磁力可以穿过的物品。
2、幼儿分类验证材料:纸、木头、玻璃、布、瓷、植物叶子、橡胶等。
3、教师小结:磁力具有穿透性。
磁力的大小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磁力的大小。
活动过程:
1、准备布、被子带领幼儿观察实验:磁铁能穿过布,但不能穿过被子。
2、引发
幼儿讨论:为什么磁力可以穿过布穿那不过被子?
3、师生再次实验:用磁铁透过木盒盖使别针动起来,引导幼儿认识到,随木盒盖的加厚,磁力最终动不了别针。
4、幼儿自己做实验并记录:
为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磁铁和别针,让幼儿记录大小磁铁一次分别可吸多少别针。
好玩的电动玩具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电动玩具,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让幼儿了解电池的正负极会影响玩具的启动或静止。
活动过程:
1、准备一些电动玩具先让幼儿玩,并让幼儿思考: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起来?
2、师幼共同探索。装反电池的正负极,启发:“老师这里的玩具也有电池,谁来试试电动玩具能动起来吗?”
3、教师总结:电池的正负极的不同,会影响玩具的动或静。
4、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玩具里面装的节数也不一样。
好玩的摩擦起电
活动目标:
1、探索什么东西能摩擦起电。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用尺在丝绸、皮毛、头发上做摩擦起
电的实验。
2、提出问题:尺在别的地方能摩擦起电吗?
3、幼儿自由实验。
4、小结。
分散和聚集
活动目标:
1、知道颜色聚在一起深,扩散开来淡。
2、培养幼儿爱做实验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出示滴管,介绍滴管的用法。
2、提出问题:如果用滴管吸一滴红墨水滴到餐巾纸上,会发生什么情况/
3、幼儿做实验。
4、小结:当红墨水聚在一起时颜色很深,当红墨水慢慢扩大,它的颜色就淡了。
探索各种声音
活动目标:
1、知道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
2、通过操作各种材料,体验声音的产生。
活动过程:
1、课前做实验“会跳舞的娃娃”,交代任务。
2、幼儿自由操作,体验物体振动而产生声音的现象。
3、用多种材料尝试,体验它们发出的不同声音。
4、师小结。
玩镜子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观察、探索,知道各类镜子的特点及作用。
2、发展幼儿观察力,提高求知欲。
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玩有趣的镜子,提醒大家要爱护这些镜子。
2、操作一:每个
幼儿自选一种镜子,探索怎样玩的有趣。讨论:各自玩时,发现了什么?
操作二:幼儿另选几种镜子,观察照出的'物体发生的变化。讨论:各自玩了哪些镜子?照出来的物体是怎样的?
操作三:根据不同的镜子照出物体的不同变化,让幼儿寻求答案。讨论:为什么镜子不同,照出的物体和原来的不同?
3、老师总结。
玩磁针
活动目标:
1、了解磁针转动的原理――指南针。
2、培养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
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玩磁针,并提出要求。
2、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3、老师小结。
使球停在斜坡上
活动目标:
1、探索使物体停在斜坡上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合作性,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1、提供多种材料,让小朋友自由探索。
2、小朋友相互讨论探索结果。
3、再次操作。
4、师生共同讨论探索方法、结果。
大班科学探索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