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这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优秀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下面是多客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儿歌动物叫的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儿歌动物叫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蜻蜓"等六种动物的活动状况及表现的生活习性,激发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3、能正确认读"蜻"等12个生字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识记"蜻蜓展翅"等6个短语。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蜻"等1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蜻蜓展翅"等6个主谓短语,正确读写"间"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蜻蜓"等六种动物的活动状况及表现的生活习性,激发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文中六种小动物名称词卡(注音);课文图画的ppt。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直接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课文。
你觉得老师读的怎样?(流利、正确,注意停顿)
2、如果你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比如,有的字你不认识了,怎么办呢?
预设:
学生1: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学生2:可以问老师,问同学。
3、现在请大家读读儿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学生自由读书。
4、检查读书情况,找生朗读,评价。
5、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小动物?用笔画下来。
三、利用规律集中识字
学生找一找儿歌中的动物朋友。学习"蜻、蜓、蚂、蚁、蜘、蛛"六个生字。
1、(课件出示虫字旁的六个生字)学生自由读儿歌,圈画出动物的名称,自己练习读两遍词语。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发现规律。
(1)这些汉字都是虫字旁,图片演示"虫"的演变过程。
小结:带有虫字旁的在古人眼中都是虫子。
(2)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左形右声。掌握了形声字,我们可以认识更多的字。
(3)识字加油站
蝈蝈蚊子蛀牙蛐蛐
材肝籽忠
3、学生再次熟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正确认读。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先集中识记虫字旁的形声字,在自主发现中了解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借助游戏,运用有序语言识记形声字,再将生字组词迁移到句子中,尝试读文,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教学理念。这样的设计便于学生发现汉字的特点,树立归类识字意识。)
四、诵读儿歌,随文识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儿歌中讲了"谁在哪里干什么"
(出示课文插图)
1、分句朗读,画出生字,方法识记。
(1)蜻蜓半空展翅飞(板书:蜻蜓展翅)
蜻蜓怎样飞?做一做展翅的动作。边做动作边读句子。
(2)蝴蝶花间做迷藏。学习"迷"和"藏"(板书:蝴蝶飞舞)
a、自主选择识记方法。如"迷"字可以猜字谜"蚂蚁搬走大米"。
b、扩词。
c、读儿歌。
(3)蚯蚓土里造宫殿。(板书:蚯蚓松土)
学习"造"结合图片与生活,说一说蚯蚓的好处。了解什么是益虫。
(4)蚂蚁地上运食粮(板书:蚂蚁搬家)
a、采用形声字识字法和部件组合方法,同桌交流。如"粮"字和米有关,所以是米字旁加个"良"。
b、扩词。
c、朗读本句,结合图片和生活想一想蚂蚁有什么特点,(勤劳)。
(5)蝌蚪池中游得欢。(板书:蝌蚪游水)
(6)蜘蛛房前结网忙(板书:蜘蛛结网)
学习"网"字。(a、朗读,看一看哪个字最有趣。问:你见过蜘蛛网吗?哪位小画家来画一画?指名画"一张网"。b、字理识字:课件出示"网"字的字理演变过程。组词语:一网打尽、天罗地网。多种形式接读上下句。)
3、送字回文,齐读课文。思考儿歌中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4、指名边做动作边读课文。
5、小组合作表演读课文,集体展示赛读。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是提高识字效率的有效策略。汉字只有放在具体语境中才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因此,在随文识字中采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再借助做动作朗读、表演朗读等多种形式理解儿歌,巧妙地将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展开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联系生活理解文本内容,激发其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与探索兴趣。
五、拓展思维练习说话
1、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小动物,想一想,他们会在哪里干什么?
(出示图片)学生练习说
2、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又交到了许多动物朋友和汉字朋友,希望大家用爱心对待自己的朋友,这样我们才能看到——接读板书上的内容"蜻蜓展翅、蝴蝶飞舞、蚯蚓松土、蚂蚁搬家、蝌蚪游水、蜘蛛结网"的情景。
(设计意图:结尾处结合板书启迪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动物,体现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六、作业
1、课下留心观察小动物,模仿课文,再编几句儿歌。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识字五动物儿歌
蜻蜓展翅、蝴蝶飞舞、蚯蚓松土、
蚂蚁搬家、蝌蚪游水、蜘蛛结网
儿歌动物叫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喜欢模仿动物的声音或动作。
2、激发幼儿喜欢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看课件,猜动物
1、观察藏在屋后的长耳朵,猜一猜这是谁的家?
2、观察藏在屋后的扁嘴巴,猜一猜这是谁的家?
3、观察藏在屋后的硬硬壳,猜一猜这是谁的家?
4、观察藏在屋后的长胡子和尖耳朵,猜一猜这是谁的家?
5. 集体学学这些小动物走路的样子。
二、学习并理解儿歌
1、观察场景:森林里有一座漂亮的房子,那是小熊的家。今天小动物们要去为小熊庆祝生日,而到小熊家
必须要经过一座小桥。想一想每一种小动物都是如何过桥的?
2、学说儿歌短句
提问:谁来了?它会怎样过桥?学说:小兔走路蹦蹦跳。个别示范模仿。
3、想一想:小鸭子、小乌龟和小花猫又是怎样过桥的呢?
4、一边念儿歌,一边模仿动物的动作。
三、练习小动物过桥的动作,熟记儿歌。
看到屏幕上出现哪个小动物,就模仿它的动作,边做动作边念儿歌。
四、延伸:欣赏歌曲《走路》
儿歌动物叫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诵读儿歌。
2、学习用词汇:蓝蓝的、清清的、绿绿的、黑黑的等来表述图片。
3、探索动物秘密的兴趣,了解动物居住的地方。
活动准备
1、四幅不同动物的家背景图片,小动物图片(小鱼、小鸟、螃蟹、小马。)
2、小动物胸饰(小鱼、小鸟、螃蟹、小马、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1、欣赏《家》照片,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照片,请你们一起来看一看。(介绍自己的家)刚才,你们看到的就是贡老师的家,我的家就住在新都苑。那你们的家住在哪里?谁来说一说?
2、帮小动物找家
(1)逐一观看图片,理解儿歌内容,并能运用词汇表述小动物的家。
师:小朋友都知道自己的家住在什么地方了,可是这里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家,(师出示小鸟图片)你们看它是谁呀?(小鸟)你们知道小鸟的家在哪里呢?(幼儿回答)小朋友说的都不错,可是小鸟最喜欢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天空就是小鸟的家。师追问:天空是谁的家?(提醒幼儿把话说完整)(出示天空图片)那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蓝蓝的天空)蓝蓝的天空是谁的家?(师幼共同说数遍:蓝蓝的天空是小鸟的家)
(2)(出示小鱼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小鱼的家
师:小鸟找到家了,看谁也来找家了?(小鱼)那小鱼的家在什么地方?(小河)你们看小河的水怎么样?(清清的……) 清清的河水是谁的家(小鱼的家) (教师在幼儿回答后,要有重点地引导用儿歌中话来说:清清的河水是小鱼的家)
(3)(出示小马、螃蟹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小马、螃蟹的家
师:绿绿的草原是小马的家;黑的泥洞是螃蟹的家
3、幼儿学习儿歌。
(1)幼儿边看图片边朗诵儿歌1-2遍
(2)师幼完整地朗诵儿歌
小朋友帮这些小动物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它们心里很开心。让我们一起大声地告诉小动物的家在什么地方吧。
儿歌动物叫的教案篇4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花间捉迷藏造宫殿
运食粮池子欢笑结网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用三句话介绍了六种小动物和它们的生活习性。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平时都在做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一句,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生字认读、词语积累,思考问题。
(1)这一句中介绍了哪两种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
明确:介绍了蜻蜓和蝴蝶。蜻蜓张开翅膀在半空中飞来飞去,蝴蝶在花丛中悠然自得地玩捉迷藏的游戏。
(2)句中“展翅飞”和“捉迷藏”这两个词语用得很生动,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明确:“展翅飞”写出了蜻蜓飞翔时的姿态。“捉迷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蝴蝶在花间飞来飞去、悠然自得的样子。
2.学习第二句,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生字认读、词语积累,思考问题。
(1)这一句中介绍了哪两种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
明确:介绍了蚯蚓和蚂蚁。蚯蚓在土里爬来爬去,忙着建造自己的幸福家园;蚂蚁也在地上爬来爬去,忙着搬运粮食。
(2)句中“造宫殿”和“运食粮”这两个词语用得很生动,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明确:“造宫殿”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蚯蚓建造自己的家园,享受美好的生活。“运食粮”指蚂蚁搬运食物,突出了蚂蚁的勤劳。一个“运”字也从侧面写出了“食粮”对于小蚂蚁来说是多么重要。
3.学习第三句,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生字认读、词语积累,思考问题。
(1)这一句中介绍了哪两种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
明确:介绍了蝌蚪和蜘蛛。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蜘蛛在房前忙着织网捕食。
(2)句中的“欢”和“忙”两个字表现了什么?
明确:“欢”字点出了蝌蚪在池中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忙”字说明了蜘蛛很勤劳,它正集中全部精神专注于织网的工作。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本课用________句话,介绍了______种小动物。其中,会飞的是________、________,会在土里建屋的是________,会在水里游泳的'是________,能搬运粮食的是________,能织网的是________。
答案:36蜻蜓蝴蝶蚯蚓蝌蚪蚂蚁蜘蛛
2.谈话小结:这首儿歌用朗朗上口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的本领,激发了我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只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我们就会从细小的事物上得到快乐。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儿歌动物叫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 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儿歌,从而学习儿歌。
2、 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篓子(装饰)动物图片,动物的食物图片、贴纸、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理解儿歌
1) 今天万老师带来了许多好吃的食物,来招待我的小客人。我们一看有些什么好吃的食物,好不好?
2) 图片:小虫子、小鱼、青草、骨头,一一介绍并展示。
3) (教师敲门)啊!第一位小客人来了,我们一看是谁?
4) 夷!是小鸡呀,我们跟小鸡打个招呼吧!小鸡最喜欢吃什么?
5) 我们用美味的小虫子来招待它吧。(教师念儿歌):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请小鸡慢慢地享用美食。
6) (教师:喵喵喵)夷!你们刚刚听到了什么声音?一看第二位小客人是谁?噢!是小猫呀,小猫来了,我们该用什么好吃的食物招待它呢?谁来帮帮我?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找找。(小花猫,喵喵喵,吃什么,吃小鱼。)
6)师:你们猜猜看,小青草应该招待哪个小动物呀?(幼儿自由说)
7)出示小山羊。原来是小山羊呀!我们一起来招待小山羊好吗?(小山羊,咩咩咩,吃什么,吃青草。)
8)还有一只小动物已经迫不及待要来我们班做客呢?你们看是谁?我们用好吃的骨头来招待小狗好不好?(小黄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头。)
二、学念儿歌
1)四位小客人都到齐了,万老师把刚才小朋友们招待小客人说的话,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完整念遍儿歌)
2)儿歌好听吗?请小朋友们跟着万老师一起来学一学,好不好?
三、分组表演
1)现在我请这边的小朋友,表演给这边的小朋友看,请这边的小朋友,站起来。
2)你们这边的小朋友也来表演一遍,好不好!
3)集体表演
结束活动
1)小动们说:宝贝班的小朋友都是有礼貌的小主人,下次还来我们班做客。小朋友们开不开心啊! 那我们跟小动物们说,下次见!
儿歌动物叫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课文彩图和生活经验,认识“蜻、蜓、迷”等12个生字;会写“间、迷、造”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3.通过朗读、表演,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
4.产生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归类认识带有虫字旁的生字。朗读儿歌。
难点:通过有节奏地朗读儿歌,了解小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图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美丽的夏天到了,让我们一起来到小河边,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正忙着干什么?(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生动,并随机板书昆虫名)
2.这些小昆虫可喜欢夏天了,它们给夏天增添了美丽,增添了快乐。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美丽的精灵!
二、学习字词
1.自由读儿歌,用“”画出藏在儿歌里的小动物,并大声多读几遍。
2.开火车读儿歌,读词。
3.(出示词: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它们都从儿歌里跑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1)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2)去掉拼音再认一认。
4.游戏:找朋友。(图与词配对)
5.观察特点,认记生字。
(1)观察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合作,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这些虫字旁的生字。
蜻—青蚂—马蜘—知蛛—朱
6.继续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所在的句子)指名朗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加一加、变一变”等)
三、初读儿歌,理解内容
1.看图说说,夏天到了,小动物们在做什么?(教师指导说,清楚完整表达)
2.出示图片和词语“展翅飞”“捉迷藏”“造宫殿”“运食粮”“游得欢”“结网忙”。(重点指导“捉迷藏”“造宫殿”)
①“蝴蝶花间捉迷藏”,引导学生做动作,并展开想象,蝴蝶在花间飞来飞去就像小朋友在玩捉迷藏,多有趣!
②“蚯蚓土里造宫殿”,把蚯蚓在土里松土比作“造宫殿”,也可以展开想象,把蚯蚓想象成建筑师,感受蚯蚓的勤劳,感受儿歌的有趣,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出儿歌的趣味来。
3.集中质疑解答。
(1)自由朗读儿歌,找出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
(2)交流分享疑问。
(3)教师引导学生解答。
四、学写汉字“迷”“造”“运”
1.出示三个汉字,学生观察认读,组词。
2.走之旁的写法要点和半包围结构。
3.教师讲解笔顺,先内后外。
4.学生口述笔顺,书空练习,教师检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
课件出示词语,组织学生认读。
二、研读课文,自由表达
1.自由读课文,结合上节课讲解理解文意。
2.教师提问相关词语的含义,学生自由表达。
3.以一问一答的方式梳理全文。如,什么半空展翅飞?蜻蜓半空展翅飞。
4.读了课文之后,你觉得夏天小动物们在过什么样的生活?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表达。[青蛙打鼓(唱歌),萤火虫点灯,知了唱歌……]
三、学写汉字“间”“池”“欢”“网”
1.出示汉字,学生观察占格、结构。
2.教师讲解,范写。(“网”的“冂”要大而正,里面的“”要分布均匀)
3.学生口述笔顺,书空。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四、带感情朗读,激发兴趣
1.同学们,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觉得应该怎样来读这首儿歌?(学生再读儿歌)
2.我们来一个儿歌朗读擂台赛,比比谁读得最棒。
3.评选小擂主。
五、作业延伸
学了这一课,你还想多了解一些小动物吗?课下,同学们可以观察一种小动物活动时的特点。
[教学板书]
动物儿歌
蜻蜓展翅飞蝴蝶捉迷藏
蚯蚓造宫殿蚂蚁运食粮
蝌蚪游得欢蜘蛛结网忙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看文中插图,并提出问题:图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正忙着干什么?有了感性的认识,再让学生自由拼读儿歌,说说有哪些收获。一些细心的学生发现这些小动物很可爱,蜻蜓、蝴蝶等小昆虫的名字左边都有个虫字旁,它们的读音都与右半部分有关。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与指导,让学生掌握了形声字的“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并学会了识记形声字的方法,锻炼了他们的识字能力。
儿歌动物叫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萌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冬天的情感。
2、学习儿歌内容并学习动词:钻、游、飞、摇等。
3、能初步用儿歌语言和格式仿编新的儿歌,并能大胆地在小朋友面前表达和讲述自己创编的新儿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许多动物包括:小羊、小狗、青蛙、蛇、喜鹊、大雁、狗熊、松鼠等动物的过冬常识。
2、材料准备:(燕子、青蛙、鱼、熊)的图片各一张。
3、儿歌匹配的图谱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活动内容。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知道小动物们都是怎么过冬的吗?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第一遍欣赏儿歌,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师:刚才老师念的这首儿歌题目叫什么?儿歌里都有哪些动物来开告别会?(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2、第二遍欣赏儿歌,进一步理解小动物过冬的方式。
师:儿歌里的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出示相应动物过冬方式的图片)
3、第三遍欣赏儿歌,学习动词:钻、游、飞、摇等。
师:在这首儿歌里它还告诉我们小动物是怎么去过冬的,我们一起来听听,等会儿也来学一学。
4、第四遍欣赏儿歌,学习小动物告别的方式。
师:儿歌里的小动物是怎么和伙伴们告别的?(引导幼儿学习用儿歌里的句子回答)
三、学习儿歌。
1、结合图谱学习儿歌内容。
2、教师念幼儿默念的方式学习。
3、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进一步练习儿歌。
4、结合动作学习儿歌。
四、仿编儿歌。
师:小朋友你们能不能把你认识的动物是怎么过冬的,也像这首儿歌一样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
五、延伸活动。
师:如果你还有认识其他的动物过冬的方式,我们可以在语言区说给你的好朋友听。
附儿歌:小动物告别会
北风轻轻吹,树叶轻轻飞,冬天来到了,小动物一起开告别会。
青蛙说:"呱呱呱,我要钻进泥土"
燕子说:"喳喳喳,我要飞往南方。"
鱼儿摇摇大尾巴:"我要游进小河底"
小熊钻进大树洞:"我要好好睡一觉。"
再见了,伙伴们,明年春天再相会!再会
儿歌动物叫的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