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调查报告5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调查报告可以以书面形式呈现,也可以通过口头方式展示,调查报告应该尊重信息的保密性和隐私,确保不泄露敏感信息,多客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地理调查报告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地理调查报告5篇

地理调查报告篇1

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而在这特别的地理位置上,有其优势和劣势。为了了解广州地理所带来的各方面效益,分五方面进行调查:

(一)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海洋性气候特征特别显著,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霜期短等气候特征。由于水热同期,极利于作物的生长,但自然灾害也比较频繁,台风、暴雨、寒潮、雷电、雾霾等灾害性天气,常常给广州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市民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广州市土地类型多样,适宜性广,地形复杂。由于受各种自然因素的互相作用,形成多样的土地类型。根据土地垂直地带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1)中低山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宜发展生态林和水电。

(2)丘陵地。可作为用材林和经济林生长基地。

(3)岗台地。可开发利用为农用地。

(4)冲积平原。是广州市粮食、甘蔗、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

(5)滩涂。

(三)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2条,老八区主要河涌有231条,总长约913公里,不仅构成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也对改善城市景观、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起到突出的作用。

广州市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本地水资源较少,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

(四)广州市的自然条件为多种动物栖息繁衍和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生物种类繁多,生长快速。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天然林已极少,山地丘陵的森林都是次生林和人工林。

栽培作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鲜明特征,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品种。蔬菜向以优质、多品种著称,花卉包括鲜切花、盆栽植物、绿化苗木、工业原料用花、草坪、种苗等6大类。粮食、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和野生动物种类也很多,且不乏名优特品种,其中,增城丝苗米是广州市第一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品种。

(五)广州市的地质构造相当复杂,有较好的成矿条件。已发现矿产47种、矿产地820处,其中大、中型矿床18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陶瓷土、钾、钠长石、盐矿、芒硝、霞石正长岩、萤石、大理石、矿泉水和热矿水等。区内能源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十分短缺,呈零星分布,规模较小,品位不稳定。

通过调查,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广州的地理文化,也更加珍惜和爱护广州的资源。

地理调查报告篇2

凉城县位于乌兰察布市西南部,地理坐标在北纬4016–4050、东经11202----11302之间,东邻丰镇市、和林县、难连山西省左云、右玉县,北倚卓资县,东西最宽82公里,南北最长73公里,总面积3458平方公里。总里程1308.08公里,其中省道2条,155078公里分别是呼阳线和凉左线,县道115.8公里。辖1镇、19乡,总人口24万人,有蒙古、汉、满、回族等民族。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滩川,四面环山,环抱岱海。属于中温带陆地性气候。

(一)凉城的地貌

凉城的主要地貌类型有山地丘等。还有少量的平地。主要山峰有汉山,马头山、平顶山、脑包山等。蛮汉山最高,海拔将近2304米凉城县地形以山司丘陵为主,中间滩川,四面环山,怀抱岱海属于中温带陆地性气候。凉城县位于内蒙古高原南部山林,长城北侧。地貌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四面环山,中间怀抱岱海,呈海棠叶状,境内的山脉均属阴山山脉支脉,有蛮汉山和马头山两个山系。主要峰分布于县境内北部和南部。蛮汉山的海拔是2305米。其山顶为县境内最高点。而且山地丘陵的切割比较深。而且这里的土质是垂直节理,所以山坡的坡度都比较大。这里的大规模的山是由大规模燕山运动早成的,至于岱海,岱海以前是一片平面的地面。从苜花河两岸的自然剖面层层分布,我们可以断定这是海象沉积。从海象沉积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以前是个大海。从二十多米的剖面我们可以推断岱海是海象切割而成的。由凉城县南面是马头山山系,北面是蛮汉山山系,中间是岱海盆地和永兴盆地我们可以把凉城看作是个大的褶皱带,而岱海处于褶皱的低部。正是处于这种凹状地带的低部给岱海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第三纪以前这里是一个平面。第三纪以后这里开始下沉,由于外在的压力超过了褶皱带的承受力以至发生了断裂,南边马头山山系发生了两次断裂,北面的蛮汉山发生了一次断裂,在加上三条河水的注入慢慢的形成了今天的岱海。现在我们在蛮汉山的山顶可以经常的看到第三纪的花岗片麻岩。

(二)水文情况以及水文规律

凉城县境内有三大水系。即永定河水系,面积围433平方米、黄河水系,面积为1103平方米、岱海水系,面积为2232平方米。全县淡水总面积为13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是420.2毫米。蒸发来年感是降水量的五倍。在这三大水系中只有岱海是内流水域。它的水源是木花河等三大河流,它的凉城县最大的水域。

岱海坐落于城关镇东南八公里,处在一个狭长陷落盆地之中。难依马头山、北依蛮汉山,东西长度为20公里,南北长度为10公里,平均水深度两米,最深可达18米湖岸线长度为61.56公里,常用湖泊面积160万平方公里,这里曾经盛产各种鱼类产品。如今这里的水有污染,以至有大量的鱼死亡。而且供给水的木花河的水量已经非常稀少。在没有降水的情况下岱海的水面在逐年下降。湖面也在逐年退缩。

凉城县境内还有有三个水库和一个永兴湖,不过面积没有岱海大,不过水质比较好。由此可见凉城县境内的水大都分布在岱海流域。因为它是凉城县海拔最底的地方。

(三)植被的情况

凉城县的植被类型主要有四种。即森林关丛草原植被、半干旱草原植被、山地草甸草原植被、草甸和盐生植被等。这里的植被覆盖率58.1%。山地植被草原植被主要分布于海拔2000以上山地,地势较平坦开阔,气候凉,温差大,土壤水分条件的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沙草类。如克氏针茅、马兰花、胡枝子、甘草等。由于植被的土质的差异这里的植被的密度也不同。缸房窑的土壤里含的沙质成分比较多,这里虽然地处于阴破水分比较多但是植物的高度还不过十公分。如今是多雨季节,但是在这里依然可以看好件裸陋的土壤。还有在岱海的东北木花河旁边的土壤是沙质土壤。这里的植被比缸房窑大呢感稀疏。常见的植物有沙蒿、克氏针茅、紫花苜蓿、沙芥、狗尾草、还有小灌木沙棘等十几种植物。

森林灌木丛草原植被

森林灌木丛草原植被主要分布于蛮汉山海拔1800米以上山地森林草原植被分布垂直分布明显,植被类型由于气温水分土壤等的不同而交错分布。主要种群是天然次生阔叶林以山杨树、白桦树为主常与灌丛伴生。还有人工林如油松、小叶杨树。在蛮汉山山体阴面生长着白桦林和灌木丛。在灌木植物的种类更多,在丛林里我们还可以看见各种的喜阴植物,还有药材。如:黄芪、胡枝子、暴马丁香等。

草甸和盐生植被

草甸和盐生植被类型零星分布于山间谷地河流阶地及湖盆地内的冲积平原水分比较好的地方。如木花河的河漫滩,河流阶地属于这类植被类型。操典的植被类型比较单一,常见的有苜蓿、而且草比较好。盐生植被的植物物种数更少。而且覆盖度比草甸更少,容易受到河水的冲击。

半干旱草原植被和山地草甸草原植被分布于海拔1800米一下的丘陵地区。

(四)凉城的土壤

凉城县地处于乌兰察布市西南部,全县从北向南主要的土壤分布是棕钙土、栗钙土、栗褐土等三大土类。栗褐土土地面积最大,包括淡栗褐土、潮栗褐土两个亚类。是乌兰察布市南部栗钙土、灰褐土的过度的土壤类型。这里的土壤多为黄土母质、侵烛较严重。腐殖质曾很薄、土壤肥力差、生产水平差。

从这些表我们可以知道土壤分布具有垂直地带性和地域性。还有在山体的阴破和阳破由于水分分布的不同。这种在小小的范围内土壤变化印证了“一步三换土”这句话。

(五)总结

次次野外调查实习虽然范围不那么大,但是我们调查的地方都是典型的地貌类型。对我学过的自然地理知识有了更实际的认识。

地理调查报告篇3

一、引言

在教学和考试制度改革的今天,地理在初中学生的心目中还和往日一样吗?我们为此进行了调查,想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地理课、地理教材、地理作业和考试、地理知识的应用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为全面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些参考资料,初中学生心目中的地理。

二、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我们调查的学校是北京市朝阳区的一所区级重点中学——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这所学校从1991年起试用义务教育教材。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刚好学完世界地理的初一年级学生和刚学完中国地理的初二年级学生:初一年级252名,男生103名,女生149名;初二年级271名,男生111名,女生160名。我们调查的方法是问卷法,问卷共30道题,每题设3个或3个以上答案供选择。调查过程中,我们又和部分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了座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地理课没有成为中学生的负担

在被调查的523名学生中,有469名认为开设地理课很必要,占90%,只有31名学生认为地理课是负担,地理论文《初中学生心目中的地理》。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也说明,中学生没有把地理视为负担。53%的学生觉得地理知识好理解,45%的学生觉得难度一般,仅有2%的学生觉得不好理解;78%的学生自己能读懂课本,还有20%的学生至少能读懂一半;48%的学生觉得地理内容易记忆,还有41%的学生觉得地理内容的记忆难度一般;有58%的学生觉得地理填图作业的难度一般,而40%的学生则认为很容易,学生们认为填图作业中的空格为填图作业的完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些调查结果充分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作业过程中,地理教材难度小,作业较容易,没有给学生构成负担。那么学生又是怎样看待地理考试的呢?40%的学生觉得考试前在课堂上复习就足够了,20%的学生则用不着多复习,可见每学期一次的地理考试也没有给学生构成负担。

(二)地理教材有待改进

地理课虽不是中学生的负担,却也不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科目。调查表明,只有22%的学生觉得地理是他们最喜欢的科目,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初一比初二多7个百分点。显然,这和现行教材安排有关,即初一开设世界地理,内容新颖丰富,初二开设中国地理,内容简单且与小学所学的内容重复。

新教材格式变化较大。44%的学生觉得教材格式好,51%的学生觉得教材格式一般,看来教材格式还不能令人特别满意。教材中增加了彩图和“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等栏目,使课本显得丰富多彩。就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而言,73%的学生更喜欢图片。把那些栏目放在一起比较,80%的学生最喜欢其中的“读一读”。由此可见,把地理知识以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生动有趣的“读一读”表现出来,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更易于他们接受,这一点,在今后的教材修改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不大喜欢“想一想”和“做一做”,这便要求我们在设置上要注意加强其趣味性,提高其质量,让学生愿意去想、去做。

(三)地理课堂教学尚需改进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遵循着地理八股式的固定模式进行授课,这种方式因新教材的使用更失去了它往日的光彩,然而上地理课该注意些什么呢?调查表明,45%的学生认为地理知识主要来自电视和课外书刊,55%的学生觉得地理知识主要来自课堂,可见课堂虽非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但仍是主渠道,我们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主渠道,切实注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8%的学生喜欢在地理课上看幻灯或录像,显然多数学生喜欢上电教课,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加速教学手段的改进,尽快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去。

地理调查报告篇4

一、城市的概况

凉城县位于乌兰察布市西南部,地理坐标在北纬4016–4050、东经11202----11302之间,东邻丰镇市、和林县、难连山西省左云、右玉县,北倚卓资县,东西最宽82公里,南北最长73公里,总面积3458平方公里。总里程1308.08公里,其中省道2条,155078公里分别是呼阳线和凉左线,县道115.8公里。辖1镇、19乡,总人口24万人,有蒙古、汉、满、回族等民族。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间滩川,四面环山,环抱岱海。属于中温带陆地性气候。

(一)凉城的地貌

凉城的主要地貌类型有山地丘等。还有少量的平地。主要山峰有汉山,马头山、平顶山、脑包山等。蛮汉山最高,海拔将近2304米凉城县地形以山司丘陵为主,中间滩川,四面环山,怀抱岱海属于中温带陆地性气候。凉城县位于内蒙古高原南部山林,长城北侧。地貌复杂多样,以山地丘陵为主,四面环山,中间怀抱岱海,呈海棠叶状,境内的山脉均属阴山山脉支脉,有蛮汉山和马头山两个山系。主要峰分布于县境内北部和南部。蛮汉山的海拔是2305米。其山顶为县境内最高点。而且山地丘陵的切割比较深。而且这里的土质是垂直节理,所以山坡的坡度都比较大。这里的大规模的山是由大规模燕山运动早成的,至于岱海,岱海以前是一片平面的地面。从苜花河两岸的自然剖面层层分布,我们可以断定这是海象沉积。从海象沉积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以前是个大海。从二十多米的剖面我们可以推断岱海是海象切割而成的。由凉城县南面是马头山山系,北面是蛮汉山山系,中间是岱海盆地和永兴盆地我们可以把凉城看作是个大的褶皱带,而岱海处于褶皱的低部。正是处于这种凹状地带的低部给岱海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第三纪以前这里是一个平面。第三纪以后这里开始下沉,由于外在的压力超过了褶皱带的承受力以至发生了断裂,南边马头山山系发生了两次断裂,北面的蛮汉山发生了一次断裂,在加上三条河水的注入慢慢的形成了今天的岱海。现在我们在蛮汉山的山顶可以经常的看到第三纪的花岗片麻岩。

(二)水文情况以及水文规律

凉城县境内有三大水系。即永定河水系,面积围433平方米、黄河水系,面积为1103平方米、岱海水系,面积为2232平方米。全县淡水总面积为13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是420.2毫米。蒸发来年感是降水量的五倍。在这三大水系中只有岱海是内流水域。它的水源是木花河等三大河流,它的凉城县最大的水域。

岱海坐落于城关镇东南八公里,处在一个狭长陷落盆地之中。难依马头山、北依蛮汉山,东西长度为20公里,南北长度为10公里,平均水深度两米,最深可达18米湖岸线长度为61.56公里,常用湖泊面积160万平方公里,这里曾经盛产各种鱼类产品。如今这里的水有污染,以至有大量的鱼死亡。而且供给水的木花河的水量已经非常稀少。在没有降水的情况下岱海的水面在逐年下降。湖面也在逐年退缩。

凉城县境内还有有三个水库和一个永兴湖,不过面积没有岱海大,不过水质比较好。由此可见凉城县境内的水大都分布在岱海流域。因为它是凉城县海拔最底的地方。

(三)植被的情况

凉城县的植被类型主要有四种。即森林关丛草原植被、半干旱草原植被、山地草甸草原植被、草甸和盐生植被等。这里的植被覆盖率58.1%。山地植被草原植被主要分布于海拔20xx以上山地,地势较平坦开阔,气候凉,温差大,土壤水分条件的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沙草类。如克氏针茅、马兰花、胡枝子、甘草等。由于植被的土质的差异这里的植被的密度也不同。缸房窑的土壤里含的沙质成分比较多,这里虽然地处于阴破水分比较多但是植物的高度还不过十公分。如今是多雨季节,但是在这里依然可以看好件裸陋的土壤。还有在岱海的东北木花河旁边的土壤是沙质土壤。这里的植被比缸房窑大呢感稀疏。常见的植物有沙蒿、克氏针茅、紫花苜蓿、沙芥、狗尾草、还有小灌木沙棘等十几种植物。

森林灌木丛草原植被

森林灌木丛草原植被主要分布于蛮汉山海拔1800米以上山地森林草原植被分布垂直分布明显,植被类型由于气温水分土壤等的不同而交错分布。主要种群是天然次生阔叶林以山杨树、白桦树为主常与灌丛伴生。还有人工林如油松、小叶杨树。在蛮汉山山体阴面生长着白桦林和灌木丛。在灌木植物的种类更多,在丛林里我们还可以看见各种的喜阴植物,还有药材。如:黄芪、胡枝子、暴马丁香等。

草甸和盐生植被

草甸和盐生植被类型零星分布于山间谷地河流阶地及湖盆地内的冲积平原水分比较好的地方。如木花河的河漫滩,河流阶地属于这类植被类型。操典的植被类型比较单一,常见的有苜蓿、而且草比较好。盐生植被的植物物种数更少。而且覆盖度比草甸更少,容易受到河水的冲击。

半干旱草原植被和山地草甸草原植被分布于海拔1800米一下的丘陵地区。

(四)凉城的土壤

凉城县地处于乌兰察布市西南部,全县从北向南主要的土壤分布是棕钙土、栗钙土、栗褐土等三大土类。栗褐土土地面积最大,包括淡栗褐土、潮栗褐土两个亚类。是乌兰察布市南部栗钙土、灰褐土的过度的土壤类型。这里的土壤多为黄土母质、侵烛较严重。腐殖质曾很薄、土壤肥力差、生产水平差。

从这些表我们可以知道土壤分布具有垂直地带性和地域性。还有在山体的阴破和阳破由于水分分布的不同。这种在小小的范围内土壤变化印证了“一步三换土”这句话。

(五)总结

次次野外调查实习虽然范围不那么大,但是我们调查的地方都是典型的地貌类型。对我学过的自然地理知识有了更实际的认识。

【拓展阅读】

漳平境内地层发育完整,侵入岩和火山岩较多,构造甚为复杂。著名的政和——大埔大断裂经漳平东部和南部的溪南——芦芝——永福穿过,其东以火山岩、花岗岩为主,其西地层复杂,主要以上古生界沉积岩为主。由于地层完整,侵入岩、火山岩发育构造复杂,因而外生、内生矿产都较丰富。

一、地层

境内地层发育、出露面积占全境80%左右。福建共有30几个地层单位,漳平境内多有出露。尤以上古生界和中生界沉积岩最为发育。下石炭统林地组,中三叠统安仁组,上三叠统大坑组、文宾山组,中侏罗统漳平组5个地层单位创建于漳平境内,作为全省的标准。除沉积岩外,上侏罗统火山岩也出露较大面积,前泥盆系变质岩仅零星出露。

二、岩浆岩

1.侵入岩

漳平境内侵入岩具有多期次侵入的特点,以燕山早期侵入岩最为发育。岩性为酸、中酸性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呈岩基或岩株产出,分布于永福、官田、溪南、象湖、吾祠、双洋、赤水等地,尤以永福分布最广。此外有少量基性和碱性岩类,呈北东向岩瘤或岩墙产出。许多内生矿产如铁、钨、锡、铅锌、多金属等无不与侵入岩有内在成因联系。

境内,燕山早期第三次侵入的含黑云母花岗岩出露面积最大,超过其他各期侵入岩总和的数倍,而且和成矿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吾祠的彭炉岩体、双洋的坑源岩体更为明显。内接触带普遍云英岩化;外接触带多角岩化、矽卡岩化或大理岩化。其中云英岩化常伴生有钨锡矿;矽卡岩化常伴生铁、铅锌、多金属矿;大理岩则是优质建筑石材。永福岩体含稀土元素较高,部分风化较强地段是离子吸附型稀土的良好成矿地段。此外,芦芝的月山、涌漈一带喜马拉雅晚期的辉长——辉绿岩储量大,可作为铸石原料,部分块度较大,色调深,结构均匀,可加工成建筑板材。

2.火山岩

漳平境内最主要的火山岩是上侏罗统长林组和南园组的陆相酸性火山岩,以中心式喷发的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为主,大面积分布于境东南芦芝的梅水坑——桂林的山羊隔——永福的清源一带;新桥的城口——双洋的大会亦有较大面积出露。除上侏罗统火山岩外,前寒武系夹有变质凝灰岩,下三叠统溪口组、中侏罗纪漳平组、上白垩统沙县组夹有少量凝灰熔岩、凝灰质砂岩或火山碎屑物。

上侏罗统火山岩与铁、铅锌、铜、硫铁矿多金属、叶蜡石、高岭土、萤石等矿产关系密切。尤其是境东南部南园组大面积出露地区,一系列较完整的火山机体呈北东向排列,如水尾尖、阔隔顶、大坑尖、龙山崎等火山机体,岩相发育较完整,其周围环状和放射状断裂发育,为金属矿化提供良好条件。常见的有黄铁矿化、铅锌矿化、萤石矿化和叶蜡石化,局部地段还有黄金矿化。

三、构造

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境内处于地槽发展阶段,沉积了巨厚的浅海相砂页岩,早期偶有火山活动,夹少量火山碎屑岩和沉凝灰岩,为一套复理石建造(前寒武系——奥陶系魏坊群)。志留纪末,强烈的加里东运动使地槽回返、岩层强烈地褶皱并普遍遭受变质,从而构成全境的褶皱基底。加里东运动使地面全面隆起,较长时间遭受剥蚀,直到晚泥盆世才重新下沉,接受沉积,使上泥盆统天瓦岽组不整合覆盖在前泥盆系之上。

晚泥盆世至中三叠世,由地槽转为地台发展阶段。地壳运动以频繁的区域性升降为主,淮南运动和东吴运动造成短暂的沉积间断,使石炭系和二叠系内部造成黄龙组与林地组之间,以及翠屏山组与童子岩组之间的假整合接触,沉积物比较单一,为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的碎屑岩、碳酸盐及含煤建造(上泥盆统天瓦岽组——中三叠统安仁组)。晚三叠世的印支运动又使全境地面全面隆起,从而结束了海侵的历史,并使地层褶皱、断裂,造成地堑、地垒组合。在地貌上形成一系列北东向的山前或山间盆地,接受晚三叠世晚期沉积,使大坑组、文宾山组与下伏地层形成区域性不整合接触。

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在大坑、高明、溪南等山间盆地,沉积了陆相含煤建造和湖泊相红色砂页岩建造(上三叠统大坑组——中侏罗统漳平组)。晚侏罗世的燕山运动以间歇性多次差异性升降为主,早期强烈的断裂活动促使大规模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形成大面积出露的永福岩体。在山羊隔一带,强烈的酸性火山喷发,形成了巨厚的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长林组和南园组),是境内最主要的内生金属矿和高岭土、叶蜡石等非金属矿的成矿期。晚期以差异性抬升占主导地位,形成小范围的断陷盆地,伴随有岩浆侵入活动。晚白垩世,在南洋、基泰及下洋等断陷盆地,迅速堆积了具磨拉石特征的陆相红色碎屑建造(沙县组和赤石群)。局部(如下洋)还有微弱的火山喷发活动。

喜马拉雅运动使全境地壳抬升,仅河流沿岸和局部山间盆地保留第四系堆积。由于抬升的不均一性,使一些早期断裂复活,沿断裂有酸性或基性岩浆贯入(如月山)。喜马拉雅运动后,基本奠定了现今地形、地貌格局。

漳平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加里东至喜马拉雅多次构造运动。根据地层接触关系、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其地质构造运动及发展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即5个构造层——加里东构造层,印支构造层,燕山构造层,喜马拉雅构造层和最新构造层。各构造层之间均有区域性构造不整合相隔。根据沉积间断或超覆形成的假整合或不整合,印支构造层和燕山构造层可进一步划分两个构造亚层。

地理调查报告篇5

对于地理这门学科,我们不仅要从书本上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更要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能够解释并了解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天气预报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信息,而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了张掖市气象局,参观并了解了有关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并做了调查报告。

气象局作为一个预报天气情况,监测天气状况的机构,其区位条件的选择是有一定要求的,首先我们注意到气象局是坐落于城郊的,据了解,气象局正在往更远的乡下搬迁,此举首先避开了“城市热岛效应”对温度测量的影响,其次也避开了城市中高楼大厦对风速的影响,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到了这些之后,我们开始听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解监测天气的各种仪器。

我们的参观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在气象局院内,了解各种测量天气的工具。二是在检测室内,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首先我们参观的是院内。

测量影响天气各种因素的仪器

一、地温计

进入院内,首先,工作人员从地下拔出了一个很长的杆子,大家的好奇的围上前去,细看原来是一个温度计,但这个温度计是很特殊的,长是它的一个特点,有0.8m,1.6m,3.2m等,更特殊的是它的另一端是与监测室内的电脑终端相连接,相当于一个电子温度计,可以实时将温度传送给电脑中分析,测出地下的温度。

二、蒸发桶

它的外形看起来像一口大锅一样,不过它的作用可不是淘米洗菜的,而是在夏季用于测量蒸发量的,工作人员在夏季会每天早晚记录。分析当年的温度变化。

三、风速器

一个高七、八米只有我们扬起头来才能看到头的大铁柱上插着风速器和风向标,这么高的设备工作人员爬到顶端记录当然很危险,它也是和电脑终端相连接的,它能够十分精确的测出风速和风向,有趣的是,我们常说喝西北风,方向感盲目的我们一般辨认不清风的来向,今天站在风速器下,不偏不倚,刚好指着西北方向。这么高大的东西,稳定性好吗?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别小看了它,它最少可以抗十级的大风。平时测量数据都很精确。

听了一番讲解之后,我们也有了一些问题,这些数据似乎与我们平日中天气预报中所看到的内容不一样啊,天气预报中可没有地温,风速这些内容。工作人员解开了我们的疑问,这些都只是影响天气预报的因素,需要将这些因素汇总并进行数据分析,才能产生最终的天气预报。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项——温度。于是工作人员为我们打开了百叶窗,平日的气温便是从这里面的温度计测量的,但我们发现,除了温度计以外,还有一根貌似温度计的的东西,它又是什么?原来它就是测空气湿度的,天气预报中的人体感觉就是以此数据为判断依据的。

我们同时还提出了一个疑问,每当有大雾或者沙尘天气的时候,天气预报中会出现能见度的大小的数据,可是能见度大小是如何测量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们在50m,100m,200m等地的地方都做有标记或者将某一建筑物做为标记,当有此类天气的时候观察所标记的物体,然后根据所看到的清晰程度就可以做出能见度大小的数据了。

监测室内的数据分析

以上的露天工具都是为天气预报数据做一个各方面综合分析而做的,天气预报到底是怎样经过分析汇总后而生成的,奥秘其实是在监测室内。走进检测室,靠墙四周都摆放着电脑还有两台雷达监视器,显示着不同的地图。雷达监视器上有许多我们看不懂的监测数据,但我们还是找到了风速,风向等我们可以看懂的内容。雷达所监测的数据在天气预报的分析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电脑上显示的数据引起了我们的兴趣,等压线,等温线,还有各种天气符号布满了地图,在院里看到的众多测量工具就是连接在这些电脑终端上,经过数据分析后可以出现在天气预报的内容中,我们领略到了天气预报中的高科技应用,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各种影响天气因素的数据传入电脑后,需要进行人工和电脑的共同分析,从而做出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工作人员还为我们打开了甘肃省的即时天气情况,显示酒泉正在下小雪,预计两个小时后张掖也会降雪,望着窗外阴沉的天气,这预报应该没错,但我们又有了新的疑问,为什么有时候天气预报与实际天气情况大相径庭,原因是什么?工作人员解释说:“这其实就是天气预报中预报的含义了,由于影响天气的因素很多,天气情况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天气预报的作用就是尽最大可能的将结果预测准确,方便人们的生活。而且每当有大的气象灾害发生时,工作人员会二十四小时不停的监测,进行数据分析,尽可能的精确预报天气的变化,减少财产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气象局的天气监测系统也是全国联网的,全国各个气象站能够随时传递信息沟通并了解,做到天气预报的准确与及时性。

至此,气象局的参观结束,我们详细的了解了天气预报从测量到分析汇总,最后成为信息被人们所接收的整个过程,我们看到了高科技仪器在气象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在参观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收获颇丰,此次走进气象的活动胜过一堂基础理论课,我们将书本内容与实际相结合,不但增加了我们的兴趣,还使我们对此内容印象深刻。

地理调查报告5篇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个人工作计划5篇

做地理卷的心得体会模板5篇

做地理卷的心得体会优质5篇

七八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优秀5篇

初中七上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推荐5篇

初中地理年度考核总结7篇

高三地理组工作计划8篇

地理七年级教学总结8篇

高中地理教师个人总结7篇

2023初中地理工作计划6篇

地理调查报告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6586